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全球合作的力量 – 比爾·蓋茨對話陳馮富珍

近日,在由財新傳媒副主編黃山主持的一場線上對話中,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與世界衛生組織名譽總幹事、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首任院長陳馮富珍博士就大流行病的預防監測、俄烏衝突對全球健康議程的衝擊以及如何憑藉全球合作應對共同挑戰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無論是預防大流行病,還是應對氣候變化,我們都需要中國和其他所有國家的共同努力。”在5月下旬的一場財新主持的線上對話中,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說。

全球已步入新冠疫情的第三年,與此同時,猴痘病毒的陰影似乎也在越走越近。回顧應對新冠的經驗教訓,各國在着手預防下一場大流行病時能夠從中獲得哪些啟示?歐美國家率先解除大部分防疫措施之後,東南亞和日韓等也陸續重開國門,疫情防控的鬆綁、社會經濟活動的正常化應當遵循哪些科學原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衝突屆滿百日,戰事所引發的西方對俄制裁和全球能源、糧食供應危機,會如何衝擊複雜而龐大的全球健康議程?

針對這些問題,目前身在美國的蓋茨,和身處中國香港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名譽總幹事、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首任院長陳馮富珍博士在與財新傳媒副主編黃山的訪談中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現年74歲的陳馮富珍,自2007年1月至2017年6月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第七任總幹事。她在執掌世界衛生組織期間,領導了若干重大衛生危機的全球應對,包括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2年的中東呼吸綜合征、2014年的西非埃博拉、2016年的寨卡疫情,並主導了“全民健康覆蓋”等全球健康倡議。在出任總幹事之前,陳馮富珍曾任世界衛生組織人類環境保護司司長、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署署長等職。

■ 世界衛生組織名譽總幹事、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首任院長陳馮富珍 / 財新
■ 世界衛生組織名譽總幹事、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首任院長陳馮富珍 / 財新

今年66歲的蓋茨從微軟淡出后全心投身慈善事業,如今主要依託其聯合創立於22年前的蓋茨基金會,來支持公共衛生、教育公平、性別平等、環境保護、農業創新等全球性發展問題。蓋茨基金會一半以上的資源都被用於減少傳染病造成的死亡等衛生健康挑戰,是世界衛生組織最重要的捐助方之一。早在2015年的一次TED(技術、娛樂、設計)演講中,蓋茨就提示了大流行病的風險,號召全球儘快做好準備。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蓋茨基金會對這場大流行病的相關承諾捐助已超20億美元,以資助疫苗、藥物及診斷方法的加速研發,助力全球疫情應對。

■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 /財新
■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 /財新

這場對話進行之時,正值第75屆世界衛生大會於日內瓦舉行。雖然俄烏衝突等地緣政治緊張狀態對戰後全球多邊合作體系形成前所未有的威脅,各方在公共醫療衛生這個進退與共的領域,還是不忘齊聚一堂。全球如何攜手走出新冠、共同面對下一個挑戰?圍繞這一話題,以下為蓋茨和陳馮富珍的財新對話實錄。

Q

財新:比爾,你在今年出版的新書《如何預防下一次大流行》中提出,應當建立一個“全球流行病應對和動員團隊”(Global Epidemic Response and Mobilization,GERM)來預防下一場大流行病;這個流行病監測和響應體系將建立在各國公共衛生體系的基礎之上,並由世界衛生組織牽頭來開展更好的國際協調。建立這個“全球流行病應對和動員團隊”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蓋茨:大量的全球健康預警——包括我在2015年作的那次TED演講,都沒能讓全球向大流行病應對投入更多資源。這很不幸。當時的資金和專職人員配備還很不足,沒有達到世界需要的水平。這次新冠疫情給了我們所有人很多教訓,引發了全球如何攜手應對的討論,例如世界需要哪些資源,需要什麼樣的創新?我是創新的忠實擁躉。如今,全球已經有了一些非常好的診斷工具和疫苗,但即便如此,也未能阻止病毒在全球的蔓延。我寫《如何預防下一次大流行》這本書,是為了拋磚引玉,引發大家的討論。我希望全球能在未來一到兩年內達成共識,讓研發和全球監測能力得到大幅改善,避免發生類似的疫情。

陳馮富珍:除了比爾,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也發出過同樣的提醒,但同樣沒有得到重視。在新冠疫情結束之前,比爾通過這本新書再次號召全球的領導人們共同努力,防範下一次大流行病的發生,這也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Q

財新:本次新冠疫情初期的應對不力,可能與過去全球衛生體系的韌性建設進展緩慢有關。在增強全球衛生體系韌性方面,哪些工作應被視為優先項?

