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全面解析區塊鏈如何賦能社區公共服務:系統重構、實踐圖景及風險紓解

原標題:《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創新:系統重構、實踐圖景及風險紓解》

作者:何繼新 暴禹

(天津城建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中國天津 300384)

文章來源:《學習與實踐》,2021年第6期

巴比特獲作者授權發布

摘要:區塊鏈的快速發展為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提供了全新的重構思路和實踐圖景。基於管理學“服務金三角”理論模型搭建了“一個中心三個子系統”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框架,分析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的變革向度,提出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的技術路徑及內在邏輯,進而建構了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實踐框架,包含“鏈式”管理數據、聚焦“公有鏈”運作平台、五種核心業務、五種核心賦能創新。最後,深入闡釋了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過程中出現的關鍵風險及問題困厄,從政府、企業、社區和民眾四個層面提出區塊鏈耦合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的策略思考。

關鍵詞:區塊鏈;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服務金三角;轉型重構

一、引言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伴隨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供給重心下沉,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渠道拓寬,深化社區治理能力改革,完善基層社區治理體制,滿足人民對於美好生活需求,是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長期以來,國家大力推進基層治理改革,持續破解基層服務能力建設瓶頸。2016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在信息經濟、電子政務、民生服務、文明建設等領域,完善一體化公共服務體系,依據公共需求推動服務向基層延伸。2017年6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明確指出提高社區服務供給能力,加快城鄉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並增強社區信息化應用能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就加快數字化發展,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作出部署。區塊鏈作為一種前沿、戰略性新技術在諸多應用領域方興未艾,依託其底層技術在社區數據價值化、社區治理網絡化、社區價值可信化及服務供給秩序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1]。

隨着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化,社區參與主體、供給系統、服務需求及場域平台構建等正發生着深刻變化,多元參與、個性化需求、精細化運作等理念逐步被社區各主體引入。當前,智能化技術深度嵌入和多維場景空間拓展應用使社區公共服務運作的智能化、精細化、交互化以及網格化趨勢凸顯[2],社區公共服務發展直面“實體+虛擬”的快速推動,刺激了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重構及“新”供給路徑、模式的訴求[3]。加之,現階段我國社區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碎片化、協同化弱化,依靠官僚制提供公共服務效率較低,阻礙了政府部門建構有效辨識工具應對多元化公共服務需求及多樣式的表達渠道[4]。區塊鏈3.0時代,即協作、分層、自治機制的構建,為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的變革與治理轉型提供了新的底層邏輯及思路方法[5]。區塊鏈所獨有的特性能夠幫助社區驅動公共服務供給系統重構、釐清實踐圖景,助力社區信息、價值、秩序的變革與互通,強化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的可溯性、共享性、高效性、精準性。

二、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的理論框架及轉型重構

(一)理論框架:“服務金三角”模型與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的耦合

“服務金三角”模型由美國管理學家卡爾·阿爾布瑞契特(Karl Albrecht)與讓·詹姆克(Ron Zemke)基於全球化與信息化的背景建構的一個顧客與企業緊密結合的“三角”服務管理模式[6]。“服務金三角”模型的核心是在企業服務供給過程中,其運作過程穩定在一個以顧客價值為核心的服務三角關係框架體系之中。“金三角”分別由服務戰略、服務系統及服務主體三個子系統構成,三個系統以顧客為核心互相作用和彼此影響,進行價值、服務供給創新。國內學者已利用“服務金三角”模型嘗試公共服務供給領域的研究。方堃借鑒整體治理理論,構建以“服務金三角”模型為旨趣的新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行動邏輯[7];王家合等學者為釐清政府購買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各主體間的關鍵因素及與公眾之間的聯繫,利用“服務金三角”模型建構以“人和需求”為中心的政府購買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8];張贊梅、代玉芬等學者以公共圖書館服務為載體,以“服務金三角”模型為分析框架,從四個方面提出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參與路徑[9];陳世香等學者進一步以農民工生活實踐出發,借鑒“服務金三角”模型探討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機制,用以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及保障機制[10]。“服務金三角”模型通過總結用戶價值、需求,及時以“三角關係”協同調整作出反應,形成了一個相互作用、相互協同、相互驅動的管理模式。

“服務金三角”管理模式與當前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創新,滿足社區參與主體多維需求的思路相通,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創新邏輯與運作過程離不開供給戰略、系統以及主體的有效協同與相互作用,同時,多元主體在社區整合公共資源、公共物品的過程中,也在圍繞“三角關係”對各關鍵要素的微觀領域進行擴展和完善,對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各子系統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由此,利用“服務金三角”模型建構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框架具有極強的契合性,在借鑒“服務金三角”模型的基礎上導入區塊鏈底層應用技術,構建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的理論框架(如圖1)。該框架主要包括一個主中心,三個子系統,分別是社區公共服務需求、公共服務供給戰略、公共服務供給系統、公共服務供給主體。

