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中一直沿直線旅行會發生什麼?

宇宙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它是一直向前發展,還是循環往複?如果你堅定不移地朝一個方向旅行下去,會發生什麼?宇宙是一個巨大、奇妙而又古怪的所在。從人類的視角,各個方向上的宇宙範圍大約為460億光年。

大片!3分鐘,從地球旅行到宇宙的邊緣,看盡宇宙之美

在宇宙中一直沿直線旅行會發生什麼?

這張圖描繪了一個假想的環形宇宙,或宇宙的“甜甜圈理論”。事實上,這樣的宇宙並不能以這種方式呈現出來,因為甜甜圈有二維的表面,而且環形宇宙不僅在空間中是彎曲的,在時空中也是彎曲的。不過,把宇宙想象成某種“宇宙甜甜圈”會更簡單,也更有趣。

這張圖描繪了一個假想的環形宇宙,或宇宙的“甜甜圈理論”。事實上,這樣的宇宙並不能以這種方式呈現出來,因為甜甜圈有二維的表面,而且環形宇宙不僅在空間中是彎曲的,在時空中也是彎曲的。不過,把宇宙想象成某種“宇宙甜甜圈”會更簡單,也更有趣。

來源:bigthink

撰文:Ethan Siegel

翻譯:任天

無論望向哪裡,我們看到的都是一個充滿恆星和星系的宇宙,但這些天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嗎?有沒有可能,你在一個方向上看到的一個星系,當你從不同的視角,或者從相反的方向看,也會看到同樣的星系?宇宙真的會循環往複嗎?如果你沿着直線旅行得足夠遠,最終會回到起點嗎,就像你在地球表面朝任何一個方向走了足夠長的時間一樣?或者,會不會有什麼東西阻止你回到原點?

圖中所示的星系都位於本星系群之外,因此它們都不受銀河系的引力約束。結果,隨着宇宙的膨脹,它們發出的光會向波長更長、更紅的方向移動。這些物體不斷遠離我們,隨着膨脹的持續,它們會越來越遠。

圖中所示的星系都位於本星系群之外,因此它們都不受銀河系的引力約束。結果,隨着宇宙的膨脹,它們發出的光會向波長更長、更紅的方向移動。這些物體不斷遠離我們,隨着膨脹的持續,它們會越來越遠。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有趣問題。對大多數人來說,空間和時間的一些特性是難以想象的。在宇宙中,如果一直沿直線旅行的話,似乎可以永遠走下去。有什麼東西會阻止你?一堵牆?如果是的話,那牆的另一邊是什麼?

或許聽起來很荒謬,但答案是:兩種情況皆有可能。你既可以永遠旅行下去,但也會有東西阻止你。關鍵在於如何理解不斷膨脹的宇宙,這本身就是最令人難以想象的概念之一。

當我們仰望宇宙的時候,看到的物體並不是它們如今存在的樣子。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宇宙大爆炸已經發生了138億年,而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比宇宙本身年輕。

我們的宇宙可能有點像一個關於小行星的宇宙三維遊戲,你可以從宇宙的這邊離開,然後在另一邊重新出現。如果宇宙膨脹得足夠慢,或者我們的速度足夠快,時間足夠長,那我們最終會回到起點,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們到達設定的目的地。

我們的宇宙可能有點像一個關於小行星的宇宙三維遊戲,你可以從宇宙的這邊離開,然後在另一邊重新出現。如果宇宙膨脹得足夠慢,或者我們的速度足夠快,時間足夠長,那我們最終會回到起點,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們到達設定的目的地。

為什麼會這樣?

大爆炸同時發生在所有地方,如果我們位於宇宙的其他地方,也會經歷同樣的138億年時間。但如果我們從那個位置觀察地球,就必須考慮到我們所看到的地球並不是它今天真正的模樣。相反,我們看到的是地球當時的樣子;當時到達的光從地球發射出來,再被我們接收到。我們看到的是地球的過去。

如果我們在月球上,這些反射光大約就是1.3秒前發出的。如果我們在一顆圍繞半人馬座α星運行的行星上,那這些光的存在就已經有4.3年了。如果我們在仙女座星系,則這些光應該已經行進了250萬年。

