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年報 | 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來源:智堡

譯者:張一葦

“一些貨幣在國際上的廣泛使用源於其他因素,如一個國家金融市場的深度、效率和開放度,對貨幣長期價值的信任,以及對制度和法律基礎設施的信心。一種外國貨幣不太可能僅僅因為它是數字貨幣就在國內站穩腳跟。”

本文由智堡編譯,原文為公開版權,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智堡的立場和觀點,譯文僅供教育及學術交流目的使用。
原文標題:III. CBDC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monetary system,來源:BIS Annual Economic Report 2021,發表日期:2021年6月23日
本文系國際清算銀行 (BIS) 2021年年度經濟報告的第三章“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CBDC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monetary system),已於6月23日先行發表;完整的年度經濟報告和年報於6月29日正式發表。

關鍵點

  • 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CBDC) 以數字形式提供央行貨幣的獨特優勢:結算的最終性、流動性和完整性。它們是貨幣在數字經濟中的一種高級代表。
  • 數字貨幣的設計應考慮到公共利益。像最新一代即時零售支付系統一樣,零售CBDC可以確保開放的支付平台和有利於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
  • 採用一種新支付技術的最終收益,將取決於底層支付系統的競爭結構和數據治理安排。同樣的技術可以鼓勵更多訪問、更低成本和更好服務的良性循環,也可能誘發數據孤島、市場力量和反競爭做法的惡性循環。CBDC和開放平台最有利於實現良性循環。
  • 建立在數字身份識別基礎上的CBDC可以改善跨境支付,並限制貨幣替代的風險。多邊CBDC安排可以克服跨境共享數字ID的障礙,但需要國際合作。

緒論
數字創新已經為經濟的各個領域帶來了深遠的變化。伴隨着進一步數字化的更廣泛趨勢,消費支付方面的創新浪潮使貨幣和支付服務成為這一發展的急先鋒。數字經濟的一個重要副產品,是被收集和處理作為商業活動輸入要素的海量個人數據。這帶來了數據治理、消費者保護和數據孤島引發的反競爭做法等問題。

本章探討了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CBDC) 如何為開放、安全和有競爭力的貨幣體系作出貢獻,以支持創新並服務於公共利益。CBDC是一種形式的數字貨幣,以國家記賬單位計價,是中央銀行的直接負債。CBDC可以被設計為僅供金融中介機構使用(即批發CBDC),也可供更廣泛的經濟使用(即零售CBDC)。

本章闡述了CBDC的獨特之處,探討其發行對用戶、金融中介機構、中央銀行和國際貨幣體系意味着什麼。它介紹了CBDC的設計選擇,及其對數字經濟中數據治理和隱私保護的相關影響。本章還將CBDC與最新一代零售快捷支付系統(FPS,見術語表)作了比較。

作為鋪墊,第一節討論了數字貨幣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第二節闡述了CBDC作為央行貨幣的高級代表的獨特屬性,注重其作為支付手段所扮演的角色,並將其與現金和最新一代零售FPS進行比較。第三節討論了中央銀行和私人部門在支付和金融中介方面的適當分工,以及相關的CBDC設計考量。第四節探討了關於數字身份識別和用戶隱私的設計選擇背後的原則。第五節討論了CBDC的國際維度,包括改善跨境支付的機遇和國際合作所扮演的角色。

拓展閱讀 – 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CBDC) 手冊

數字時代的貨幣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貨幣及其制度基礎與當時可用的技術同步演變。近來的許多支付創新都是建立在多年來對底層架構的改進之上。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全球各國央行都建立了實時全額支付系統 (RTGS)。越來越多的司法轄區(在撰寫本報告時超過55個)已經推出了零售FPS,允許家庭和企業之間24小時即時結算付款。FPS還支撐着私營銀行和非銀支付服務提供商(PSP,見術語表)組成的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FPS的例子包括歐元區的TIPS,印度的統一支付接口 (UPI),巴西的PIX,墨西哥的CoDi和美國的FedNow提案,以及其他許多例子。這些發展展示了創新如何在央行提供的健全貨幣的基礎上蓬勃發展。

然而,對現有貨幣體系影響更為深遠的變化正在湧現。對零售支付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現金交易減少,轉向數字支付,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尤其如此(圖III.1,左和中面板)。除了漸進式的改進,很多央行正在積極開展CBDC相關工作,將之視為央行貨幣在數字經濟中的高級代表。CBDC可以進一步推動創新,促進支付系統的效率、便利和安全。雖然CBDC項目和試點自2014年以來一直在進行,但相關努力近來有明顯提速(圖III.1,右面板)。

BIS年報 | 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圖III.1 隨着現金使用下降、電子支付上升,CBDC項目也在持續推進

在評估像貨幣體系這樣核心制度的變化時,最重要的標準應該是它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在這裡,公共利益應該被廣義地理解為不僅包括競爭性市場結構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還包括治理安排的質量和基本權利,例如數據隱私權。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對CBDC的探索提供了一個審視和重申數字貨幣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機會。貨幣體系是一種公共產品,滲透在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並支撐着整個經濟。貨幣和支付方面的技術發展可以帶來廣泛的收益,但對社會中個人福祉的最終結果取決於支撐它的市場結構和治理安排。同樣的技術既可以鼓勵平等訪問、更多競爭和創新的良性循環,也可以助長根深蒂固的市場力量和數據集中的惡性循環。結果將取決於支付系統的治理規則,以及這些規則是否能帶來開放的支付平台和公平的競爭環境。

中央銀行對CBDC的關注恰逢其時。近來的一些事態發展將涉及數字貨幣的一系列潛在創新置於議程的重要位置。其中第一個是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第二個是關於穩定幣的辯論;第三個是大型技術公司(科技巨頭)進入支付服務和更廣泛的金融服務領域。

現在有一點很明確,加密貨幣是投機資產而非貨幣,且常被用於洗錢、勒索軟件攻擊和其他金融犯罪。特別是考慮到其嚴重浪費的能源足跡,比特幣幾乎沒有可以挽回的公共利益屬性。

穩定幣試圖通過真實貨幣的背書來獲得可信度。因此,背書承諾背後的治理手段決定了穩定幣的上限。它們還可能分散貨幣體系的流動性,並減弱貨幣作為一種協調裝置的作用。不論如何,只要所謂的背書涉及傳統貨幣,穩定幣最終就只是傳統貨幣體系的附庸,而不是遊戲規則的改變者。

近來最重要的發展,或許是科技巨頭進入金融服務領域。他們的商業模式依賴於用戶的直接互動,以及作為這些互動重要副產品的數據。隨着科技巨頭進軍金融服務領域,它們在電子商務、即時通訊、社交媒體或搜索等現有業務中的用戶數據,通過強大的網絡效應為它們提供了競爭優勢。湧入某個平台的用戶越多,加入同一網絡對新用戶就越有吸引力,從而形成“數據-網絡-活動”或"DNA"循環(見術語表)。

