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加密行業的綠色轉型之路可分三步走

核心觀點:

  • 綠色低碳目標是全球環境治理的關鍵,加密行業加入綠色行動已漸成趨勢。
  • 改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大幅減少碳排放,但不會實現碳中和,加密企業還需要做更多。
  • 加密企業實現碳中和,需要依次制定實施碳盤查、碳減排、碳抵消方案,而自願性、分散性、多樣性的脫碳活動,將有助於更高效、更便捷地實現綠色目標。

過去一年裡,加密市場巨大的財富效應吸引了投資者前所未有的關注,同時也引起了全球政府和社會對加密貨幣耗能的擔憂。ESG壓力以及全球碳中和目標帶來的監管衝擊,成為近期加密貨幣市場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積極的一面看,加密市場已經開始正面響應,尤其是首當其衝的加密礦業,紛紛開始轉向採用可再生能源,並承諾採取其它措施來實現碳中和目標。

本文將結合現有實例,力求梳理加密市場的綠色低碳轉型的認知共識和具體途徑,尤其是為即將轉向海外的中國礦工提供一份有價值的挖礦「綠色指南」。

1、綠色在行動

全球在行動

管理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應對氣候挑戰的關鍵,也是加密從業者需要關注的重點。我們先來了解全球碳行動的政策環境。

在全球範圍內,限制二氧化碳目標的實現主要依賴於碳排放定價機制和低碳科技的應用。較為成熟的碳排放定價工具是“碳稅”和“碳市場”,且這兩者很少混用。前者意即徵收碳排放的環境稅,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美國等20多個國家或地區均實施了碳稅政策。後者是指建立碳配額的市場定價機制,歐盟、中國、韓國等國家或地區正在採用碳交易的手段。

表1 碳稅與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特點

研究:加密行業的綠色轉型之路可分三步走

來源:華寶證券、Babel Finance

在歐美等環保意識、環保法制最為成熟的地區,有大量權威的三方服務機構,可為加密企業的提供一系列的諮詢和公證服務。

以歐洲為例,有目前世界最成熟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EU-ETS),規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場歐洲氣候交易所(ECX)、GreenX(CME)、歐洲能源交易所(EEX)、北歐電力交易所(Nord Pool),英國標準協會(BSI)制定了全球第一個碳中和認證的PAS 2060國際標準,英國碳信息披露項目(CDP)提供了碳排放披露方法論和企業流程的經典標準,還有許多提供碳抵消方案的三方機構,例如總部位於日內瓦的ImpactScope等。

歐洲目前已廢除抵消機制,同時執行減少碳配額的市場穩定儲備機制,計劃於2027年實行全部配額的有償分配,並在探討實施統一碳稅以彌補歐盟碳交易機制的不足。

與歐洲較為嚴格統一的碳管理現狀不同,美國實施的是區域性的自願排放體系與總量控制交易體系。美國各地對待環保的分歧較大,美國的東西海岸各州比較支持環保,但中西部能源州則較為抵觸,如聚集諸多加密企業的德州曾上訴反對碳排放限制。

在美國,負責配額拍賣的相關機構有區域溫室氣體減排行動(RGGI)、西部氣候協議(WCI),負責碳足跡業務的碳註冊機構有美國氣候註冊署(TCR),負責碳抵消的機構有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AR),負責碳登記的機構有美國碳註冊處(ACR),負責碳標準的有核證碳標準協會(VCSA),負責交易的機構有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綠色交易所(GreenX)等。

亞太地區在該領域則屬於起步發展階段。以中國為例,中國制定了碳達峰、碳中和的“3060”目標(即2030年達成碳達峰,2060年達成碳中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計劃於2021年6月份開放運行。目前中國的碳管理工作更多地靠攏歐盟標準。不過,考慮到中國目前對加密貨幣的政策,所以這裡不做深入探討。

