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停用知網事件背後:競爭不足、行業性質不明

今日,“網傳中科院停用知網”登上微博熱搜。話題的源頭來自一篇網傳中科院文獻信息中心於4月8日發布的通知,稱同方知網技術有限公司(CNKI數據庫出版商)暫停中科院對CNKI數據庫的使用權限。

對此,記者第一時間向中科院及同方知網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知網)方面致電求證。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明確表示,不接受任何採訪。中國知網方面則表示,此事並不屬實。公司已經注意到網上所傳的通告內容,並第一時間和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取得聯繫,目前也在等待相關方的答覆。

產品售價過高?

網傳通知顯示,“2021年中科院集團中國知網數據庫訂購總費用已達到千萬(元)級別,高昂的訂購費用已成為中科院集團資源引進中的‘巨無霸’。”

中科院一位不願具名的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已經聽說此事,但並沒有獲得官方通知,而且目前中科院的數據庫接口還能夠正常使用。

在此之前,曾有多家高校因中國知網續訂費用過高,而暫停相關產品的使用。

例如北京大學圖書館、武漢理工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均因中國知網連年漲價而選擇暫停使用相關服務。武漢理工大學曾指出,中國知網從2010年到2016年的報價漲幅總計高達132.86%,年平均漲幅為18.98%。

另一方面,根據中國政府採購網數據顯示,中國知網的合同成交價格遠高於萬方等數據平台。

例如2021年12月,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復旦大學、中南民族大學分別與中國知網簽訂數據庫合同,合同金額分別為112萬元、103.4萬元、103.4萬元、82.5萬元、72,4萬元。

而萬方數據庫與中南民族大學、西安某大學和深圳大學城圖書館簽訂合同金額分別為13萬元、14.98萬元、32萬元。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記者表示,近年來中國知網深陷輿論風波,背後的原因與其一家獨大、競爭不足的業務態勢有關。目前來看,國內市場上也有同類業態,但是在學術文獻收錄與檢索、下載領域還沒有能夠與知網抗衡的數據平台。

數據庫業務是門好生意?

近年來,中國知網一直深陷輿論風波中難以自拔。2019年,蘇州大學生狀告中國知網設置最低充值額限制一案勝訴。

2021年底,89歲退休教授趙德馨起訴中國知網擅自轉載其160多篇文章,也獲得勝訴。此事還曾引發關於“中國知網是否涉嫌行業壟斷”的討論。

對於中國知網的行為,柏文喜表示,數據庫平台行業需要明確到底是事業性質,還是企業性質還是以企業性質管理的事業單位,或者特許經營的企業,如果是事業單位或者特許經營的企業,則收費水平應屬於政府管制範圍且應該以服務為主;如果是企業性質則需要形成足夠的競爭,並由市場競爭來定價和界定產品與服務。這是行業當前的主要問題所在。未來需要在明確業態性質的前提下,再確定符合其性質的發展方向。

而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知網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1.6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93億元,毛利率為53.93%。

對此事件,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證券日報》記者指出,從某種程度上看,知網已經對知識共享進程造成一定阻礙,其運營模式,不但不尊重作者,也不尊重用戶,還損害了知識工作者的權益。

(0)
上一篇 2022-04-19 02:29
下一篇 2022-04-19 03:5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