一文全面解析區塊鏈如何賦能社區公共服務:系統重構、實踐圖景及風險紓解

圖1  基於“服務金三角”模型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框架

(資料來源:研究自繪)

一個中心:多樣化的社區公共服務需求。隨着社區生活價值智慧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意蘊轉向,民眾在要求社區公共服務物品與時代發展相匹配的同時,增加了公共服務高品質、情感體驗與供給環境的新訴求。社會發展和技術賦能推動公共服務需求由生存型向便捷型、安全型、享受型轉變。釐清社區公共服務需求樣態,需要對社區民眾需求進行調研、整合、傳遞與吸納的全過程管理,暢通供給與需求的雙向互動渠道,回應和滿足多樣化的社區公共服務需求,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數字化和精細化能力水平。

子系統一:協同化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戰略。推進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治理機制與技術平台協同創新,既要着力優化內部治理結構與行動策略,又要深度發掘、融合新興技術與現階段公共服務領域的鏈接、耦合。供給戰略着眼於供給的全局設計,謀划整個公共服務系統的發展方向與行動趨向。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戰略反映了整個治理體系的時代特性,在研判和吸收時代的發展方向和頂層設計的基礎上,落地於基層社會實踐與現實需求,保障整個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系統的科學、合理運行。

子系統二:平台化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系統。依據社區公共服務戰略規劃,建構科學、完備且高效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系統是明確供給主體、滿足服務需求、優化資源配置的關鍵途徑。公共服務供給系統作為一個融合主體、資源、平台和制度的供給載體,整合各種同質或異質性的服務系統集聚在網絡化的協同平台之上,完善平台規程、技術網絡、工作流程、准入條件、嵌入接口等運作要素,推動多主體資源共享及提高供給效率,營造平台一體化公共服務供給環境。

子系統三:多元化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主體。隨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理念深入,社區公共服務供給不再單純依靠政府,更多的社會主體和市場主體憑藉自身優勢和行為意願加入社區公共服務供給中。多元共治的先決條件是多元主體價值共創的內生驅動力和協同交流合作的平台載體保障,通過利己情境和公共情境的博弈和融貫,以各自優勢、行為認知及參與動力促進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系統的運作。

(二)轉型重構: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的變革向度

隨着區塊鏈由代碼發展至賦能機器,由一種單純的方法論武器影響至新型社會基礎架構的組建[11],尤其是區塊鏈自身平台下移及技術領域的融合及場景運用,將打破原有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屏障”,助推重構價值互信、信息互信、資源互信及秩序互信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聯通機制,以期為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的轉型重構提供底層技術支撐。這裡,本研究將基於“服務金三角”模型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框架,從一個供給“中心”和三個“子系統”出發,剖析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的變革向度,明確區塊鏈與社區公共服務供給耦合的驅動邏輯。(如表1)

表1  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的比較

一文全面解析區塊鏈如何賦能社區公共服務:系統重構、實踐圖景及風險紓解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社區公共服務需求重構

伴隨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社區民眾已經無法滿足公共服務“量足”的供給目標,而是將公共服務供給的高質量、高時效、高信度及低門檻作為了新的目標需求。區塊鏈由於其底層邏輯與技術將社區公共服務中心打散,治理主體與參與主體間的公共服務需求能夠被直接表達、加密傳送、區塊打包、合約分析,最終形成公共服務協同分佈式的高效能管理。同時,區塊鏈架構下簡化、直接且可信的社區公共服務需求將徑直聯通所有受眾人群,鏈接公共服務供給相關單位區塊信息,區塊鏈系統將市場機制的引入,更擴展了公共服務需求互動的空間,催生了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形態與商業供給模式,極大地優化和完善了公共服務需求與供給的互動機制。

2.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戰略重構

隨着區塊鏈發展影響既有社會治理結構,並快速滲入各領域融合轉型,區塊鏈的運作邏輯對基層社區公共服務治理框架和供給轉型升級具有戰略價值,諸多政府部門開始通過政策工具助推區塊鏈技術耦合社區公共服務供給項目落地。從國內戰略規劃來看,國務院自2016年發布《“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到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將區塊鏈定義為戰略性前沿技術,鼓勵跨領域應用研究與探索,旨在為區塊鏈技術堅定發展基礎,推動經濟社會相關領域與區塊鏈技術支撐架構的全方位戰略重構。從我國區塊鏈耦合公共服務來看,2016年12月,貴陽市人民政府率先發布《貴陽區塊鏈發展和應用》白皮書,描繪了貴陽區塊鏈發展的“頂層設計”,從戰略層面構建數字化公共服務區塊鏈應用場景。2020年10月,雲南省印發首個省級層面的區塊鏈產業發展規劃,將推進區塊鏈技術協同政府治理能力,打造現代化的社區公共服務基礎環境。區塊鏈已成為政府推進社區公共服務重構升級的技術焦點,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戰略將在原有“數字化、精細化”智能治理模式的基礎上重構治理邏輯,向“鏈上服務自動化模式”轉變。

