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航天員出艙活動支持小組:“曙光”指引走好太空每一步

在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出艙活動的直播鏡頭裡,曙光崗的指揮員全程給在軌航天員提供支持,而在他身邊,是一排身着藍色或白色試驗服的崗位人員,他們緊盯着航天員的一舉一動,監測着各種指標,確保航天員在太空中的安全順暢。他們都屬於出艙活動支持小組,他們為了出艙活動的順利實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揭秘!#出艙任務中有個曙光崗#

探訪航天員出艙活動支持小組:“曙光”指引走好太空每一步

總台央視記者 勞春燕:我現在是在北京飛控中心航天員與空間應用支持大廳里,這個地方也是航天員執行出艙任務的時候,地面上的一個指揮中樞。現在神舟十二號乘組還在執行出艙的任務,剛才我們聽到的就是神舟十二號的航天員和地面指揮“曙光”之間的一段對話。對於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來講,“曙光”有着特別的含義,我們國家第一次啟動載人航天計劃名字就叫“曙光一號”工程,那現在“曙光”也是航天員系統的代號。而今天“曙光”又是出艙活動專項指揮的代號,在航天員出艙活動期間,“曙光”要指引他走好太空里的每一步。

航天員出艙任務由出艙活動支持小組提供支持並提出決策意見。從航天員進入到節點艙並且關上雙向承壓艙門到實施出艙活動再到出艙外服打開雙向承壓艙門為止,全程都是由“曙光”指揮。

總台央視記者 勞春燕:口令是一個人發的,但事實上“曙光”代表的是一個跨系統、跨部門的出艙活動支持小組,它覆蓋了航天員系統、空間站系統以及測控系統。那麼今天航天員他們是從早上的3點半就起床開始工作了,而在地面上在這個航天員支持大廳裡面,我們看到出艙活動專項小組他們也是從3點半和天上同步進行工作。

早上六點四十分左右,航天員進入到艙外航天服。檢查完氣密性后,節點艙開始分三步進行泄壓,此時,現場的環控生保專家必須進行精密調控。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環控生保再生生保總體負責人 楊潤澤:對於氣體回收來說,需要兩個艙段的平衡。這個其實就有點像奧運冠軍打靶,雖然這個靶看起來很大,但是控制的氧分壓還有二氧化碳分壓相對的它是一個比較小的範圍,才能滿足我們的要求。

探訪航天員出艙活動支持小組:“曙光”指引走好太空每一步

出艙活動的每一步都有嚴格的規範,而行動指南就是出艙活動操作手冊,一共有8冊800來頁,單是其中的艙外活動段分冊,就有一百多步操作。在第一次出艙活動結束后,又及時進行了修訂。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總體室助理研究員 出艙活動專業支持小組成員 李楨:根據上一次出艙之後呢,我們也吸取了上一次出艙的經驗,然後對手冊進行了包括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上都進行了一定的優化設計,對一些操作內容我們進行了一定的改進調整,通過今天的出艙活動也證明這些改進和調整還是非常有效的。

在太空中,艙外航天服就好比是護身鎧甲,是航天員的生命保證。執行出艙活動前,艙外服支持崗就對艙外服及其艙載設備進行了24小時測試,確保功能正常。

總台央視記者 勞春燕:最緊張的是什麼時候?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服研究室副研究員 艙外服總體主任設計師 廖前芳:自從他準備穿服裝的時候,我們的情緒就一直是緊張的,包括之前的服裝的狀態準備也是一樣的。穿進去我們是最緊張的時候,因為關上背包門開始,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就交給艙外服的裝備了。

總台央視記者 勞春燕:在艙外服系統的崗位上我看到幾位科研人員一直在進行測算,因為咱們的艙外航天服雖然說設計時長是7加1個小時,但究竟在出艙活動當中能夠用多久、堅持多久,這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測算的。

總台央視記者 勞春燕:我看你們一直是在算,算什麼?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服研究室副研究員 艙外服總體主任設計師 廖前芳:因為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密切關注它的比較重要的參數,比如說服裝壓力的參數,還有就是電池電壓這些參數等。我們通過計算這些參數,然後計算航天員整個操作過程中的代謝量,通過代謝量再結合我們消耗品的資源,來估算服裝支持,剩餘的資源能支持後續出艙活動的一個能力。

總台央視記者 勞春燕:在航天員支持大廳里我們發現還有一個“曙光醫生”崗,因為航天員在出艙活動當中的呼吸、心跳、體溫都需要進行實時監控。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醫監醫保室主任 徐沖:今天整個出艙全過程就是實時醫監,就是他的心電信號、心率、整個的呼吸率等基本的生理參數會實時下傳下來。

總台央視記者 勞春燕:今天從整個情況來看他們身體表現怎麼樣?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醫監醫保室主任 徐沖:他們身體表現非常好的,這已經是咱們空間站任務第二次出艙了,整個他們老哥倆配合非常完美,整個動作非常流暢,達到了預期的整個出艙活動的目的。

空間站階段出艙活動任務複雜難度大,不僅需要事先有充分細緻的謀划準備,在實施中碰到問題時還需要及時決策應對。

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 中國航天員中心研究員 黃偉芬:今天的出艙活動過程中總體上來講,我覺得我還是比較淡定從容的,但是也有可能心頭一緊的時候,就是航天員後來要安裝腳限位器、操作台這些操作的時候,因為在失重的情況下,航天員要完成這樣的操作非常困難,這個是通過第一次出艙活動的時候,我們也是有了這方面的認識。在第二次出艙活動這一次的時候呢,比上一次是要更加地順利完成的。

總台央視記者 勞春燕:如果要你給他們今天的出艙活動打個分的話打幾分呢?

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 中國航天員中心研究員 黃偉芬:我覺得至少是100分。

在“曙光”的支持下,三名航天員圓滿完成了出艙任務。這群離航天員最近的人,用不倦的努力,為中國空間站的未來帶去了更多的曙光。

(0)
上一篇 2021-08-23 10:37
下一篇 2021-08-23 10: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