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別讓“NFT”成為炒作新寵

來源:半月談

半月談評論員 蘭天鳴

在我國打擊虛擬貨幣交易炒作趨嚴的背景下,不少資本和幣圈投機分子又瞄準了新方向——非同質化代幣(NFT)。

NFT全稱是Non-Fungible Token,也被稱為非同質化通證。作為一項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NFT作為憑證用來標記特定數字資產,在豐富數字經濟模式、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等方面顯現出一定的潛在價值。其中,數字藏品領域是NFT落地最快的應用場景之一。

半月談:別讓“NFT”成為炒作新寵

近年來,看似普通的馬賽克頭像、圖片、視頻等數字藏品NFT頻頻售出“天價”。全球最大的國外NFT交易平台Opensea累計銷售額已超百億美元,單件數字藏品被賣到數百萬美元已是屢見不鮮。

但“天價”頻現、風靡一時的背後,NFT出現金融化證券化傾向,暗藏大量“對敲”“老鼠倉”的行為,炒作交易、洗錢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開始冒頭。

在國外,數字收藏品NFT往往使用虛擬貨幣交易,流轉沒有限制。一些投機分子則利用即將推廣的NFT產品牟利,通過“天價”拍賣或與“內部人士”多方對敲、炒高價格。部分NFT交易平台為賺取高額手續費,利用社交媒體炒作,誘導用戶持續交易,演變成“割韭菜”的騙局。

最近,就有國外購買者試圖將數百萬美元買進的數字藏品NFT再次拍賣,卻出現了無人問津、報價縮水近萬倍的現象,最終成了“接盤俠”。

當前,國內NFT生態圈中大大小小的平台各自為營、瘋狂“拓荒”,一些互聯網頭部企業也參與其中。這些國內NFT交易平台基本使用人民幣交易,不少平台對NFT二次流通也不做限制。

隨之而來的風險不可小覷。一些數字藏品被拆分交易,打破了NFT的非同質化特性,可能促使NFT相關業務演變成非法集資、非法發行證券等非法金融活動。

同時,國內NFT發行方和交易平台尚未被強制要求對發行、售賣、購買主體進行實名認證,為NFT領域洗錢問題埋下隱患。

如何引導NFT在國內健康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應是正道。需要加大對該領域監管,提升相關風險的預警、防範和化解處置能力。

近期,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倡議,呼籲會員單位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範非法金融活動風險。三家協會從發行金融產品、提供交易服務、公開發行融資、計價結算、實名認證、投融資等多個方面,對會員單位參與NFT項目做出要求,旨在斬斷NFT的二次交易鏈路。

儘管國家對虛擬貨幣風險防範有明確規定,但對於數字藏品等虛擬資產及衍生品的監管規則仍有不足。相關部門亟須加大對NFT監管的探索和研究,儘早出台相關法規,規避NFT產品惡意炒作、借用NFT概念集資詐騙等違法行為。

一方面,需要文化、知識產權等領域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法規政策,明確NFT作為數字藏品的業務規範。另一方面,需要金融監管部門加強風險監測和風險提示,防範非法金融活動風險。

特別是對於一些風險苗頭,監管部門要果斷出手、明確表態,及時對公眾發出風險提示。區塊鏈作為一種新技術,對於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不言而喻。生態鏈各方切不可只盯短期“天價”利益而無視長遠健康發展,謹防創新業務“脫實向虛”只剩炒作,別讓“藍海”變“死海”。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51702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5-19 13:41
下一篇 2022-05-19 14: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