3.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系統重構

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系統關注的是公共服務供給的運作全過程,各個環節囊括了公共服務供給的基礎邏輯。本研究從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目標、決策、方式、監管和評價五個層面探討區塊鏈邏輯下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系統的重構。

(1)目標重構:“發掘需求”到“能力建設與信息維護”

轉變目標邏輯,完善區塊鏈上社區主體身份認證、完成區塊供給機制任務及保證智能合約科學生成是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高效供給的前提與保障。智能化背景下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大多通過大數據分析來衡量社區公共服務狀況,以期通過大數據趨勢精準研判社區服務供給樣態,但不同社區及民眾所處的需求層次及需求結構有所不同,極易導致公共服務供給無法考量實際需求與供給目標變化的協同,出現需求模糊、供需低效、預判分異等問題。而各層級、各類型區塊鏈平台的搭建可以形成一系列涉及公共服務供給的基礎鏈,尤其是信息共享、資產數字化、鑒權保護等方面的應用落地,進一步促進了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目標的協同渠道,各類區塊鏈系統鏈接能夠直接針對個人目標、主體目標、供給目標、反饋目標形成點對點貫通傳輸、信息共享,重構社區公共服務目標的“能力建設及信息維護”目標,實現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的高效能、高精確、高可靠。

(2)決策重構:“可視化決策”到“智能合約決策”

在大數據時代,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決策可以依靠智能化功能平台及服務系統形成的可視化信息,並結合社區治理主體長期積累的經驗與認知來形成可視化決策方案[12],尤其是智能化平台的完善,以“數據”出“結論”的社區公共服務治理趨勢愈發明顯,但可信度的問題一直沒有合理的解釋。區塊鏈技術平台的優勢不僅在於以可溯時間戳和不可篡改的優勢將每個社區參與主體的需求納入決策範圍中,而且以智能合約的自動分析、探討、形成和發布參與到供給決策需求雙方的評判中,從中廓清供給決策管理的堵點、盲點與焦點。由於區塊鏈信任機制是去中心化且完全透明的,區塊鏈下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系統在決策時解決了雙方協同運作中最關鍵的信任問題,按照社區公共服務需求,匹配相應需求區塊,及時明確公共服務供給方案,使決策更具目的性和科學性,有利於政府切實做好需求供給高效匹配。

(3)方式重構:“呆板被動”到“積極主動”

現階段社區公共服務大多是以資源嵌入式的數據整合解決短暫性的供給訴求,但缺乏早期供給能力及需求的信息,難以與現階段需求新變化進行主動靈活式良性互動,加之社區傳統公共服務供給渠道空間狹窄與協同度低等瓶頸,供給韌性和精益敏捷性嚴重缺失,呆板僵硬的供給樣態成為常態[13]。在區塊鏈架構下,將各應用場景區塊鏈“私有鏈”與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聯盟鏈”聯結和調適,可以暢通政府及其他供給主體與社區民眾之間的合作,通過區塊鏈分佈式記賬機制精準把控社區民眾信息時間、身份憑證及需求特徵,並為其公示可靠的供給方區塊信息,改變傳統“被”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實現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精細化和精準化。

(4)監管重構:“過程監管”到“互動監管”

傳統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監管往往“重事前,輕事中和事後”,片面依靠行政手段與體制監管來實現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全過程監管[14]。在區塊鏈架構中,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全系統、各環節及各主體都處在區塊鏈運作邏輯的監管之下,點對點傳輸、智能合約及鏈式時間戳等技術為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提供了消除監管的技術邏輯。政府利用區塊鏈分佈式數據結構的特性,將共識性(即共享性)公共服務以供需雙方精準的信息導入到區塊內智能合約的自動評判中,使服務供需雙方公開、公正、透明。同時,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公共服務供給系統以其去中心化的特徵免除了中心化的隨意控制,呈現反中心的思路構想,實現了供給系統雙向互動、不可篡改的特點。因此,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系統在區塊鏈中每一節點都可以實現供需雙向互動,通過以智能准入及準確記錄的時間戳形式完成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全過程監管。

(5)評價重構:“共同參與引導”到“全節點自動”

