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特CEO對話三位頂級投資人:風口掘金,投資人眼裡的元宇宙機會丨2022元宇宙雲峰會

4 月 21 日,由巴比特主辦的“萬物起源・2022 元宇宙雲峰會”在線上召開。在論壇三“數字藝術的邊界與未來”里,壓軸圓桌主題為“風口掘金,投資人的元宇宙視角”。這一場對話在巴比特CEO王雷和三位投資人之間展開,他們是德鼎基金合伙人王岳華,Eureka Meta Capital管理合伙人、星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歌,以及飛度投資董事長卜偉華,以下內容來自圓桌實錄,經巴比特整理。

巴比特CEO對話三位頂級投資人:風口掘金,投資人眼裡的元宇宙機會丨2022元宇宙雲峰會

王雷:請大家先簡單做一個自我介紹。

卜偉華:

我是飛度投資的董事長,做投資20多年了,熱點不斷地轉換,也就是喜新厭舊,所以我們對元宇宙行業的投資非常看重,本身也已經投了兩個元宇宙項目。

王岳華:

我來自於德鼎創新,我們是一個典型的風險投資機構,2005年成立,主要辦公設在硅谷,所以我現在也在國外,不在國內,到處亂跑。我們2015年開始投資整個區塊鏈的領域,大部分都還是境外的項目,特別是包含基礎設施Layer1的,近幾年也投了一些NFT、元宇宙的項目。在元宇宙領域我們也比較側重一些基礎設施,內容應用方向的我們也投了一些,我們對這個領域還是比較樂觀、謹慎。

楊歌:

我是星瀚資本創始人,還包括Eureka Meta Capital投資創始人,我做投資也有12年,從最開始的互聯網升級,到消費升級、產業升級,到2018年之後關注Web2到Web3升級。我們在區塊鏈,在新興資本市場里投了不少的項目。目前來講我們是華人背景里做元宇宙和Web3投資發展速度非常快的一家公司,在新興的Web3里我大概投了十幾個項目。從去年開始我們也投了一些全球頂級基金,有7家,我們現在在這裡面是快速布局的狀態。

王雷:你們怎麼看元宇宙這個行業?真的這麼熱嗎?熱錢真的在湧向這個行業嗎?昨天美股科技股在大跌,元宇宙概念股都在大跌,大家怎麼看這個現象?

王岳華:

我們在這個領域看的比較久,你看怎麼理解元宇宙。基本上我們的理解,它是一個大的應用場景的實現。你要實現這麼大的應用場景,肯定要軟件、硬件、基礎設施,你要很多的內容去堆積它,裡面可能還有各式各樣新的創新商業模型,所以我們覺得元宇宙不是一個短暫的風口,而是一個比較長期的。

我們認為你現在在很多互聯網平台上看到的展現,其實在元宇宙裡面都可以做得到。你在元宇宙裡面能做到什麼?你可以做社交,你可以做一些金融服務,在國外來講可能叫DeFi,當然你可以做NFT的展現,因為萬物皆可NFT,它只是資產的確權。你可以做電商,你可以把遊戲放進去。所以很可能我們看到的Web2,像互聯網應用場景的一種平台類的東西,未來會出現在Web3的理世界里,我們覺得這就是Metaverse所展現的應用形態,它不需要一個明確的定義,或者現在也沒有人可以給它一個明確的定義“什麼叫元宇宙”。

我想點出一點,它是一種新的應用場景、新的應用生態。為了滿足這個形態,你要完備很多的基礎設施。比如你支持NFT,要有去中心化的存儲。你支持NFT,要有比較好的商業經濟模型在裡面運轉,甚至你要支持比較好的沉浸感,你要有合適的人機交互硬件設施,包含很多人機交互各式各樣的捕捉、各式各樣的超寫實虛擬偶像等等。所以,它會是一個很大的賽道,這個賽道就會充滿了很多投資機會。所以我們現在對於這個場景,也是特別關注,我們在這個領域已經有好幾個項目了。

我另外一個要點出的是什麼?我們剛剛講的是Social、e-commerce、GameFi等等交互在裡頭,人機交互,這都是我們還接觸得到的。在國內的企業會比較側重在硬件方面的東西,其實在國外我們看到很多都是搭建平台,把這些內容往上擠,把這些基礎設施完備起來。

