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不缺錢,為什麼募捐的時候總要道德綁架?

維基百科,世界上規模最大、閱讀量最多的在線百科全書,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的人類知識免費共享庫——就快要20歲了。目前,維基百科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網站的第13位,流量甚至超過 Netflix、Twitter 等流行互聯網服務的網站。

維基百科不缺錢,為什麼募捐的時候總要道德綁架?

下次給維基捐錢之前,多留個心眼吧。

文/杜晨    編輯/Vicky Xiao

來源/硅星人(ID:guixingren123)

它自稱沒有廣告,也沒有數據交易的營利模式,只是純粹地為用戶提供最真實和可信的資料信息。在全球前50熱門網站當中,維基百科是唯一一家非營利機構運作的非營利網站。在人們的眼中,維基百科是“真理的守護者”,是這個商業利益高於一切的互聯網上,一種少見的存在。

然而,一切真的如此嗎?

近日,維基百科社區資深人士 Andreas Kolbe 在美國媒體 Daily Dot 上撰文,分析和批評了維基百科背後的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WMF) 募捐行為中存在的欺騙情況,以及募捐資金流向披露等問題上的不透明。

常用維基百科的用戶應該多少都見過它的募捐廣告,而 Kolbe 指出了這些信息對用戶存在嚴重的誤導:維基百科並不缺錢,卻一直裝着很缺錢的樣子,試圖營造一種“我們過得很艱難”的假象來道德綁架,消費用戶的同情心。

類似的消息,過去幾年時有爆出。最早在2015年,就曾有媒體報道維基百科的財務狀況遠沒有它所描繪的那樣窘迫。

維基百科不缺錢,為什麼募捐的時候總要道德綁架?

然而多年過去了,WMF的錢包,只比之前更鼓了。

Kolbe 是社區報紙《維基簡報》的前任聯合主編,對於維基百科內部運作情況了如指掌。他表示,WMF 最近幾年明顯加大了募捐廣告的力度,並且已經提前至少五年、超額數倍完成了原本10年1億美元的募捐目標。

然而實際上,“WMF 每年只用1000萬美金就可以輕鬆維持維基百科的正常運轉。”

超募的錢去了哪?不要被 WMF “非營利機構”的標籤蒙蔽,其實它準確來說是一個從事部分營利業務的非營利機構,也在為大科技公司提供編輯和使用維基百科內容的付費 API 服務等。

WMF 用營利項目獲得收入沒毛病,但是,它現在也在用維基百科這個非營利的旗艦業務賺錢,而且姿勢真的不太體面。

提前超募,缺乏披露

2016年1月,在維基百科15周歲生日的那天,WMF 成立一個新的捐贈基金計劃 WMF Endowment,由美國知名公立慈善機構潮汐基金會 (Tides Foundation) 運作。這個捐贈基金的目標是在10年內募捐1億美元,達成目標后這筆錢即可用於支持 WMF 旗下的各個項目,包括並不限於維基百科。

WMF 高管 Lisa Seitz-Gruwell 在今年三月的一條編輯記錄顯示[1],WMF 捐贈基金今年內就將實現一億美元的募捐目標,相比原定的10年,只用了一半的時間。

維基百科不缺錢,為什麼募捐的時候總要道德綁架?

由於 WMF 近幾年各方面的收入暴增,特別是過去財年的前三個季度里,就實現了高達1.42億美元的收入。Kolbe 透露,這個捐贈基金的凈資金儲備,現在已經達到了大約3億美元左右。

然而,WMF 披露的凈資產總額,截止上一財年只有1.8億美元左右。Kolbe 指出,這是因為 WMF 的財務披露故意剝離了捐贈基金的部分,而捐贈基金一直是 WMF 十分重要,且數額巨大的收入來源。

WMF 的財務報告,由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審計,顯示過去五年的凈資產增值只有不到一億美元。與此同時,WMF 自己從其它收入中投給捐贈基金的錢,卻被計為巨額開支。

維基百科不缺錢,為什麼募捐的時候總要道德綁架?

維基百科不缺錢,為什麼募捐的時候總要道德綁架?

