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與“濾鏡”相處?

羅菲想想,自己也“踩過坑”。
作為一個在北京工作生活多年的90后白領,她日常奔波於公司和家兩點一線間,周末外出社交聚會,小長假與家人朋友相約旅行
在這個十一小長假,她與好友一起相約去甘肅敦煌,出發前在小紅書上做攻略時,被一篇講述當地鳴沙山露營的筆記所吸引。

在這篇筆記中,夏夜在沙漠露營是個唯美而浪漫的事情,可以在傍晚時邊看夕陽邊享受燭光晚餐,夜裡還能看到銀河般的夜空,更別說還有篝火晚會和煙火。沒怎麼仔細思考,羅菲便下單了一款露營套餐。

然而羅菲和朋友來到沙漠的當天,她們徹底傻了眼。敦煌的天氣沒有預兆地提前轉冷,夜裡的溫度早已不適合露營,更糟的是十一期間還遇上了沙塵天氣,白日里尚且睜不開眼,晚上的風沙讓燭光晚餐成了戶外吃土,篝火晚會和煙火現場也因此變得狼狽不堪。

並非只有羅菲在十一假期中有這樣的遭遇。假期后不久,提供了旅行內容參考的小紅書成為了不少人吐槽的對象,網友們將一系列小紅書博主的照片與自己或他人的實地打卡照片進行對比,吐槽現實與照片的差距,數度登上微博的熱搜。

不過幾天後,引起爭議最多的海南“藍房子”、青島“天梯”、武漢“府河濕地”、杭州下沉式咖啡館、武漢甜品書店等多位博主出面回應質疑。這些博主推薦的打卡點幾乎都是免費景點,並不涉及營銷,同時照片也沒有使用過度濾鏡。

圖片

“粉紅沙灘”筆記的小紅書博主陳玫瑰與鄭美麗就此製作了一期視頻,表示所發布的種草內容是免費野生景區,其基於攝影角度的審美髮現與表達卻讓他們成為了網暴對象,而由於季節和天氣改變對景點本身帶來的客觀影響,卻在這場網絡輿論聲討中被湮沒忽視。

那麼這些旅行內容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對於創作者來說,濾鏡究竟意味着什麼?用戶們排斥的是濾鏡本身嗎?品玩帶着這些問題與小紅書平台的博主與用戶們聊了聊。

多看一眼的信息

“踩坑”時,羅菲和朋友都對那篇小紅書筆記心有怨念,覺得自己被坑慘了。

但當整個行程結束之後,冷靜下來的羅菲也開始仔細思考問題出現的原因。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她翻出當時看到的那位博主的筆記,發現那一場露營體驗是在盛夏,並且圖片下方的文字解說,就能看到博主有註明夜晚風沙較大,建議來玩的人們做好防護措施。

她越來越覺得,自己和朋友其實並沒有全面認真地做好這次出行準備。

羅菲還搜到了與她們同一時間去鳴沙山露營的吐槽筆記,看着這篇博主的分享,羅菲覺得似乎回到了那個體驗極差的夜晚,她立刻給這篇筆記點了贊,並留言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希望刷到的網友們謹慎做決定。

圖片

“孟孟”也曾在平台上刷到過帶有看起來被美化內容,不過幾年時間下來,他卻幾乎沒有踩過坑。

從使用習慣來看,他算是小紅書的周期性用戶,平日里較快的工作節奏,孟孟並沒有太多閑暇時間用於消遣,只有遇到旅行、家裝,以及較為重要的生活購物決策時,他才會用小紅書搜索相關信息來輔助自己的判斷。

多數人都會被美麗的事物所吸引,孟孟也不例外。近期研究家裝的他曾被一些客廳無主燈的筆記所吸引。乍看之下,筆記呈現的視覺效果都非常好,但仔細研究之後發現,有些博主的內容,是基於其所在的設計工作室產品,一套裝下來可能需要六七十盞燈,一方面是花費較大,另一方面對於普通人來說實用性不高。

圖片

“還有一種釣魚燈,你會發現如果把周圍所有燈都關掉只開它,拍出來的效果氛圍感特別好,但如果周圍還有其他光線,這個效果就會差很多。那麼在做決策的時候,我就要考慮是不是真的需要一盞這樣的燈,晚上下班之後把其他燈都關掉,只留它作為閱讀燈。”

孟孟從不會以某篇單一的筆記作為最終決策的信息參考,而是通過比較與衡量后,得出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客觀結論,這也無形中養成了他的信息篩選能力。

博主們怎麼看濾鏡?

隨着越來越多另一面事實出現,討論日趨理性,用戶們對於博主合理使用濾鏡,在不同角度和視角下拍攝也開始有更多認可。

對於博主們來說,“濾鏡”也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一個長板,一雙帆布鞋,一條飄逸的裙子或帥氣的長褲,“長板姐姐穎穎張”就這樣穿梭於祖國大江南北間。

她曾踩着滑板在八大關景區的公路上翩翩起舞,也曾滑翔在夏天珠海的沿岸石板路,還曾滑過黃沙漫漫,在西北大漠中追逐落日。

在穎穎張的視頻下方,網友們評價最多的便是“滿滿的生機勃勃”、“太解壓了”、“看過之後煩躁的心情立刻安靜下來”。

穎穎張是一位來自河北承德的90後設計師,因為喜歡滑板,她在一年前開始錄製滑板教程視頻。那時同類題材的內容比較少,她在中午休息和晚上下班后的時間練習滑板,並抽出時間進製作一些滑板教學內容。