另外我們看的比較少的一點是所謂的去中心化的ID這件事情,我們叫做DID。因為在元宇宙場景裡面很多權必須通過ID來轉移、來交互,而這個ID還不是唯一的。所以我想點出這麼一個事情,讓各位有一些交流,ID這個事情是多元化的,所以我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行業,我們會持續投入和關注。

楊歌:

我認為全球還是有非常多的資金在關注這個行業,但是大家對元宇宙的理解都完全不同。因為現在元宇宙處在非常初期,我認為這一點和互聯網創業早期是非常像的。我把元宇宙比喻成第三代流量,第一代流量就是傳統的互聯網,大概從95年到05年的時間,這是搭建階段;而第二代的視頻互聯網是從2015年到2017年,是搭建技術的基層時間。目前來講,元宇宙跟這個階段非常相似,它屬於初級搭建時間,所以大家在這裡面有很多資金湧入,同時也有很多人不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

我們把元宇宙分成這三個部分,我們認為元宇宙本身來講第一個是VR、AR、3D所有可展現的形象,是生產資料;第二是人工智能,我們把人工智能叫做生產力,沒有人工智能驅動的元宇宙環境實際上就是一個乾巴巴的場景,這件事情實際上是一個初級階段;第三個元宇宙必須要有區塊鏈來驅動,區塊鏈是元宇宙中的生產關係,也就是說元宇宙中的社會、經濟環境它的基礎模型都是由元宇宙的生產關係,由BlockChain來決定的。

這三條線現在早期非常模糊,更多人比較適合從可視化的角度來理解元宇宙,就像《頭號玩家》,所以每個人的看法包括投資人的看法都是完全不一樣。而真正元宇宙想把從底層的技術到上層的系統和商業模式都搭建起來,需要至少20年的時間,現在仍然處在早期階段。

正是因為這個問題,所以資本的意見不一致,大家認為在這裡面的打法、方向都不一致。不一致的時候,就會產生資源泡沫、資本市場泡沫。現在處在非常早期,大量產生泡沫的階段。所以在這麼一個過程中,尤其是這兩年的時間,因為大家對元宇宙的理解不同,泡沫很多,所以在這裡面可能會進入到資金波動比較大、市場的市值波動比較大,每一方持有不同意見,更多的人是通過可視化和遊戲的方式來理解元宇宙的過程。

所以我認為元宇宙在過去兩年裡面,雖然熱度很高,但肯定會面臨一個調整期,這個調整期和大家在最開始不接受互聯網、電子商務和視頻直播的過程是非常類似的。但是過了這個調整期之後,元宇宙作為一個新型的流量模式,它的價值就會本質性地展現出來,那個時候就會加成非常多的產業。所以這個階段的過程,我認為大家作為資金布局是可以的,但是從謹慎行上一定是要小心的。

卜偉華:

我們也看到,兩極分化非常嚴重,有的聽了幾句元宇宙后敷衍一下就過了,也有不斷追問,非常感興趣。這種分化恰恰說明了現在元宇宙的確沒有統一的定義,或者說投資機會沒有統一的定義,這就是投資的魅力。如果當一個行業或者新興的行業全部魅力都已經展現出來的時候,資本的機會其實已經不大,或者說那就是強勢資本的機會了,而不是我們這些風險資本的機會了。

從我們飛度資本的角度來看,我們更多的會關注某一個比較實戰的領域,也就是說我們的領域關注於元宇宙和現實世界的連接管道。我記得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投資過互聯網的項目,那個時候我們說挖礦的不如賣水或者賣鐵鍬的,我們認為這個管道裡面連接元宇宙和現實世界的管道領域裡面的一些項目,有一些創新的項目會有很好的機會。

我也同意元宇宙剛剛開始發端,是一個嶄新的世界,我們不能一步跳進去,尤其是資本不能夠一步跳進去ALL IN。作為創業人員可以這樣做,但是作為資本不能ALL IN這裡面,我們必須慢慢轉換身份,這裡面的邏輯我們還沒有完全摸透。但如果我們已經看透,或者已經明顯感受到或者用我們的眼光感受到了,我們也會毫不猶豫。目前我們已經在直播電商領域、知識產權保護領域投了兩個類似的項目,其中一個正在IPO。謝謝!

王雷:能不能也給我們再繼續展開一下您觀察到的中美兩國元宇宙行業的發展差異?