正是通過這種手段,WMF 偽造了一種收入還行、開支很多,“勉強過得去”的假象。

但其實,它的真實凈資產遠比披露的要高得多。通過這種假象,WMF 才可以名正言順地”騙捐“。

明明不缺錢

維基百科使用多種渠道對普通用戶發送募捐廣告,包括電子郵件(貢獻32%募捐收入)、桌面網頁廣告(27%)、移動廣告(26%)等。廣告主要在英語國家展現,但近幾年也進入了西語國家和地區,以及印度這一最重要的新興互聯網市場。

過去多年以來,維基百科的募捐廣告文案有過很多變化,但基本意思沒有太大差別。讓我們來看看,一條2020年的募捐廣告的文案是怎樣的:

版本1:你好,來自加拿大的維基百科讀者。看上去你經常使用維基百科,真的太棒了!很不好意思,這個周二,我們需要你的幫助。這已經是我們第十次向你展示這個廣告了。我們沒有銷售人員。感謝我們2%讀者的捐贈,維基百科能夠保持對所有人開放。如果你能在這個周二捐贈2.75加幣,或者任何你能夠接受的金額,維基百科將能夠繼續持續下去。感謝。

版本2:這個周二,維基百科真的很需要你。這已經是我們第n次對你展現廣告了。我們98%的讀者不會給錢,他們假裝沒看見 (they look the other way)…我們卑微地 (humbly) 請求你,別劃掉這條信息。

版本3:如果維基百科對你有用,請花一分鐘時間,隨意額度支持我們,幫助網站的持續運轉。我們只需要1%的讀者捐款。我們還未達到目標。請幫助我們忘記掉籌資這件事,好讓我們全心投入到維基百科的運作上。謝謝。

很明顯,這種募捐廣告給人以一種緊迫性,好像如果這個周二達不成募捐目標維基百科就要宕機,彷彿員工每天忙於籌款導致網站沒人運營了一樣。以及,它的措辭也帶有對用戶的一種隱蔽的道德譴責,就好像在說,”今天的你要是不捐錢,就跟那些吃白食的大多數人一樣“……

維基百科不缺錢,為什麼募捐的時候總要道德綁架?

另外,文案里的一些其它關鍵詞,也昭示着維基百科網站對用戶進行了行為追蹤等數據收集,並且將其用於定向募捐廣告。

在很多維基百科編輯的眼中[2],這種行為屬於對用戶隱私的過度嗅探——當然,維基百科的隱私條款也並未明確說過收集什麼、不收集什麼數據;更進一步,這種行為還可以被理解為 WMF 在使用維基百科的用戶數據進行營利,儘管維基百科本來應該是一項嚴格非營利的業務。

畢竟剛剛卸任的 WMF 前 CEO Katherine Maher 自己也說過,維基百科的非營利性是這個組織能夠受到信賴的重要原因,“我們不搞標題黨,我們不放廣告,我們不收集和賣掉你的數據。”

而現實中正在發生的,和 WMF 所宣稱的並不完全吻合,甚至直接矛盾。

維基百科不缺錢,為什麼募捐的時候總要道德綁架?

維基百科不缺錢,為什麼募捐的時候總要道德綁架?

維基百科不缺錢,為什麼募捐的時候總要道德綁架?

截圖來源:The Daily Social Distancing Show on YouTube

截圖來源:The Daily Social Distancing Show on YouTube

需要重申的是:如果維基百科真的缺錢,這樣的募捐廣告倒還算可以接受。但問題在於,正是 WMF 採用這種”被動攻擊“式的措辭搞募捐,讓人錯以為它財務很緊張。

硅星人自己並沒有見過太多維基百科的募捐廣告,一年也就兩三次,但如果把 WMF 的這種做法看作是欺騙行為,那麼我也是受騙者之一……正因為我是維基百科重度用戶,受益匪淺,所以當看到廣告的時候,也都會捐個20美元,支持維基百科的工作,並且相信它應該不會騙我吧?

所以這次我也很驚訝和遺憾地發現,維基百科,或者更準確來說,它背後的 WMF,是真的不缺錢。

當然,維基百科也沒有逼捐——但是,這種明明不缺錢,還要請求別人捐錢的裝可憐樣子,怎麼都讓人感覺不太舒服。就連一些維基百科社區編輯都看不下去了。一位巴西編輯 Felipe da Fonseca 寫道:”用其他人的工作成果去給自己要錢,這種乞丐一般的姿勢,實在是太醜陋了,是不道德的。“

維基百科不缺錢,為什麼募捐的時候總要道德綁架?

可為什麼維基百科要一意孤行?

在2016年 WMF 成立捐贈基金之前,讀者捐錢佔總收入的比例一般高達九成;2016年之後情況有所好轉,但總的來說,“募捐和資助”一項收入(包括來自讀者個人和企業機構)仍然是 WMF 每年收入的主要構成部分,其中讀者收入占很大比例。

維基百科不缺錢,為什麼募捐的時候總要道德綁架?