社區傳統公共服務供給評價主要是政府主導的多主體參與的評估方式,但數據質量、信息來源、評估範圍等問題往往影響着供給評價水平。區塊鏈重構社區公共服務評價系統,則表現出更強的獨立性、客觀性和科學性,評價結果也將更為全面、高效和多元。如當“聯盟鏈”中某一節點向鏈上所有節點徵詢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情況,此鏈上符合參與供給的所有服務信息將從所有節點被調出,統一按照智能合約進行分析,最終結果反饋至相應節點,完成社區公共服務供給評價。可見,將區塊鏈應用至社區公共服務評價不僅有助於進一步提升社區公共服務供給評價效能,更能夠全面了解社區公共服務系統運作狀況,優化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秩序,加快提升社區公共服務供給質量水平。

4.社區公共服務供給主體重構

社區傳統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結構的主要問題體現在:一是服務供給主體中心化,而公共服務碎片化,供給與受眾群體缺乏有效的協同;二是公共服務供給主體過於單一,且價值趨向歸一,僅依靠政府力量引導提供社區公共服務。區塊鏈不僅有助於消除社區公共服務供給主體中心化問題,更有利於將碎片化的公共服務整合,理性分配服務資源。同時,區塊鏈技術將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擴展至跨主體、跨領域和跨界別的超時空合作,通過分佈式記賬系統保證主體間賬本一致、安全、透明,切實解決參與主體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貫通了供給主體間的信任難題。區塊鏈將傳統的供給主體間的關係由“並聯”重構為“串聯”,解決了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參與主體間協調的繁雜層級問題,同時在需求、分析、識別、運作、評價等全過程完善了處置誠信機制,大大提升了多主體間協同供給效率。

三、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的技術路徑及實踐圖景

(一)技術路徑: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變革的內在邏輯

在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變革的場景中,可以從服務供給理念、服務供給資源、服務供給技術等三個維度,廓清區塊鏈理念特徵、底層技術邏輯與層級技術框架,明晰區塊鏈技術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的內在邏輯。一是在服務供給理念上,應用區塊鏈需要社區公共服務供給主體具備三大思維意識,即分佈式思維、代碼化思維及共識性思維,用以針對公共服務供給過程中的信息開放、信息共享等問題。二是在服務供給資源上,要麼是以單個區塊鏈服務客戶,建構由授權節點參與共識和讀寫的“私有鏈”;要麼就以一組利益群體的區塊鏈服務客戶,由授權節點參與共識和讀寫的“聯盟鏈”,以及由任意客戶均可使用,任意節點均可參與共識和讀寫的“公有鏈”。三者聯動分別對區塊鏈數據進行集合歸類,用以解決區塊鏈驅動公共服務供給需求、系統及主體間數據公開協同、調配、儲存的支持問題。三是在服務供給技術上,區塊鏈通過循環整合規劃、流程、開發、運用、控制、反饋各“支鏈”的共識機制,形成服務供給管理鏈的服務管理共識,並以此參與到區塊鏈運行架構中各網絡節點中。區塊鏈技術分層架構是提供系統運作所需的軟件和儲存實體的信息集合,其主要利用接口層、核心層及基礎層所涵蓋的核心區塊鏈功能組件,結合跨層協同機制共同作用並反饋至相應的用戶層,最終完成單次區塊鏈任務理路,利用其嚴密的運作邏輯為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在需求、戰略、系統及主體方面提供技術支撐,解決公共服務供給轉型技術短缺問題。總之,區塊鏈作為提升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的驅動因素,之於社區傳統公共服務供給變革的價值體現,在於區塊鏈思維導向下,以區塊信息資源作為分析對象,以區塊鏈技術來挖掘、整合、關聯、協同分析社區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資源,從而實現社區公共服務供給需求高度精準、戰略高度清晰、系統高度智能及主體高度協同,如圖2。

一文全面解析區塊鏈如何賦能社區公共服務:系統重構、實踐圖景及風險紓解

圖2  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的技術路徑及內在邏輯

(資料來源:研究自繪)

(二)實踐框架: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的內容示範

基於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的轉型重構及其供給變革技術路徑的分析,本研究進一步建構了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的實踐框架(見圖3)。在此實踐框架中,社區公共服務需求及服務供給主體寓於整個實踐系統之中,是實踐運作平台的核心,利用區塊鏈五種核心支撐技術構成了一個完備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系統,同時,區塊鏈五種核心賦能創新代表了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戰略,其始終貫穿於整個系統服務供給過程中,參與、引導、糾正服務供給系統的發展方向。