王岳華:

我們基本上之前投的Metaverse相關的項目,有一個叫Highstreet,跟Sandbox有點接近,在裡面也做了很多生態的運營,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包括電商、奢侈品。所以我們發現在美國看到的很多項目偏運營服務和協議工具類的東西。你在Metaverse裡面有場景,其實場景的內容很多人能做,但是賣水和賣鐵鍬的人確實比較少,我怎麼去做DID的東西來服務這個場景?我怎麼樣去做建築師的工作,比如說你在Sandbox買了地,買了地以後呢?你不能光買地放個招牌之類的,不是的,你要建築師去把場景沉浸感融入出來。所以在美國很多項目都是偏這個方面的,另外就是偏互聯網的運營,怎麼樣把流量帶進來。

我前面提的在國內比較多硬件,可能是因為在國內的一些上市公司的題材,他們覺得我們要去支持元宇宙,我當然要有一些分佈式的算力,要算力來支持,要有IDC機房來支持,要有電商場景,然後是一些虛擬超寫實偶像來支持,更多可能是一些硬件方面,要能夠發現這個題材。所以我們會發現在國內看到的東西比較多的都是跟硬件或多或少相關,而反而是在美國的應用場景裡面看的都是平台類的東西,比較大的像Meta、亞馬遜這種平台類的公司,來營造未來Metaverse的生態。

王雷:您觀察到的硅谷方面在元宇宙的投資熱度怎麼樣?

王岳華:

我覺得還是比較熱的。Metaverse這件事情也不是單獨存在,比如你在Metaverse裡面可以融合到很多之前我講過的,另外你可以融合DAO,我們提供很多不同的DAO。DAO這件事情只不過是一個自組織,它會依託於不同的Smart Contract,你可以有上萬條的Smart Contract排列組合,組合出我們在這個元宇宙場景裡面想要完成的東西。然後你在每一個元宇宙裡面的不同場景,你可以有不同的Smart Contract組合。所以在元宇宙裡面它不是只有我們講的元宇宙只是一個體驗而已,或者是一個場景,它可能又有DAO的東西在裡頭。我們講Web3.0裡面有很多的東西,剛剛楊歌總提到了你必須要有AI,甚至你還要有邊緣計算,甚至你在Metaverse裡面,我們最近還看到了什麼東西?其實以前就有了,就是所謂的分佈式的媒體,比如說俄烏戰爭的出現,所以在美國有一些這樣的項目說我們要做一個所謂的去中心化的YouTube,像Elon Musk一樣,我要把推特買下來,因為推特太中心化了,他是這麼說的,要防止作惡。一樣的,你說的去中心化的YouTube,可能也是能做,或者能夠讓真實的東西出來。當然我們對所謂真實和假的東西有另外的爭論,比如你付出代價,你就可以讓別人真實。我錢拿的多,我可以把假的東西變成真的,因為我真的資本投入了,這是另外一個話題。

我要講的是什麼?事實上在Metaverse裡頭不是只有大家一般想象的Metaverse的應用,它其實有很多東西結合在裡面。這些很多東西的結合,可能我們在美國比較看得到,因為美國Web3有很多基礎設施,關於我剛才講的邊緣計算,關於分佈式的數據網絡,data怎麼進去、data怎麼攜帶、data價值怎麼發揮出來,再煮出一盤菜出來?這是我們在美國看到比較多的項目方向。

王雷:您投早期的項目,你比較關注創業團隊哪些方面?或者說您能給到元宇宙早期創業者什麼樣的建議?

楊歌:

我們投了超過100+早期企業,首先第一個從常規來講,我覺得無論是Web2還是Web3還是元宇宙還是傳統產業,對於早期創業者來講,第一個就是他必須要有很強的未來前瞻性、商業洞察能力、企業管理能力、財務使用的平衡均衡能力、市場拓展能力、產品構建能力以及推銷能力、資本化能力。