拓展閱讀 – 重讀BIS年報:逐鹿金融賽道的科技巨頭 機遇與風險並存

然而,支撐科技巨頭的網絡效應對用戶來說可能是喜憂參半。一方面,DNA循環可以創造一個良性循環,驅動更進一步的金融包容、更好的服務和更低的成本。另一方面,它促使支付市場進一步集中。例如在中國,僅僅兩家科技巨頭加在一起就佔據了94%的移動支付市場。當局最近回應了對反競爭做法的擔憂,科技巨頭會將競爭對手從其旗下數字服務(如電子商務和社交媒體)排除出去。這種市場力量的集中,也解釋了為什麼一些經濟體當局越來越多地採用基於實體的方法來監管科技巨頭,作為對現有基於活動的方法的補充。

市場力量的鞏固可能會加劇支付服務的高昂成本,這仍然是現有支付系統最頑固的缺點之一。一個例子是與信用卡和借記卡支付相關的高昂商家費用。儘管近幾十年技術進步不斷加快,大大降低了通信設備和帶寬的價格,但信用卡和借記卡等傳統數字支付方式的成本依舊高昂,仍然超過現金的成本(圖III.2,左面板)。在部分地區,來自信用卡費用的收入超過了GDP的1%(右面板)。

BIS年報 | 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圖III.2 當前形式的電子支付依舊成本高昂

這些成本對消費者來說並不直接可見。這些費用通常是向商家徵收的,而商家通常不被允許將這些費用直接轉嫁給消費者。然而,誰最終承擔這些成本,取決於商家費用中有多少通過更高的價格間接轉嫁給消費者。正如間接稅制經濟學中眾所周知的那樣,最終承擔稅收的個人可能並非那些被正式要求支付該稅收的人。令人擔憂的是,當科技巨頭進入支付市場時,他們從旗下數字業務條線獲得的用戶數據可能使他們取得主導地位,導致其費率甚至高於目前信用卡和借記卡公司收取的水平。據報道,在某些案例中商家費用高達4%。

與一些數字支付選項的持續高成本相關的,是數字支付服務普及的缺失。在過去幾十年中,銀行和非銀交易賬戶的使用得到了極大改善,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 (EMDEs)。然而在許多國家,很大比例的成年人仍無從訪問數字支付選項。即使在發達經濟體,一些用戶也缺乏支付卡和智能手機來進行數字支付、參與電子商務和接收轉賬(如政府對個人的支付)。例如,在美國,2019年超過5%的家庭沒有銀行賬戶,2017年14%的成年人沒有使用過支付卡。在法國,2017年13%的成年人沒有手機。低收入者、無家可歸者、移民和其他弱勢群體最有可能依賴現金。部分源於市場力量和低預期利潤,私營PSP往往不能充分滿足這些群體的需求。隨着數字支付變得越發主流,補救措施可能需要公共政策支持。

海量用戶數據的可用性衍生出另一個重要議題——數據治理。對數據的訪問構成競爭優勢,可能令市場力量更加根深蒂固。除了經濟結果之外,確保隱私不受商業和政府行為者的無理侵擾也具有基本權利的屬性。出於這些原因,數據治理業已成為一個關鍵公共政策議題。在一項具有代表性的調查中,當美國消費者被問及他們信任誰來保護他們的個人數據時,受訪者稱他們最不信任科技巨頭(圖III.3,左面板)。他們對傳統金融機構的信任度高得多,其次是政府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其他國家也反映出類似的規律(右面板)。調查揭示了一系列問題,但數據濫用的可能性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本章稍後一節將更全面地討論數據治理問題。

BIS年報 | 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圖III.3 消費者在能否信任對手方保護個人數據的問題上並非一視同仁

作為央行公共產品的數字貨幣

貨幣體系的基礎是對貨幣的信任。考慮到最終記賬單位由中央銀行提供,這種信任的基礎就是對央行本身的信心。就像法律體系和其他基礎性國家職能一樣,央行產生的信任具有公共產品的屬性。這種“央行公共產品”是貨幣體系的基礎。
中央銀行是問責制的公共機構,在批發和零售支付系統中發揮着關鍵作用。他們為銀行提供最終支付手段(銀行準備金),為公眾提供高度便利和可見的支付手段(現金)。此外,作為運營者、監督者和催化劑,它們在支付領域尋求達到關鍵的公共利益目標:安全性、完整性、效率和訪問(見術語表)。
央行在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中扮演着四個關鍵角色。首先是在貨幣體系中提供記賬單位。從這個基本承諾出發,經濟中的所有其他承諾都隨之而來。

第二,央行通過使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作為最終結算手段,提供了確保批發支付的最終性的手段,這也反映在最終性的法律概念中(見術語表)。央行是可信賴的中介機構,它借記付款人的賬戶,貸記收款人的賬戶。一旦賬戶以這種方式被借記和貸記,支付就是最終且不可撤銷的。

第三個職能是確保支付系統的平穩運行。為此,央行提供充裕的結算流動性,以防止出現阻礙支付系統運作的堵塞,即由於匯款方在等待付款到賬而延遲支付。在市場承壓時期,央行作為最後貸款人在提供流動性方面的作用更為迫切。

央行的第四個職能是監督支付系統的完整性,同時維護公平競爭環境。作為監督者,央行對參與者提出要求,令他們支持整個支付系統的運作。許多央行還扮演着監督和監管商業銀行的角色,商業銀行是支付系統的核心參與者。審慎的監管和監督強化了這個系統。此外,在扮演這一角色時,央行貨幣是“中性”的,即在平等的基礎上提供給所有商業方,並承諾競爭公平。

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應該以央行在貨幣體系中的這些職能為背景去看待。批發CBDC是供受監管的金融機構使用的。它們建立在當前的雙層結構上,即把央行作為整個支付系統的基礎,而把面向客戶的活動分配給PSP。央行向商業銀行和其他PSP授予賬戶,國內支付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結算。批發CBDC旨在結算銀行間轉賬和相關的批發交易,例如結算金融機構之間的支付。這還涵蓋數字資產或跨境支付。批發CBDC和央行準備金的運作方式非常相似。結算是通過借記對系統其他部分有凈債務的銀行的賬戶,貸記對系統有凈債權的銀行的賬戶來進行。用批發CBDC進行結算的另一個好處是允許新形式的支付條件,要求一項付款只在交付另一項付款或交割一項資產的條件下進行結算。這種有條件的支付指令可以加強RTGS系統中的貨銀對付機制(見Box III.A)。