1.“鏈式”管理數據

數據信息貫穿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的整個過程,是鏈接公共服務各區塊鏈參與節點、資源集合、技術層級的“橋樑”,主要涵蓋供給管理數據、政策數據(即共識數據)、人口數據、經濟數據、知識數據等。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管理數據包括供給主體樣態信息、服務數量數據、服務管理數據、服務質量數據等;供給政策數據則是包含了政府層面頒布的相關規章制度數據,同時也記錄了區塊鏈在社區形成的服務管理共識數據,既保障了“由上至下”管理的一致性,又兼顧了“由下至上”公共服務訴求;人口數據包括社區人口信息、性別比、年齡比、教育程度等;經濟數據包括社區人員從業情況、收入及支出、家庭消費水平等;知識數據涉及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活動過程、服務評價數據等。社區所有數據“鏈上”運行,由社區公共服務聯盟鏈統一管理、統一運行、統一協調,最後將信息數據匯聚一起,構成一套可循環的去中心化的數據信息處理系統,為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技術支持。

2.聚焦“公有鏈”運作平台

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平台在依託新一代智能技術的發展基礎上,應用區塊鏈技術特性與邏輯,集成整合社區公共服務治理資源,將社區公共服務治理由“線下集體商議”轉到“線上自動決策”,形成整條個性信息全記錄、治理信息全調控、服務信息全匹配、管理信息全自動的區塊鏈式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公有鏈”運作平台。社區傳統公共服務供給關注的是如何細化參與主體、需求、供給以提升服務效能,而區塊鏈式的“公有鏈”運作平台目的是完全打通供給治理“橫向”與“縱向”的聯絡,即項目內部內容的精準和治理層級的去中心與協同。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公有鏈運作平台汲取了社區公共服務各主體的私有鏈以及各單位、組織的聯盟鏈等,與社區公共服務“公有鏈”鏈接,實現信息在社區公共服務供需雙方之間的流通,促進社區公共服務信任結構保持動態平衡。社區公共服務“公有鏈”平台構建了一個信任協同的信息共享機制,共享社區治理優化帶來的“能量場”。

3.五種核心業務

讓“信息與價值互聯網雙融合”,助推社區公共服務需求細化,驅動社區服務供給目標、決策、方式、監管與評價環節的有效運作,實現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流程重構,協同升級各項核心業務。

(1)自我管理服務需求

需求管理是對社區多元參與主體提出各類公共服務的需求信息及需求發展變化情況進行整理、分析、研判、轉化和處置的過程。藉助區塊鏈技術,能夠精準地表達不同主體自身的服務需求,同時匹配服務供給治理路徑,實現以下目標:①通過各類區塊鏈資源集聚獲取共享信息,社區民眾採用分佈式記錄方式採集各自服務供給需求,並與“鏈”上相關主體進行自動匹配分析,幫助社區民眾拓寬、暢通需求反應渠道;②通過區塊記錄的任務信息協助社區服務供給主體分析和提供社區民眾最關注且緊迫的服務需求,並參與到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系統的流程中;③釐清社區公共服務需求與供給之間的互動流程,需求者以可視化且高信任機制與“鏈”上信息進行交互,自主選擇合適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此外,在保證個性化的公共服務需求被滿足的同時還要兼顧區域共識機制的需求邊界,藉助區塊鏈平台和基於自我參與的共識機制,擇取自我需要的訴求、方式、途徑等信息,自我“量體”,系統“裁衣”。

(2)對等籌劃供給決策

隨着我國智慧社區和社區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構建,社區多元主體呈現越來越高的參與度。基於區塊鏈體系下的社區關係表現為以信息分佈式儲存於各個節點,並由所有節點共享的方式帶來了一種從屬與主導群體之間的邊界逐步淡化且二者角色不斷互換的新式關係[15]。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涉及政府、市場、第三方組織、社區成員等多個主體,且同時受到經濟、文化、社會等因素的牽制。基於區塊鏈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系統能夠從一致性上傳達公共服務供給涉及的所有信息,在智能合約和共識機制的基礎上實現無中心干擾的公共服務供給決策系統,實現主體間的無縫鏈接與信息的互聯互通。

(3)精準精細供給服務

解決社區公共服務供需匹配問題、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關鍵在於確保公共供給精準精細。實現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的精準精細性就要打破傳統“我以為”的供給模式,貫通需求端與供給端的匹配渠道,使服務需求與服務供給有效鏈接。同時,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的物品效能、時間、特性等與服務需求之間的契合度也會直接反映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影響社區民眾的消費使用價值體驗。區塊鏈融入下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將以服務供給系統為循環,以智能合約為手段,調動社區各方參與主體的主動性和信任度,以契合個性化需求為根本,提供優質、高效、高體驗感的社區公共服務。