在這裡面,其實都是商學院都會了解到的,就是說對於一個創業者最重要的是一個均衡的能力發展,因為我自己也是做技術出身的背景,很多創業者犯的毛病都是屬於跟技術談戀愛、跟產品談戀愛,什麼意思?就是他把他過度的目光放在一個方面上,這是一個創業者非常有問題的事情。對於一個企業來講,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是什麼,這是一個創業成本最大的地方。這對於大量的企業家來講,有的人做了一輩子連續創業,他沒有做成,更重要的是他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地方犯了很大的錯誤,比如說他不理解資本化的重要性,不理解這個要和高端資源、最前端資源合作的重要性。我覺得Web3是非常特殊的行業,第一個從流量形態上,它打破了傳統互聯網的網頁互聯網和視頻互聯網的特點,它重構了“人、貨、場”的場,相當於在互聯網區間裡面重構了場;第二個它是經濟和價值底層,Web3的邏輯和Web2的邏輯完全不一樣,Web2的邏輯是先搭建起來,然後獲客,然後形成用戶增長,用戶增長之後形成用戶粘性,然後用戶忠誠度,之後進行轉化付費,然後形成忠誠度的付費和長期復購,這是Web2流量原理。而Web3的流量原理,基於區塊鏈底層,它Layer1就具備了流動性,而這種流動性是基於區塊鏈和Web3的結合。而元宇宙裡面的數字資產、未來潛在的各項資產,包括我們可視的元宇宙的地皮,比如說Sandbox,以及包括裡面的人物形象,剛才兩位提到了DID,以及包括裡面的故事線,還有發生的事情,這些東西都可能會被資產化,而這些事情一旦被元宇宙和Web3資產化之後,它就形成了初次流動性,這和Web2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這兩種不一樣的時候,我覺得元宇宙創業者最重要的是創新和範式轉移能力。範式轉移能力就是說你一定要理解這一代和上一代創業者最大的本質的不同,而不是機械的我還用Web2的邏輯來做,我搭一個場,然後吸引用戶做用戶轉化,然後談廣告、談投資,Web3完全不是這樣的,Web3是構建流動性之後,迅速通過流動性形成資本化,然後在資本化過程中做用戶增量,然後在買賣壓力之中選擇自己的立場,同時把產品和市場做起來,所以它對於DAO的運營、對於平台的運營、對於資產和產品的運營是同時的,是多方耦合的過程。這件事情對於Web3和元宇宙創業有一個非常大的區別,而現在我們看到大量的創業者非常不適應,特別是95前的創業者在Web2和傳統TMT做過創業的人反而更加不適應和做不起來的人。因為這兩年我看到非常出色的創業者都是94、95、96以後的創業者,原因是他們從頭腦空白到進入元宇宙的市場,所以他們反倒做的比較好。

所以我覺得在元宇宙創業裡面更加要提倡的一點,就是說你要純創新性,能夠迭代,並且要有很強的範式轉移能力,這樣的人才能跑出來。

王雷:當然投資人會展現自己比較光線亮麗的一面,有沒有失敗的案例?你們總結出哪些教訓?

楊歌:

我覺得在Web2和傳統TMT的失敗案例還是屢見不鮮。

比如我們最開始投過一個視頻直播工具的,在2015年,和現在元宇宙新構建流量是很像的。但是在那個時候把這件事情作為一種技術化服務的產品服務於市場,實際上從2015年到2019年你會發現視頻流量裡面最重要的還是流量的獲取、共識的構建,然後快速地搭建一個流量平台或者形成KOL是最重要的。而對於技術化的平台和接口,它在市場裡面的價值並不是很明顯,我覺得這就是可以分享的一個失敗案例。

成功案例的話,因為我覺得元宇宙裡面的市場真正發展沒有超過三年,2019年之前元宇宙這個市場還叫做VR+AI,所以這裡面可能還沒有存在大量失敗案例。

簡單說一下成功案例,這家公司我們2017年開始投,2019年屬於摸索成長期,它就是一個VR+AI的。AI人工智能在元宇宙裡面實際上有點像物業的感覺,它是驅動這個元宇宙能夠良性轉起來的很重要的基礎工具和生產力。這些公司其實一直都在摸索,但是從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大家真正理解元宇宙這件事之後,它就開始帶節奏,這個公司的估值在去年翻了50倍,人員規模翻了30倍,從10個人的公司變成300個人的公司。這說明一個點,就是它切到非常好的用戶增量上。這家公司的特點,就是從一個用人工智能驅動元宇宙運營的公司,開始向數字資產轉移,去年它開始有了自己的遊戲子公司,有了數字資產的子公司,後來它在中國國內有一個良好的造型,它是做技術服務+人工智能。在北美,它就是做數字資產和NFT這塊,逐漸把這個事情推起來。今年它又成為了元宇宙裡面GameFi的領軍者。