WMF 高管 Seitz-Gruwell 也表示,她希望繼續維持讀者捐錢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從而維持維基百科在企業客戶面前的“純潔性”。)換言之,至少在現階段,如果失去了普通用戶的捐贈,WMF 的收入將受到實質影響。這才是不缺錢的 WMF 一定要裝出一副很缺錢樣子的真正原因。

維基百科不缺錢,為什麼募捐的時候總要道德綁架?

錢都去了哪

根據公開資料,WMF 的資金儲備足夠維基百科網站和其它旗下網站服務器正常運營70多年——這還只是用 WMF 自行披露的儲備金額計算。如果加上前面提到的捐贈基金,也就是未正常披露的部分,WMF 旗下網站還能再運轉至少60年。

WMF 籌到的錢都去了哪呢?大概有這麼幾條路徑:資金輸送、新業務開發、人力開銷、政治獻金。

1)先來看資金輸送。

前面提到,WMF 那筆就快要達成一億美元目標的捐贈基金,並非由它自己,而是由潮汐基金會管理。除了來自讀者用戶的日常捐款最終流向潮汐之外,每年 WMF 還會向潮汐轉移500萬美元,偶爾還會向潮汐基金會的其它下設和關聯基金輸送資金。

但與此同時,潮汐還會向 WMF 定期發起捐贈,金額不固定,2015、16和17年度年度都是2.5萬美元,2018年度變成了將近90萬美元,2019年度猛增到254萬美元。

這就出現了一個善款在兩家都不算透明的機構之間轉來轉去的詭異情況。問題在於,WMF 捐給潮汐的錢會計入支出,潮汐捐給 WMF 的錢卻不會體現在後者的財務披露當中,這樣就構成了一個比較隱蔽的”小金庫“。

以及,兩家機構還會共享員工,比如 Amanda Keton,WMF 的法務主管,就兼任着潮汐關聯機構 Tides Advocacy 的 CEO(該機構2019年接受過 WMF 一筆870萬美元的募捐。)

維基百科不缺錢,為什麼募捐的時候總要道德綁架?

可以說,在關聯基金會的金錢往來方面,WMF的做法完全稱不上透明和可信賴……

2)再來看新業務開發。

維基百科還有多個姊妹網站,包括維基詞典、文庫、名人語錄、旅行指南、多媒體資料庫、共享編輯新聞源等。這些項目和維基百科的屬性相同,都採用開放編輯的運作模式。這些項目的運維,也都依賴 WMF 的資金投入。

剛才提到,WMF 這幾年募集的資金完全夠維基百科運轉總共上百年,分一點給其它姊妹網站也不會有太大影響。然而,WMF 不僅沒打算停止募捐,還要繼續開發營利性的新業務去賺更多的錢。

去年,WMF 內部成立了一個營利項目,名叫 Okapi。今年,這個項目正式脫胎為一家獨立公司 Wikimedia Enterprise(以下簡稱維基 LLC),業務為為大型企業用戶提供 API,幫助他們更好地使用和編輯維基百科等 WMF 旗下網站的內容。

維基 LLC 的介紹網站這樣寫道:這個項目”聚焦於那些希望在其它場景下重新使用維基媒體旗下內容的機構,為他們提供大規模數據服務,從而讓它們的服務更快、全面、可靠和安全。”這個項目“致力於在網站之外的場景改善維基媒體讀者的用戶體驗,擴大內容的受眾,提高內容的可發現性“等。

換句話說,維基 LLC 的存在,就是把維基百科和它的姊妹網站上面,絕大多數由志願者和社區編輯貢獻的內容,變成一種服務,提供給大客戶並獲得收入。

維基LLC的業務模式的縱覽圖

維基LLC的業務模式的縱覽圖

這些無收入的貢獻者,參與到維基百科計劃當中也是出於讓信息更平等和公開的初心。

但是,看到 WMF 想用他們的無償付出去賺錢,看到 WMF 前老闆 Maher 一邊口口聲聲說著維基百科可以避免和大科技公司有瓜葛,一邊通過維基 LLC 賺這些大科技公司的錢——這些貢獻者的心裡一定不太好受……

維基百科不缺錢,為什麼募捐的時候總要道德綁架?

