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惡”:Google的標誌性口號在勞工審判中受到質疑

據外媒CNET報道,上個月,軟件工程師Kyle Dhillon在美國國家勞工關係委員會(NLRB)的審判中說,Google著名的企業口號“不作惡”(”Don’t be evil”),在五年前吸引了他加入這家科技巨頭。這句口號吸引了這位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生,因為它表明Google意識到了自己的力量。Dhillon說,它強調了讓Google這樣的大公司保持誠實所需的微妙工作。

)5GWBU]K0@WVOW[XYT8C`_R.png

“承認‘不作惡’是其核心價值觀之一,表明它意識到我們有可能變得邪惡,”Dhillon在回答關於這句口號是否在他決定加入這家搜索巨頭時發揮了作用的問題時告訴NLRB的一名律師。”而且事實上,這將是非常自然的。”

近年來,Google不再強調這一簡短的勸告,但現在卻成了NLRB對該公司投訴的焦點,該投訴稱這家科技巨頭錯誤地解僱了5名從事勞工活動的員工。這些員工曾抗議Google的行動,包括僱用一家有反工會歷史的諮詢公司以及與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合作。Dhillon不是被解僱的員工之一,但他收到了公司的最後警告,NLRB認為這是非法的。

通過理清Google的勞工政策,訴訟程序已經揭示了這個科技巨頭著名的工作文化,這反過來又促使人們仔細審視Google的標誌性口號。其結果是,在一個高調的法律論壇的背景下,公眾對公司的行為準則進行了反思。

這家科技巨頭一直否認有不法行為。8月23日開始的審判正在進行。被解僱的員工之一Laurence Berland已與該公司私下達成和解。

採用非正統口號的並不只有Google。蘋果公司在語法上與眾不同的”Think Different”(非同凡響)廣告活動最終被接受為該公司的著名口號。Facebook以前的口號是k“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快速行動,打破常規),這種表達方式讓人聯想到魯莽行為的許可。不過,Google的口號一直被認為是不同的。它同時也是詼諧的,適合一家開創了隨心所欲的工作場所文化的公司,例如在大堂提供免費食物和滑梯,但又非常嚴肅。

聖克拉拉大學馬克庫拉應用倫理中心的互聯網倫理項目主任伊琳娜-雷庫說,於是隨之而來的是更高的標準。

Raicu說:”它提高了員工的期望值,認為公司會有所不同”。”它邀請某種類型的員工加入。”

]4688I$NOK8_~~54AISI[H7.png

Google沒有對評論請求作出回應。

對其他公司的嘲諷

就像任何偉大的民間傳說一樣,關於誰創造了 “不作惡”的說法不一。但是,人們通常把功勞歸於Paul Buchheit 和 Amit Patel,他們是Google的兩名早期員工。創建了Gmail的Buchheit說,他是在2000年初的一次定義公司價值觀的會議上想出這個口號的。

Buchheit在2007年說:“我當時坐在那裡,試圖想出一些真正不同的東西,而不是這些通常的’力爭上遊’類型的聲明。這也是對很多其他公司的一種嘲諷,特別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在我們看來,他們當時在某種程度上是在剝削用戶。”

會議結束后,Patel開始在Google加州山景城園區的白板上寫下這句話,試圖讓這個口號深入人心。它做到了。這句話最終被納入Google的行為準則。它現在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企業口號之一。

Buchheit 和Patel沒有回應多個評論請求。

自推出以來,這句口號已經從產品開發和政策的指導原則擴展到對Google批評者的口號,其中一些最強硬的批評者是該公司自己的員工。員工們說,這句話已經成為員工隊伍中一些最引人注目的抗議活動的關鍵。這包括關於現已停止的中國搜索產品審查計劃、與五角大樓簽訂的可提高無人機襲擊準確性的技術合同,以及該公司對針對高級管理人員的性行為不當指控的處理。在一些示威活動中,工人們舉着寫有”不作惡”的牌子。

隨着Google規模的擴大和越來越多的爭議,它對這一口號的執着也屢屢受到質疑。上周,《紐約時報》和《衛報》報道說,Google在知情的情況下少付了臨時工的工資,但決定不完全糾正這種情況,因為它擔心負面的媒體關注。作為回應,Google員工給包括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在內的高管寫了一封公開信,要求該公司支付據稱拖欠其臨時工的1億美元的工資。

信中說:”對於Google的大部分員工來說,‘不作惡’是一個‘煙霧彈’。這是一種通過向投資者、用戶和政府實體保證Google是值得信賴和友好的方式,從不加懷疑的公眾信仰中獲得經濟回報的方式–同時成功地低薪和虐待他們的大多數工人。”

2004年,當Google準備上市時,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在接受採訪時闡述了這句口號。這次採訪被摘錄在Google的招股說明書文件中。

布林:至於“不作惡”,我們一直試圖準確地定義成為正義力量的含義–永遠做正確的、有道德的事情。最終,“不作惡”似乎是最容易概括的方式。

佩奇:顯然,與”Be good”相比,人們更喜歡這句口號。

布林:“不作惡”是不夠的。我們還積極努力做好事。

這種態度今天仍然在Google的員工中引起了共鳴。在NLRB的審判中,據稱被錯誤解僱的員工之一索菲-沃爾德曼說,這就是當初吸引她加入公司的原因。”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瓦爾德曼作證說。“我一直非常關心確保我的工作對世界產生積極的影響,或者在最壞的情況下,對世界產生中性影響。”

沃爾德曼說,在她繼續從事試圖改善搜索結果的日常工作時,她一直牢記這句話。其他員工也談到了這句口號的實際應用,而不僅僅是一個空中樓閣式的理想。

Google軟件工程師埃迪-格里斯特(Eddie Gryster)說:”這讓人覺得公司有點兒良心了。對我來說,這意味着當時Google基本上是在說,’嘿,對我們來說,不做壞事是很好的生意,’做正確的事有助於我們保持與用戶的信任。”

一些人擔心,擁有萬億美元估值和超過13.5萬名全職員工人數的Google正在遠離這種精神。2015年,在佩奇和布林宣布重組成立新的Alphabet母公司

之後,這句口號從Google行為準則的開頭被移到了結尾。批評者認為這是對原則的貶低。”記住……不作惡,如果你看到你認為不對的東西–說出來!”準則中說。

Alphabet的更廣泛的行為準則沒有提到這句話。

一些人認為是,這句口號現在已經過時了,因為該行業正在努力遏制虛假信息、選舉干預和其他濫用行為。不過,Google員工還是把“不作惡”銘記在心,以及修訂后的行為準則的最後部分:Speak Up。NLRB認為,他們這樣做是通過參與受法律保護的行動。

(0)
上一篇 2021-09-21 09:56
下一篇 2021-09-21 09:5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