2017年底投的時候,理不理解這件事情?肯定不理解,但是因為他們的迭代能力強、範式轉移能力強、帶市場節奏很快,所以迅速成為整個市場關注的熱點。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成功案例。

王岳華:

運營一個Metaverse的項目,大家可以理解跟運營一個互聯網公司很接近,你怎麼做流量,你怎麼把用戶粘性粘住,你在用戶之間怎麼做增長,用戶之間是不是真的數據。每個人貢獻數據,又可以讓他的數據得到他該得到的收益,當然不是完全,但你要有一個機制存在。我們透過一個成功的項目,就像楊總說的,它能夠很快的完成迭代和範式轉移。

失敗案例應該要有,但是現在還沒有,因為時間還很短。

王雷:您給我們這些創業者有什麼的建議?元宇宙里哪個賽道投資人會更喜歡投資?

楊歌:

我覺得從兩個市場上講,一個是中國市場,一個是海外市場來講。目前來講機會比較多的,在海外市場、北美市場比較典型。

這兩個市場呈現一個相反的趨勢,從海外市場、北美市場來講是bottom up,就是從底向上;而中國市場是top down,就是從上向下的。

bottom up,其實剛才王總已經提到了這個問題,目前來講元宇宙底層是由Web3和區塊鏈做支撐,可以說Web3是一個大產業,元宇宙是Web3裡面的一個垂類,而區塊鏈是支撐元宇宙的一個重要基礎。目前在海外市場來講更加重視中底層的發展,這裡面包括基礎設施的建設、協議、中間件以及相關的技術,這些實際上是“大底座、小上層”的過程。這是我跟大量北美基金和海外基金溝通之後得到的共同認知,就是說更多的人還是在關注對於一個新生的事物,元宇宙和Web3來講,中底層的協議建設是否是良性的,它的生產關係、整個底下的協議建設很重要。很像2000年之前互聯網的TCD/IP的建設還有中上層的代碼建設,包括HTTP的建設。對於區塊鏈來講,中底層的底座更大,比如說它的交易效率,從Layer1到Layer2等等,這些所有的建設實際上更加重要,甚至是大量海外基金最重視的地方。我跟很多海外基金溝通過程中,他們都非常明確地指出,就是說你如果把GameFi或者Metaverse裡面的故事線講得過度的話,他們覺得泡沫非常大,他們非常反感這種描述方式。

從中國的角度來講,當中國中低層建設比較成熟之後,中國是一個軟件、內容、社群和商業模式構建比較容易的一個市場。當大家系統已經建設完,技術已經迭代完,在這樣的情況下,在中上層建設商業模式。所以中國是一個倒三角過程,就是在商業模式上很多人開發故事線、劇情、商業環境以及包括元宇宙的不同場景類別,甚至場景類別之間的人物合作、項目合作、流量轉化、商業模式的演化,這是中國比較擅長的。所以從現在來講,比如說下禮拜有一個工業元宇宙大會,我拿到這個題目的時候還覺得很有意思,發現原來中國是這麼看元宇宙,是把元宇宙作為“人、貨、場”的場景來直接思考應用環節。所以說從兩個市場來講是非常不一樣的,對於創業者來講really depends你是在哪個市場中生存,以及你面向哪些市場裡面的客戶,這是比較重要的。

王雷:你怎麼看元宇宙拐點的問題,什麼時候會到來?

王岳華:

我們認為這個時間點應該是在三年左右。為什麼是三年左右的拐點?第一,什麼叫做Massive adoption,Massive adoption的定義就是流量,用戶要多到什麼地步?現在一些互聯網公司裡面所謂的用戶數,什麼樣的用戶量才叫做可以得到拐點?我們認為大概是三年的時間點會得到一個用戶數,而這個用戶數是匹配於我們現在互聯網平台上的用戶數,比如推特上面的用戶數、Metaverse上面的用戶數等等之類,匹配這樣的用戶數,當然不是1:1的匹配,是在這些大公司當初成長的時候,比如說三年的時間點匹配到什麼樣的用戶,這是一個方式,一個benchmark去衡量,我們去看這個拐點,這是一個。

