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灰塵”被證明是來自古代無脊椎動物的“微染色體”

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們在多種動物的基因組中取得了一些有趣的發現最初被誤認為是載玻片上的“灰塵”的東西原來是來自一種古老的類似魚類的無脊椎動物的微小“微染色體,它們以某種形式存在於各種鳥類、爬行類和哺乳類動物中。

preview.jpg

一個生物體的基因組是在數億年的進化過程中“編織而成的複雜織錦”。有些DNA序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着明顯的完整,並可能在不同的遠緣物種中保存下來。

由樂卓博大學的Jenny Graves教授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現在已經發現了這種現象的一個有趣的例子。在構成基因組的較大的染色體中,研究小組發現了一些被認為是灰塵的斑點,仔細觀察后發現它們是微染色體。當研究人員對這些微染色體進行測序時,他們意外地發現了被5億年以上的進化所隔開的動物的“指紋”。

F1.large.jpg

“我們把這些來自鳥類、烏龜、蛇和蜥蜴、鴨嘴獸和人類的序列排成一排,並對它們進行比較,” Graves教授說。“令人驚訝的是,所有鳥類和爬行動物的微染色體都是一樣的。更令人驚訝的是,它們與文昌魚的微染色體相同–文昌魚是一種沒有骨架的形似小魚的動物,與脊椎動物在6.84億年前有一個共同的祖先。”

F2.large.jpg

儘管在所研究的哺乳動物中仍然可以找到這些微染色體,但這些序列已經被分割成較小的斑塊,橫跨較大的”正常”染色體。然而,在鴨嘴獸中,微染色體反而融合成幾個較大的塊。研究人員說,這項新工作提高了他們對進化的理解,以及如何看待和研究人類的基因組。

該研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


(0)
上一篇 2021-11-03 10:28
下一篇 2021-11-03 10: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