當我們從自己的角度觀察一個遙遠的物體時,同樣的原理也在起作用:我們看到的是這些物體在光線到達時的樣子。只不過,如果我們將目光越過本星系群的衛星、行星、恆星和星系,向更遠的宇宙望去,就會有另一個因素在起作用:光所穿過的空間正在擴大。

20世紀,物理學家發現宇宙正在膨脹,這是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最大變革之一。一個距離我們越遠的遙遠星系——假設它不受銀河系引力的約束——它發出的光的紅移量就越大,或者說,它的光會被拉伸至更長的波長。

即使是在一個不斷膨脹的宇宙中,只要有足夠的時間,遙遠天體發出的光終究會被我們看到。不僅光子的波長會因為宇宙的膨脹而被拉長,物質粒子的德布羅意波長也會被拉長。光在宇宙中穿行的時間越長,它的波長因宇宙膨脹而被拉長的程度就越大。

即使是在一個不斷膨脹的宇宙中,只要有足夠的時間,遙遠天體發出的光終究會被我們看到。不僅光子的波長會因為宇宙的膨脹而被拉長,物質粒子的德布羅意波長也會被拉長。光在宇宙中穿行的時間越長,它的波長因宇宙膨脹而被拉長的程度就越大。

在宇宙中,有三種情況通常會導致紅移:

(1)當光源與觀察者相對遠離彼此時;

(2)當射出的光需要爬出一個巨大的重力勢阱時;

(3)當兩個物體之間的空間在光的旅程中膨脹時。

儘管前兩種效應在短距離內可能很顯著,但在最大的宇宙尺度上,只有空間的膨脹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角形的內角和取決於空間曲率的大小。在正曲率(上)、負曲率(中)或平坦(下)的宇宙中,三角形內角之和分別為>180°、<180°或等於180°。儘管很容易描繪一個正曲率的曲面(上)是如何有限並循環的,但非正曲率的曲面也可以是有限的。

三角形的內角和取決於空間曲率的大小。在正曲率(上)、負曲率(中)或平坦(下)的宇宙中,三角形內角之和分別為>180°、<180°或等於180°。儘管很容易描繪一個正曲率的曲面(上)是如何有限並循環的,但非正曲率的曲面也可以是有限的。

宇宙正在膨脹的事實很重要,原因有很多,尤其是從宇宙的視角來看。這一事實讓我們可以推斷出宇宙歷史,以及我們如何從一個更熱、更密集、更均勻、更迅速膨脹的狀態中誕生的過程。如果我們能測量膨脹速率隨時間的變化,或許就能推斷出構成宇宙的各種能量類型及其比例。

而且,如果我們能知道宇宙是如何膨脹的,以及宇宙所包含的一切,我們就能預測它在遙遠未來會如何膨脹,以及宇宙最終的命運會是什麼。

圓環幾何結構是空間平面的一個例子,它既沒有正曲率也沒有負曲率,但在範圍上是有限的。如果你所處的空間本質上是環面,那麼一直沿直線走的話,你最終就可以回到起點。

圓環幾何結構是空間平面的一個例子,它既沒有正曲率也沒有負曲率,但在範圍上是有限的。如果你所處的空間本質上是環面,那麼一直沿直線走的話,你最終就可以回到起點。

那麼,這些與之前提到的問題有什麼關係?如果你永遠沿着直線穿越宇宙,會發生什麼?

首先,我們先來考慮另一種可能性:如果你永遠沿着直線旅行,穿過一個不會膨脹,靜態不變的宇宙,情況會有什麼不同?

在靜態不變的宇宙中,一切都取決於我們已知的、可以用數學描述的宇宙拓撲結構。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帶來的重大變革之一,就是讓人們認識到,空間本身並不能簡單地用直線構成的的三維網格來描述,因為這種描述是剛性、絕對的。相反,空間本身必然會因物質和能量的存在(或不存在)而彎曲。當存在一個巨大且過度密集的物質和/或能量集合時,就會導致更大的(正的)空間曲率;而當物質和能量低於平均水平甚至是負的時,就會導致負曲率。

最全面的宇宙微波背景圖。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中可觀測到的最古老的光。這張圖向我們展示了大爆炸發生38萬年後宇宙快照,其中沒有重複的結構,也沒有可以相互識別的區域。這一事實限制了任何重複結構的大小,也限制了宇宙的有限屬性,使之大於現代宇宙視界的大小。

