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了夜間進食與抑鬱焦慮情緒之間的聯繫

在 2022 年 9 月 12 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探討了為何《白天進食可防止夜間工作時的情緒脆弱》。在這項模擬夜間工作的研究中,麻省總醫院布萊根醫療保健系統創始成員、來自 BWH 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們,認真審視了白天 vs 晚上進食對受試成員情緒的不同影響。

新研究揭示了夜間進食與抑鬱焦慮情緒之間的聯繫

截圖(來自:PNAS)

結果發現,輪班工人患上抑鬱和焦慮癥狀的風險,較對照組高出 25~40% 。部分原因是中央生物鐘,與日常環境 / 行為周期之間的失調,可能對人們的情緒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在白天和夜間進食組的個體中,焦慮和抑鬱樣情緒水平分別上升了 16% 和 26% 。

但在僅於白天就餐的參與者組別中,研究人員並未看到這種增長 —— 揭示了進餐時間對情緒脆弱性的影響。

合著通訊作者、布萊根睡眠與晝夜節律障礙部的時間生物學項目主任 Frank A.J.L. Scheer 博士表示:

新研究為將進食時間作為一種新策略提供了證據,以最大限度減少晝夜節律失調個體的情緒脆弱性 —— 例如從事輪班工作、經歷時差、或患有晝夜節律紊亂的人們。

未來我們希望對輪班工人和臨床人群展開研究,以確定改變用餐時間是否可防止其情緒脆弱性的增長。但在那之前,我們的研究已經揭示了進食時間對情緒的重要性。

在工業社會中,輪班工人佔據了總勞力的 1/5 左右,涵蓋了各類醫院、製造業、以及其它基礎服務等工作群體。

輪班工人通常會遇到大腦內部時鐘、與飲食和禁食周期等日常活動之間的差異,而他們患上焦慮 / 抑鬱症的風險也高出了 25~40% 。

pnas.2206348119fig01.jpg

共同通訊作者、醫學博士 Sarah L. Chellappa 補充道 —— 輪班工人和經歷晝夜節律紊亂(包括倒時差)的人們,都有望從這項新研究中獲益。

現於德國科隆大學核醫學系工作的她指出 —— 這項研究的新發現,為一套截然不同的睡眠 / 晝夜節律行為策略開闢了新的可能。

此外這套策略同樣適用於患有精神健康障礙的患者,我們的研究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證據,揭示了優化睡眠和晝夜節律的方案、或有助於促進心理健康。

為了這項研究,團隊成員招募了 12 男 + 7 女(共 19 名)參與者,然後開展了隨機對照研究。

參與者被要求在湖南燈光下經歷四輪“一天 28 小時”的強制非同步作息,並於第四“天”將其行為周期反轉 12 小時,以模擬調班導致的晝夜節律失調。

參與者被隨機分配了兩組進餐時間,其中一組按照常見的 28 小時周期排班計劃,實施 28 小時的周期(導致夜間和白天都進食)。

另一組遵從 24 小時周期,實施僅在白天進食的周期。然後研究人員會每隔一小時評估參與者的抑鬱 / 焦慮情緒水平。

結果發現,進餐時間確實會對受試者的情緒造成顯著影響。對比模擬夜班期間(第“4”天)和基線(第“1”天),實驗組的抑鬱 / 焦慮情緒水平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白天進食對照組的情緒幾乎沒有變化 —— 明確了晝夜節律失調會讓受試者經歷更多的抑鬱和焦慮情緒。

(0)
上一篇 2022-10-21 16:41
下一篇 2022-10-21 16: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