(4)技術監管供給過程

由於缺乏合理且完善的監管機制,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在需求挖掘、服務擇取、供給流程、績效反饋等方面缺乏有效監管[16]。區塊鏈有助於自動履行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監管機制,主要體現在:一是服務選擇的監管。藉助區塊鏈的資源集合系統,對在私有鏈、聯盟鏈和主鏈上各個環節的供需信息進行監測,保證服務選擇的最優化及高效化。二是供給流程的監管。依託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化平台,利用區塊鏈技術全面追蹤服務供給歷史情況、現實動態及發展趨勢,實現服務供給流程透明、規範和共享。三是服務質量的監管。對“鏈”上公共服務供給全時空、全過程以及供給完成後的評價信息進行分析與標記,精準管控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認知社區民眾對公共服務的滿意程度。

(5)信息驅動供給評估

在基層治理放權賦能改革和強調政府購買服務及社會組織參與治理的背景下,脫離原有過多依賴政府的“自”評估模式是社區公共服務供給體系逐層完善的必然趨勢。區塊鏈技術通過整合各式區塊內社區公共服務內容信息、供給過程信息、供給質量信息和供給評價信息,並與政府及社區治理參與主體的“公有鏈”交互、共享,對公共服務參與多方進行雙向綜合評估。利用區塊鏈“協商會議”機制,共同參與社區公共服務供給評價共識及智能合約商議、成型,並將評估結果反饋至所有參與主體,同時嵌入區塊鏈自動評價運行中。基於區塊鏈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評估結果為公共服務參與各方調整服務供需行動、優化供給方式提供了重要有益參考。

4.五種核心賦能創新

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破題根源是治理體制的賦能和革新[17],在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制度上只有緊密契合社會治理智能化創新發展方向,利用技術優勢填補制度空缺,邊“賦”邊“立”,勇於革新,才能從根源上破解社區公共服務供給諸多難題。在區塊鏈技術賦能的背景下,一是建構去中心化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機制,充分建立政府、市場主體、社會組織與社區民眾之間的信任機制,激發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活力。二是確立社區公共服務供給主體多元平等參與機制,將公共服務價值賦予供給參與主體本身,點對點提升公共服務感知度,基於共創價值提升公共服務參與感。三是強化社區公共服務民主協商共治機制,確保公共服務供給的理念、利益、信息、資源、行為協同及權責合理分配。四是建立社區公共服務治理自動履約機制,打破時空壁壘,為各方參與公共服務活動自動履行約定要求,守護各方合約利益。五是健全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監管與審計機制,規範服務供給運作流程,直接保證行動去信任化。

一文全面解析區塊鏈如何賦能社區公共服務:系統重構、實踐圖景及風險紓解

圖3 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實踐框架

(資料來源:研究自繪)

四、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的關鍵風險及防範紓解

(一)關鍵風險: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的問題困厄

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社區公共服務供給帶來了全新的思路和挑戰,但從區塊鏈發展階段來看,由於我國區塊鏈的自身技術成型、行業領域融合及配套設施建設等尚在探索和完善之中,在區塊鏈與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耦合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可以從四個層面對區塊鏈驅動下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面臨的問題困厄進行初步探討。

1.社區需求層面:加密算法和智能合約帶來的隱私及安全風險

以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重構,在關注技術推動社區民眾的真實需求溝通渠道暢通的同時,重視新技術平台對社區需求帶來的固有缺陷及風險。目前,區塊鏈應用至社區公共服務需求溝通主要存在兩大風險:一是加密算法的固有屬性引發的隱私風險;二是智能合約的“自履行”機製造成的安全風險。一方面,雖然現階段區塊鏈可以通過高效的加密運算保障社區民眾服務需求的有效溝通,但對於區塊鏈算法迭代、旁路攻擊、密鑰丟失等引發的隱私風險,對需求交互雙方來講仍然缺乏有效的保障途徑。另一方面,相比傳統合約,智能合約的自動判斷並觸發執行可以為社區公共服務需求提供了高效的應對機制,但一旦產生安全漏洞,區塊鏈需求程序、儲存、交易等各方面運作將無法終止並難以修補漏洞,從社區需求分析開始,安全風險威脅着整個供給治理系統的運作。

2.供給戰略層面:傳統治理情境和手段革新引發的社會認知風險

雖然區塊鏈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並將支持區塊鏈等新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上升為國家“新基建”戰略,但社區治理領域的區塊鏈融合步伐較慢,傳統治理情境尚未改變,相關政策尚未建立完善,進而由技術革新可能引發社會認知風險。首先,區塊鏈與社區公共服務治理的耦合尚處於探索階段,機構升級迭代技術的衝動與逃避技術重組組織架構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社會認知極易出現模糊化、極端化或片面化的傾向。其次,傳統治理情境對複雜信息的“單向度”理性化將成為區塊鏈輸出端的障礙,一旦產生數據造假、隱私泄露、身份盜用等情況,難以釐清公共責任和風險分配。最後,當區塊鏈成為社區民眾個體間合作治理的常態后,首先破解重要問題是:程序個體在缺乏科層結構或正式制度的境況下如何協同社會認知、解決分歧、達成共識,以實現行動的協調一致,即每次都會有超過50%算力的利益群體參與到治理之中[18]。因此,區塊鏈相關社會制度的缺失極大地限制了區塊鏈驅動公共服務治理戰略實施。