當然我們需要看到,現有脫碳政策的制定實施更多的是針對工業,並沒有將加密活動納入參考體系中,所以對加密企業來說,既可以跨地區主動開展綠色標準更為清晰的行動,也可以向當地相關機構或組織申報綠色行動。目前加密行業的這種綠色標準的缺失,反而讓加密行業有了實行更多綠色方案的可能,這也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表現。

加密行業在行動

越來越多的加密組織開始行動,投入到了這場綠色行動中,試圖提供解決方案:

  • 《加密氣候協議》組織計劃實現完全可再生能源運行

由能源網絡基金會(Energy Web Foundation)、落基山研究所(Rocky Mountain Institute)、創新監管聯盟(Alliance for Innovative Regulations)共同組建,擁有Ripple、CoinShares、Compass Mining等45位成員的《加密氣候協議》(Crypto Climate Accord)承諾到2030年讓全球加密貨幣行業實現凈零排放。

  • 加密貨幣碳協議承諾2040年實現碳中和

加密貨幣碳協議(Crypto Carbon Accord)於今年5月份成立,承諾到 2040 年實現加密貨幣挖礦行業的碳中和。

  • Wrapped推出綠色比特幣

Wrapped在Celo區塊鏈上推出基於比特幣的綠色資產EcoBTC。

此外,還有不少加密企業通過各自不同方式主動迎合這個潮流:

  • OSL交易所購買碳信用代幣CET

香港首個獲批交易所OSL宣布在AirCarbon交易所(“ACX”)購買和註銷自願性碳信用,以全額抵消所屬的BC集團2018年至2020年三年間的647噸碳足跡。

  • 上市礦企Argo將啟動純清潔能源礦池

Argo Blockchain表示,將啟動水力發電開建新的比特幣礦池。

  • Greenidge宣布在6月初實現碳中和

比特幣礦商Greenidge自2017年以來就投入區域溫室氣體倡議(RGGI)配額購買,另外還投資可再生資源項目,宣稱在今年6月初實現了碳中和。

  • 加密做市商GSR承諾全部業務碳中和

加密做市商GSR承諾從Fortaleza Ituxi項目中購買碳信用額度,其挖礦業務已經部分使用水力發電提供動力。

  • 比特小鹿投建低碳能源礦池

比特礦業(BTCM.US)與比特小鹿(Bitdeer,lnc)全資子公司Dory Creek簽約,將在德克薩斯州投建57.2兆瓦礦場,使用85%以上清潔能源和低碳環保能源。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加密市場各界人士對所謂浪費化石資源、排放溫室氣體(GHGs)等說法存在分歧和爭議,但綠色行動潮流已經無法阻擋。

綜合上面各種措施來看,綠色措施包括了建立組織協議、轉用清潔能源、投資開發可再生能源項目、購買碳信用額度、開發低碳代幣項目等多方面手段。我們將在第三部分着重探討這些具體措施。

2、綠色共識探討

本節主要討論當下綠色行動的碳中和背景,並指出部分認知誤區。

為防範全球氣候變暖,世界各國在2015年簽署了《巴黎氣候協議》,約定為達成本世紀末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2度以內,並努力實現1.5度的目標,各國都必須為此提出並達成自己的碳減排、碳中和方案。

其中,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產業調整等手段,抵消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在此背景下,有關加密挖礦耗費能源、排放溫室氣體的批評甚囂塵上。尤其對那些質疑比特幣網絡價值的環保主義者來說,維持如此龐大的電力消耗,會耗費大量不可再生能源,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進而造成空氣污染、氣溫上升。

根據Digiconomist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挖出一枚比特幣的耗電量為1595.48kWh,碳足跡為757.85kg的二氧化碳;比特幣每年排放約62.61噸二氧化碳,與塞爾維亞和黑山的碳足跡相當,耗電量約131.80太瓦時,堪比阿根廷的耗電量。

圖1 比特幣能源消耗指數

研究:加密行業的綠色轉型之路可分三步走

來源:BitcoinEnergyConsumption

綠色轉型並非換用綠色能源這樣簡單,如果要改善輿論和監管的負面印象,加密企業首先需要回答如下問題:

  • 綠色能源是什麼?有哪些清潔能源?有哪些可用於加密活動的清潔能源?
  • 100%使用清潔能源后,是否了就實現了碳中和目標?
  • 有沒有低成本、可持續的綠色轉型方案供參考?