Box III.A 赫爾維蒂項目——探索批發CBDC的使用

批發CBDC旨在結算銀行間轉賬和相關的批發交易。它們的作用與停放在央行的準備金相同,但有額外的功能。一個例子是支付條件,即只有在滿足特定條件的情況下,支付才會結算。這可能包括各式各樣的有條件支付指令,遠遠超出了實時全額支付系統 (RTGS) 中的貨銀對付機制。實際上,批發CBDC可以使央行貨幣變得可編程,以支持自動化並降低風險。此外,批發CBDC將在新的技術棧上實施。這種從零開始的方案將使批發CBDC系統在設計上就考慮到國際標準,以支持互操作性。

該領域最先進的方案是赫爾維蒂項目——BIS創新中心瑞士中心、SIX集團和瑞士央行開展的聯合實驗。這個項目證明了用央行貨幣結算數字資產的可行性。項目對兩種概念證明 (PoC) 作了比較:(i) 發行新型批發CBDC(圖III.A,上面板)和 (ii) 在新的SIX數字交易所 (SDX) 平台與現有的RTGS央行支付系統“瑞士銀行間結算” (SIC) 之間建立聯結(下面板)。兩種PoC在功能上都是可行的,轉賬也被證明在法律上是健全且最終的。兩種PoC提供了不同的實操收益和挑戰。

BIS年報 | 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圖III.A 以央行貨幣結算數字資產的兩種概念證明

與批發CBDC相比,影響更深遠的創新是零售CBDC的推出。零售CBDC修改了傳統的雙層貨幣體系,因為它們讓央行數字貨幣向公眾開放,就像現金作為對中央銀行的直接債權向公眾開放一樣。

零售CBDC的一個特點是,它們不會給支付系統參與者帶來任何信貸風險,因為它們是對中央銀行的直接債權(圖III.4)。零售CBDC類似於一種數字形式的現金,提供這種現金是央行的核心職責。其他形式的數字零售貨幣代表了對中介機構的債權。這些中介機構可能會因為暫時缺乏資金而出現流動性不足甚至破產,並可能導致支付中斷。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通過抵押和其他保障措施已經大大降低了這種風險,但零售CBDC將杜絕任何剩餘風險。

BIS年報 | 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圖III.4 零售CBDC的貨幣體系

零售CBDC有兩種變體(圖III.5)。一種選項是採用類似現金的設計,允許所謂的基於令牌的訪問和匿名支付。這種選項將讓個人用戶使用私有-公開密鑰加密技術,訪問建立在類似密碼的數字簽名基礎上的CBDC,而無需個人身份識別。另一種選項建立在驗證用戶身份的基礎上(“基於賬戶的訪問”),並將植根於一套數字身份方案。第二種選項更能兼容對支付系統中非法活動的監控,並且不排除保護隱私的可能:通過支付認證程序的適當設計,個人交易數據可以免受商業機構甚至政府機構的侵擾。這些議題與關於數據治理和隱私保護的更廣泛政策辯論密切相關,我們將在稍後一節再做討論。

BIS年報 | 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圖III.5 電子央行貨幣的不同形式

從公共利益的角度來看,支付系統的關鍵問題在於推出零售CBDC將如何影響數據治理、PSP的競爭格局以及更廣泛支付行業的產業組織。在這方面,長期運營零售FPS的司法轄區的經驗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教訓。央行可以通過促進新玩家進入市場來加強貨幣體系的運作,培育私人部門在支付服務方面的創新。這些目標可以通過創建推動競爭和創新的開放支付平台來實現,確保網絡效應被導向更多競爭和更好服務的良性循環。

推動良好數據治理的規則和標準,是建立和維持開放市場和公平競爭環境的關鍵因素之一。這些都能產生具體的經濟效益。2020年BIS年度經濟報告在“圍牆花園”和“公共城市廣場”之間做了對比,前者是在一個閉環的專有網絡中為用戶提供服務,後者是買賣雙方在沒有人為障礙的情況下自由撮合。作為獲得所有買家訪問的回報,賣家必須遵守政府當局制定的標準,以期推動更多參與和更好服務的良性循環。

把這種類比代入到支付系統中去,公共城市廣場上的市場攤主就像PSP,每家都提供基本的支付功能和自家定製的一攬子服務,如銀行業務、電子商務、消息傳輸和社交媒體。就像市場攤主必須遵守市鎮當局規定的標準一樣,這些PSP必須遵守各種技術標準和數據訪問要求。其中包括諸如應用編程接口 (API) 的技術標準,為服務提供商的數據交換規定了通用格式(見Box III.B)。這些標準與將數據所有權分配給用戶的數據治理框架一起,確保了PSP之間服務的互操作性,從而使它們能夠無縫為用戶服務。API的兩個例子是賬戶信息服務 (AIS) 和支付發起服務 (PIS)。AIS允許用戶將他們的交易數據從一個供應商“移植”到另一個供應商。例如,一位有兩家不同銀行賬戶的用戶,可以打開一家銀行的應用程序來檢查另一家銀行的餘額。PIS允許用戶操作一個PSP的應用程序,從另一個PSP的賬戶中向外付款。

Box III.B API和支付行業的產業組織

應用編程接口(API,見術語表)是服務提供商和用戶之間的數字通信接口。在其最簡單的形式中,現代支付API首先接到來自授權用戶的請求(例如,一位想通過移動銀行應用向朋友匯款的用戶)。然後它將請求發送到服務器,以獲取信息(如朋友的銀行賬戶信息或匯款者的賬戶餘額)。最後,它將檢索到的信息反饋給用戶(錢已經匯出)。

API確保了數字互動中各方之間數據和指令的安全交換。通過加密,它們只允許直接參与交易的各方訪問傳輸的信息。它們通過確保適當的認證(驗證有關各方的證書,例如數字ID,稍後一節做進一步討論)和授權(指定用戶被授權訪問或修改的資源)來實現。關鍵在於,API可以被設置為只傳輸與特定交易相關的數據。例如,一家銀行可能會提供一個API,允許其他銀行根據所提供的賬號,查詢一個特定賬戶的持有人的全名。但這個API不允許查詢銀行檢索賬戶持有人的家庭住址或交易歷史。只要API提供強大的安全功能,它們就能為互動增加一層額外的安全保障。

API的一個主要好處是,它們能使不同的供應商之間具有互操作性,並簡化交易流程。例如,許多大型金融機構或科技巨頭擁有寶貴的消費者數據,比如支付交易數據。通過允許其他市場參與者訪問和分析數據,以開發和改進他們的產品,API確保了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這能推動競爭,並使消費者受益。一個例子是“開放銀行業務”,它允許第三方金融服務提供商通過API訪問傳統金融機構的交易和其他金融數據。例如,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利用銀行的交易數據來評估信貸風險,並以比傳統金融機構更低、更透明的利率提供貸款。

