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效率高20倍,VC怎麼會拒絕Web3呢?

“踩中一個項目,有百倍回報的可能。”

文丨胥崟濤

來源丨投中網

投資人和創業者似乎已達成共識:Web3將接棒移動互聯網,成為下一波增長的核心敘事。

“退出效率幾乎是傳統項目的20倍。”

“踩中一個項目,有百倍回報的可能。”

不止一位投資人向投中網表示,架構於Token經濟之上,有關Web3項目的風險投資,在募投管退流程各個環節都發生了變化。

面對極具誘惑的賺錢效應,VC已經選擇接受Web3這個新敘事,並希望提前布局。

加密熊市,Web3仍然是最容易賺錢的互聯網項目集中地

圈內圈外對Web3的抽象定義已有共識:

Web1:信息只讀。Web2:信息可讀可寫。Web3:用戶擁有信息。 

在Web1時代,用戶享受到了單向的信息,例如雅虎、新浪。

Web2到來,用戶能夠分享內容,感受與外界的能量流動。例如B站、微博、微信。

Web3.0的特點則是,用戶將獲得更高的權限,擁有數據所有權。

“Web2產品本質讓用戶更好的為資本巨頭創造利潤;Web3實現了打破價值壁壘,用戶最終掌握數據權限。”一位元宇宙創業者李明向投中網介紹。“Web3提供了一個更公平透明的利益分配環境。”

但技術的商業化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比如,一個組織在Web3建立一個類似Facebook或是微信的平台,基本功能差不多,但平台大部分收益都讓利給了用戶和社區

然後用戶基數放大后,需要一個Web3廣告平台對接廣告主和用戶。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才能為創始團隊、投資人創造現金回報。

更大的問題是,目前的Web3應用似乎並不好用:一方面是門檻較高,一方面是使用起來效率極低。

“Web3現階段是反效率的。至少對於絕大多數人是有門檻的,有些用戶可能連鏈接都打不開。使用起來也未必方便。”傳統VC投資人王涵向投中網表示。

“Web3的產品經理也明白,生活中,沒有什麼場景是Web2中不能完成的。如果有,Web3產品又能帶來多少獨特價值?”

“移動互聯網沒有新鮮事了,投資人需要一塊新大陸。”王涵在這方面,表示出了自己的擔憂,認為Web3隻是資本創造出來的新故事,倘若刨除賺錢效應,Web3的應用價值杯水車薪。

“如果說Web3確實提升了哪些效率,那應該是金融化和炒作的效率。這也是為什麼它能在2022年成為VC的新歡。”李明對Web3有同樣的理解。

的卻,Web3的財富效應已讓一波波參與者吃到紅利,即便身處加密熊市,投身其中的VC們依然保持樂觀。

“全球來看,Web3仍然是最容易賺錢的互聯網項目集中地。”一位近期剛剛看向Web3賽道的投資者Jason向投中網表示,言外之意,Web2已經淡去了高歌猛進的勢頭,Web3是VC心照不宣的新去處。“如果能踩中一個項目,幾百倍回報都有可能。從而覆蓋掉整隻基金的成本。”

Web3需要VC,VC更需要Web3

VC存在於Web3項目的合理性,與Web2的成功過往極其相似。

“一方面是缺錢,一方面是尋求背書。”Jason認為,“每個Web3項目都會在初創和擴張階段遇到極大的資金壓力,拿到風險投資是緩解壓力的最快方式。”

回看早年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電商、打車、外賣平台瘋狂燒錢“攻城略地”,同樣花的是LP的錢。用錢換市場份額以及用戶心智,是曾經Web2時代最基本的生存邏輯。

而到了Web3時代,各種應用同樣需要用戶激勵,但多數以幣圈熟知的Token形式。例如GameFi項目代表StepN,發行GMT以激勵用戶購買他們的跑鞋並獲得回報,著名風投人朱嘯虎還為其點過贊。