什麼是清潔能源

對綠色能源,也就是清潔能源的準確定義,國內外尚無統一的定論,但基本含義是包含三點的:首先是指能源利用的技術體系;第二,清潔性要符合一定的排放標準;最後也要強調實際應用的經濟性。

據《清潔能源藍皮書·國際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報告(2018)》的表述,水能、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以及核能、天然氣都屬於清潔能源範疇,但潔凈煤、潔凈油等化石能源則應排除在外。

我們看到,一些礦場、交易所、投資機構等已經開始使用清潔能源,參與投資/開發可再生能源項目,這些都是綠色轉型的必然路徑。

清潔能源與碳中和

諸多新聞報道提及加密公司採用了綠色能源挖礦,實現了碳中和目標。這實際上是個誤區,因為挖礦改用清潔能源,可能會大幅減少碳排放,但並非能實現零碳排放更不會產生碳抵消效果。

根據斯坦福大學教授Mark Z. Jacobson發表的文章《Evaluation of Nuclear Power as a Proposed Solution to Global Warming, Air Pollution, and Energy Security》顯示,太陽能、風能、海洋能、地熱能的碳排放量,比同等發電量的煤電低80%以上,天然氣的碳排量在清潔能源中最高。從碳排放當量區間來看,天然氣甚至可能會超過煤電。

表2 各類能源發電的二氧化碳排放

研究:加密行業的綠色轉型之路可分三步走

來源:stanford.edu

因此,使用可再生能源會大幅降低碳排放量,但是,核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似乎並不會達到可以明顯忽視碳排量的地步。

儘管加密活動現階段無法實現碳足跡為零,但這並不妨礙我們使用多種方案來最大化減少碳排量,畢竟任何一種經濟活動都是有能源代價的,我們應該探討的是代價大與小的現實問題,而不是因噎廢食、一關了之。

可以預見的是,清潔能源替代石化能源的步伐正在加快,科技手段使得脫碳成本越來越低,諸多從業者正在實施的一系列綠色行動組合將為問題3尋求到最優解。

3、綠色轉型之路

在研究本課題時,我們參考了加密行業現有綠色實例,以及可類比的亞馬遜、微軟等互聯網企業的低碳舉措,雖然目前還沒有形成完整統一的綠色共識,但這並不以妨礙我們提出具有普適性的解決框架和方案組合。

通常來說,加密企業需要了解經營或註冊所在地的相關政策或輿論要求,對自身一段時期的碳足跡進行核算,並邀請第三方機構進行審核驗證,然後據此制定針對性的碳減排、碳抵消方案,根據實際情況發布脫碳承諾聲明和實現聲明。

第一步:碳盤查

碳足跡盤查,是制定切實具體的碳減排、碳補償方案的基礎。

加密企業可以委託外部認證機構或自行對企業進行排放源清查與數據匯總,測算出近一段時期的碳排放量,並邀請第三方資質機構檢驗。

碳排放量的範圍計算,一般參考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在《溫室氣體協議》(GHGP)中提出的範圍1、範圍2和範圍3。

具體到加密企業,可理解為:

  • 範圍1:排放物直接來自加密項目的運營;
  • 範圍2:排放來自購買能源(主要為電力)的產生;
  • 範圍3:排放包括加密公司直接運營以外的所有其它活動。

在計算加密企業活動的碳足跡時重點應放在範圍2上,即核算電源能耗來源及對應的碳排放量。

從全球碳足跡核證標準的應用來看,只有英國標準協會(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BSI)發布的一項PAS 2060的公眾規範,另一項關於碳中和的國際標準ISO 10468還處於早期起草階段。我們可以按照PAS 2060及ISO 10467等常用標準,自行開發碳管理及碳中和軟件系統,或直接委託有該標準許可的機構開展碳足跡測量、公證工作