支付API可以提供軟件,允許組織創建可互操作的數字支付服務,以連接客戶、商家、銀行和其他金融供應商。案例包括Mojaloop,一套開源系統,以及印度的統一支付接口 (UPI)。例如,通過API向另一個用戶匯款,從匯款人的角度看,只需要收款人的唯一電話號碼。在幕後,支付流程遵循三個一般步驟(圖III.B)。在第一步中,所提供的電話號碼被用來識別和認證獨特的收款人,以及他們的銀行連接和賬戶細節等。第二步是協議,收款人銀行(或金融服務提供商)需要代表客戶同意交易。在第二步中,要驗證交易是否符合規則和監管(例如匯款資金是否足額、是否符合“了解你的客戶” (KYC) 和反洗錢/反恐融資 (AML/CFT) 的標準)。一旦達成協議,在第三步中,資金將被轉移並立即提供給收款人。在所有的步驟中,加密技術確保了交易的不可撤銷和信息的安全共享。

BIS年報 | 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圖III.B 使用應用編程接口 (API) 進行支付

因此,API安全地連接了原本獨立的銀行和非銀支付服務提供商,通過成本更低廉的服務使消費者受益。這種API是實現支付系統之間互操作性的關鍵因素——對基於FPS和CBDC的系統來說都有意義。

就像地方當局主持他們鎮上的市場一樣,央行可以為支付系統提供訪問其結算賬戶的機會。在零售FPS的場景下,可以將央行資產負債表比喻為一個公共空間,支付服務的賣家都在這裡互動。央行最適合扮演這一角色,因為它發行經濟的記賬單位,並通過在其資產負債表上進行結算,確保支付的究極最終性(見術語)。央行還可以在這個熱鬧的支付市場上推動創新,網絡效應可以被導向實現更多參與、更低成本和更好服務的良性循環。

零售CBDC是否會發揮類似的有益作用,將取決於CBDC如何對PSP及其輔助服務之間的互動方式進行框定。在一般意義上,CBDC和零售FPS的公益性質可以看作是建立在圍繞PSP提供服務的互操作性的開放支付系統上。表III.1對現金、零售CBDC和FPS在與用戶和公共政策有關的方面進行了比較。可以看到一些共通之處,但也存在差異。

BIS年報 | 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表III.1 現金、零售FPS和零售CBDC作為支付方法的異同

設計良好的CBDC和FPS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它們都能讓競爭者通過一系列接口提供新的服務——原則上包括通過預付卡和其他專用訪問設備,以及在功能手機上運行的服務。這樣的安排不僅可以降低用戶的成本,還可以促進訪問的普及,從而推動金融包容。

此外,作為CBDC的發行者和FPS的運營者或監督者,央行可以為保障隱私和負責任地使用支付數據奠定基礎。關鍵是要確保數字身份的治理得到適當設計。對於CBDC和FPS來說,這樣的設計可以包含支持支付服務平穩運行的功能,而不會將數據控制權交給私營PSP,正如上文在API方面討論的那樣。一個讓用戶控制自己數據的開放系統可以利用DNA循環,打破現有私企獨佔用戶數據的孤島和相關市場力量。

雖然CBDC和FPS有許多共通之處,但有一點不同在於,CBDC將今天數字央行貨幣的獨特功能和收益直接擴展到了普羅大眾。在CBDC中,支付只涉及將對中央銀行的直接債權從一個終端用戶轉移到另一個終端用戶。資金不經過中介機構的資產負債表,交易直接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上以央行貨幣進行實時結算。相比之下,在FPS中,零售收款人立即收到最終資金,但PSP之間的底層批髮結算可能會延遲。這種延遲意味着各方之間的短期貸款,以及這些敞口的潛在信用風險(圖III.6):收款人銀行實時貸記其賬戶,同時獲得一筆付款人銀行的應付賬款。在延遲結算的FPS中,銀行間的信貸敞口在延遲期間(例如周末)會不斷累積。這種敞口可能是完全或部分抵押的——這是央行設計的一種制度保障。

BIS年報 | 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圖III.6 延遲批髮結算導致收款人銀行的信貸敞口累積

儘管如此,CBDC允許更直接的結算方式,消除了對中介信貸的需求,從而簡化了貨幣體系的架構。後面將討論的一個潛在收益是,通過將這些更為簡便的優點擴展到跨境場景,有可能解決國際支付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問題。

在更基本的層面上,CBDC可以像現金一樣,在公眾和央行之間提供一種有形的聯繫,作為對健全貨幣本身信任的突出標誌。這可以被看作是央行和公眾之間社會契約的一部分。即使現金的使用減少了,CBDC也會繼續提供這種有形的聯繫。

最終,一個司法轄區是否選擇推出CBDC、FPS或其他系統,將取決於其傳統支付系統的效率、經濟發展、法律框架和用戶偏好,以及他們的目標。根據最近一項調查的結果,支付安全和金融穩定的考量(還有加密貨幣和穩定幣的出現)往往在發達經濟體中佔有更重要的地位。在新興市場經濟體中,金融包容是一個更重要的考量因素。不論目標為何,重要的一點在於,有關競爭格局和數據治理的底層經濟學原理已經成為相關決策的關鍵因素。這些都是由央行自身去塑造的。

CBDC架構與金融體系

中央銀行和私人部門之間的適當分工對零售CBDC的成功至關重要。CBDC有可能在央行和私人貨幣之間取得新的平衡。它們將成為囊括一系列私營PSP的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在不損害央行的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任務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央行和PSP可以繼續以互補的方式合作,各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央行提供貨幣體系的基礎架構,私營PSP利用其創造力、基礎設施和聰明才智為客戶服務。

事實上,有很好的理由反對完全由中央銀行運營的單層系統,即直接CBDC(圖III.7,上面板)。直接CBDC意味着與面向用戶的活動相關的運營業務(和成本)將從私人部門轉移到中央銀行。這包括賬戶開立、賬戶維護和反洗錢/反恐融資規則的執行,以及日常的客戶服務。這種轉變會減弱央行作為一個相對精簡、目標明確的政府機構在把控經濟政策方面的作用。

同樣重要的是對創新的長期影響。銀行、金融科技公司和科技巨頭最適合利用其專業知識和創造力來引領創新舉措,並將支付服務與消費者平台和其他金融產品相結合。央行應該積極推動這類創新,而不是阻礙它們。

最根本的是,中央銀行在支付系統中擁有巨大的影響力,這意味着它可能很快發現自己承擔了私人部門中介機構更適合履行的金融中介職能。如果央行在銀行負債中的份額過大,它們可能會發現自己也在接管銀行資產

出於這些原因,CBDC最好被設計成雙層體系的一部分,由中央銀行和私人部門分別發揮各自的作用。其設計的一個合理步驟是將大部分運營業務和面向消費者的活動委託給商業銀行和非銀PSP,由它們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下提供零售服務。同時,央行可以專註於經營體系的核心。它保證價值的穩定,確保總貨幣供應的彈性,並監督體系的整體安全。

