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第三針加強針率先落地河南 “加強”的是啥?靠譜嗎?

新冠疫苗第三針加強針“靴子落地”,首先落在了河南。9月16日,河南省新冠肺炎和流感等秋冬季重點傳染病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宣布,國家即將啟動新冠病毒疫苗加強免疫接種工作,針對完成兩劑次滅活疫苗接種滿6個月的18—59歲重點人群。

根據加強免疫需間隔6個月的時間要求,2021年9月、10月、11月依次對3月1日之前、4月1日之前、5月1日之前完成兩劑次滅活疫苗接種的重點人群進行加強免疫。

病毒的突變和疫情的反覆“橫跳”讓人們有關加強針該不該打,又該何時打的疑問越來越大,如今河南省的確切消息一出,瞬間上了微博熱搜。

新冠疫苗第三針加強針率先落地河南 “加強”的是啥?靠譜嗎?

新聞背後,我們更要去驗證加強針背後的科學遠離和依據:怎麼打?安全嗎?

加強針,安全嗎?

早在8月2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曾指出,滅活疫苗或mRNA疫苗,接種之後半年免疫功能都有明顯的下降,因此,各個國家都在探討如何強化疫苗的免疫作用。

在新冠變異毒株德爾塔(Delta)導致局部地區疫情復燃、疫苗混合接種和改良版疫苗研發試驗漸次展開,第三劑接種以增強免疫保護被提上議事日程。

要知道,第三針並非新冠疫苗獨有的,乙肝疫苗、狂犬疫苗等都有過加強針,不同的病毒及接種對象,都會帶來不同的接種策略。

疫苗加強針什麼時候打與我國疫苗接種進度密切相關,要盡量覆蓋更多的人群,讓沒有禁忌證的人群儘快完成第一、二針疫苗的全程接種。

僅以河南地區為,截至目前,河南已累計接種新冠病毒疫苗1.41億劑次,已完成2劑次接種的6461萬人(含僅需接種1劑的腺病毒疫苗),疫苗接種總人數達到7346.98萬人,18歲以上人群,全省第二劑次任務完成率84.8%。

加強劑也經常被稱為“第三針”,因為現在大部分疫苗接種需注射二劑,但“第三針”不同於疫苗混搭接種,雖然兩者有部分重疊,後者更多是指已接種疫苗之後再注射另一種疫苗以期增強免疫保護,以及其他形式的混搭。

以色列是第一個啟動大規模加強劑接種的國家,2021年7月30日起,40歲以上第二劑接種至少5個月之後可以打第三針。在美國,完成莫德納、輝瑞兩劑接種超過8個月的人,不分年齡,也不論是否有基礎疾患,都可以打第三針。

傳染性和毒性更強的變異毒株,如德爾塔、拉姆達等,是“第三針”主張背後的主要動力之一。美國CDC和其他來源的數據顯示,德爾塔毒株的傳染性是原始毒株的一倍,但接種疫苗的人感染後傳染期會縮短。這也是支持推廣“第三針”的主要論據之一。

以色列兩項研究表明,第三劑輝瑞可顯著提高對60歲及以上人群避免感染和重症的免疫效力,輝瑞和莫德納的其他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結論。

回到國內,我國主要接種的是國葯和科興的新冠滅活疫苗,近期這兩家公司都報告了第三針疫苗的臨床研究結果。結果顯示,第三針疫苗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仍像接種第一針和第二針一樣安全。同時,第三針接種后,受試者的中和抗體水平快速大幅提升,這預示着疫苗保護效果可能大幅度提高。

中國國葯集團中國生物首席科學家張雲濤8月23日接受媒體採訪,他表示,國葯集團去年在開展Ⅰ、Ⅱ期臨床研究時,就已經設計了加強針試驗,相關數據近期已經對外公布。在18至59歲、60歲以上、3至17歲三個年齡段,設計的接種程序是第三針與第二針間隔56天。

“整體的安全性數據還是非常好的,不管是局部的反應和全身的反應,都符合預期,和兩針的沒有什麼區別。”張雲濤說,在免疫原性方面,接種第三針后,抗體增長的幅度在30%左右。

此外,國葯集團在阿聯酋開展了9300人的加強針研究,第二針與第三針的間隔時間在6個月左右,安全性數據同樣符合預期,且沒有嚴重的不良反應事件,免疫原性結果正在監測過程中。

張雲濤認為,從這些數據來看,加強針的安全性沒有問題,根據相關研判和一些非典型的成隊列的研究數據來看,未來可能會在形成全人群免疫屏障、應接盡接第二針之後,擇期開展加強針的接種。

在加強針的選擇方面,張雲濤認為,中國發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指南建議使用同一個疫苗產品完成接種。“第一針接種完滅活疫苗,那麼第二針也要接種滅活疫苗。如果接種第三針,也是同一個機理。”

“加強”的是啥?