加密企業既可以聘用區域性的三方碳足跡機構,也可以聘用知名的大型諮詢服務機構以起到更好的背書效果。這些機構不僅承擔碳足跡測量工作,也往往提供公證和審核,甚至碳抵消等服務。目前可參考的有英國的Carbon Trust、英國標準協會(BSI)、天祥集團(ITS),瑞士的通標標準技術服務公司(SGS),德國的萊茵TÜV集團、德凱(DEKRA),法國的必維國際檢驗(BV),西班牙的Applus+ Laboratorie,美國的UL認證(UL),中國的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中國香港的廠商會檢定中心(CMA Testing)、低碳亞洲(CCA),以及它們在全球各地的分支或授權機構等。

以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為例,亞馬遜自建碳足跡數據分析系統。亞馬遜參考了溫室氣體核算體系(GHG Protocol)國際標準,運用產品生命周期評估(LCA)評價模型和亞馬遜網絡服務(AWS)大數據技術,處理運營和財務記錄來計算碳足跡。

認證機構APEX則根據ISO14064-3驗證協議,對亞馬遜報告的溫室氣體排放的準確性以及用於收集、分析和審查信息的基本系統和流程進行獨立審核和驗證,並出具報告。

其中,亞馬遜為此開發了五個核算模型,與加密礦業相關的是電力排量模型。亞馬遜從全球各地的設施收集使用數據,並處理公用事業發票中的數據,以了解電力和燃料的使用情況。當實際用電量數據不可用時,通過用已付電費(美元)除以區域平均電價(美元/kWh)來估算用電量。然後,再通過將設施消耗的電能(kWh)乘以與區域電網組合(CO)相關的排放係數來計算碳排放量。

除了可參考上面的碳排量計算方法,加密企業還可以使用更為簡化的模型來測算碳足跡。

例如,紐約的加密交易所Gemini計算了其保管的比特幣數量佔全網流通供應量的比例,然後參考了劍橋比特幣電力消耗指數(CBECI)和Digiconomist比特幣能源消耗指數公布的比特幣年均電力消耗的上限平均值,由此得出Gemini使用比特幣網絡的相關電量,然後再乘以Digiconomist公開的比特幣網絡年度碳足跡,估算出了Gemini的近半年的碳足跡,最後按照每噸二氧化碳的排放成本,測算出了它使用比特幣網絡的碳排放成本,約400多萬美元。

總之,如果註冊或經營地有着較為明確的綠色監管要求,那就應當按照當地指定的三方機構開展降碳工作,否則就可以自行聘用符合上文所述標準許可資質的機構,甚至可以自行按照相關模型測算,主動靠攏更為明確的監管要求。

第二步:碳減排

碳減排是目前加密企業實現深度綠色最為緊要的工作,減少碳當量排放的具體措施包括但不限於:

  • 逐步使用可替代的清潔能源(如水能、太陽能等);
  • 投資、開發或參與綠色區塊鏈項目;
  • 使用能效比更高的機器設施;
  • 參與更為節能的共識機制和解決方案(如POS機制等)。

我們下面重點探討前兩點。

1)使用清潔能源

對碳減排貢獻最大的是使用可替代的清潔能源。在中國礦工布局海外的目的地中,除傳統火電為主的中亞地區外,北歐、北美、俄羅斯等地有豐富的清潔能源,這些地方也是加密礦業較為活躍集中的區域。

目前加密礦業使用最多的清潔能源是水電。據劍橋替代金融中心(CCAF)的一項研究表明,大約76%的加密挖礦使用可再生能源,其中水力發電佔62%。水電供應區域較廣,單價便宜,中國四川的挖礦算力在豐水期就能佔到全網的10%。除了中國的雲貴川地區外,高加索地區、加拿大東部地區、北歐地區也有豐富的水電資源。

