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丘成桐已從哈佛退休 全職任教清華

4月20日,清華大學宣布,被《紐約時報》稱為“數學皇帝”的“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從哈佛大學退休,受聘清華大學講席教授。這意味着丘成桐將全職任教清華。2019年4月,清華大學設立“講席教授”席位,予以表彰在本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成就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教授、專家。

數學家丘成桐已從哈佛退休 全職任教清華

4月初,丘成桐在清華園度過了73歲的生日,並表達了自己的願望:“我們要競爭的人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走一條自己的路出來,以後我在清華跟你們共進退。”

遍選“好苗子”,遍尋“好園丁”

導師陳省身曾贈書給丘成桐,扉頁上寫道,“餘生六十矣,薪傳有人,願共勉之。”這句話,丘成桐一直銘記於心。

在恩師那一代,中國實現了成為世界數學大國的願望。而丘成桐最大的願望是讓中國成為數學強國,希望中國10年內在數學上與世界強國平起平坐,“要依靠我們國人自己的力量,在中國本土培養一批頂尖人才,讓他們在祖國的沃土中成長,才能為中國的基礎科學發展打下重要堅實的基礎。”

在丘成桐看來,中國已具備建設數學強國的可能性,他希望“再推一把”。

2021年,清華大學推出“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面向從初三至高三具有數學天賦的學生。

丘成桐說,“小孩子沒有一些先入為主的、墨守成規的觀念,會更勇於在真問題上探索。數學與其他學科相較,是一門‘早熟’的學科,‘無所顧忌’也是十分重要的學生素質。”

丘成桐期望,通過這一計劃,在10年內培養出一批不必出國取經、完全在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世界一流學者。

他為這些精挑細選的“好苗子”設計了一個為期八年的“通才”培養方案,遍尋“好園丁”,邀請頂尖學者一線授課。其中包括菲爾茲獎、沃爾夫獎獲得者以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等大師級學者。

至今,丘成桐已為國內引進了2008年菲爾茲獎得主者Caucher Birkar、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Donald Rubin、荷蘭皇家人文與科學院院士Eduard Looijenga、美國數學會會士鄭紹遠、頂級數學物理學家Nicolai Reshetikhin等國際頂尖學者全職在中國工作。

丘成桐的眾多中國學生都活躍在國內外學術舞台上。其中既有李駿等中科院院士,也有曹懷東、劉克峰、李思等著名數學家。他的第一位學生Richard Schoen曾獲沃爾夫獎,也是他的重要合作者之一。

成為大數學家

丘成桐曾說,“我這一輩子只有兩個心愿,一個是成為大數學家,另外一個是提升祖國的數學,使它領導世界數學。”

顯然,他已經完成了一個心愿。

“丘成桐先生是一個數學天才,是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大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楊樂說。

有很多關於他是“天才”的印證。20歲時,丘成桐提前修完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所有必修課程,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破格錄取為研究生,師從數學大師陳省身教授。丘成桐於22歲時取得博士學位,25歲被聘為斯坦福大學教授。

1976年,27歲的丘成桐證明了困擾數學界22年之久的卡拉比猜想,推動微分幾何新時代的到來。1979年,他與學生Richard Schoen合作解決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正質量猜想。33歲,丘成桐獲得數學界最高獎“菲爾茲獎”,是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

由於他解決了一系列數學、物理學中公認的難題,開創了數學中極為重要的分支“幾何分析”,丘成桐獲得了麥克阿瑟獎、克拉福德獎、沃爾夫獎、馬塞爾·格羅斯曼獎等世界頂級科學大獎。

更重要的是,卡拉比-丘定理不僅影響了幾十年來微分幾何的發展,也為物理學的超弦理論提供了理論基礎。沿着丘成桐開創的方向獲得傑出成就的數學家至少有5位,他們都獲得了數學界最高獎——菲爾茲獎。

在楊樂看來,雖然丘成桐是一個數學天才,但能發展到今天的水平和他長期堅持不懈的勤奮、努力息息相關。

“努力是有代價的,也會帶來很好的收穫。”用丘成桐自己的話說,“學問沒有做完以前很痛苦,整個證明過程很慢,驗證再驗證,十次有九次是有問題的,成功的時候也擔心有錯。”

丘成桐的學生、中科院院士李駿曾在丘成桐的宿舍里見過,“堆了很厚的文章,他的勤奮,我們做學生的實在很難趕得上。”

矢志不渝推動中國數學發展

1979年,受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華羅庚的邀請,丘成桐第一次回國作學術訪問。此後每年,丘成桐都會在國內大學和科研機構訪問數月,專註中國數學的發展。

“中國要成為數學強國,人才培養至關重要。”丘成桐多次強調。

40年來,他在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東南大學等7所高校創建數學研究中心,籌建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培養青年英才,擔任主任不取分文薪酬。

1996年,丘成桐推動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中心建立,仿照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模式運行,形成了一個頂尖的代數算數幾何研究團隊。

1998年,他發起並組織國際華人數學家大會,評選有華人菲爾茲獎之稱的“晨興數學獎”,邀請國際知名數學家擔任評委,發掘數學新星。

此外,為激勵年輕學者的數學熱情,他組織了面向傑出學生的“ICCM畢業論文獎”(原新世界數學獎);面向大學生,內容較接近美國名校研究生數學資格考試的“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培養中學生數學興趣以及引導他們開始走上研究之路的“丘成桐中學數學競賽”。

做這些,他就是希望中國的年輕人,“做有影響力的工作”“為學問而做學問,即使諾貝爾獎或是菲爾茲獎,也都不應該是學者的終極目標”。

丘成桐常年在北京與美國之間奔波。過去由於沒有直航,要飛20多小時,他常常是前一天晚上11點多下飛機到賓館,第二天很早起床正常安排學術活動,一直到深夜才返回休息。

在學生和好友眼中,“他不但沒有表現出疲勞的狀態,反而永遠充滿能量。”

丘成桐的愛國情懷溶於血脈和思想之中。

他出生在廣東汕頭,戰亂中隨家人南遷至香港,又受殖民者統治。父親每時每刻都想給祖國做些事,他深受影響。

14歲時,父親突然辭世,母親帶着子女艱難求生時,得到了諸多鄉里鄰居和父輩朋友的幫助,他始終心懷感恩。

“廉頗老矣丹心在,願請長纓助戰鏖。”丘成桐說,“19世紀是歐洲的數學世紀,20世紀是美國的數學世紀,近年來,華人數學有了長足的發展,21世紀必定是中國的數學世紀,北京將是華人數學中心。”

排版 | 李言

(0)
上一篇 2022-04-21 08:58
下一篇 2022-04-21 08: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