陳馮富珍:各國的衛生體系在應對大流行病方面還沒有做好準備,這是事實。根據我與很多國家合作的經驗,我們確實需要衛生體系、個人和社區具備韌性。

我所說的韌性是指什麼呢?有韌性的衛生體系應該具備應對健康危機的能力,例如大流行病;同時,也不能忽視其他緊迫的健康事項和問題。

讓我用統計數據來說明這個問題。截至目前,向世界衛生組織或其他機構上報的死亡人數中,約有600萬與新冠病毒直接相關。但世界衛生組織剛剛發布的最新估計顯示,全球有將近1500萬人直接或間接死於新冠病毒。因此,建立有韌性的衛生體系非常重要,既要有能力應對大流行病或氣候變化等危機,還要能同時解決分娩,以及心臟病、癌症化療等非傳染性疾病和其他健康問題。

這些是我希望強調的一些例子。世界各國必須通過合作夥伴關係以及全球衛生合作,幫助那些還沒有相應能力的國家建立有韌性的衛生體系。

蓋茨:一個鼓舞人心的好消息是,全球健康水平在過去20年中不斷改善。其中很多是在陳博士領導世界衛生組織期間發生的。我們創辦了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資助疫苗採購,將五歲以下兒童死亡人數減少了一半。儘管我們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但無論是在正常年份,還是在應對大流行病期間,我們都應該為取得的成績而自豪。

在全球健康問題上,我們需要謹記,目前做的這些還不夠,但我們應該對過去20年的進步感到欣慰,並在這一基礎上再接再厲。

Q

財新:世界衛生組織新冠大流行防範和應對獨立小組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當前最重要的問題是糾正疫苗分配中的不平等。那麼,應當如何促進疫苗的公平分配和可及性?

蓋茨:對於新冠疫苗,既有進展極其順利的方面,也有令我們失望、未來需要繼續改進的地方。第一款新冠疫苗在疫情開始后一年就獲得批准,進展速度相當驚人。迄今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批准了多款新冠疫苗,而且事實已經證明,這些疫苗至少在預防重症和死亡方面非常有效。

目前全球疫苗產量已經足夠,疫苗供應不再是制約因素。如今的問題是,如何對疫苗進行分配和提高接種意願。當然,這一直是非常複雜的問題。惟一負面的情況是,一些國家特別是富裕國家,在獲得疫苗之後,已開始對年輕人等風險較低的人群進行接種;而與此同時,非洲和南美洲的高風險人群還沒有開始接種。顯而易見,全球並沒有在疫苗分配上實現公平。

未來,全球需要更快地提高疫苗產能,這將有助於權衡分配。目前關於在全球更多地方建立疫苗生產能力的討論也在展開,因此會有更多的領導人思考如果實現疫苗的公平分配。

陳馮富珍:雖然疫苗是非常強大的工具,但必須要得到恰當應用。對一些國家來說,我們需要支持它們的衛生體系建設,才能確保每個人都能接種到疫苗。

就當下而言,我們需要繼續支持新冠疫苗實施計劃(COVAX)的工作,確保它擁有足夠的資金和疫苗,交付給當前疫苗覆蓋率較低的國家。但從長遠來看,我們應當繼續賦能並鼓勵具備相應能力的發展中國家生產疫苗。這不僅會方便物流運輸,還能協同當地經濟發展,從而就近服務有需要的人群。正如我之前所說,我很高興世界衛生組織正在組織相關談判。我希望世界各國能夠齊心協力,確保我們建立起能夠防範下一次大流行病的機制。

Q

財新:在新冠危機中,打擊虛假信息也成為不少國家在疫情應對中的重要一環。如何能在下一次潛在危機中,避免類似虛假信息充斥的情況發生?