我們為此整理了一份清潔能源的詳情表,如下所示:北歐五國有豐富的水能、地熱能和風能,北美地區尤其是美國德克薩斯州,有較為豐富的天然氣、風能,這些都是適合中國礦工出海、轉型綠色挖礦的地區。至於核能,其使用門檻太高,而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發電的行業成熟度偏低,短期尚無大規模使用的可能。

表3  加密礦業綠色能源分布區域及優缺點

研究:加密行業的綠色轉型之路可分三步走

來源:Babel Finance 整理自公開資料

總之,單純從綠色能源的角度來看,北歐、北美、東歐等可能是更為適合挖礦的地區

2)投資、開發或參與綠色區塊鏈項目

我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加密機構和從業者開始投資、開發或參與綠色區塊鏈項目,這些活動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要求,但這些努力都有助於提升行業的脫碳效果。

  • Ripple承諾到2030年使碳排放減為零。該公司創建了一種工具,允許其他區塊鏈公司購買清潔能源為其網絡供電。XRP分類帳基金會將是第一個使用該工具抵消XRP碳排放量的基金會。
  • 前Bitcoin.com首席執行官Stefan Rust推出風險投資基金Sonic Capital,投資碳信用的區塊鏈初創項目。
  • Wrapped將比特幣和MOSS.Earth 碳信用(MCO2) 結合在一個數字資產中,推出Eco BTC(eBTC)。eBTC 的用戶可以使用比特幣 1:1 支持的資產進行交易。
  • 通用協議聯盟(Universal Protocol Alliance)宣布推出碳中和的比特幣Bitcoin Zero(BTC0),發行在以太坊網絡,通過一個包裝器實現。Bitcoin Zero將1 BTC與每次BTC0被鑄造時從Verra和其他國際標準機構認證的REDD+雨林項目中收回的10噸二氧化碳結合起來。
  • 可持續的比特幣標準倡議組織(SBS,Sustainable Bitcoin Standard Initiative)開展了綠色比特幣標準認證工作,計劃為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電力生產的比特幣發放SBC(可持續比特幣證書),為不可再生能源的電力生產的比特幣經過碳補償后發放SBC。
  • 美國移動支付巨頭Square宣布了一項1000萬美元的比特幣清潔能源投資計劃,以促進清潔能源在比特幣挖礦中的使用。

第三步:碳抵消

前文有所提及,即便完全改用清潔能源,也是事實上減少了碳排放當量,並不能完全實現零碳目標,所以很多加密企業還可以參與各類碳吸收、碳捕捉的行動來抵消無法減少的碳排量。

這些方案包括但不限於:

  • 直接購買相應的環境權益,如碳配額(carbon credit)或碳匯資產(carbon sink asset);
  • 繳納碳排放稅(carbon tax);
  • 直接投資、開發或參與可再生能源項目、碳捕捉和存儲(CCS)項目;
  • 參與植樹造林、恢復濕地等ESG原則性活動。

需要補充的是,無論是碳減排還是碳補償,都應通過第三方機構進行認證公示。例如北美的加密礦企,如果計劃到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AR)披露的抵消市場(Offsets Marketplace)購買抵消信用(ROC,每個ROC代表經認證的1噸二氧化碳的減少或封存),應當先獲得驗證機構出具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報告,驗證機構應該經CAR下屬組織加州登記處(The California Registry)認可並公示,最後再由第三方機構對其碳中和合規性進行認證公示,以排除前面步驟中其它機構諮詢認證的公正性影響,並及時披露供社會公眾監督。

圖2  OSL交易所購買的碳信用註銷詳情

研究:加密行業的綠色轉型之路可分三步走

來源:Verra

不過,在實踐過程中,加密企業無需把碳補償工作搞得過於複雜繁瑣,因為脫碳工作處於發展早期,更多的是自願性、分散性、多樣性的,只要可以減少排碳量,盡可以嘗試各種碳補償工作。

