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 在傳媒領域的應用:人機協同,媒體融合

電腦內容創作發展分為三個階段:PGC(專業生產內容),UGC(用戶生產內容),如今的AIGC。互聯網早期內容大多是PGC,內容專業性高,質量有保障,用戶觀看體驗佳,因此PGC是依靠優質內容留存客戶,而且直到現在依然在某些專業領域內有應用。比如90年代由IBM開發,戰勝國際象棋頂級高手卡斯帕羅夫的“深藍”;前幾年穀歌開發,戰勝一眾圍棋好手的“阿爾法狗”等,它們都是PGC,也叫專家型或特化型AI。UGC是用戶原創內容,用戶可以自行在平台上發表原創視頻、圖文等作品,如時下流行的B站、微信、QQ等平台,這種平台的用戶往往也是創作者,所以產品粘性相當可觀。AIGC是近年新興的內容創作方式,目前主要用於文字、圖像、視頻、音頻、遊戲以及虛擬人等。

AIGC作為當前新興的內容生產方式,正在賦能媒體的內容生產方面。寫稿機器人、採訪助手、視頻自助式字幕、語音播報、視頻錦集、虛擬主持人等相關應用已不再新鮮。不僅是肉眼可見的地方,AIGC正逐漸向媒體流程的各環節滲透,將要深刻地改變媒體的內容生產模式,成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下面就分幾方面簡要說明。

采編環節

  1. 採訪錄音轉寫稿件,提升工作效率,改善工作體驗。過去的采編完全依賴人力,即便藉助電腦等設備還是很讓人頭疼。現在藉助語音識別技術,語音可以實時轉換成文字,采編只需修改錯別字或調整個別語句,有效減少以往的重複性,機械性工作,新聞的時效性得以更好的保障。2022年冬奧會期間,科大訊飛的智能錄音筆以跨語種的語音轉寫助力記者數分鐘內即可出稿。
  2. 智能新聞寫作,提升新聞資訊的時效性。基於算法自動生產新聞,將部分工作自動化,幫助媒體生產內容更快速準確且智能。2014年3月,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的機器人記者 Quakebot,在當地地震發生后僅三分鐘就寫出相關消息併發布;中國地震台網的寫稿機器人,也曾在九寨溝地震發生后7秒內就完成了相關消息的編髮。
  3. 智能視頻剪輯,提升視頻工作效率。通過現在常見自助式字幕生成、視頻錦集、視頻拆條與超分等剪輯工具,可以有效的節省人力與時間成本,最大化保證版權內容。2020年“兩會”期間,人民日報社利用“智能雲剪輯師”快速生成視頻,並能夠實現自動匹配字幕、人物實時追蹤、畫面防抖動、橫屏轉豎屏等技術操作,以適應多平台分發要求。2022年冬奧會期間,央視通過“AI智能內容生產剪輯系統”,高效生產與發布冬奧項目的視頻集錦,為深度開發體育媒體版權內容價值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AIGC 在傳媒領域的應用:人機協同,媒體融合

傳播環節

AIGC的傳播應用主要集中在以虛擬主持人為中心的新聞播報等領域。虛擬人開創了新聞領域實時語音及人物動畫合成的先河,只需輸入要播發的文本內容,電腦就會生成相應的虛擬人播報的新聞視頻,並確保音頻、表情、嘴型保持自然一致,展現與真實主持人同樣的信息傳達效果。現在虛擬人在傳媒領域的應用有三方面的特點。

  1. 應用範圍不斷拓展。目前新華社等國家級媒體及東方衛視等省市級媒體,都開始積極探索虛擬人,並逐漸從新聞推廣到晚會、現場記者、天氣預報等更廣泛的場景應用。
  2. 應用場景不斷升級。除了常規式主持播報,虛擬人也開始陸續支持多語種和手語播報。2022年冬奧會期間,百度、騰訊等企業陸續推出手語播報數字人,為廣大聽障用戶提供手語解說,更推動體育賽事的無障礙進程。
  3. 應用形態日趨完善。在形象上,虛擬人逐步從2D走向3D;在驅動範圍上,開始從只有口型變化發展到面部表情、肢體與手指動作、背景內容等一應俱全;在內容構建上,從支持SaaS化平台工具構建向智能化生產延伸。例如騰訊3D手語虛擬人“聆語”,可生成唇動等細微內容,並配套可視化動作編輯平台,支持對手語動作進行微調。
AIGC 在傳媒領域的應用:人機協同,媒體融合

AIGC的影響

  1. 傳媒機構來說,AIGC通過參與產品生產全流程而改善生產效率,並帶來全新的視覺化、互動化體驗。同時豐富新聞報道的形式,加速媒體數字化轉型,推動傳媒向智媒轉變。
  2. 媒體從業者來說,AIGC與人的配合既可保證時新聞的效性,又能兼顧人文關懷、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讓工作人員專註於需要思考和創造性的工作內容,如深度報道和專題報道等更需要發揮人類優勢的細分領域,不必再為機械性或重複性的工作分神。
  3. AIGC還降低了傳媒行業的技術門檻,使大眾有更多參與內容創作機會,增強參與感。
AIGC 在傳媒領域的應用:人機協同,媒體融合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92146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3-03-22 04:20
下一篇 2023-03-22 05: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