偶然的嘗試中她發現除了教學類視頻之外,滑板與旅行的結合更能體現出這項運動所具有的青春活力,事實也證明這種融合內容非常受歡迎。

圖片

穎穎張的小紅書賬號在一年多時間裡累計起十多萬粉絲,其中以18歲到25歲的年輕人為主。

相對於純乾貨的滑板教學類視頻,滑板旅行視頻的製作要艱難的多。

“創作周期真的非常久,前期的準備工作就很漫長,為了做好拍攝攻略,我們基本會把互聯網中能找到的相關信息翻個遍,再從中篩選中我們想要的一些東西。在拍攝過程中,我們可能為了得到一個很好的畫面,半夜三四點起床化妝做準備,這樣才能在人群最少、光線最好的時間拍完視頻。”穎穎張說。

如果遇到了陰天或者氣候不理想,也會直接放棄拍攝。

而在視頻的後期製作時,穎穎張坦言自己的作品也會進行剪輯和達芬奇調色,但她認為對所有的內容創作者來說,在合理的範圍之內進行後期編輯與美化,實則是一種個人審美的表達,比如將一個80分的作品通過濾鏡提升至90分,可以說是一種錦上添花。

“濾鏡對我們來說是輔助還原當時看到的景色,設備有時無法拍出肉眼看到的景色。但也有些時候是反過來的,肉眼也不一定能看到機器拍出的效果。比如我們去西北旅行,很多鹽湖在現場看不出很夢幻的感覺,但當我們把無人機升起來的時候,它從上帝視角就呈現出了不一樣的形態。”

同為旅行博主的LeiLei,則找到了另一種內容創作“濾鏡”。

LeiLei曾從事於旅行社行業,2020年突然爆發的疫情讓線下旅遊業規模驟減,他也因此失去了工作,然而他對旅遊的熱愛並未隨之褪去,加之疫情期間互聯網內容行業走上風口,他拿起相機成為了一名旅行博主。

與專註於呈現景色本身的旅行博主不同,LeiLei的視頻將創作重心更多放在了景點背後的歷史文化介紹以及當地的出行遊玩建議上。

圖片

比如他的爆款短視頻“落星墩”,這座屹立在江西九江的水上神秘宮殿大多數時候看起來是一個非常小眾且貌不驚人的景點,由於長江汛期的原因,只有在每年12月至來年3月的枯水期時才得以顯現,其餘時間都被湮沒在水中。

如果按照現代人的評價標準,這座建築的顏值並不足以引起遊客的注意,但通過LeiLei深入淺出的講解與詳細的出行攻略,反而給周邊遊玩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意外之喜。

“我個人更看重自己視頻里輸出的內容本身,它是否給觀看的人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如果說“濾鏡”是對作品的一種美化,LeiLei的旅行視頻濾鏡便是他對眼前景象的想象與敘述。

與濾鏡該如何相處

品玩在多方訪談中發現,無論是小紅書博主們,還是小紅書用戶們,在互聯網時代的當下,沒有人能真的脫離“濾鏡”談內容。

同樣的,濾鏡內容也不僅存在於小紅書平台之中,凡是內容平台都不可避免地產生具有其特徵性的濾鏡內容,比如早年間備受消費者詬病的電商買家秀與賣家秀、被網友嘲笑堪比換臉的短視頻平台美顏濾鏡,甚至在熟人社交的朋友圈中,這樣的內容也無處不在。

“現在還有誰拍照不加濾鏡,大家都活在濾鏡里,沒有濾鏡我也不快樂。只要不是收了錢做硬廣的虛假宣傳,並且在文中給出相應的打卡建議,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羅菲說。

“作為用戶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很多內容平台都是UGC(用戶生產內容),每個人本質上都希望分享美好的事物,包括電商平台的商家也希望自己的產品,以最好的場景、顏色、材質感呈現在消費者面前。”孟孟說,雖然無法僅憑某一個平台作出重要的生活決策,但這些UGC平台給了他最好的生活方式創意。

“比如小紅書讓我看到了原來家裡還可以這麼裝修,廚房還可以具有這些使用場景,男生原來也能穿成這個樣子。我看到別人更好的生活方式后,也產生了同樣的嚮往,而如何去實現它,中間只是一個過程而已。”

除了一定程度上的濾鏡化以外,UGC平台的另一大特點是內容呈現的碎片化與實時化。大部分普通人發布內容,通常會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來呈現,從而忽略了觀看者視角下的客觀性和全面性。也因此,UGC內容在一定語境下顯得瑣碎、粗糙,甚至會帶來誤解。

但這也是UGC平台的魅力所在。玉淵潭的櫻花開了,香山的紅葉泛紅,故宮角樓亮起璀璨的裝飾燈。當天就會有遊客拍下千姿百態的照片,更新在小紅書等UGC平台上。

走過路過的普通人發現和分享着生活中的點滴,他們的本意也許是秀一把攝影技術,也許是希望人們來點贊漲粉,但客觀上,他們為更多人提供了多角度的參考信息。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UGC平台的這些特質,也客觀上要求平台方作出更多的努力,一方面引導創作者合情合理地使用濾鏡,另一方面不斷提升普通用戶的使用體驗。

在互聯網信息流的推薦模式下,小紅書在內的所有UGC內容平台都要做好與多視角多元化內容長期共存、甚至是與爭議共存的準備。而如何在不斷變化中維護好內容社區的氛圍與質量,是每個平台方都應該長期保持警惕和思考的問題。

(0)
上一篇 2021-10-27 14:23
下一篇 2021-10-27 14: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