然而,由於家庭和企業在零售CBDC中持有對中央銀行的直接債權,央行的一些業務參與是不可避免的。中央銀行和私營PSP各自作用的確切界限,取決於數據治理和PSP監管的能力。

一種可能性是一套運營架構,在這個架構中,私人部門為所有客戶提供服務,負責執行反洗錢/反恐融資監管和持續的盡職調查,並實時執行所有零售支付。不過,央行也會記錄零售餘額。這種“混合”CBDC架構(圖III.7,中面板)使央行能夠對支付系統起到流動性支持的作用。如果一家PSP倒閉,央行掌握必要的信息——這家PSP客戶的餘額——使其能夠替代PSP並保證支付系統的正常運行。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目前處於試驗階段的數字人民幣,就是這種混合設計的典範。

另一種模式是央行不記錄零售交易,而只記錄單個PSP的批發餘額(圖三.7,下面板)。零售交易的詳細記錄由PSP維護。這種“中介”CBDC架構的好處是減少了對中心化數據收集的需求,而且由於記錄保存的去中心化特點,數據安全性可能會更好——這些方面已經在幾個發達經濟體中得到討論。通過降低數據集中度,這樣的設計還可以加強隱私保護(見下一節)。缺點是需要額外的保障措施和審慎標準,因為需要對PSP進行監督,以確保他們向央行通報的批發持有量準確反映其客戶的零售持有量。

BIS年報 | 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圖III.7 零售CBDC架構和央行-私人部門合作

任何CBDC技術系統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它體現的是一本數字賬簿,記錄了誰向誰支付了什麼以及何時支付。該賬簿實質上就是經濟當中所有交易的記憶。貨幣體現的是經濟的記憶,這意味着一個關鍵的設計選擇在於,CBDC是應該依靠一個可信的中央當局來維護交易賬簿,還是應該基於一套去中心化的治理系統。在混合和中介架構中,央行可以選擇自己運作基礎設施來支持記錄保存、信息傳輸和相關業務,或者將這些業務委託給私人部門的供應商。

評估每種方案的優點是一個尚在研究的領域。這些研究還包括通過分佈式賬簿技術(DLT,見術語表)實現的新型去中心化形式。所謂的許可DLT存在於目前的許多CBDC原型設想當中。在更新支付記錄賬簿的過程中,這種許可DLT系統借鑒了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的概念,但通過只允許由經過審查或許可的驗證者組成的網絡進行驗證,來彌補非法活動帶來的問題。

與有中央中介的系統相比,許可DLT的設計可能在金融市場和支付方面具有經濟潛力,因為增強了穩健性,實現良好治理的成本可能更低。然而,這種彈性並不是免費的,因為一個確保不同驗證者獲得正確激勵的高效去中心化設計,維持起來成本非常高昂。總的來說,可信賴的中心化設計往往更勝一籌,因為它對多個私人參與方激勵的調整依賴較少。

這些設計選擇也將對支付市場的產業組織造成影響。它們將決定對數據治理和隱私保護的要求,以及由此產生的DNA循環和市場結構。

在混合CBDC模式中,央行將可以訪問CBDC交易的全部記錄。這將帶來私營PSP之間的公平競爭環境,但代價是數據更加集中在央行自己手中。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需要額外的數據治理要求,我們將在下文討論。

中介CBDC模式將產生與今天的零售FPS類似的經濟結果。它們都是基於一個開放的架構,其中PSP保留了在保護客戶數據方面的重要角色。在這樣的系統中,API確保了PSP之間的互操作性和數據訪問(見上文Box III.B),從而避免了閉環網絡和圍牆花園。取而代之的是PSP將作為託管方運營客戶錢包,而不是持有支付系統用戶的存款負債。這將簡化結算過程。此外,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確保了網絡效應將促進良性循環,通過競爭和私人部門的創新,提高用戶參與度並降低成本。

然而,任何CBDC架構都面臨數據治理的問題。數據泄露的風險將給數據保護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帶來額外的責任。這一考量也適用於今天的傳統支付系統,在該系統中由PSP存儲客戶數據。然而,數據隱私和網絡彈性在有CBDC的系統中顯得更加重要,對發行央行而言尤其如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CBDC設計可以納入不同程度的匿名性,這一點在下一節中討論。

除了這些運營考量,對金融中介活動的更廣泛影響也是評估CBDC經濟影響的一個重要考量。就像現金一樣,CBDC的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在支付方面的作用,而不會導致大量資金流入央行資產負債表。CBDC的設計應進一步減輕對金融中介的系統性影響,確保商業銀行能夠繼續充當儲蓄者和借款者之間的中介機構。雖然現金在支付方面提供了安全和便利,但它並沒有被廣泛用作價值儲藏。今天,與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相比,消費者出於支付目的持有的現金實際上非常稀少(圖III.8)。

BIS年報 | 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圖III.8 適當設計可以限制CBDC的金融體系足跡——就像今天的現金一樣

中央銀行有足夠的空間確保中介活動的平穩運行,並擁有實現這一目標的工具(表III.2)。一種選擇是以低於商業銀行存款的利率對CBDC持倉進行補償。正如現金持倉不提供補償一樣,央行可以支付零利率,或原則上支付負利率。對於與身份方案掛鈎的CBDC(即基於賬戶的CBDC),可以通過限制家庭和企業持有的CBDC數量上限,來進一步緩解對私人中介機構的任何潛在侵蝕。另一種選擇是將上限和利率政策結合起來,CBDC餘額低於某一特定水平的,可賺得零利率或低利率,高於該水平的,可賺得負利率。硬性上限的一個注意事項是,達到上限的家庭或企業可能無法接收未到賬的付款,從而導致支付流程中斷。為了確保家庭和企業在任何時候都能接收未到賬的付款,任何超過上限的資金都可以自動匯至一個關聯商業銀行存款賬戶——所謂的溢出方法。上限、溢出和補償政策不僅可以限制央行在正常時期對信貸中介的影響,而且還可以在市場動蕩時期減輕向CBDC的潛在擠兌。央行可以設計各種方法,阻止承壓時期從商業銀行向CBDC的“數字擠兌”。

BIS年報 | 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表III.2 現金、CBDC和銀行存款的價值儲藏屬性

除了這些考量之外,限制CBDC足跡的經濟設計還將確保其發行不會損害貨幣政策的傳導過程。相反,生息CBDC將為央行提供一個額外的工具來引導實體經濟活動和通貨膨脹。如果政策利率的變化直接傳遞到CBDC補償上,貨幣傳導就會得到加強。還有過利用CBDC直接向公眾轉移支付來刺激總需求的相關討論。與其說是使用CBDC本身,這樣轉移支付的關鍵挑戰不如說是如何識別收款人和他們的賬戶。不論如何,由於CBDC將與現金共存,用戶可以使用任意一種工具,而且不太可能出現嚴重的負利率,否則CBDC將實質性地改變貨幣政策利率的有效下限。

