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輕“AI四小龍”企業雲從科技登陸A股 開盤大漲56% 市值160億元

歷經700多天,最年輕的“AI四小龍”企業雲從科技今日終於登上科創板!(股票代碼:688327)今日開盤,雲從科技股價大漲56%至24元/股。截至智東西10點20成文,股價回落至21.06-21.8元區間,最新市值接近160億元

▲雲從科技股價走勢
▲雲從科技股價走勢

雲從科技誕生於中科院的一間實驗室。創始人周曦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師承美國“計算機視覺之父”Thomas S. Huang黃煦濤教授。2011年,周曦回國到中科院創立AI團隊,在2015年創辦了雲從科技公司。

▲雲從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周曦
▲雲從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周曦

主營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及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雲從科技在應用方面主攻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領域,在2021年已進入營收“10億元”陣營。

本次,雲從科技募集資金總額約為17.28億元,上市成功意味其有更充足的資金投入技術研發和落地。

▲雲從科技本次募資的主要用途
▲雲從科技本次募資的主要用途

至此,在“AI四小龍”中已有雲從、商湯兩家企業完成IPO,曠視已進入等待註冊結果的最後階段,依圖科技則已終止進程。此外,雲天勵飛、格靈深瞳、創新奇智等一批計算機視覺玩家也都已上市。

這是中國人工智能企業走向更成熟階段的一個縮影,同時意味着AI企業們要把經營業績擺到桌面上來,接受更嚴格的市場檢閱。

中科院走出的AI國家隊歷經700多天完成IPO

“我們是真的想改變世界。”雲從科技董事長、總經理周曦在今早的上市儀式上說,“今天的AI不僅僅是黑科技,是我們對未來的夢想,也是我們改變世界的決心。”

這是一個80后博士的創業故事。

1981年,周曦出生於四川內江市,1999~2006年就讀於中科大,而後赴美留學,師從“計算機視覺之父”Thomas S. Huang黃煦濤教授。當年,黃教授在全球只招收了三個學生。求學幾年,周曦6次獲得了人工智能類世界大賽冠軍,在國際頂級會議及刊物上發表60餘篇文章,並先後在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微軟雷德蒙總部研究院等機構擔任訪問研究員,並在之後獲得了不錯的留美機會。

但在2011年的夏天,中科院重慶兩江區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袁家虎的到訪,促使周曦改變了原先的AI探路軌道。袁家虎誠邀周曦到祖國中科院發展,周曦隨後歸國,創立了中科院首支AI團隊。正是有這樣的基礎,周曦於2015年創立了雲從科技公司。

▲周曦(左一)、導師黃煦濤(左二)與中科院重慶院院長袁家虎(右二)等人合影
▲周曦(左一)、導師黃煦濤(左二)與中科院重慶院院長袁家虎(右二)等人合影

這個中科院實驗室走出來的AI創企,也最早因這個淵源被稱為“國家隊”。

近年來,數據安全成為人工智能領域越來越嚴峻的問題。對此,周曦此前做過答覆:“因為我們是‘國家隊’,中科院是我們的股東,我們和公安部、民航總局、四大行都有聯合實驗室,但我們並不會泄露數據,對保護數據很重視,同時,我們參與了很多國標的設計,這是’國家隊‘的優勢所在。”

在本次IPO中,我們看到雲從科技公司無外資股東,這是其區別於其他頭部AI企業的一大重要特質。

此前雲從已獲得了11輪融資,2017年獲得廣州市政府的20億政府資金支持;在2018年10月的B+輪10億融資中,投資雲從的資方就包括了中國國新、廣州產業投資基金、廣東粵科金融集團、上海聯升資本、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等中國國家戰略投資者。

根據招股書,本次發行前,雲從共有4名國有股東,分別為南沙金控、國新資本、上海聯升、廣東創投。

▲雲從科技國有股東情況
▲雲從科技國有股東情況

不過,國有股東股權佔比有限,雲從科技前五大股東為常州雲從、佳都科技、雲逸眾謀、鼎盛信和以及投資大鱷劉益謙,分別持股23.32%、7.82%、7.55%、4.02%、3.86%。周曦是雲從科技的實際控制人,擁有64.6%表決權。