1)購買碳配額或碳匯資產等環境權益

我們回到購買碳權益的話題上來,除了直接購買官方交易機構(cap-and-trade market)的碳配額產品外,加密企業更多的選擇是購買公信度較高的綠色組織的碳信用額度

因為官方機構的碳價較高、波動很大,對加密企業來說,優先的選項是直接購買成本更低的非官方發行的碳產品。如下圖所示,美國加州市場的碳價近兩年來一直維持在160美元/噸以上,而非官方的碳價大部分在20美元/噸以下。

 圖3 美國加州碳信用月度銷售單價及成交額

研究:加密行業的綠色轉型之路可分三步走

來源:ca.gov

例如,紐約比特幣礦商兼發電廠Greenidge自2017年以來,就投入了區域溫室氣體倡議(RGGI)的配額購買。Greenidge還在近期宣布,自6月1日開始通過購買碳抵消信用額度組合抵消比特幣採礦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這些碳抵消信用額度組合中的每個項目要經過美國碳註冊機構(ACR)、氣候行動保護區(CAR)和 Verra的審查和認證。

另外一種碳補償方式是購買基於區塊鏈網絡發行的碳代幣,並且這些代幣應當是可驗證、可量化、可銷毀的。通常來說,當每枚代幣被購買和銷毀(發送至一個無法訪問的地址)時,便相當於抵消了1噸的二氧化碳。

例如,對沖基金One River向SEC申請創建碳中和的比特幣ETF,根據招股說明書,One River將從環境平台MOSS.Earth購買基於以太坊的MCO2加密代幣。

另外,加密對沖基金Argentium、加密做市商GSR、拉丁美洲最大的交易所Mercado Bitcoin等機構,也在MOSS.Earth上購買了MCO2,承諾實現業務碳中和。

MCO2是MOSS平台發行的碳信用代幣,該幣的公信力來自諸多三方機構的認證與審核的亞馬遜雨林保護項目,包括Verra的VSC標準、氣候 社區 生物多樣性聯盟(CCBA)的CCB標準等。

MCO2自上線以來,長期維持在10美元/枚以下,價格波動遠小於加州碳市場碳價。

MOSS註冊有兩個平台,主要平台(https://moss.earth/)對個人和實體用戶開放,而B2B平台(https://business.moss.earth/)專門服務機構用戶。另據公開報道,MOSS宣稱是目前業界最大的碳信用平台,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0%。

據美國會計事務所Armanino LLP出具的審計報告顯示,該代幣的運行模式大概如下:Moss從根據VCS標準認證的項目中購買碳信用額,在Verra Resistry中,Moss將碳信用批次分配到retired credits的子賬戶,以及active credits的子賬戶中,前者用於主要客戶零售平台的碳信用分配,後者用於B2B平台。經批准后,該代幣通過Moss智能合約鑄造,然後被轉移到Moss的treasury wallet address,當被購買時再轉入到customer wallets。Moss.Earth智能合約均會更新代幣的數量。

 圖4 MCO2代幣在以太坊鏈上的傳輸記錄

研究:加密行業的綠色轉型之路可分三步走

來源:Etherscan.io

MCO2並不是唯一的可選碳幣,另外還有通用協議聯盟(Universal Protocol Alliance)發布的碳信用額代幣UPCO2(Universal Carbon )、AirCarbon交易所發布的4種碳信用代幣等。

表4 部分碳信用代幣詳情

研究:加密行業的綠色轉型之路可分三步走

註:Verra是核證碳標準開發和管理的非營利性組織。

來源:Babel Finance整理自公開資料

2)繳納碳排放稅

這是一種間接的綠色轉型方案,在現有公開可得資料中,我們只是看到了加密貨幣作為特定的虛擬商品或資產而被徵收所得稅、利得稅、增值稅、消費稅等,並未找到加密企業繳納碳排放稅的信息。

據刊登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論文《中國的比特幣區塊鏈運營碳排放量與可持續性政策評估》中的模擬結果顯示,碳稅對比特幣挖礦行業的有效性有限。