第二個,我們看的拐點不是在應用層面上的拐點,而是在硬件上面的一個拐點。什麼意思?我們現在看了很多,不管是GameFi沉浸式的,Metaverse模擬的,我們需要很多硬件的支持,基本上硬件的都叫做人機交互,腦機接口也是一個人機交互,你的AI也是人機交互。人機交互的設備要得到一個消費層級的普遍使用,它有好集中因素要達成,比如說成本,重量,功耗,這是所謂消費類硬件最基本的三大需求,你成本要夠低、功耗要夠低、重量要夠輕。這些硬件的成熟度,可能在一年之內我們看不到有這個成熟度,雖然我們今年看到很多這種。事實上我們在七八年前就投過AR眼鏡,但失敗了,技術成熟度都還不到。但是我們認為看整個供應鏈的分配,看整個芯片的開發,整個AR眼鏡、鏡片等等開發之內,我們認為一年之內還不到我剛才講的三個要求。如果從硬件的成熟度來看,可能是一年之後的時間點,所以大概在這個區間之內。

王雷:監管一方面試圖防止NFT金融化傾向,同時又會看到NFT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正向價值,這矛盾嗎?你怎麼看NFT或者說數字藏品未來的發展?

卜偉華:

本月13號,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和中國證券業協會三大協會聯合發布關於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它不是一個管理辦法,也不是一個約定,也不是一個法律的條款,它是倡議。主要措詞,就是你剛才說的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的傾向,從嚴防範非法金融活動的風險。

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去解讀,第一它是一個倡議,而不是一個法律文件。之所以要這樣做,其實說明還沒到這個時候,還沒到我們之前要打擊什麼或者禁止什麼,還沒到那個層級,明確到“令行禁止”的階段,但是至少我們已經聽到了風聲鶴唳。在這個階段,有志於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或者有志於在元宇宙領域投資耕耘的人要警惕,這其實就給我們一個提前的預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應該是一件好事,總比等到類似前兩年都崩盤的地步比較好。

仔細來看這些內容,我個人覺得它主要包括幾個方面,實際上也不是那麼洪水猛獸。它強調一點,就是NFT產品要有價值支撐,價值其實是一個很難界定的問題,比如說它的價值到底是藝術價值還是商業價值?我們一隻雞缸杯就拍出一億,我們一個頭像賣出幾千萬美金,哪個有價值支撐?很難去界定,也很難去說。但是在中國的商業邏輯裡面,你不能以監管層進行辯證討論這些問題,你只能順應它。

所以我們在真正做的時候,就必須充分領會其中的意思,那就是監管所說的價值是什麼價值?我們可以猜,但是基本上我們自己心裡要有數。小王在辦公室里創作的一個美女頭像,可能是沒有價值的,但是某個大師畫了幾隻蝦,可能就價值連城。這裡面的奧秘,我想要各自懂得去領會。

第二,它說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要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NFT產品的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或者公平交易權,我覺得這個說給老百姓聽是很好的事情。這些要素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做到,也比較容易符合監管的要求,應該說我們現在的區塊鏈技術已經遠遠超過它現在的要求了。目前主流發行的NFT產品都在這方面,基本上都做到位了。當然也有一些沒有做到,也有虛假的。一些NFT如果只賦予了一串代碼、幾個像素,如果是這樣做就比較危險。

第三個,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倡議裡面講的要不通過分割所有權或者批量創設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質化的特徵,講起來有點拗口,就是變相ICO。這一點我特別有感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NFT的定義是什麼?它的第一個字母N是指什麼含義?它是一個非同質化的通證。現在在市面上看到的NFT,比如說我們一個飛天的造型或者一個火炬,我們稱之為叫藝術數字產品,它也說自己是一個NFT。那麼它到底是不是真的是NFT?我們對NFT的定義和你現在市面上從螞蟻鏈上買到的,是不是一個真正的NFT的內涵或者NFT定義的呢?我們從大廠買到了那麼多,我們也有一些在交易,我認為這是值得商榷的。如果說我們嚴格把守一個NFT的不可分割的所有權,一個非同質化的、一個可以追溯、可以用區塊鏈的技術賦予它不可變更的特點,這樣的NFT的應用場景也會得到監管層的認可。

第四個,它講了一個很重要的叫不以比特幣、以太者等虛擬貨幣作為計價結算工具,對發行、售賣、購買主體進行實名認證,這一點我們也不可能展開說。也就是說在元宇宙裡面沒有一個計價工具,或者區塊鏈的技術沒有充分發揮,實際上會把這個行業掐得難以呼吸。

