從一猴難求到有價無猴:猴哥身價10萬 科研單位直呼用不起

當前實驗猴短缺最大的問題,就是猴子的種群。不管是在疫苗還是在原創葯的研發環節上,非人靈長類動物都是關鍵的一環。新冠疫情下,疫苗和藥物研發也加大了實驗猴的需求量。

“年初的時候實驗猴還是6萬元/只,現在最高甚至快到10萬元了。”科研單位工作人員林雲對第一財經表示,一般而言,任何一款藥物想要上市都需要進行人體臨床試驗,在藥物臨床前,需要在實驗動物身上作安全性評價,尤其是生物大分子藥物,大部分在進入臨床前,都必須在實驗猴上進行安全性評價。

而近5年來,隨着國內生物醫藥研發的快速增長和國內新葯安評要求的不斷提高,臨床前研究所需的用猴量逐年增加。另外,實驗猴由於其與人類高度的基因同源性,對於疫情有高度的易感性,使其成為疫情發生后最有效的實驗動物對象。

“現在涉及新冠疫情的實驗項目非常多,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我們買不到猴子。”林雲告訴第一財經。

400px-Rhesus_Macaque_(Macaca_mulatta)_(5780783616).jpg

01 “一猴難求”到“有價無猴”

食蟹猴和恆河猴是我國兩種最主要的實驗猴,猴子從出生到性成熟,一般需要四到五年。

中國實驗靈長類養殖開發協會相關負責人今年4月對媒體表示,目前全國兩種主要實驗猴存欄24萬餘只,除幼猴、種猴外,實際商品猴存欄約10萬隻,如果再去除被海外預訂、包銷的,年齡太小的或“更年期”猴,國內存量僅有約3萬隻。

這種存量,應對目前生物醫藥界的需求是遠遠不夠的。

林雲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做一個新葯的實驗大概需要實驗猴70~80隻,如果需要做幾個新葯安評,需求量就非常大。現在針對新冠疫苗、治療的抗體藥物是頭等緊急任務,同時,還有很大一部分新型創新抗體類藥物,可治療多種疾病如腫瘤、代謝性疾病等等,也需要大量實驗猴。因此,“一猴難求”之下,如果能找到實驗猴,就是拼價格了。

“現在一隻猴子就算是8萬元甚至是10萬元,10隻猴子就是快100萬元了,這麼多的費用一般科研單位一下子是拿不出來的。我們還需要走流程審批,和部分資金充裕的CRO(藥品研發外包服務)企業不同。”林雲說。

除了科研機構、企業等使用方,實驗猴養殖公司也對這種“有價無猴”的情形體會明顯。

雲南一家中小型實驗猴養殖公司(年產200~300隻)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全國對實驗猴的需求量有些大,客戶要得很多,但是他們提供不了這個量。“現在我們公司沒有成品猴,可以售賣的成年猴早已被預訂售完,價格是在5萬/只左右。養殖場現在只存有部分種猴,這些是不能出售的。”

一家中型養殖公司負責人張嶼也對第一財經表示,公司主要是和老客戶簽訂合約,他們的猴源也早已被預訂一空。“疫情前一隻猴價格是在一萬出頭,疫情中期是在三四萬元,目前已經到了六七萬元一隻。而且也沒有了。”

張嶼解釋說,因為一般當年的訂單都是前一年簽訂,所以去年依然是按照疫情前的價格簽訂,只有今年的訂單價格上漲了一些,但是他們並沒有賣到十萬元一隻。

“猴子是群養,從出生到可以售賣的過程中會發生很多的事情,大概會淘汰20%。不過因為成本比較固定,沒有上游的漲價,因此現在一猴難求純屬一個市場行為,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價格會就持續上漲。”張嶼對記者分析。

02 原因幾何?

在林雲看來,當前出現“一猴難求”有諸多因素。

“國內的各大猴場是有養殖能力的,特別是廣西、海南、雲南等地,天然的養殖環境良好。但這兩年疫情背景下實驗猴用量激增,總量逐漸減少。”

按照相關規定,每隻實驗猴都必須有詳實的遺傳檔案和健康檔案,而猴源的減少也導致能做實驗的成熟猴不夠。“做實驗必須要求三歲以上的猴子,而從出生到三歲,這期間養殖方也要付出不小的成本,現在達標的成熟猴並不夠。”