▲雲從科技股權結構
▲雲從科技股權結構

即便有國家隊背景加持,作為備受期待的AI領域玩家,雲從科技的IPO之路並不平坦。

身披“AI四小龍”頭銜,雲從是其中最早啟動科創板上市的計算機視覺公司,於2020年8月就開始上市輔導。然而,雲從科技的IPO卻歷經了700多天,曾在2021年3月一度中止,並在同年12月被美國財政部將雲從科技納入“中國軍工複合體企業”清單,可謂波折不斷。

如今,靴子終於落地。本次上市,雲從發行11,243.00萬股,發行價格15.37元,發行后總股本74,067.06萬股。這家最年輕的AI四小龍企業,一開盤便收穫超50%的股價漲幅。

雲從科技終於在創立7年之際實現IPO,走向一個更成熟的發展新階段。

年營收超10億元,智慧治理業務佔八成,深扒2年36大項目

上市不僅是榮耀,對AI企業們來說也意味着一瓶“卸妝水”,經營業績都擺到桌面上來,接受市場檢閱。

AI技術研發投入大、落地見效慢,AI獨角獸們的盈利能力受到市場擔憂。對此,周曦在近日的採訪中稱:“結合目前經營計劃、在手訂單情況等,公司預計扭虧為盈的時間點在2025年。”這是AI四小龍中首次有玩家對盈虧拐點做出預測。

從經營情況來看,雲從科技已迅速增長成為“10億元”陣營玩家。

如下圖所示,雲從在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的營收分別為0.65億元、4.84億元、8.07億元、7.55億元、10.76億元。

▲雲從科技2017-2021年營收、凈利潤、研發開支及毛利率情況
▲雲從科技2017-2021年營收、凈利潤、研發開支及毛利率情況

同時,雲從科技在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的研發支出分別為0.59億元、1.48億元、4.54億元、5.78 億元、5.34億元;對應時期雲從的凈利潤為-0.59億元、-1.48億元、-4.54億元、-5.78億元、-5.34億元,依然虧損但幅度有所收窄。

尋找適合AI技術落地的領域並進行飽和攻擊,是當下AI企業們的第一要務,也是行業關注的話題。

那麼雲從又在哪些領域圈地呢?

起於計算機視覺算法,雲從科技在創業之初最先錨定的是金融領域。

“第一單業務是幫助海通證券研發遠程用戶的身份證認證系統。”周曦在近日的採訪中回憶道。目前在這一領域,雲從已覆蓋六大國有銀行在內超過400家金融機構。

由於金融行業場景複雜度、安全可信度要求比其他很多行業都高,雲從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成功落地經驗,很快被跨界應用到了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領域。

如下圖所示,當下,智慧治理一直是雲從的主營業務板塊,營收分別達到4.69億元、4.34億元、8.65億元,從佔總營收的60.08%增長到80.78%。

▲2019-2021雲從科技各應用領域營收分佈情況
▲2019-2021雲從科技各應用領域營收分佈情況

雲從科技在2019年至2021年拿下了多個大項目,合同標的以智慧物聯平台、視頻大數據系統、人像識別軟件系統等智慧治理(智慧城市)板塊為主,能明顯看出來以政府相關項目為主導。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簽署的合同金額3000萬元以上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項目、500萬元以上的人機協同操作系統項目,或其他重要項目情況如下:

最年輕“AI四小龍”企業雲從科技登陸A股  開盤大漲56% 市值160億元

▲雲從科技的重要銷售訂單情況
▲雲從科技的重要銷售訂單情況

比如雲從正與四川天府新區行政審批局合作的4.76億元數字城市建設2020-2021年行動計劃項目,覆蓋了天府大腦、智慧物聯平台、智慧門戶、數字城市等內容,預計於今年之前建設完成。