3.供給系統層面:制度、法律及倫理阻障面臨的監管及追責風險

社區公共服務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處理海量供給資源,但現階段監管和追責機制仍未與應用跨鏈、性能發展相適應,整個供給系統運轉之初就面臨著制度、法律及倫理相關風險的多重障礙。第一,制度空白風險。目前,社區公共服務是以傳統的自上而下行政治理模式為主,自上而下的科層治理結構、命令體制和層級監管逐層維繫着公共服務的系統運作。區塊鏈下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是一個公開、合約判斷及去中心化的自主性活動,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無法控制區塊鏈形成的自下而上多主體平行參與的治理秩序[19],進而衝擊性的制度邏輯和空白的落地運作制度無法為公共服務供給系統提供可靠的試驗“溫床”。第二,法律衝突風險。在金融領域的區塊鏈技術大多應用在僅需數據交互的位置,但由於社區公共服務涉及生活中不完全契約和弱勢群體關注等必要的區別對待,難以保證調適區塊鏈邏輯與法律規範之間衝突風險,同時區塊鏈公共服務參與者被轉化為數據節點后,其獨立人格性被消除,與法律意義上主體概念無法一一對應。第三,數據歧視與鴻溝風險。隨着社區公共服務區塊鏈系統交易信息被海量記錄,資源優勢者的交互狀況會被精確識別、差別服務,一旦倫理制約失效,數據壟斷風險劇增,對算力算法的控制權也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無法保障供給系統群體選擇權以及資源發達鏈條誘發的階梯式“虹吸效應”,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系統與所急需的區塊鏈系統無法做到真正聯通。

4.供給主體層面:治理理念變革造成的多中心及話語權碎片化風險

區塊鏈驅動下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是建構一個去中心化的自治結構,實現“鏈”上節點自由對接,參與主體形成非固定中心或皆為中心的協調聯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不僅僅依靠系統層面的協同聯動和資源共享,還要綜合社區發展情況、行政體制、社區環境等諸多要素。由於長期以來政府對社區的“行政式”治理體制和運作系統,區塊鏈引發的治理理念變革,可能導致參與主體主導化、政府話語權弱化,多中心直接治理難以保證社區區域、層級、部門、系統、業務之間的話語一致,從而阻礙公共服務供給效率。同時,社會單元能否在區塊鏈系統中重塑公共服務供給中心價值角色仍需探索,這也大大增加了社區多主體治理的不可控風險,加之政府能否真正接受區塊鏈理念並轉變自身供給角色,真正將區塊鏈普及和應用到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領域仍“路途漫漫”,難以充分釋放區塊鏈潛能。

(二)防範紓解:區塊鏈驅動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的策略思考

第一,政府要多層面搭建區塊鏈驅動的社區公共服務治理框架,深化區塊鏈頂層設計。在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過程中,政府要做好對當前傳統政社關係及政府部門的層級結構進行適應性過渡,做好區塊鏈驅動下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治理的規劃者、統籌者和參與者,在橫向上致力於打破傳統供給的中心化結構,吸引更多市場及社會主體在公共服務領域提供服務;在縱向上突破傳統科層等級的社會虛構化,拓展社區公共服務空間及重塑治理邊界。各級各類政府部門要融入區塊鏈技術浪潮,不僅提升政府行政體系鏈上治理能力和資源處理水平,還要加快制定匹配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的區塊鏈系列技術標準,規範社區公共服務資源的收集、打包、處理、分析和交易行為和流程,持續完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的區塊鏈技術平台,為公共服務供給提供更加精準的資源支撐。

第二,企業要注重服務創新與研發,抓住區塊鏈着力點,提高服務質量。一方面,企業要明確區塊鏈技術發展目標和着力點,把握區塊鏈與公共服務結合的嵌入點,依據現有行業領域資源,攻克區塊鏈與公共服務融合的相關核心技術難題,促進企業技術端與各類公共服務領域需求端的精準匹配。另一方面,要實現區塊鏈在公共服務領域應用中的安全系統、效率系統及分佈式系統三者高效耦合,在鼓勵核心企業對專項技術突破的同時,提倡區塊鏈上利益相關主體協同攻關和集體風險把控,把握技術和產業發展脈絡及區塊鏈驅動融入公共服務治理的進展走向,深化區塊鏈技術地位和服務布局。