簡單而言Web3項目發行前,創始團隊會給予投資者購買的股權對等數量的Token。類似限售股,這部分Token先被鎖定一段時間,過了期限才可以“解禁”。

“Token經濟和應用玩法,共同促進了用戶快速的湧入到這個領域,加劇了Web3項目的‘賺錢效應’。“Jason介紹道。

如今,大部分Web3項目會和投資人達成協議,首選採用Token的方式融資。

在路徑明確之前,VC在下注方面頗顯猶豫。具體表現為,對於單一項目,投資人往往不會“下重注”。

“多家機構參與同一輪次融資在Token融資中比較常見,早期項目往往單筆投資金額也比較低,在幾十萬美金,甚至幾萬美金級別。”華映資本董事朱彤。

“單筆投資在幾十萬美元,一般不會超過50萬美金。”投資人Jason有同樣看法。

當然,這樣“迷你”的投資規模,並非投資人單方面所願。

“Web3項目為了彰顯其去中心化的特質,只會將一小部分控制權出讓給投資人,每個投資人分得的份額不會太多。”創業者李明介紹道其中的原因。

據了解,Web2項目一般會在天使輪出讓15~25%,Web3隻會出讓10~15%。這似乎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很多Token基金的體量只有幾千萬美金到幾億美金。

一方面,Token融資有很大的不同。“Web3項目很大比例是進行Token融資或者通過Token的方式退出。”朱彤表示,究其原因,“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Token Fund退出效率是傳統VC的快5~20倍。”

另一方面,潛伏在高流動性的反面,則是Token融資中蘊藏的極大清零風險。與傳統股權投資簽署的SPA(併購-股權買賣協議)不同,VC會和Token發行方簽署一份SAFT協議。

通過簽署 SAFT,投資者表明他們相信該項目並願意投入資金。本質上,SAFT 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它只是在投資者和項目之間建立字面上的信任關係。

“項目爆雷、Token清零,投資人這筆錢就全部打了水漂,一分也要不回來。既不可能找到接盤的VC,更不可能拿着SAFT去法院起訴。”Jason感慨道。“這一點和傳統VC大相徑庭。”

面對風險,VC怎麼投Web3

VC們在選Web3項目上更為謹慎。方法無外乎:選擇更靠譜的賽道,以及投更契合市場環境的團隊。

“我們會通過調整對細分賽道的傾向性,儘可能降低風險。例如我們會看歐美地區的基礎設施層的項目,在應用層首選挑選日韓、東南亞的團隊。”華映資本朱彤透露,近期投了一家GameFi平台,“這類項目屬於上游,風險相比單一的Gamefi項目會低一點,並且能夠藉助它孵化更多GameFi項目輔助我們在該領域的投資。”“95%的Web3項目都是垃圾。”一位東南亞的投資人對新風口表示出了警惕,並表示自己不會投單一的NFT、GameFi項目,而是選擇有明確應用場景的項目,“不一定好玩,但一定好用。”

除此以外,Web3和Web2的投資邏輯大致相通。

“Web3與Web2投資有共性,有跡可循,至少在投資邏輯上,與傳統VC比,沒有顛覆,只有演進。”朱彤表示,看項目方面,“Web3多數不是純技術驅動,更強調產品強調運營。我們對團隊marketing能力有很強期待,他們需要很快速響應整個市場環境。其次是它是都可以跑贏競爭對手。”

Web3投資的更多差異,來自VC找項目的途徑上。據幾位投資人,在Web3時代,項目資源多數來自社交平台,技術論壇,例如推特、Discord、telegram。

“項目資源的獲取,路徑還是很暢通的,基本上跟我們投Web2沒有特別大的區別,相比傳統投資,Web3還是個相對小的圈子。”朱彤表示,“我們也會主動聯繫一些孵化平台,尋求推介。”

這一做法似乎在Web3圈內已達成共識。就連紅杉資本負責加密賽道的合伙人Michelle Bailhe也依賴着推特賬號,關注者清一色從事Web3投資或創業。

那麼,什麼樣的投資人會對Web3投資感興趣,或是願意做Token Fund的LP?多位投資者均提到一個詞:家辦。

“多數LP來自個人投資者,或者家辦。”Jason在近幾個月的調研中發現。

“家辦普遍對Web3賽道的接受程度較高。目前來看,傳統VC和Token Fund的LP畫像差異,大體來自LP對政策方面的敏感程度。”華映資本朱彤表示。

另外,有趣的是,Jason發現多數與他探討Web3的投資人或是創業者,一般在20~30歲和40+這兩個區間,“似乎20~30歲的年輕人更願意保持開放,接受新技術,當然這其中也包含FOMO(害怕錯過)的情緒;40+的中年人有錢有閑,有的是精力去調研、去投新賽道;而30~40歲的主力軍們,或許還在猶豫,手握現金,保持觀望。”

(文中Jason、王涵、李明均為化名)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63542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7-09 10:30
下一篇 2022-07-09 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