蓋茨:在健康領域,我們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挑戰——總有人說哪些方法可以治癒疾病,也總有人對疫苗抱有懷疑態度。但在新冠疫情期間,我們看到了一些瘋狂的說法,比如疫苗只是少數人藉機發財的工具而非真正有效。這些論調讓我始料未及。令人痛心的是,這些信息可能使一些本來可以通過疫苗保護自己生命的人們產生困惑,從而拒絕接種疫苗。

這在美國是個嚴重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中國香港可能也面臨類似的挑戰。過去我們克服這種情況的惟一方法,就是找到值得信賴的人,並讓他們發聲。因此,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人們信任誰,以及是否真正聽取他們的意見。但毫無疑問,在新冠疫情期間,虛假信息和陰謀論的確甚囂塵上。我期待未來能有一些創造性的想法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

陳馮富珍:從應對疫情的歷史經驗來看,虛假信息和陰謀論並不新鮮。但新冠疫情中虛假信息和陰謀論的盛行是前所未有的,情況極為糟糕。虛假信息和陰謀論已造成了破壞性的影響。讓我們回想一下,之前對口罩和疫苗的政治化操作,這些都是沒有依據的,不僅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還讓大家感到困惑,不知道該相信誰。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我們可能無法完全擺脫虛假信息和陰謀論,但傳播事實、正確和準確的信息是應對虛假信息的最好方法。

Q

財新:目前一些國家已經放鬆了佩戴口罩和維持社交距離等大部分防疫限制,但一些專家警告說,從感染和死亡人數來說,新冠大流行的第三年可能是最糟糕的一年。在1918年的大流感疫情中,1920年是最糟糕的一年,因為人們逐漸厭倦了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新冠疫情是否可能重蹈覆轍?

陳馮富珍:首先我想非常明確地指出一點——新冠疫情還沒有結束。新冠病毒傳播得非常快,變異得也很快。重要的是,各國政府和公共衛生界必須做好準備,防止自滿鬆懈並且保持警惕。做最充分的準備,爭取最好的結果。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辦法。

當然,我也同情並理解有些人出現了防疫疲勞,他們感到筋疲力竭和沮喪。我對此感同身受。大家被要求付出的的確太多,所以我們必須找到平衡。我們需要自我鼓勵,我們需要繼續戰鬥。

在我看來,中國的做法是正確的。我們需要確保生命的權利和健康的權利得到維護。我們需要提高耐力,當疫情緩和時,我們有機會放鬆;但當疫情再次抬頭時,我們需要加倍努力,確保人們不會受到傷害。

我們還需要充分利用所有醫療和非醫療手段,以及所有其他公共衛生措施,如保持社交距離等,來保護自己。重要的是,我們要認識到,新冠疫情還沒有結束,而且很難預測第三年是會更嚴重,還是會有所緩和。我的建議是不要做任何比較,特別是剛才提到的1918年由流感病毒造成的大流行病。現在我們面對的是新冠病毒。這是兩種不同的病毒,表現也不相同。儘管它們之間有一些相似之處,我們也預測到了一些,但我的建議是不要放鬆警惕。

蓋茨:惟一沒有爭議的是,我們應該盡一切努力提高疫苗接種率,特別是針對50歲以上或有某些基礎疾病的人群,而且甚至只接種兩劑疫苗都是不夠的。事實已經很清楚,特別是對於老年人,他們需要每六個月接種一劑加強針。因此,無論每個國家現在的狀況如何,提高疫苗接種率顯然是有利的。

正如陳博士所說,這裡面涉及很多複雜的情況需要權衡,比如孩子需要上學、有精神抑鬱的群體需要照顧。因此,不同的國家採取不同的做法,但都需要提高疫苗覆蓋率。美國的疫苗接種率剛剛接近70%,其他許多國家做得更好。具體的比例不應該成為爭議,各國都應該盡量將接種率提高到接近100%。

陳馮富珍:回顧中國香港的第五輪疫情,正是因為我們的疫苗接種率尤其是老年人疫苗接種率非常低,才遭受了迄今為止最嚴重的衝擊。目前,香港特區政府正在盡最大努力提高疫苗接種率。世界其他地方也在開展類似的努力。我們不應當忘記那些弱勢人群。

Q

財新:和大流行病預防有密切相關性的一個話題是應對氣候變化,兩者都涉及生態環境脆弱性升高、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延伸性的問題。如何理解這兩項全球挑戰中的內在關聯?

