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鬼探頭”:全息相機可在數毫秒內發現角落盲區物體

對於司機來說,視覺盲區一直是個相當危險的困擾。不過美國西北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剛剛介紹了一種新穎的全息相機技術。通過重建散射光波來觀察肉眼看不到的角落,這套系統能夠更快地發現汽車或行人等快速移動的目標。

0.jpg

(來自:Northwestern University)

據悉,當光線照射到物體上時,就會發生散射。其中一些光線抵達了我們的視網膜(或相機傳感器),最終形成了我們可看到的物體。

但也正因如此,我們無法看到被其它物體遮擋的目標,更別提透過霧氣等散射介質。為了化解這方面的尷尬,一種可行方法是利用多個物體的光散射。

1.png

研究配圖 – 1:NLoS 成像的 SWH 示意圖

舉個例子,將鏡子放在恰到好處的位置,我們就可以看到拐角處的物體。不過就算沒有鏡子,這個原理依然適用 —— 只不過次要物體的散射光太多,導致我們無法輕鬆重建目標對象。

而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使用的非視距(NLoS)成像技術方案,就可以通過主動發射光線、待其碰到物體並傳回傳感器,以更好地實現盲區目標檢測。

2.png

研究配圖 – 2:SWH 演示實驗 / 分辨率評估

顯然,這需要藉助一套特殊的算法,才能逆推出盲區拐角處的物體圖像。此前也有類似的技術解決方案,但它們的分辨率通常較低、或需要耗費大量的處理時間。

相比之下,美國西北大學的 NLoS 方案不僅快速便捷,還能夠在夜間或有霧天氣良好工作。

3.png

研究配圖 – 3:SWH 散射介質成像演示

為改善兩方面的問題,研究人員運用了所謂的合成波長全息技術。其工作原理是將來自兩個激光器的光波合成到一起再發射,以產生在角落附近(或其它散射介質後面)的三維“全息”圖像。

研究一作 Florian Willomitzer 表示:“如果你可以在全息圖中捕捉整個物體的光場,就能夠完整重建物體的 3D 形狀”。

4.png

研究配圖 – 4:合成脈衝全息實驗演示

與普通光波相比,合成光波能夠有效地對拐角處(或通過散射物體)對目標實施全息成像。

此外這套系統不僅能夠捕捉到潛伏在大角度視野內物體的精細細節,響應速度也非常快 —— 通常可控制在 46 毫秒內。

5.png

研究配圖 – 5:波前傳感實驗演示

通過多方面的持續改進,NLoS 方案可讓汽車及時發現快速接近的汽車或行人,較其它動輒需要耗費一個多小時來計算的早期 NLoS 系統有了巨大的改進。

Florian Willomitzer 笑稱,這項技術算是將牆壁也變成了鏡子,且能夠在夜間或有霧的天氣狀況下工作。

6.png

研究配圖 -6:SWH 關鍵屬性和未來潛在應用

最後,除了車載碰撞預警系統,他們也打算將之用於改進工業和醫療行業的內窺鏡技術。那樣攝像頭就無需辛苦繞過彎曲的管道(或腸道),而是能夠通過發射合成光、並觀察它們是如何折返回來的,而實現拐角盲區的觀察。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原標題為《Fast non-line-of-sight imaging with high-resolution and wide field of view using synthetic wavelength holography》。

(0)
上一篇 2021-11-18 20:52
下一篇 2021-11-18 21: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