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與軟銀的660億美元ARM大單告吹 對各方影響幾何?

據報道,英偉達(Nvidia)昨日正式終止了以660億美元收購芯片設計公司ARM的交易,從而結束了為期18個月的監管審查程序。分析人士稱,英偉達和軟銀集團為該交易設定的這18個月的審查期,之前就已註定失敗,因為該交易招致了依賴ARM技術的半導體行業各方的反對。

NVIDIA與軟銀的660億美元ARM大單告吹 對各方影響幾何?

這筆巨額交易的失敗,引發了一系列棘手的問題。例如,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ARM將如何產生足夠的現金,以跟上英特爾等競爭對手的步伐,並應對客戶對開源技術(ARM競爭對手)日益增長的興趣?

此外,目前尚不清楚,軟銀能否找到一條新的ARM“退出方案”,能像“英偉達收購ARM交易”這樣有利可圖?雖然英偉達股價近日有所下跌,但在過去一年中仍上漲了70%以上。當初,英偉達宣布以現金加股票的形式收購ARM時,為這筆交易估值約400億美元。而如今,這筆交易的規模已超過600億美元。

軟銀昨日宣布,將與ARM合作,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財年內,開始籌備ARM的上市事宜。但考慮到ARM的財務狀況,軟銀可能很難收回2016年為ARM私有化而支付的310億美元。當前,軟銀僅為ARM估值約240億美元。

知情人士稱,在嚴峻的監管壓力下,英偉達CEO黃仁勛(Jensen Huang)和軟銀集團CEO孫正義(Masayoshi Son)最近幾周,幾乎每天都在就是否取消這筆交易進行談判。最終,孫正義決定在周二公布新季度財報前做出決定。

ARM:找不到出路,日子將不會好過

不出售給英偉達,ARM幾乎沒有其他好的選擇。ARM總部位於英國,而英國監管機構已經表示,將ARM出售給另一家外國公司可能會引發國家安全擔憂。這意味着,高通CEO克里斯蒂亞諾•阿蒙(Cristiano Amon)提出的建議也很難實現,即由包括高通在內的ARM大客戶組成財團對ARM進行投資。

ARM在芯片行業具有獨特的地位,即同時向多家客戶提供知識產權,而這些客戶之間又相互激烈競爭。這意味着,英國或其他國家的反壟斷監管機構,不太可能讓它落入單一一家芯片公司(ARM客戶)的控制之下。

在出售交易被終止后,ARM還任命內•哈斯(Rene Haas)為新任CEO。哈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計劃在2023年3月之前讓公司上市。哈斯稱,ARM目前尚未確定其股票將在哪裡上市,以及是否會將整個公司上市,或者是否會在上市前與任何其他投資者接洽。

哈斯說:“我們在雲和基礎設施市場的份額大幅增加,在汽車市場的份額也迅速增長。而且,我們擁有在這個市場長期取得成功所需要的一切。我們認為,ARM已經做好了非常充分的準備。”

但是,作為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ARM的日子將不會好過。儘管ARM向蘋果、谷歌和三星電子等大型科技公司提供關鍵的知識產權,但該公司的銷售額並不高。

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六個月內,ARM僅創造了14.6億美元的營收。雖然同比增長了56%,但與規模更大的芯片公司相比,營收規模仍相形見絀。以英偉達為例,分析師預計其本財年的銷售額將達到近270億美元。更糟糕的是,ARM還迫切需要更多現金才能跟上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的步伐。

在從前任CEO西蒙•西格斯(Simon Segars)手中接管ARM之前,哈斯曾負責公司的知識產權部門。他說,近年來,ARM在創造現金方面變得更加自律。他還表示,ARM已經停止了用於顯示和視頻芯片的商用芯片技術,轉而支持其在數據中心和其他地方使用的更有利可圖的計算技術。

哈斯說:“有一種說法是,當ARM還是軟銀的一部分時,我們擁有一張免費的支票,可以讓我們大手大腳,不需要做一系列的權衡。事實上,ARM有能力做出這些權衡。”

當前,資金正源源不斷地湧入RISC-V生態系統(ARM競爭對手,一個基於精簡指令集(RISC)原則的開源指令集架構(ISA),風險投資者和大型科技公司為一系列使用這項技術的初創公司提供資金,如SiFive、安第斯科技(Andes Technology)和文塔納微系統公司(Ventana Micro Systems)。英特爾周一就表示,將撥出10億美元資金投資開發RISC-V,並計劃將RISC-V與其專有x86技術一起使用。

