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網登門道歉?趙德馨教授夫婦論文有望重新上架

5月13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發布通知稱,在前期核查的基礎上,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隨後知網發布公告回應被調查,表示將全力配合、深刻自省、徹底整改。提起知網的紛紛擾擾,人們很自然地就會想起那位“撬動”知網的老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

記者 | 李晨陽 徐可瑩  編輯|賀濤

5月13日,《中國科學報》從趙德馨教授處獲悉,知網於12日下午登門道歉,表達了重新上架他與妻子周秀鸞論文作品的意願。

趙德馨告訴《中國科學報》,在他們夫妻起訴知網侵權后,後者不僅下架了他們的涉案作品,連同沒有涉及訴訟的作品也都悉數下架。

他曾主動向知網提出希望恢復這些作品,但對方一直置之不理。直到妻子勝訴后,近幾天才得到他們的回應。

“他們希望我們這邊先出具作品上架的授權書。但根據律師建議,我們將經過慎重思考,在雙方都有足夠誠意的前提下,再簽訂相關協議。”趙德馨表示。

約一周前,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了10份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做出的,對《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即知網主辦單位)與周秀鸞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的二審民事判決書。法院判定知網對周秀鸞所著4篇學術論文構成侵權,向周秀鸞賠償相應經濟損失,並駁回了知網的全部上訴。

一口氣贏下10樁訴訟案的周秀鸞,正是去年憑一己之力將知網推進輿論漩渦的“硬核老人”——趙德馨的妻子。據悉,這對學術伉儷均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今年90歲,周秀鸞93歲。

2021年末,趙德馨起訴知網侵權事件引發軒然大波。他控訴知網在未經本人授權的情況下,擅自轉載其100餘篇論文,且從未支付任何稿費,甚至作者下載自己的論文還需要付費。最終,法院判定趙德馨勝訴,依法獲賠經濟損失共計70餘萬元。但在兩位老人勝訴后,知網卻分別下架了他們的全部署名論文。

近日,知網態度似乎有所變化,派工作人員登門致歉,並聲稱希望儘快得到二老的合法授權書,以便將他們的署名論文重新上架。

因周秀鸞教授聽力下降,所以由趙德馨教授代表夫婦二人就此事接受了《中國科學報》的採訪。

趙德馨、周秀鸞夫婦 受訪者供圖
趙德馨、周秀鸞夫婦 受訪者供圖

《中國科學報》:中國裁判文書網上近日公布的判決書中,一批涉案論文是趙德馨和周秀鸞兩位教授合作完成的。為何在這次訴訟中,您選擇放棄主張作品的一系列實體權利,以周老師的名義來起訴呢?

趙德馨:

我和周秀鸞教授是一對夫妻,同一個專業,長期在一個單位工作,所以很多學術成果是我們合作完成的。

我們決定以她的名義來起訴,一方面是體現我對她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有“技術”上的考慮。互聯網法院規定每一次起訴不能超過4篇文章,我的文章比較多一點,她的文章比較少一點。為了把訴訟的流程縮短,就把我們兩人合作的文章放在她那邊去起訴了。

一開始周老師不是特別理解。勸我,說我們年齡都大了,也不缺錢,也擔心我的身體。我跟她說,這不是錢的問題,是“權”的問題,是維護自己的權利。她懂了,後來就很支持我。

知網登門道歉?趙德馨教授夫婦論文有望重新上架
周秀鸞教授在給《長江日報》記者的手寫信中,闡述了自己維權的初衷
周秀鸞教授在給《長江日報》記者的手寫信中,闡述了自己維權的初衷

《中國科學報》:這種一旦涉及訴訟糾紛,就下架作者作品的行為,是否會阻礙很多人的維權腳步?