最全面的宇宙微波背景圖。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中可觀測到的最古老的光。這張圖向我們展示了大爆炸發生38萬年後宇宙快照,其中沒有重複的結構,也沒有可以相互識別的區域。這一事實限制了任何重複結構的大小,也限制了宇宙的有限屬性,使之大於現代宇宙視界的大小。

在廣義相對論中,我們所居住的時空也可以有一個全局結構。你的時空可以是正曲率的,就像一個(高維)球體;它也可以是負曲率的,就像一個(高維)馬鞍;它還可以是平坦的,在最大的整體尺度上既沒有正曲率也沒有負曲率。

儘管我們很容易看出正曲率空間是如何有限和封閉的,但要意識到平坦空間也可以有限和封閉,就不那麼直觀了,但這種情況確實是可能的。要理解這一點,只需簡單地想象一個長而直的圓柱體,然後把這個圓柱體彎曲成一個甜甜圈狀,直到兩端連接起來。這種形狀被稱為圓環體,它在空間上是平坦的,同時也是有限的和封閉的。

在宇宙中一直沿直線旅行會發生什麼?

如果宇宙沒有膨脹,你只能想象以下兩種可能性。

(1)宇宙可能是有限的和封閉的,無論它的曲率如何。如果你在一個方向上走得足夠遠,或者說在一個方向上走得足夠久,你最終會回到起點。即使空間本身在拓撲結構上很奇怪,就像一條莫比烏斯帶或一個克萊因瓶,你也可以繼續前進,並最終回到旅程開始的地方。

(2)宇宙可能是無限、開放的,與它的曲率無關。無論你朝哪個方向走了多遠,花了多長時間,你總會發現自己遇到了以前從未遇到過的“新空間”。沒有什麼能阻止你,也沒有什麼能使你回到出發的地方,除非你掉轉頭往回走。

宇宙的預期命運(前三張插圖)都對應着一個物質和能量共同對抗初始膨脹速率的宇宙。在我們觀測到的宇宙中,宇宙加速是由某種類型的暗能量引起的,這種暗能量至今仍未得到解釋。如果宇宙膨脹速率繼續下降,就像前三種情況一樣,那你最終可以趕上任何東西。但如果你所處的宇宙包含暗能量,情況就不再是這樣了。

  宇宙的預期命運(前三張插圖)都對應着一個物質和能量共同對抗初始膨脹速率的宇宙。在我們觀測到的宇宙中,宇宙加速是由某種類型的暗能量引起的,這種暗能量至今仍未得到解釋。如果宇宙膨脹速率繼續下降,就像前三種情況一樣,那你最終可以趕上任何東西。但如果你所處的宇宙包含暗能量,情況就不再是這樣了。

當我們以各種已知的方式觀測宇宙——包括其中的各種星系、各種氣體和等離子體、恆星輻射、星際物質分子,甚至是宇宙大爆炸本身——我們都在尋找重複的模式,希望能找到證據,證明宇宙在我們可以觀察到的尺度上可能是有限的。

事實上,我們唯一一次看到多幅同一天文源圖像的時候,就是在空間某處有一個巨大的引力質量時,來自背景源的光被扭曲成多個不同的路徑,而這些路徑都可以成功地到達我們的眼睛。儘管這種現象——被稱為“強引力透鏡”——在光學和科學上都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但它只局限於天空中非常狹窄、局部的角度和區域。

然而,我們還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事實上,我們已經能夠滿懷自信的說,整個宇宙中並不存在重複的結構,沒有哪個物體會與我們在另一個方向觀察到的物體相同;甚至在宇宙“最初的光”當中,我們也沒有在兩個不同區域發現完全相同的模式。

但現在,讓我們來思考一個既重要而又令人不安的現實:宇宙不是靜態的,而是在膨脹的。更確切地說,宇宙不僅僅在膨脹,因為其中也充滿了物質和能量,它在膨脹時也有引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想象,至少在原則上,這意味着我們的遙遠未來存在某些可能性。

(1)引力效應可能比目前的宇宙膨脹更強大,這意味着,宇宙會膨脹一段時間,達到最大尺度,然後逆轉方向,開始收縮,甚至可能以“大坍縮”結束,就像一開始的“大爆炸”一樣;