SiFive首席執行官(CEO)帕特里克•利特爾(Patrick Little)稱,對於ARM來說,“這些投資從何而來?以前,來自軟銀和其他公司;但現在,只能來自自己的損益表,這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

不過,多家ARM客戶向監管機構表示,RISC-V在未來7~10年內不太可能影響市場。

哈斯稱,ARM相對於RISC-V的主要優勢在於軟件。幾十年來,世界上大多數領先的操作系統,包括Linux、Android和Windows,都經過了修改,可以在ARM上運行。但這些操作系統中的大多數要麼剛剛起步,要麼還沒有在RISC-V上開發。

哈斯說:“我們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生態系統和合作夥伴基礎,他們為ARM製造硅。因此,他們與我們合作,協助我們為生態系統製造產品。我不想貶低RISC-V,但在與RISC-V對陣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增長機會。”

英偉達:可能影響未來的收購交易

NVIDIA與軟銀的660億美元ARM大單告吹 對各方影響幾何?

相比之下,英偉達的賭注可能沒有ARM那麼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英偉達在交易開始時獲得ARM架構許可后,於近期推出了基於ARM架構的數據中心CPU。

研究公司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師斯泰西•拉斯貢(Stacy Rasgon)稱:“英偉達不需要收購ARM。英偉達的股票就是‘硬通貨’,而且他們有充足的現金。”

不可否認,這筆交易的失敗確實給英偉達留下了“空缺”。該公司CEO黃仁勛經常說,他認為數據中心是新的計算基本單元,而每個數據中心都需要CPU。當前,英偉達在開發GPU市場處於領先地位。而且,憑藉69億美元收購Mellanox Technologies交易,在網絡芯片領域也發揮着強大的作用。

但是,英偉達缺乏CPU業務,而基於ARM技術的“Grace”處理器有望填補這一空白。英偉達表示,希望在明年發布Grace CPU。但除了ARM,沒有任何其他選擇可以幫助英偉達開發它。隨着該交易的取消,英偉達將無法影響該芯片的開發速度。

Creative Strategy首席執行官(CEO)兼首席分析師本•巴加林(Ben Bajarin)表示:“目前唯一可靠、值得信賴的CPU知識產權來自ARM。”

當前,英偉達在機器學習芯片市場面臨一些新的挑戰者。例如,谷歌和亞馬遜都通過各自的雲計算部門推出了與之相競爭的芯片。為了取悅華爾街,英偉達仍要維持增長。

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開發商,英偉達將來的任何收購交易,都可能遭到嚴格的審查。將來,英偉達可能在駕駛員輔助系統(DAS)領域展開併購,這也是英偉達收購ARM的一個關鍵理由。

知情人士稱,英偉達將來可能會收購德國芯片公司英飛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收購英飛凌面臨的審查可能要少於ARM。但是,依賴英飛凌芯片的德國汽車行業,幾乎肯定會提出反對意見。

軟銀:少了一筆“意外之財”

這筆交易的失敗,對軟銀的不利之處純粹是財務方面的。一位知情人士稱,軟銀幾個月前就意識到,這筆交易不太可能完成,只是不願放棄獲得巨額回報(通過出售ARM)的可能性罷了。

然而,在去年11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提起訴訟阻止這筆交易,以及其他國家也展開漫長的審查程序之後,軟銀意識到這筆“意外之財”將永遠不會變為現實。

鑒於將ARM出售給另一家買家,面臨著極大的困難,軟銀不得不尋求通過IPO退出(ARM)。但這一選擇的回報,可能並不會太高。ARM去年曾在一份監管文件中稱,軟銀曾考慮過讓ARM在2019年和2020年進行IPO,但後來放棄了這一想法,因為“市場不會給軟銀帶來必要的投資回報。”

分析人士稱,尋求ARM上市的決定,將對軟銀的“願景基金”造成打擊,後者在2017年收購了ARM 25%的股份。

近年來,軟銀一直在剝離資產,希望專註於願景基金的風險投資業務,並從其中一些投資中彌補巨額虧損。近期,軟銀出售了在美國移動公司Sprint、以及資產管理公司Forresse Investment Group的股份,並可能繼續出售非核心業務。

(0)
上一篇 2022-02-09 09:39
下一篇 2022-02-09 09: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