總的來說,雙層架構是支付系統總體設計的最有希望的方向,其中中央銀行提供基礎,而把面向消費者的業務留給私人部門。在這樣的體系中,PSP可以繼續從費用中獲得收入,同時通過提供CBDC錢包和額外的嵌入式數字服務從擴大的客戶基礎中獲益。建立在這種雙層體系基礎上的CBDC,還可以確保商業銀行能夠維持其在經濟當中中介資金的重要功能。混合模式和中介模式都為央行提供了健全的數據治理和高隱私標準的設計選擇。兩種模式下央行都能獲得政策工具的支持,以減輕對金融體系和貨幣政策的任何意外影響。

CBDC設計中的身份識別與隱私保護

對每一種支付系統來說,有效的身份識別都至關重要。它通過防範欺詐和加強打擊洗錢與其他非法活動的努力,保證系統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為確保所有用戶的平等訪問,還需要健全的身份識別。

為了確保當今金融體系的訪問和完整性,銀行和非銀PSP都要驗證身份。當客戶開立賬戶時,PSP經常要求提供實物文件,例如護照或駕照。就現金而言,出於現實原因小額交易是匿名的,而且基本上不受管制,但身份檢查適用於大額支付。儘管有這些措施,身份欺詐仍是數字經濟中的一個主要擔憂。這些考量表明,完全匿名的基於令牌的CBDC可能會為非法活動提供便利,因此不太可能符合公共利益。

因此,身份識別在某種程度上是CBDC設計的核心。這就要求CBDC以賬戶為基礎,並最終與數字身份綁定,但要有數據隱私的保障作為附加功能。因此,數字身份方案將在這種基於賬戶的設計中發揮重要作用,該方案可以結合各種來源的信息,以避免對紙質文件的需求。通過利用國家登記處和其他公共和私人來源的信息,如教育證書、稅收和福利記錄、房地產登記等,數字ID有助於在線上構建個人身份。它可以開啟對一系列數字服務的訪問,例如開立交易賬戶或網上購物,並防範欺詐和身份盜竊。

假設CBDC是基於賬戶的,那麼一個重要問題是,應該由誰來驗證尋求加入CBDC用戶網絡的個人的身份,以及如何進行驗證。數字ID方案在一些國家已經出現,但其具體設計以及公共和私人部門的相對角色有很大不同(圖III.9)。

BIS年報 | 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圖III.9 為數字ID提供廣泛的公共和私人解決方案

在光譜的一端是完全依賴私人參與方來驗證身份的系統。科技巨頭,如谷歌或臉書,以及中國的阿里巴巴或騰訊,都開發了自己的數字ID,他們的許多服務,包括支付應用程序,都要求使用數字ID(面板1)。在一些案例中,私企聯盟提供了一個統一ID,可以在多個供應商之間使用(面板2)。例如,yes®將允許德國的儲蓄和合作銀行客戶使用他們的網上銀行信息作為數字ID。純粹私人ID的主要缺點是,它們僅限於為其設計的特定網絡,因此可能導致數據孤島和與其他服務的互通性受限。

一些國家遵循基於公私夥伴關係 (PPP) 的模式。在一個變體中,市場驅動的合作在由當局制定的原則指導下開展(面板3)。例如,瑞典的一個銀行聯盟開發了BankID解決方案,允許用戶為支付和政府服務自行認證。丹麥、芬蘭和挪威也提供類似的解決方案。

還有的系統更進一步,由私人和官方部門開發一套共同的治理框架,並努力實現各自服務的互操作性,如在法國或荷蘭看到的那樣(面板4)。政府主導的解決方案是影響最為深遠的模式(面板5)。這些解決方案允許行政數據庫被連接起來,進一步加強數字ID的功能性和實用性。例如,愛沙尼亞為每位公民提供了一個數字身份,可以訪問該國所有的電子服務。在新加坡,SingPass平台提供了一個與個人生物識別信息(面部識別和指紋)相連的數字身份。肯尼亞的Huduma Namba系統彙集了各種來源的信息,並允許訪問一系列公共服務。

在另一種新興的數字ID模式中,個人擁有對自己證書的所有權和控制權。這些證書可以有選擇地與對手方共享,而對手方能驗證證書屬於有效的簽發方。在這樣一個“聯合”模式中,每個人的不同屬性被記錄下來,並由不同的實體簽發。一個聯合數字ID(見術語表)有可能允許在去中心化存儲數據的同時進行身份識別。

任何身份識別框架都需要高標準的網絡安全保障。在新冠疫情之前和期間,PSP經常成為網絡攻擊的目標(圖III.10,左面板)。近年來重大數據泄露事件不斷增加,特別是在金融機構(右面板),凸顯出數據或資金被盜的可能性。CBDC支付服務同樣面臨類似的風險。

BIS年報 | 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圖III.10 應對網絡攻擊風險和數據泄露是CBDC設計的關鍵

這些風險突出表明,雖然身份識別(基於獨特的數字ID)對支付系統和CBDC交易的安全至關重要,但保護用戶的隱私和安全也是一項必要的反作用力。除了被盜,交易細節、地理位置、社交媒體和搜索數據的結合引發了對數據濫用甚至個人安全的擔憂。因此,保護個人的隱私不受商業供應商和政府的侵擾,具有基本權利的屬性。有鑒於此,為防止隱私受到侵蝕,有必要對數字身份採取謹慎的態度。
因此,最有用的辦法是對特定各方,如PSP、企業或政府機構實施匿名。CBDC設計可以通過將支付服務與對所產生的數據的控制分開,來實現隱私保護。像一些FPS那樣,CBDC可以讓用戶控制自己的支付數據,用戶只需在他們決定的時候(例如支持信貸申請或其他服務)與PSP或第三方分享這些數據。這可以防止商業方囤積數據和濫用個人數據。這種設計也可以防止央行和其他政府機構的訪問,同時仍然允許執法機構在特殊情況下訪問——類似於今天的銀行保密法。除了誰可以訪問數據的問題,還需要解決誰持有數據的治理問題。數據集中在一個實體手中,對數據保護的制度和法律保障提出了額外的要求。
認識到這些數據治理問題,一些CBDC的設計旨在通過額外夾層來保障匿名性,甚至連基於賬戶的CBDC亦是如此。一種提案是通過發行票券來確保小額交易的匿名性,這些票券由一個獨立的數據登記處維護,以特定用戶名義發行的票券有一定的上限。在中國的數字人民幣案例中曾考慮過的另一種提案,是通過指定用戶的公鑰(由移動電話運營商發行)作為數字ID來保護用戶的身份。央行將無法獲得底層的個人資料。
總的來說,這些發展表明,在數字時代提供央行貨幣的最有希望的方式,是建立在數字ID基礎上的、有官方部門參與的基於賬戶的CBDC。事實可能證明數字ID比實體文件更加有效,為支持一般數字服務開闢出諸多途徑。在選擇數字身份識別系統時,不能一刀切,因為不同的社會會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瑞士最近的一次公投說明了這一點。儘管選民並不反對一般意義上的數字ID,他們拒絕了由私人部門提供數字ID的建議。數字ID的基礎公益性表明,公共部門在提供或監管這類系統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CBDC發行的國際維度