根據招股書,雲從科技2021年的前五大客戶為四川天府新區行政審批局、廣州南沙區衛生健康局、北京匯志凌雲數據技術公司、衡陽市公安局、金開來公司。2021年前五大客戶占雲從當期營業收入比例為69.58%,而2020年這一比例為27.92%,這表明雲從的大客戶依賴度在變強。一方面看到國家隊的身份使其更容易拿下政府項目,一方面看到雲從對政府大客戶依賴度變強。

▲雲從科技的前五大客戶
▲雲從科技的前五大客戶

可以看到,雲從科技在銷售項目中更多以“被集成”為主,也就是充當智慧治理領域集成商的下級供應商,與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安防公司的模式類似。

實際上,除了以上IPO文件披露的大項目,雲從也頻繁以被集成的方式出現在很多小微項目中。

據我們統計,2021年12月安陽市公安局683萬元的全目標視圖解析實戰應用平台項目、2021年10月上海鐵路公安局77萬元人臉跨網比對平台項目、2021年9月准格爾旗公安局1706萬元的計算機設備及軟件項目……這些項目都採用了雲從的相關設備,覆蓋視頻解析服務器、人臉識別算法模塊、抓拍庫服務器等眾多類別產品。

總的來看,這些智慧治理項目以安防需求為主。

再來看看生產模式,雲從科技主要採取JDM(聯合設計製造商)模式。

JDM模式即公司提出產品需求和規劃,基於外協廠商基礎硬件產品,公司主導產品AI算法、應用開發等智能化開發部分,以及部分產品的ID設計等核心環節,外協廠商根據公司的需求和訂單進行生產。除此之外,OEM(原始設備製造商)模式和ODM(原始設計製造商)模式也是雲從科技重要的生產模式。OEM模式下公司自主研發和設計相關設備,由外協廠商代工生產;ODM模式由外協廠商根據公司訂單進行貼牌生產。

▲雲從科技的主要生產模式情況
▲雲從科技的主要生產模式情況

根據招股書,雲從科技2021年的前五大供應商為中時訊通信建設有限公司、深圳市國電科技通信有限公司、加減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採購內容主要為服務器、攝像設備、公有雲、施工服務等。

▲雲從科技的前五大供應商
▲雲從科技的前五大供應商

可以看到,不同於曠視等AI同行採取軟硬自研的模式,雲從科技更強調在算法、軟件上的自研。

▲雲從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及行業智能解決方案
▲雲從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及行業智能解決方案

募資17.28億元,雲從重投人機協同系統,布局未來

科創板是我國為盈利尚不足、但有科技創能力的中小企業打開的一扇窗戶。

隨着登陸科創板,雲從科技關於AI技術的理念,以及背後的核心技術和創新力,也將脫去神秘的外衣,被更多人了解和審視。

姚志強是雲從科技的聯合創始人,他在2021年11月的採訪中談及AI行業的發展階段,篤信行業會經歷三個階段,就像三個浪頭一樣:

第一浪:以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為代表的單點技術實現突破,催生了AI在特定場景的初步應用;

第二浪:AI經歷了對單點技術的聚焦關注,客戶逐漸發現自身的複雜需求難以得到快速響應,轉向尋求獲取AI綜合解決方案以實現對全業務鏈條的AI賦能,形成行業價值閉環;

第三浪:隨着AI與實體產業深度融合,將以用戶體驗的革命性提升為主要驅動因素,AI將嘗試以人類與機器智能交互嵌入所有業務流程,聯通線上線下數據,進行智能流量的再分配,大幅優化人類與智能的協同體驗。

“現階段,AI行業已進入第一浪末期,並開啟技術第二浪的時代。正基於此,雲從科技打造了AI生態的核心——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姚志強說道。

▲雲從人機協作操作系統及應用產品開發歷程
▲雲從人機協作操作系統及應用產品開發歷程

究竟什麼是人機協同操作系統?