趙德馨:

是的。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我的很多文章是合作署名的,當時就有合作者表示不願授權給我打官司,理由可以總結為“三怕”:第一,怕中國知網把他的文章下架了;第二,怕新發表的文章不被知網收錄;第三,怕連期刊都不再收錄他的文章。因為很多期刊和知網也有合作,我就接到過期刊總編的電話,他們希望我撤訴,不要告知網。

我們幾個人都已經退休了,而且很多論文已經傳播了數十年之久,同行知道去哪裡獲取這些作品。但對年輕的研究者來說,上述幾個問題確實是不可忽視的。

《中國科學報》:目前兩位老師在與知網的訴訟中,基本全部勝訴。你們還有其他訴訟在開展嗎?

趙德馨:

我們跟知網的官司還沒打完。而且除了論文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案子。

早在2006年,知網就跟我簽訂合同,把《中國經濟史辭典》做成電子版,合同約定:如果有用戶付費下載《詞典》或其中的條目,就分一部分錢給我,每條大概是一塊3毛錢左右。合同上清清楚楚地寫明了一個收款賬戶,但在這個賬戶上,我一分錢都沒有收到過。近期我們確認過,這個賬戶還是正常起作用的。

所以錢去哪裡了呢?我專門去諮詢這個問題,才得知,知網未經我的同意,冒用我的名字私立了一個銀行賬戶,還假冒了我的簽名。

這個事情已經觸犯了刑法,我已經委託律師去打官司了。

《中國科學報》:目前你們夫妻二人勝訴知網獲賠的金額有多少呢?

趙德馨:

我這邊是70餘萬,周老師這邊大概是不到10萬。

《中國科學報》:你們是主要針對知網維權嗎?還是其他學術網站和其他平台也有涉及?

趙德馨:

沒有針對知網,我還起訴過北京萬方等。大家都盯着知網的案子,也是因為知網影響力最大。

可以看出在國內,這種學術作品網絡傳播的侵權行為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中國科學報》:針對知網開展的這一系列維權工作,兩位老師期待的最理想結果是什麼?

趙德馨:

我們的願望肯定不是讓知網垮台,我是不希望出現這種學術期刊網站一家獨大的局面,希望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原則來建設和管理知識平台。你利用了作者的文章,就該支付一定稿酬。相應的,有用戶從你的網站下載文章,也應該支付一定費用。但平台獲取的利潤應當合乎國家政策,不應該出現當前的暴利、兩頭吃,還不斷漲價的現象。

《中國科學報》:知網目前已經和兩位老師重新商議了作品上架的事情,您對這個結果滿意嗎?

趙德馨:

知網工作人員告訴我,他們換了新的領導,我的感覺是新人新態度。但對方的誠意是否足夠,我們還會謹慎觀察。

知網敗訴後下架論文的行為是否合法?這是學界普遍關心的問題。對此,《中國科學報》採訪到了北京市偉博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偉民律師,請他從法律角度進行解答。

《中國科學報》:判決書中所謂的“侵權行為”是指哪些行為?知網下架原告作品算不算進一步侵權?

李偉民:

知網與相關雜誌社之間的協議書等均不足以證明雜誌社自作者處取得合法授權,亦不足以證明知網通過雜誌社取得了作者的合法授權,也就是說,知網可能取得了雜誌社的授權,但是未取得期刊中單篇文章作者的授權。

因此,知網在沒有取得作者許可的背景下,在其經營的知網各個端口向不特定公眾提供涉案作品的下載閱讀服務,侵害了權利人對涉案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在實踐中,一般網站一旦侵權行為成立,停止侵權下架是應有之義。但是知網具有特殊性。據其官網介紹,知網目前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7萬家機構用戶,年下載文獻總量達到20億篇次,用戶涵蓋高校科研、黨政企及其智庫、公檢法軍、醫藥衛生、中小學與農村,其中高校用戶覆蓋76%的世界前500強大學。已經形成了絕對的學術資源壟斷地位。因此,從反壟斷法角度出發,知網直接拒絕發生商業上的往來,敗訴後下架作品,侵害了作者的權利。

(0)
上一篇 2022-05-13 22:57
下一篇 2022-05-13 22: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