病毒這種古老的“生命體”從發現至今也僅有120年左右。據估計,至少有數百萬種病毒存在於地球上,至今為止被人類發現和研究的僅僅5000多種。病毒被認為是生物界橫向的基因傳播者,在生命進化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人類基因組中就至少組合了50多種病毒基因,而至少有一部分這樣的病毒來源的基因參與了人類的生命過程。但是這種基因傳播者在首次進入宿主時,一般並不受到宿主的歡迎。

一部分原因是宿主細胞對自身基因完整性的保護,另一方面病毒在複製和傳播過程中通常會造成對宿主細胞的破壞,並可能導致宿主的死亡。因此,除非在進化過程中經過上千萬年的整合,一般來講, 病毒的侵入對於宿主而言必然導致疾病。

為了抵抗這種病毒的侵入,低等生命體(細菌)到高等生命體(哺乳動物)先後進化出可以識別和切斷病毒基因的能力,高等動物發展出完整的免疫系統,以抵抗和殲滅病毒。例如人類的TLR系統,可以快速識別病毒組分的特定“模式”,從而迅速啟動抗病毒免疫,這類免疫能力可以通過垂直遺傳給下一代,因此被稱為“固有免疫”。 而更多的針對不同病原的特異性免疫功能則需要通過病毒感染或者疫苗免疫而獲得,被稱為是“獲得性免疫”。

當身體免疫系統初次跟疫苗“相遇”時,會激活兩種重要的白血球(白細胞),首先是B漿細胞,主要功能是產生抗體。但它們壽命不長,初次接種疫苗后開始幾周身體里有大量抗體,如果不注射第二劑疫苗的話,抗體數量會銳減。

另一種是T細胞,又叫T淋巴細胞,成熟後分化成不同的效應亞型,能識別和殺死不同的病原。其中一種叫記憶T細胞,如果沒有碰到格殺對象(病毒),在體內可以存活幾十年,這意味着有些疫苗可以提供終身免疫。

關鍵在於,這種T細胞只有在注射了第二針疫苗之後才會大量產生。

所以,通過注射疫苗後續增強劑,讓身體第二次接觸抗原,即病原體上觸發免疫系統的分子,從而激活第二階段的免疫反應。這也是為什麼英國官方稱輝瑞和阿斯利康疫苗第一劑注射後效果顯著,但第二針必須打的原因,因為第二劑疫苗“極有可能強化免疫反應,使之更成熟、涵蓋範圍更廣、持續時間更長”。

因此,科學家認為大部分疫苗都需要後續增強劑才能完全起作用,比如麻腮風三聯疫苗(MMR),剛出生時第一次接種,研究發現只打過一針的人當中有40%對三種病毒沒有完全免疫,而打過第二針的人里這個比例只有4%。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免疫學教授丹尼·奧特曼(Danny Altmann) 解釋說,後續增強劑可以激發接種者自身免疫機能進入一種新的微調模式。

因此,在注射加強針之後,體內的記憶T細胞數量增多,有時記憶B細胞的數量也會增加,而它們產生的抗體質量會更高。先前產生而且還活着B細胞再次遇到病原,會急速分裂,產生大量來勢洶洶的“後代”,然後免疫系統里巡邏的抗體數量出現第二次高峰。

與此同時,有跡象表明一些已經注射新冠疫苗的人體內的記憶T細胞可能以前“見過”它們的同類,即以前爆發過流行的冠狀病毒,記住了,所以這次很容易就認出新冠病毒。

結合目前我國具體的研發策略的走向,一共包含5中技術路線,滅活及減毒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

常用於接種的國葯疫苗和科興疫苗,均屬於滅活病毒疫苗,又被稱為常規疫苗和傳統疫苗,90%以上的疫苗屬於此類,是由細菌、病毒等完整微生物製成的疫苗,然而其免疫原性較低,誘發的主要為體液免疫,因此,面對病毒突變,加強針的注射或許能帶來更穩定的免疫作用。

我是本文作者蘇北佛樓蜜,人類最後的嚴肅都該留給生物技術。珍惜所有與你溝通的機會,微信:Pinkfloyddddd,歡迎您來。

(0)
上一篇 2021-09-18 14:35
下一篇 2021-09-18 14: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