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痴呆症和精神分裂症相似性

研究人員首次對精神分裂症和額顳痴獃這兩種影響大腦額葉和顳葉的疾病進行了比較。基礎科學的研究人員很少重新審視120多年前的發現,這些發現似乎已經過時了。而這卻是研究人員和博士Nikolaos Koutsouleris和Matthias Schroeter的一個動力。

Human_Brain.png

資料圖

這涉及到Emil Kraepelin,他建立了慕尼黑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LMU)的精神病院和馬克斯-普朗克精神病學研究所(MPI)及他在1899年提出的“精神分裂症”。

這是他對那些從現實中退縮並進入不可逆的、類似痴呆症的年輕人的定義。Kraepelin活着時看到他的理論被反駁。二十世紀初,醫生們開始對這些人採用“精神分裂症 ”的名稱,因為這種疾病並不總是遵循如此糟糕的過程。

Krapelin提出了額顳痴獃的概念,假設大腦的額葉和顳葉區域對病人有時會出現的衰弱過程負責。據悉,那裡是控制移情、社會行為和個性的地方。“但這一想法失去了意義,因為在這些病人的大腦中沒有發現阿爾茨海默病中所看到的神經退行性過程的病理證據,”Koutsouleris說道,他在Kraepelin的工作地點即MPI和LMU工作。

他繼續說道:“自從我成為一名精神病學家,我就想研究這個問題。”

有了足夠大的數據集、成像技術和機器學習算法,這位教授有能力在15年後可能找到答案。他跟馬克斯-普朗克人類認知和腦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Matthias Schroeter合作,後者研究神經退行性疾病並專門研究額顳痴獃。

精神分裂症和額顳痴獃之間的相似之處?

額顳痴獃(FTD)尤其是行為變異型(bvFTD)在其早期階段很難識別,因為它經常跟精神分裂症相混淆。因此,兩者的相似之處是顯而易見的:在這兩類患者中,人格和行為都會發生變化。對受影響的人和親屬來說,往往是一個戲劇性的發展。由於這兩種疾病都位於大腦的額葉、顳葉和島葉區域,因此將它們直接進行比較也是很明顯的。Koutsouleris在描述他的計劃時說道:“它們似乎處於類似的癥狀譜上,所以我們想尋找大腦中的共同特徵或模式。”

通過跟一個國際團隊的合作,Koutsouleris和Schroeter使用人工智能來訓練這兩種疾病的神經解剖學分類器,他們將其應用於不同隊列的大腦數據。最近發表在權威雜誌《JAMA Psyschiatry》上的結果顯示,41%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分類器的bvFTD標準。Koutsouleris和Schroeter回憶道:“當我們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也看到這一點時,它敲響了警鐘–表明這兩種疾病之間有相似之處。”

研究小組發現,患者的bvFTD得分(衡量兩種疾病之間的相似性)越高,他們就越有可能具有bvFTD樣的表型,並且他們的癥狀在兩年內改善的可能性越小。

一個23歲的病人沒有康復

Koutsouleris說道:“我只是想知道為什麼我的23歲的精神分裂症發病癥狀如幻覺、妄想和認知缺陷的病人即使在兩年後也沒有任何改善,而另一個開始時同樣糟糕的人卻在繼續學業並找到了女朋友。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這些完全沒有康復的年輕人。”

當研究人員還檢查了高風險患者(如這位23歲的患者)的相關情況時,他們發現在神經解剖學層面證實了Krapelin第一個決定性的描述:一些患者的病情沒有得到任何改善。類似的神經元結構受到影響,特別是“默認模式”網絡和負責注意力控制、移情和社會行為的大腦顯著性網絡,在容納這些神經元的灰質區域顯示出體積減少。在bvFTD中,某些神經元(von Economo神經元)會消亡;在精神分裂症中,這些神經元也會發生改變。這反映在神經解剖學分數上:一年後,這些嚴重受影響的人的分數增加了一倍。作為比較,科學家們還使用一個特定的分類器計算了阿爾茨海默病的分數,但沒有發現這些影響。Schroeter總結道:“這意味着不能再完全抹殺精神分裂症的概念;我們提供了第一個有效的證據,證明Kraepelin沒有錯,至少在一些病人身上沒有錯。”

今天或在不久的將來,這意味着專家們將能夠預測患者屬於哪個亞組。Koutsouleris表示:“然後可以在早期階段啟動強化治療支持以利用任何剩餘的恢復潛力。此外,可以為這一亞組開發新的個性化療法,以此來促進受影響的神經元的適當成熟和連接並防止其作為疾病過程的一部分被逐步破壞。”

(0)
上一篇 2022-10-17 11:28
下一篇 2022-10-17 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