第三,社區要多領域參與公共服務供給變革,營造主動引導和場景應用的情境。社區作為區塊鏈耦合公共服務治理的“主戰場”,應積極引導區塊鏈技術與公共服務供給治理實踐相匹配,為區塊鏈技術融入社區公共服務治理體系提供良好的場景應用情境。其主要涵蓋兩個方面:一是主動表達公共服務訴求。區塊鏈驅動下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為社區民眾提供了更為高效的需求表達和應對渠道,社區民眾可以通過聯盟鏈、公有鏈、私有鏈等資源集合直接表達自己的需求,參與到社區公共服務各項供給治理活動中。二是做好社區監控。社區可以通過技術引進或試點示範等形式加入區塊鏈的產業布局之中,為區塊鏈技術創新與具體需求耦合搭建科學的“試驗場”,同時社區通過區塊鏈服務平台也能夠深入分析社區公共服務供給過程中的需求點位和相關資源,有序調整,提升治理實效。

第四,民眾要理性對待區塊鏈“安全信任”,建立開放包容和漸進式思維心態。區塊鏈是一項技術,也是一種變革理念。在當前區塊鏈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任何資源與應用的供給方與需求方,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快速、便捷、安全且低流通成本來完成服務交易,實現低成本數據挖掘、超時空智能共享和智能存儲計算成本的目的。當然,藉助區塊鏈技術促進社區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只是這一技術應用各行各業的“滄海一粟”,在創新變革的道路上不斷把區塊鏈在設想規劃中轉化成實際場景,以一種理性對待區塊鏈“安全信任”和開放包容的方式,用漸進式的思維不斷探索、挖掘和應用區塊鏈,使得區塊鏈在社區基層治理和基層公共服務領域找到生根發展的契機,切實發揮區塊鏈技術在社區公共服務中的無限潛力和展現未來美好圖景。

註釋:

[1]朱婉菁:《區塊鏈技術驅動社會治理創新的理論考察》,《電子政務》,2020年第3期。

[2]姜曉萍、張璇:《智慧社區的關鍵問題:內涵、維度與質量標準》,《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第6期。

[3]何繼新、何海清:《“智能+”場景下社區公共服務虛擬集聚創新研究》,《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

[4]劉曉洋:《大數據驅動公共服務供給的變革向度》,《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第4期。

[5]韓傳峰:《基於區塊鏈的社區治理機制創新研究》,《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0年第5期。

[6](美)卡爾·阿爾布瑞契特、(美)讓·詹姆克:《服務經濟:讓顧客價值回到企業舞台中心》,唐果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7]方堃:《基於整體性治理的新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研究——以“服務三角”模型為分析框架》,《陝西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8]王家合、戴星原:《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關鍵因素與優化策略——基於“服務三角”模型的分析》,《新視野》,2018年第5期。

[9]張贊梅、代玉芬:《當代中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構建中的社會參與研究——基於公共治理和服務三角模型的分析》,《圖書館論壇》,2013年第2期。

[10]陳世香、趙雪:《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機制研究:基於“服務三角”模型的建構》,《行政論壇》,2017年第2期。

[11]朱婉菁:《區塊鏈作為治理機制的內在邏輯、風險挑戰與政策因應》,《探索》,2020年第4期。

[12]孫軒、孫濤:《基於大數據的城市可視化治理:輔助決策模型與應用》,《公共管理學報》,2018年第2期。

[13]何繼新、何海清:《城市社區公共服務虛擬集聚中供給主體的蘊含特質、關聯機制及矛盾紓解》,《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第3期。

[14]王鳳岩:《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困境與突破——基於上海市實踐的研究》,《管理現代化》,2016年第2期。

[15]鄢章華、劉蕾、李倩:《區塊鏈體系下平行社會的協同演化》,《中國科技論壇》,2018年第6期。

[16]苗紅培:《多元主體合作供給: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的路徑》,《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4期。

[17]胡傑成、銀溫泉:《“十四五”時期完善城鎮社區治理體制的思路與舉措》,《改革》,2020年第7期。

[18]賈開:《區塊鏈的三重變革研究:技術、組織與制度》,《中國行政管理》,2020年第1期。

[19]賈海剛、孫迎聯:《“區塊鏈+”精準扶貧:創新前景與潛在挑戰》,《甘肅社會科學》,2020年第2期。

*基金項目:2019年度天津教委社會科學重大項目“天津市社區治理現代化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9JWZD37)。

作者簡介:何繼新,天津城建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天津,300384;暴禹,天津城建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天津,300384。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677458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1-08-25 11:22
下一篇 2021-08-25 12: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