根據IPO文件,雲從人機協同操作系統是一個算力算法平台和知識中台相結合的產品。

很多人了解深度學習框架,比如Google TensorFlow、Facebook PyTorch、百度飛槳等,是幫人們快速構建深度學習模型的工具。當下,雲從未自主研發深度學習框架,而是基於深度學習框架,打造了人機協同操作系統。

雲從人機協同操作系統於2020年11月正式亮相於世界互聯網大會。具體來說,它既是一個算力資源調度引擎、算法倉庫和配套的數據平台,同時是一個幫客戶完成複雜決策的知識中台。按照雲從IPO文件的描述,雲從人機協同操作系統的功能類型,相當於華為的ModelArts+ModelArts Pro+MindSpore,或者百度的AI知識中台,或者曠視的Brain++。

不過,雲從科技人機協同操作系統有三大特性:

(1)操作系統具備生態聚集效應:是硬件、軟件、應用之間的核心樞紐。

(2)操作系統具備行業特徵:針對不同行業可部署不同行業平台,置入不同行業知識與業務流。

(3)操作系統具備跨界融合能力:單點技術無法實現專家知識結構化,需要人機協同操作系統算法-方案-行業的閉環,需實現複製頂級專家的核心能力、實現普通從業者到資深專家的能力迭代、將結構化勞作交由機器完成三點。

▲雲從科技人機協同操作系統主要架構
▲雲從科技人機協同操作系統主要架構

公司面向客戶提供的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及應用產品包括智能雲平台、集成生物識別系統、雲之眼人臉識別服務軟件、Facego人臉識別引擎、火眼人臉大數據平台、商業慧眼平台等17個核心組件及應用。

根據IPO文件,雲從科技主營業務可分為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兩類。當下階段,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仍是占雲從科技90%的業務,人機協同操作系統2019-2021年逐年營收分別達1.83億元、2.37億元、1.36億元,佔比較小。

▲2019-2021年雲從科技主營業務 收入分佈情況
▲2019-2021年雲從科技主營業務 收入分佈情況

儘管直接營收佔比較小,但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進入與實體產業深度融合,雲從人機協作操作系統將發揮更加重要的戰略作用,可謂布局未來。

從IPO文件中可知,本次雲從本次募資的首要任務就是實現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升級項目,將投入8.13億元。同時,雲從還將投入8.31億元到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這是基於雲從人機協同操作系統搭建的通用服務平台,在功能應用和應用模式類似產品有曠視盤古AIoT視圖綜合應用平台、華為雲應用平台ROMA等。

總的來看,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及輕舟平台的投入超16億元,超過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的14億元。

▲雲從本次募資主要用途
▲雲從本次募資主要用途

隨着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實體產業已成為大勢所趨。

根據知名調查機構賽迪顧問數據,預計到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2621.5億元,增長率為28.8%。調查機構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能可為全球額外貢獻13萬億美元的GDP。

▲2017-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及預測(賽迪顧問)
▲2017-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及預測(賽迪顧問)

在未來十年的人工智能賽道中,如果雲從繼續佔據關鍵卡位,人機協同操作系統一定是其安身立命的關鍵陣地。

背後,雲從科技及其子公司已有316項相關專利。其中發明專利達133項、實用性專利達55項和外觀設計專利達128項。雲從已形成“三大聯合實驗室及五大研發中心”的研發架構,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雲從科技員工達1120人,相比於一年前1799人,減少了38%。

▲雲從科技的研發架構
▲雲從科技的研發架構

周曦曾說,雲從非常尊重人才,公司內部的工作環境實現了互通,員工在哪個城市的辦公室工作,完全根據大家的喜好。有人喜歡一線城市,認為那裡生活質量高,還有人喜歡二線城市,覺得房價相對便宜,公司希望為大家創造舒適的工作氛圍。

▲雲從科技的員工構成情況
▲雲從科技的員工構成情況

結論:AI四小龍紛紛登陸IPO行業迎來新階段

時隔700多天,AI國家隊玩家雲從科技終於登陸科創板。上市成功,意味着雲從科技在科技創新能力及經營基本面上獲得認可,但同時意味其要面臨新的挑戰。

雲從是否真能如周曦所言,在三年後實現扭虧為盈?雲從安身立命的人機協作系統能否支持其在未來十年的賽道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些問題,都需要時間來回答。我們期待,這家最年輕的AI四小龍企業走過七年,迎來更加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0)
上一篇 2022-05-27 11:47
下一篇 2022-05-27 11: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