經濟活動的全球化要求跨境在線服務有相應的演變。旅行和匯款的大規模增長導致對跨境零售支付服務不斷上升的需求。例如,國際旅遊支出在過去15年裡翻了一番,而跨境運輸的包裹數量翻了三番還多。僅僅十年間,全球匯款增加了三分之二,到2019年達到7200億美元(圖III.11,左面板)。然而,支付服務尚不能無縫地跨境運作,因為它們有時是緩慢、昂貴、不透明的,而且使用起來很麻煩。

CBDC可以為改善國際支付的創新鋪平道路。它們可以利用零售用戶對央行貨幣的直接債權來簡化貨幣架構。然而,設計特點關係到它們在跨境背景下的整體影響,以及CBDC是否服務於更廣泛的公共利益。一個潛在的擔憂是,跨境使用CBDC可能會加劇貨幣替代的風險,即外國數字貨幣取代本國貨幣,損害金融穩定和貨幣主權。事實上,一些央行將貨幣替代——連同避稅和更不穩定的匯率——視為它們在CBDC工作中要解決的一個關鍵風險(圖III.11,中面板)。

圍繞與貨幣替代相關的潛在有害溢出效應的這種擔憂並不新鮮。所謂的美元化是指國內在日常交易和金融合同中使用一種外國貨幣,以及相關的宏觀經濟影響。美元化是國際金融中一個長期存在的主題,在一些經濟體中尤為普遍。

然而,基於數字ID且作為基於賬戶的系統實施的CBDC的有效設計,可望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這種風險。一種外國CBDC深入國內市場,或作為一種“主導”全球貨幣異軍突起的可能性非常有限。例如,要使中國基於賬戶的數字人民幣在另一個司法轄區廣泛流通,發行端央行(中國人民銀行),以及在很大程度上接收端司法轄區的央行都得認可這種情況的發生。發行端央行需要承認外國用戶的數字ID是CBDC網絡的真正成員。因此,紙幣在黑市上流通的概念是對CBDC運作方式的一種不準確類比。從這個意義上說,CBDC的屬性與現金有很大的不同,儘管兩者都是對中央銀行的直接債權。

更廣泛地說,重要的是要牢記“支付系統不是存在於真空當中”的箴言。支付反映的是底層的經濟交易。支付需求的存在反映了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間的經濟交易,例如一名來自中國的遊客在外國度假勝地的百貨商店購物。由於發行端央行保留對跨境使用的控制權,他們可以限制非居民對其貨幣的使用,僅限於某些經許可的交易。這可能會減少接收端經濟體中不穩定流動和貨幣替代的風險。這類限制與非居民在本國以外開立銀行賬戶的現行規則相似。

不僅是發行端,接收端經濟體也有政策工具來解決數字貨幣替代的問題。尤其是強有力的法定貨幣條款,可以確保在國內支付中傾向於使用本國貨幣。

出於這些原因,跨境使用CBDC所帶來的貨幣替代風險可能有限,主要可以通過國際貨幣合作來解決。一些貨幣在國際上的廣泛使用源於其他因素,如一個國家金融市場的深度、效率和開放度,對貨幣長期價值的信任,以及對制度和法律基礎設施的信心。例如,歷史上通脹率較高的國家,美元化程度通常較高(圖III.11,右面板)。一種外國貨幣不太可能僅僅因為它是數字貨幣就在國內站穩腳跟。

BIS年報 | 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圖III.11 跨境零售活動正在上升,但美元化主要是一個信任問題

基於賬戶的CBDC的跨境使用將需要國際合作。一項挑戰涉及在始發國之外使用數字ID信息。發證當局或用戶可能不願意向有不同數據保護監管的國家提供這些信息。ID系統可能不完全具有互操作性。事實上,即使在同一個轄區內,ID文件也可能由幾個不同的政府機構簽發,有時它們之間的協調都很有限。由於超國家的數字ID需要前所未有地集中個人的信息,在政治上困難重重。然而,一個超國家的數字ID方案對於CBDC的跨境合作並不是必要條件。

相反,國際上為相互承認國家ID證書所做的努力是一個更有希望的方法。二十國集團 (G20) 的跨境支付路線圖已經推動了幾個方向上的合作努力,補充了各國央行在BIS支付和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的標準制定工作。其中一個組件涉及促進KYC和跨境分享身份信息。另一個組件涉及審視數據框架和跨境支付之間的互動,還有一個組件涉及將國際維度納入CBDC設計。

這樣的合作為穩健的支付安排打下基礎,以正面應對當下挑戰。尤其有希望的是多邊CBDC (mCBDC) 安排,將各國的CBDC相互對接,實現跨境互操作性。這些安排的重點是協調各國的CBDC設計,使其具有一致的訪問框架和相互聯結,從而使跨幣種和跨境支付更加高效。通過這種方式,它們代表了私人部門全球穩定幣項目的替代方案。

mCBDC安排將允許各國央行“從零開始”,緩解今日的諸多摩擦,卸下歷史遺留安排的負擔。共有三種潛在的模式。第一,它們可以通過相似的監管框架、市場做法和信息傳輸格式來增強CBDC的兼容性(圖III.12,上面版)。第二,它們可以將CBDC系統相互聯結起來(中面板),例如通過技術接口來處理終端用戶對終端用戶的跨貨幣區域交易,而不經過任何中間商。

第三種模式提供了最大的改善潛力,即單一的mCBDC系統,其特點是有一套聯合運營的支付系統來託管多種CBDC(下面板)。外匯結算將默認為同步交收 (PvP),而不是要求通過作為接口的某個特定實體進行路由確認或結算指令。用這樣一套系統來促進訪問和兼容性,可以通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跨境支付的更廣泛使用讓用戶受益。

BIS年報 | 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圖III.12 多邊CBDC安排可以促進跨境支付

