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證據顯示歐洲的早期智人面臨亞北極氣候

據外媒報道,考古學家對人類物種在上個冰川期向歐洲遷徙的早期浪潮的氣候背景提出了新見解。人類物種當時如何遷徙到新環境中的過程代表了一個重要的進化轉折點,最終導致智人在所有大陸和大量不同的氣候區和環境中居住。促進最初的遷徙浪潮的機制仍有爭議,但迄今為止,基於考古遺址與空間遙遠的氣候檔案的相關性的大多數模型表明,人類群體依靠較溫暖的氣候條件遷徙到新的、更北部的環境。

Excavations-at-Bacho-Kiro-Cave-777x515.jpg

利用直接來自Bacho Kiro洞穴考古層的證據,馬克斯-普朗克團隊現在能夠表明,人類已經忍受了非常寒冷的氣候條件,類似於今天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部的典型氣候條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和阿伯丁大學的研究員Sarah Pederzani說:“我們的證據表明,這些人類群體在他們使用的環境方面更加靈活,比以前認為的更能適應不同的氣候條件。”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人類進化部主任Jean-Jacques Hublin補充說:“利用這些新的見解,現在需要構建我們的物種在歐亞大陸遷徙的新模型,考慮到他們在氣候方面更高的靈活性。”

通過直接使用考古材料,如被人類屠宰的食草動物的遺骸,來產生氣候數據,由Pederzani和Kate Britton(也是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和阿伯丁大學的研究員)領導的古氣候研究小組能夠建立一個非常強大的當地氣候條件記錄,特別是與人類居住在Bacho Kiro洞穴的時間有關。

2.jpg

Britton表示:“與更常用的來自不同地方的考古數據和氣候檔案之間的年代學關聯相比,這項技術能夠更有把握地分配當地的氣候背景–它真正讓我們深入了解‘實地’生活是什麼樣子。”Pederzani補充說:“然而,由於分析的耗時性和對特定動物遺骸可用性的依賴,氧同位素研究或其他直接從考古遺址生成氣候數據的方式對於智人首次遷徙到歐亞大陸的時間段來說仍然稀缺。”事實上,馬克斯-普朗克的這項研究是在最初的舊石器時代背景下進行的第一次研究,因此可以得出這樣令人驚訝的結果。

Pederzani花了一年時間進行實驗室工作,從鑽取一系列動物牙齒的小樣本,通過濕化學製備和穩定同位素比值質譜法來獲得所有必要的數據。Pederzani說:“通過這種包括總共179個樣本的時間密集型分析,有可能獲得過去溫度的非常高的分辨率記錄,包括夏季、冬季和跨越7000多年的人類居住區的平均年溫度估計。”

3.jpg

由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研究人員Jean-Jacques Hublin、Tsenka Tsanova和Shannon McPherron以及保加利亞索非亞保加利亞科學院國家考古研究所與博物館的Nikolay Sirakov領導的國際團隊於2015年開始對Bacho Kiro洞穴進行了重新發掘,並在洞穴中獲得了豐富的人類活動考古記錄。遺址下部的沉積物包含了大量的動物骨骼、石器、吊墜,甚至人類化石,並構成了氣候研究的基礎,以調查早期人類首次從黎凡特地球遷徙至東南歐時經歷的環境條件。

(0)
上一篇 2021-09-23 11:47
下一篇 2021-09-23 11: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