不過在很多環保主義者看來,即便加密企業主動繳納碳排放稅,這仍然屬於自罰一杯的做法,是一種典型的「漂綠」(greenwashing)行為,並非真正實現綠色。

但長遠來看,全球綠色政策可能會倒逼加密企業等新興數字公司的稅收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從而影響其在實行碳稅的國家或地區繳納該費用。

3)投資、開發或參與綠色能源項目、碳捕捉和存儲(CCS)項目

我們看到目前有很多加密企業或個人直接投資、開發或參與了可再生能源項目,這些自發性行為並非是為樹立行業綠色的標準,而是為了根據各自領域行為的規範偏好,去更好地落實低碳目標。

  • 加拿大區塊鏈資產管理平台Invictus Capital設立新興市場太陽能基金(Emerging Markets Solar Fund),開發公用事業規模的綠地太陽能項目。
  • NFT項目CryptoTrunks計劃將由加密藝術家Reuben設計的創世樹(genesis trees)的部分收益捐贈給伯利茲的一個再造林計劃Bull Run。
  • FTX與BitMEX兩大交易所相繼宣布將致力於碳中和,其中FTX表示將捐贈100萬美元以抵消其使用的區塊鏈資源,BitMEX則承諾每產生1美元區塊鏈費用即捐贈0.0026美元來抵消其碳足跡。

總結

在全球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綠色轉型是加密行業合規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就加密企業如何有效開展碳盤查、碳減排、碳抵消做了初步探討,但這可能只是一個開始。

一方面,加密企業需要平衡財務規劃、清潔能源使用比例、碳信用購買比例等,制定一套靈活有效的應對方案,有序推進碳信息核查、碳數據管理、減排與抵消計劃執行、公關溝通等工作。

事實上,綠色轉型尚處於啟動初期,自律性的綠色行動不僅是值得鼓勵和提倡的,更可以探索出多樣化的綠色方案,起到引領示範的正反饋作用。

另一方面,結合區塊鏈技術的碳標準和碳管理系統,將大大加快我們的轉型步伐。目前的綠色轉型標準和管理方案,脫胎於中心化世界,存在節點中心化、適用邊界有限、標準不一等缺陷。區塊鏈天然具有透明公開、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特點,未來可以探索出綠色區塊鏈標準,將綠色行動實現鏈上透明公開、可追溯、可驗證,達成低成本、高效率的綠色成果。

比如Energy Web目前正在研究開發一種追蹤比特幣碳足跡的全球標準,雖然距最終的綠色目標還很遙遠,但未來可期。

圖5 簡易的調查問卷得出碳排量並可在線捐贈碳額度

研究:加密行業的綠色轉型之路可分三步走

來源:Climate Vault

比特幣誕生至今,經歷了太多的質疑和打壓,但是它引領的區塊鏈價值共識卻越來越牢固,如果放大觀察的歷史視角,綠色比特幣和綠色加密行業的目標應是道阻且長,行則必至的,我們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這一天也必將到來。

部分參考資料:

Crypto Climate Accord Making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Its Green Energy Push

Solutions

https://www.yicai.com/news/100989532.html

https://sustainability.aboutamazon.com/environment/sustainable-operations/carbon-footprint

https://www.gemini.com/blog/introducing-gemini-green-offsetting-bitcoin-carbon-emissions

https://web.stanford.edu/group/efmh/jacobson/Articles/I/NuclearVsWWS.pdf

http://152.136.34.60/html/2014-07/21/nw.D110000xxsb_20140721_4-A2.htm

https://moss.earth/en/fazenda-fortaleza-ituxi-project-2/

https://tisi.org/18236

http://fmve4.cn/k2I5U

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carbon-neutral-bitcoin-funds-gain-traction-as-investors-seek-greener-crypto

https://huanbao.bjx.com.cn/news/20210609/1157316.shtml

https://ww3.arb.ca.gov/fuels/lcfs/dashboard/dashboard.htm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656253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1-07-02 12:44
下一篇 2021-07-02 12: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