蓋茨:人們通常指望政府主導各種災害的預防。對於地震,我們有建築法規。對於火災預防,我們也有巨大的投入,僅美國就有30萬名全職消防員和900萬個消防栓,而且人人都要接受培訓。因此,火災導致的死亡已經大幅下降,政府的表現非常出色。

我認為,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大流行病預防這兩個領域,各國政府顯然需要做得更多。首先是大流行病防範,這個問題很難,因為大流行病不經常出現,我們很容易忘記它的危險。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在書中呼籲成立一個永久性的“全球流行病應對和動員團隊”(GERM),覆蓋各個國家並開展訓練。就像消防演習或戰爭演習那樣,GERM也需要定期開展演習,確保它可以非常迅速地採取行動。

氣候變化是個更難解決的問題。大流行病相關的全球監測和研發成本會達到數百億美元,改善公衛系統的花費要更大一些。但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本要更高,需要更廣泛的參與,以及數萬億美元的投入,因為我們必須改變社會的許多物理基礎設施,比如汽車、鋼鐵、肉類、水泥等。從現在到2050年,我們既要發明更便宜又環保的方式,還要以驚人的速度加以推廣普及。

至於大流行病,雖然它的投入遠沒有達到這個規模,但它更容易被遺忘。氣候變化問題之所以得到更多關注,是因為常有熱浪和洪災的發生,如印度近期遭受的熱浪,這會讓人們意識到事情正在變得更糟糕。

陳馮富珍:氣候變化是21世紀的決定性問題,但它直到最近才得到全球領導人們的重視。正如比爾所指出的,得到重視也是因為熱浪的發生、北極熊的生存狀況、南北極和海洋情況的惡化等。人們需要親眼看到這些景象,才能真正意識到存在的問題,因此我們直到如今才看到更多的全球合作。

我很高興《巴黎協定》能夠通過。此外,在英國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上,中美都同意與其他國家合作,共同應對我們未來的挑戰。

Q

財新:俄烏衝突的影響波及全球,能源市場震蕩,氣候變化進程甚至可能因此放緩。依賴俄烏糧食出口的中東、非洲等國家可能會面臨糧食供應危機。近年來全球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的勢頭,將如何影響各國的疫情應對以及更廣泛的全球健康議程?

蓋茨:俄烏衝突是一場可怕的災難,它造成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死亡和苦難。它是個巨大的挫折,我希望它儘快結束。災難不僅僅在戰場上,還波及糧食成本、糧食供應和化肥成本等問題。我非常擔心,不僅非洲將遭受糧食短缺,而且投入非洲衛生體系的資源也可能減少,因為非洲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歐洲各國的慷慨援助。我正在盡全力使這個問題得到關注,但由於衝突所帶來的各種損失,這些問題真的很難解決。

陳博士和我都相信全球合作的力量。過去十年,就全球健康領域而言,中國成功研發和生產了脊髓灰質炎疫苗、乙腦疫苗,現在又生產了宮頸癌疫苗以及多種新冠疫苗。中國還獲得了零瘧疾認證,最近也慶祝了青蒿素問世50周年。蓋茨基金會與中國優秀的研究人員開展了出色的合作,他們研發先進工具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各種衝突的確阻礙了某些領域的合作,這很不幸。無論是預防大流行病還是應對氣候變化,我們都需要中國和其他所有國家共同努力。

陳馮富珍:我也和比爾一樣,非常關注地緣政治形勢和衝突問題,以及它們給全球健康特別是全球健康公平帶來的影響。我們也需要關注,當前事態是否會影響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以及全球健康議程的整體進展。這些都非常重要。

你提到了一些關於中國對全球健康事業貢獻的重要例子,我非常同意你的觀點。我親眼見證了40年前的中國,當時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受援國,尤其是接受糧食援助方面。但歸功於中國人民的辛勤工作以及中國政府的努力,中國實現了經濟增長,並改善了人民的健康和福祉。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已從全球援助的最大受益者變成了全球健康的建設者和貢獻者。我認為比爾說得很對,我們需要所有國家一起努力尋找解決方案,讓人民對和平、發展和健康安全的渴望成為我們共同努力實現的夢想。

(0)
上一篇 2022-06-06 19:03
下一篇 2022-06-06 19: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