這些安排的潛在收益隨着統一協調和技術調整的程度而增加。每種安排都對日益交織的身份識別方案提出了要求,但在所有場景下,ID都將保持在國家層面。加強兼容性(模式1)可能需要對各支付區域的數字ID方案進行一些協調,以便在所有場景下都能使用相同的必要信息來遵守反洗錢/反恐融資要求。相互聯結的CBDC(模式2)將必須依賴ID方案的一些共同的跨境標準。一個例子是將異質性方案映射到同一個共享模板。單一的mCBDC系統(模式3)可以建立在類似的標準上。然而,即使在這種模式下,有了單一的、聯合運營的mCBDC系統,也不需要單一的ID系統;只要參與的司法轄區能夠承認彼此的ID就足夠了。因此,在跨幣種交易中充分利用CBDC需要國際合作。

世界各國央行已經開始緊密合作開發mCBDC安排,以促進更高效的跨境支付。一個典型的例子是BIS創新中心及其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泰國和阿聯酋的夥伴央行的“mCBDC橋樑”項目(模型3)。該項目探索了CBDC如何幫助在支付領域降低成本、提高透明度並解決繁雜的監管問題。

對央行研究和設計努力的更廣泛盤點發現,在47個公共零售CBDC項目中,有11個項目具有跨境維度(圖III.13,左面板)。對主要央行調查的答覆顯示,約有四分之一的央行正在考慮將加強跨境和跨幣種結算的功能納入未來的CBDC設計中(中面板)。在這些央行中,所有三種mCBDC安排都被納入考量。雖然從技術角度來看,單一的mCBDC(模式3)提供了最大的收益,但目前的首選是相互聯結的mCBDC安排(模式2)——這可能反映了其更低程度的合作需要。此外,一些央行也在考慮在外匯兌換中發揮運營作用(右面板)。

BIS年報 | CBDC:貨幣體系的一次機遇

圖III.13 mCBDC模式為改善跨境支付提供了機遇

目前正在推進和尚在計劃當中的跨境CBDC項目表明,國際金融體系的未來取決於能否升級適應數字時代。不同的mCBDC安排可能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但其詳細架構將取決於國內CBDC系統的具體特點。儘管支付系統的設計主要是一種國內選擇,但新的技術和合作模式,將使克服以往跨境支付系統互聯項目所面臨的挑戰成為可能。

小結

中央銀行處在金融部門和支付系統快速轉型的正中心。像加密貨幣、穩定幣和科技巨頭的閉環生態系統這樣的創新,都傾向於與支撐支付系統的公益要素相悖。DNA循環應該鼓勵更多訪問、更低成本和更好服務的良性循環,但也會助長根深蒂固的市場力量和數據集中的惡性循環。最終的結果不僅取決於技術,還取決於底層市場結構和數據治理框架。

在這樣的動蕩時期,世界各國央行致力於維護公眾對貨幣和支付的信任。為了塑造未來的支付系統,他們正在全力開發零售和批發CBDC,以及其他加強傳統支付系統的創新。所有這些努力的目標都是為了培育服務於公共利益的創新。

CBDC代表了一次獨特的機遇,去設計一種央行貨幣的技術先進代表,提供最終性、流動性和完整性的獨特功能。這種貨幣可以成為一套高效的新數字支付系統的骨幹,允許廣泛的訪問並提供強大的數據治理和基於數字ID的隱私標準。為了充分發揮CBDC的潛力,實現更高效的跨境支付,國際合作將至關重要。在CBDC設計上的合作,也將為中央銀行對抗貨幣替代並加強貨幣主權開闢新的途徑。

術語表(按英文首字母排序)
Access,訪問:在本章中意指家庭和企業對支付服務的訪問(見“金融包容”)。
Account-based CBDC,基於賬戶的CBDC:一種與身份識別方案綁定的CBDC,這樣所有的用戶都需要識別自己的身份才能訪問它。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應用編程接口:一套由軟件程序遵循的規則和規範,以便相互通信,以及不同軟件程序之間的接口,以促進它們的互動。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中央銀行數字貨幣:一種數字支付工具,以國家記賬單位計價,是中央銀行的直接負債。
Cross-border and cross-currency payments,跨境和跨幣種支付:跨境支付是指居住在不同司法轄區的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間的支付。其中許多(但不是全部)也是跨幣種支付——即付款人和收款人分別以不同貨幣借記和貸記的支付。貨幣聯盟內的支付或以共同發票貨幣進行的支付可能是跨境的,但不是跨幣種的。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分佈式賬簿技術:使網絡(或安排)中的節點在分佈於網絡節點的同步式賬簿上能夠安全地提出、驗證和記錄狀態變化(或更新)的程序和相關技術。
Data-Network-Activities (DNA) loop,數據-網絡-活動循環:數據、網絡外部性和活動之間的自我強化循環,都是在網絡巨頭的在線平台(社交網絡、電商平台和搜索引擎)上產生,允許不同類型的用戶進行互動。
Efficiency,效率:支付的效率是指低成本,在某些情況下也指支付的速度、質量和透明度。
Fast payment system (FPS),快捷支付系統:一種支付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支付信息的傳輸和最終資金對收款人的可用性是實時的或接近實時的,運營時段儘可能地接近7天24小時(24/7)。
Federated digital ID,聯合數字ID:一種數字身份系統,一個個人的個人身份被存儲在幾套不同的身份系統中,同時允許跨系統的互操作性與認證和外部應用。
Financial inclusion,金融包容:對廣泛的、價格合理的金融服務,特別是交易賬戶的普遍訪問和頻繁使用。
Integrity,完整性:遵守禁止非法行動的規則,包括遵守反賄賂腐敗、反洗錢/打擊恐怖主義融資的規則;以及一致和完整的申報。
Payment service provider (PSP),支付服務提供商:一個可以發行支付工具或提供零售支付服務的實體。這可以包括商業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
Retail (or general-purpose) CBDC,零售(或一般用途)CBDC:一種供公眾使用的CBDC。
Safety,安全性:不同形式的貨幣的“安全性”,就其作為結算資產的用途而言,是指該資產保持其對持有者價值的可能性,從而使其作為一種支付手段為他人所接受。
Token-based CBDC,基於令牌的CBDC:一種通過密碼(如數字簽名)提供保障的CBDC,可以匿名訪問。
Ultimate finality,究極最終性:以央行貨幣進行的最終結算。當債務的結算在法律上是不可撤銷且無條件的,就實現了最終性。結算資產的選擇很重要,因為即使最初的支付債務已經完全抹消(即支付具備最終性),收款人持有由此產生的結算資產也可能存在信用和流動性風險。相關的術語“究極結算”結合了結算具備最終性與結算資產風險儘可能低這兩個概念。
Wholesale CBDC,批發CBDC:一種供金融機構(批發交易)使用的CBDC,與傳統銀行準備金或結算賬戶的餘額不同。
譯者:張一葦
來源:III. CBDC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monetary system, BIS Annual Economic Report 2021, Jun. 23rd 2021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656405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1-07-02 18:04
下一篇 2021-07-02 1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