讓林雲更為憂心的,是猴子的種群保護。她說,一般飼養場每年都要留一部分種猴來保證未來的繁殖,但是現在隨着猴子總量的減少,有部分養殖公司甚至開始售賣種猴,“這是非常嚴峻的問題,會影響到未來的猴子數量”。

張嶼也認為,當前實驗猴短缺最大的問題,就是猴子的種群。“種群問題並不是剛剛出現,因為中國已經暫停進口種猴近十年。”

他說,我國現在既不能採購種猴,現有的猴子種群又老齡化嚴重,無法繁殖,疫情又加大了需求量。“我國主要的實驗猴——食蟹猴大概占整個猴子產業的八成,但它不是本土物種,需要從國外比如東南亞引進。而國內的實驗猴需求量並不是一直這麼大。以他們公司為例,“在金融危機那幾年,猴子嚴重滯銷根本賣不出去。大概十年前,我國就暫停了種猴的進口。”

“2018年底,國家批准部分猴場可以進口種猴。不過沒多久新冠疫情就暴發了,畢竟連進口冷凍海鮮都會攜帶病毒,更不用說活體動物了。”張嶼說。

2020年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告》,要求“各地飼養野生動物場所實施隔離,嚴禁野生動物對外擴散和轉運販賣”。

種群因素之外,2015年原國家食葯監總局啟動的中國葯監系統改革也讓實驗猴的需求量激增。是次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提高藥品審評審批速度,這也導致國內新葯研發近年來快速增長。

“在2015年之前,實驗猴的用量並不多,不像現在一個新葯安評就要數十隻,猴子的存量被快速消耗。”張嶼說。

今年4月,中國實驗靈長類養殖開發協會首席科學家李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內實驗猴銷量和使用量,從2013年的七八千隻漲到了2019年的近3萬隻,前幾年還是成千增長,從2017年開始,變成了成萬隻地增長,主要用於藥物研發和安全評價。基礎研究則是實驗猴的另一個主要“使用場景”,每年用量大約在5000隻。李秦解釋,兩種主要品種的實驗猴產能開始下降,從過去每年總產量4萬隻左右,降至2020年的3萬隻~3.5萬隻,每年出口加內銷的總量為4萬隻~5萬隻,用不了幾年,存量就會消耗殆盡。

在不變的既定存量下,實驗猴的身價也隨着市場需求水漲船高。

林雲對記者透露,早在幾年前,部分CRO企業就已經將國內幾大猴場(年產約2000隻)的猴源買斷了,不僅是成年猴,他們還會把剛出生沒多久的小猴先買到手養着。疫情發生之後,這些企業接着向中小型猴場收購實驗猴,“他們的資金比我們這些科研單位充裕,因此目前我們很難買到實驗猴。”

2020年2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緊急協調安排多批次的實驗用猴,用以疫病治療藥物研究。

今年科技部發布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及“揭榜挂帥”榜單,就布局了涵蓋實驗動物在內的四個方向,包括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創製研究、國家實驗動物資源庫服務質量提升和實驗動物質量評價關鍵技術研究,將連續五年、每年撥款1億元予以支持。

03 加強戰略儲備

今年年初上海兩會期間,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安全評價中心主任任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90%的實驗猴都控制在私人企業手中,應該加強實驗猴戰略儲備。

任進彼時建議,上海市可啟動實驗猴政府定點採購計劃。比如,相關部門能否到現有實驗猴繁殖飼養基地海南、雲南、廣東、廣西等地,將實驗猴的資源調撥納入政府資源調配規劃,首先滿足國家戰略項目需求。另外,是否可以有條件地打開實驗猴進口的通道,緊急從國外調撥實驗猴資源,統一調配、統一定價,並對上海市生物醫藥研發的國家重點研究機構和重點項目優先給予調配和使用。

而在養殖戶看來,當前最為緊要的,是做好猴場的疫情防控,嚴格把控猴子的質量。

“我們還在擴大養殖場規模,土建工程已經做完了。”上述雲南一養殖場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接受採訪的多位猴場負責人表示,由於一猴難求的情況還在持續,他們基本都是優先提供給醫院、科研單位等新冠疫情相關研究的老客戶。

“做這行已經十幾年了,還沒有擴張的計劃,畢竟種猴進不來。另外,雖然行業內有個別開始售賣種猴的情況,但是我們大部分人還是堅持保留相當比例種猴的。另外,現在公司也不會將猴子售賣給非緊要項目的需求方。”張嶼說。

(應受訪者要求,林雲、張嶼為化名)

(0)
上一篇 2021-09-08 14:20
下一篇 2021-09-08 1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