(順帶一提,WMF 的重要捐贈者之一谷歌,同時也是潮汐的大金主。這三家機構之間,也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金錢往來。而現在,谷歌搜索和 Google Assistant 智能助手也會使用維基 LLC 提供的 API,讓谷歌又成為了 WMF 的大客戶,這關係就更複雜了……)

3)然後來看人力開銷

雖然肯定沒法和其它流量接近的大公司相提並論,但 WMF 怎麼也稱不上一家小機構了。

反倒是它的發展情況和做派倒是挺像一家成長中的大公司:每年的收入都節節攀升,員工規模也在不斷擴張。WMF 成立之初只有3個人,到2014年增長到了240人,而今天已經超過500人了。

就是這麼一家跟讀者要錢都要故意擺出不好意思的”卑微“姿態的機構,高管團隊的個人年收入高達30-40萬美元,佔到了每年披露的200萬支出當中的很大一部分。

最為誇張的是,據 Kolbe 透露,截至目前,WMF 內部專門從事募捐工作的員工數量就超過40人。從已知情況來看,這些員工每天的工作除了簡單改動一下募捐的文案然後發布廣告之外,也就是處理前文提到的和其它基金會和關聯機構之間說不清道不明的各種金錢往來,和行政手續了。

4)最後來看政治獻金

WMF 每年支出當中有很大一部分用於支付律師和公關費用。其中公關公司名為 Minassian Media,過去四年收取了 WMF 總共至少158萬美元的公關費用——怎麼講,高手就是值這個錢,畢竟人家公司員工總數只有三四個人……

Minassian Media 創始人是 Craig Minassian,一名克林頓基金會的全職員工,還曾經是比爾·克林頓和希拉里·克林頓兩個總統競選團隊的成員、前克林頓白宮助理新聞官。該公司另外有兩名員工也都和希拉里·克林頓的競選團隊有密切關聯,曾為其撰寫和發布競選宣傳文案。

WMF 通過這家公關公司和克林頓家族之間形成的微妙關係,不能說是其進行政治獻金行為的鐵證,但至少足以構成了利益衝突,和維基百科一直以來在讀者心目中試圖樹立的中立形象相去甚遠。

(當然,就算 WMF 真是為了政治關係才挑中的這家公關公司,無可厚非,畢竟它最近幾年瘋狂超募被發現之後的說辭,也是”未雨綢繆,深謀遠慮“[3]。萬一將來維基百科被政治壓迫,在華府多個朋友也好說話。)

維基百科不缺錢,為什麼募捐的時候總要道德綁架?

這確實已經不是 WMF 的瘋狂募捐和種種不透明的行為第一次被公開揭露和批評了,但過去幾年以來,WMF 一直沒有長進,未能實現真正的整改。

由於它還是一家非營利機構,只要在相關法律允許的範圍之內活動,就沒有什麼風險。這也是為什麼維基百科志願者群體對 WMF 的意見越來越大,也有編輯開始組織行動來抗議 WMF 的做法,逼迫它回歸正途。

比如,有編輯希望組織一個媒體行動”Not in our name”(不要以我們的名義),以不再積极參与編輯工作作為要挾,迫使維基百科更加透明地披露真實的財務狀況。

值得提及的是,很多志願者的主張並沒那麼苛刻:他們對於 WMF 募到多少錢、怎麼處置之類的並沒太大興趣,他們參與編輯工作純粹是出於對於信息平等的重視,抑或個人興趣。

他們只是希望 WMF 能夠在募捐廣告中去掉那些道德綁架的話術,以及和真實財務情況不符的表述,還給用戶一個真正免費、開放的維基百科。

寫在文後:

對於筆者來說,通過這次事件,我更加清楚地意識,到那些貢獻者更應當得到尊重(以及報償,儘管他們自願無償工作);當然,作為網站服務的提供者,WMF 也確實付出了成本。

之後每年我都還會給維基百科捐錢,畢竟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但我也希望,那些也捐了錢並且心態和相似的同學,可以一起更積極地監督維基百科和 WMF 朝着更好的方向前進。

[1] https://meta.wikimedia.org/w/index.php?title=Talk:Wikimedia_Enterprise&diff=21255800&oldid=21255707

[2] https://lists.wikimedia.org/hyperkitty/list/[email protected]/message/VBPNVYHSTUEQQLAAQHUUHSAZ3GPFDZ7K/

[3] https://meta.wikimedia.org/wiki/Wikimedia_Foundation_reports/Financial/Audits/2019-2020_-_frequently_asked_questions#Why_is_the_Wikimedia_Foundation_increasing_its_cash_and_investment_balance?

(0)
上一篇 2021-06-12 11:49
下一篇 2021-06-12 11: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