(2)引力效應可能沒有目前的宇宙膨脹強大,這意味着宇宙將永遠膨脹,儘管膨脹速度可能會繼續放緩;

(3)引力效應與初始膨脹可以完美地平衡彼此,這意味着,膨脹速率將以漸近線的形式接近於0,但永遠不會逆轉或重新坍縮。

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這就是宇宙學家們考慮的三種主要可能性。對宇宙膨脹速率和膨脹歷史的探索,就是為了更深入地區分這些選項。

可見宇宙的大小(黃色),以及我們所能達到的範圍(洋紅色)。可見宇宙的極限是461億光年,因為這是一個發出光的物體在遠離我們138億年之後到達今天我們所處位置的極限。然而,在大約180億光年之外,即使我們以光速前往一個星系,也永遠無法追上它。

可見宇宙的大小(黃色),以及我們所能達到的範圍(洋紅色)。可見宇宙的極限是461億光年,因為這是一個發出光的物體在遠離我們138億年之後到達今天我們所處位置的極限。然而,在大約180億光年之外,即使我們以光速前往一個星系,也永遠無法追上它。

如果第一個選項描述了我們所處宇宙的現實,那你就不可能永遠走直線,因為宇宙只存在有限的時間,你最終會撞到一堵牆,一堵時間的牆。你可以一直沿着直線旅行,在宇宙再次完全坍縮之前回到起點,但到時你或許只能享受一小段時間。

如果第二個或第三個選項描述了宇宙的現實,那你最終將能夠“追上”任何存在於太空中的星系或物體,甚至是那些正在以極快的速度遠離我們的星系或物體。隨着時間的推移,膨脹率會持續下降,漸漸地,越來越多的遙遠星系會第一次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並最終被一個在足夠長時間內沿同一條直線移動的太空旅行者超越。如果宇宙是無限的,那我們最終可以追上任何東西;如果宇宙是有限的,我們最終會回到自己的起點。

然而,更重要的問題是,這些場景都不足以描述我們的宇宙實際上是如何膨脹的。我們其實生活在一個由暗能量主導的宇宙中,這是空間結構中固有的一種能量,它總是保持恆定的能量密度。即使空間本身在膨脹,暗能量的密度也永遠不會下降,因此,膨脹速率永遠是正的和有限的。這極大地改變了我們對宇宙命運的預期,這意味着,對於任何一個距離很近,但不受銀河系引力約束的星系,一旦它擴展到一定距離之外,我們就永遠無法追上它。換言之,這個星系將從我們“觸手可及”的地方消失,無論我們朝它的方向旅行了多長時間,無論我們能達到的速度有多接近光速。

很遺憾,這就是我們目前所能獲得的答案。沿一條直線,你可以在時間上永遠旅行下去,但只能到達可觀測宇宙的很小一部分。任何超出當前宇宙視界的事物——超出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極限——都永遠超出了我們的觀測能力範圍。事實上,我們今天已經無法觀測到任何比180億光年更遠的物體了。換句話說,在我們所能觀測到的所有物體中,只有大約6%的物體是我們可以到達的。每過一秒鐘,就會有成千上萬顆恆星被膨脹的宇宙推過這個臨界邊界,導致它們從“可及”過渡到“不可及”,即使我們現在就以光速出發追趕它們。

儘管有各種解釋宇宙形狀、曲率和拓撲結構的可能性,但即使永遠沿直線旅行,你也永遠不會回到起點。綜合事實如下:

·宇宙正在膨脹;

·暗能量導致膨脹加速;

·現在距離宇宙大爆炸已經過去了138億年了;

·宇宙不會重複,在小於~460億光年的尺度上也不是有限的,這使我們永遠無法像環繞地球那樣,環繞宇宙航行。在某種非常宏大的尺度上,宇宙也許在本質上確實是有限的。但即使如此,我們也不可能知道。儘管只要我們願意,就可以一直在宇宙空間中以儘可能快的速度旅行;我們可以想象沒有盡頭,但大部分的宇宙已經永遠地遠離我們,而且越來越遠。一個宇宙視界限制了我們在不斷膨脹的宇宙中旅行的距離,就目前的我們而言,超過180億光年遠的物體實際上已經消失不見了。

(0)
上一篇 2022-02-10 12:11
下一篇 2022-02-10 12: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