從這個上面來講,其實也就是剛才王雷總講的,其實這個行業有的時候又很糾結,有的時候又很窒息,但是有的時候又變得心潮澎湃的原因,其實在這裡面監管已經提前啟動。

說了這麼多,我們有沒有應對措施,有沒有前路可躺?我說作為投資人,當然有,因為現在很多政府部門或者說國家層面也在推行一些NFT,或者說一些文化創新,一定是有,就看我們自己的眼光。

對於創業者來說,如果不在這方面進行一些學習,不在這方面領會,貿然地把自己的錢或者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進入這個行業,會有一些風險。

王雷:在創新和守住法律的邊界,或者避免踩紅線之間,您能給這些年輕創業者怎樣的建議或者忠告嗎?

楊歌:

我覺得這個非常簡單,就是說你在什麼地方、什麼區域是什麼身份,就必須要滿足當地的法律邊界,這件事情沒有什麼餘地。我覺得這件事情沒有什麼好討論的,就是嚴格地去看所有條款,然後對自己的合規性、風險性、法律邊界、灰度理解以及未來政策方向,對今天當前這個事情的反解讀過程要有一個推理,這些所有事情都應該要有創業者自身理解之後來承擔責任。

王雷:元宇宙的拐點什麼時候到來?拐點到來的標誌是什麼?

楊歌:

說到拐點,一個是項目拐點,一個是行業的問題。我覺得用Gartner曲線去形容對元宇宙的理解更好一點,因為大家對拐點定義不一樣。

Gartner的曲線是說任何一個技術來源的時候,最開始大家不懂,然後了解-火熱-攀頂,然後大家都覺得是未來,然後在這裡面泡沫比較大,而基礎建設不夠好,這個時候大家發現這裡面大量是泡沫,然後熱度退去,然後資金的collapse,然後泡沫崩掉,然後回歸理性,然後進入到谷底,再反過來走。走了之後,慢慢上了緩坡,進入到一個正常發展,我覺得這是一個經典的發展曲線。

大量的人工智能和大量的新興科技,基本上都會經過Gartner曲線,或者經過兩三次Gartner曲線。我個人認為現在的元宇宙處在Gartner曲線第一個頂峰偏後一點的地方,就是說我認為大家的熱度關注度已經非常高了。這個時候就應該冷一冷,等這個市場瓶頸下來,不要太過於FOMO。在這個時候,落下來之後,進入到一個正常的狀態做去投資,比如說更加低的價格、更加solid底層硬核的技術,然後關注到企業真正的,再去做有價值的生產價值,而不是說只是蹭熱度、踩一個概念。

我認為現在剛過一個頂峰,然後往回落,正在往下補充的狀態,我認為這個狀態要持續半年到一年的時間。直到一些真正的3A大作,能夠以元宇宙加上Web3的模式能夠真正發展起來的時候,可能第二個上升浪潮才會起。這個時間,我個人判斷大概兩個季度到一年左右。大概這是我的觀點。

卜偉華:

我們做投資20多年來,拐點經常碰見,比如當年我們做外商進入中國做基礎設施投資的時候,我們是所向披靡,走到哪裡你都能拿到項目。後來很多國有資本、民營資本發現投資一條公路,用了銀行的錢,然後我坐等收錢,收着收費站的錢,很快就能夠拿回。當他認識到的時候,拐點就來了,所以外資就幾乎沒有機會了。我就是舉這麼一個例子。

至於元宇宙,剛才所說的出現拐點的特徵,楊歌總已經講了一些。但是我認為從我們投資人來說,我們目前還沒有這個資格去講這個拐點,或者我也沒有充分的證據去論證我這個拐點的來臨,我只是覺得拐點不是同時出現的,對我們投資所有的單個項目而言都不是同時出現的。在哪一個階段,你投哪一類項目,你處於它的上升階段還是下降階段還是在它的拐點,都是不同的,我們只關注我們自己正在投的領域或者正在投的單個項目上的拐點。當然,我們不希望我們在日薄西山的時候進去。

當然從過去現實世界的所有投資來說,我是這樣認為的:現實世界,我們地球存在了多少億年,現實世界就存在了多少億年,某一個產業都是加速,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都是加速進行的。所以如果說元宇宙從宇宙的概念來說,我覺得它的拐點遠遠還沒有來到。所以如果一定要讓我給一個時間,我覺得應該是十年以上。謝謝!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45150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4-22 09:02
下一篇 2022-04-22 09: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