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胖叫“胖得健康”:你對脂肪的認識也許需要更新了

如今很多人看身上的脂肪不順眼,欲除之而後快。一方面,越來越多的醫學證據顯示,多餘的脂肪會帶來重大的健康風險,是糖尿病、心臟病、卒中、骨關節炎、睡眠呼吸暫停,以及十幾種癌症的風險因素。

▎葯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另一方面,確實很多人身上的脂肪越來越多,肥胖率不斷上升。按照普遍的定義,身體質量指數(BMI)在25~29的成年人屬於“超重”,達到30屬於“肥胖”。而最新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成年人當中超重比例已達34.3%,肥胖比例16.4%,加起來已超過了半數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認同“減脂才是改善健康狀況的王道”。《科學》雜誌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有些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指出,體重大、體脂高並不等於不健康。他們正在從基因、動物模型、人群差異等不同角度理解脂肪,理解肥胖和健康的真正關係。

胖≠不健康

在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實驗室里,糖尿病研究專家Philipp Scherer教授和同事養的一群小鼠,曾被稱為世界上最胖的小鼠它們的體重達到130克,換算為人類,相當於一個體重550斤的人

這些大塊頭小鼠背負了沉重的脂肪,不停地吃吃吃,按說這樣很容易“三高”,出現類似於2型糖尿病的代謝問題。然而檢查下來,這些小鼠的膽固醇水平正常,血糖水平正常,用Scherer教授的話說,簡直太健康了!

有一種胖叫“胖得健康”:你對脂肪的認識也許需要更新了

▲經過基因改造的小鼠(左),體重有普通小鼠(右)的5倍,但沒有出現代謝問題(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Christine Kusminski And Philipp Scherer/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為什麼會長那麼胖卻又胖得健康,這和它們的特殊基因有關。由於這些小鼠的父母分別接受過基因工程的改造,它們的體內有一種激素偏少,還有另一種激素偏多。偏少的激素叫瘦素(leptin),由胃腸道分泌,會在你吃飽時通知大腦“別吃了”。缺少瘦素讓小鼠不知道什麼叫飽,毫無節制地吃,自然也就長胖了——瘦素分泌不足的人也是如此。另一種偏多的激素叫脂聯素(adiponectin),專門由脂肪細胞分泌。Scherer教授發現並研究了脂聯素多年,他認為,這種蛋白分子有助於抵擋與肥胖有關的代謝疾病

這群極度肥胖的小鼠清楚地告訴人類:肥胖和代謝健康可以共存

代謝健康型肥胖

在劍橋大學研究代謝疾病的Antonio Vidal-Puig教授也從很多患者中注意到,健康與肥胖程度的關係沒有那麼簡單。比如,同樣是體重兩三百斤的肥胖症患者,有的人血脂異常、血糖高,有的人卻能一切正常;相反,有的人明明體重正常,甚至很清瘦,也有可能胰島素抵抗,患上糖尿病

有些科學家因此提出了“代謝健康型肥胖”(簡稱MHO)的概念。怎樣算代謝健康,目前還沒有公認的明確標準,不同的研究給出了不同的定義。比較多的研究參考了代謝綜合征的特點,看肥胖人士是否具有心血管疾病相關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腰粗,血壓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低,甘油三酯高,血糖水平高,等等。一般超過2項就不屬於代謝健康。

代謝健康型肥胖有多常見?德國人類營養學研究所的Matthias Schulze教授和同事在今年早些時候發表了一篇論文,基於近40萬人的醫療數據,對代謝健康提出了三個關鍵標準:未服用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低於130;沒有糖尿病;腰臀比女性低於0.95,男性低於1.03。根據這個定義,他們估測在英美人群中大約有20%~40%的人屬於代謝健康型肥胖。

進一步分析與死亡率的關係,他們還發現,在超過14年的隨訪時間裡,代謝健康型肥胖的人,死於心臟病、卒中、糖尿病或其他原因的可能性甚至低於那些代謝健康且BMI正常的人

脂肪堆積在哪兒

還有不少研究者也和Schulze教授一樣注意到了腰臀比的重要性。他們指出,脂肪儲存在腹部的內臟周圍,還是軀幹和四肢的皮膚下面,對健康的影響很不一樣

大規模人群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大腿、手臂和背部皮下脂肪厚的人相比,腰腹部脂肪多的人出現健康問題的風險更高。影像學研究顯示,堆積在肝臟、胰腺和肌肉中的脂肪組織會產生炎症分子。

相比之下,分佈在皮下的脂肪,似乎有促進健康的作用。皮下脂肪可以儲存能量,並為肌肉和骨骼提供緩衝。有一些研究表明,對於癌症或心力衰竭的患者來說,微胖要比偏瘦來得好。

皮下脂肪還充當了脂滴的“收納區“,以免多餘的脂滴沉積到內臟引起疾病。事實上,有一種叫做脂肪萎縮綜合征的罕見遺傳病,患者四肢消瘦,無法積累皮下脂肪,與此同時,他們很容易出現糖尿病和脂肪肝的問題。“脂肪是我們的朋友,我們需要脂肪。”Scherer教授說,“如果沒有脂肪組織,那就麻煩了。”

有一種胖叫“胖得健康”:你對脂肪的認識也許需要更新了

還記得Scherer教授的超級肥胖但代謝健康的小鼠嗎?掃描它們的脂肪組織分佈,研究人員也看到,它們的脂肪大部分屬於皮下脂肪。Scherer教授在研究脂聯素時發現,這種激素可以促進脂肪儲存在皮下,並有助於小鼠在變老的過程中仍舊保持代謝健康。

那代謝健康型肥胖和有代謝問題的肥胖者,皮下脂肪有什麼不同呢?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USTL)人類營養中心主任Samuel Klein教授正在研究這個問題。在今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他的研究團隊發現,代謝不健康的肥胖症患者,皮下脂肪組織擴張受損,組織纖維化增加,導致脂肪容易從皮下轉移到內臟周圍

影響脂肪和代謝的“雙面基因”

任職於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Ruth Loos教授從事遺傳學研究,想要找出影響肥胖的基因變異。

2021年,她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找到了62個有“雙重作用”的基因變異。這些基因變異一方面會讓人有更高的體脂,更高的BMI,另一方面又與心臟病、代謝疾病的風險降低有關,可以抵消肥胖對健康的負面影響。其中有些基因的功能涉及脂肪分佈,有些調節胰島素信號,有的促進白色脂肪組織向褐色脂肪組織轉變,還有的調控炎症。

有一種胖叫“胖得健康”:你對脂肪的認識也許需要更新了

Vidal-Puig教授正在與Loos教授合作,進一步研究這些基因變異,尤其是有助於提高皮下脂肪的儲存能力或減少炎症的基因,從而更好地理解為什麼有些肥胖的人能保持代謝健康。

減肥的意義

也有些科學家提出,所謂的代謝健康型肥胖可能只是一時的代謝健康,超重、肥胖的人在十年、二十年後,可能比體重正常的人更容易出現代謝問題。

此外,肥胖對健康的影響不只與代謝有關,還需要考慮身體的其他方面,比如關節磨損,睡眠呼吸暫停。像Scherer教授的超級肥胖小鼠,儘管代謝健康,但它們並沒有過上正常的生活。由於體型過於巨大,這些小鼠容易在翻身時卡住,有的因無法翻身而不幸死於脫水。此外,減肥的回報可能體現在其他方面,比如面對的社會壓力。

支持把肥胖與健康分開看待的科研人員與臨床醫生則強調,對於需要治療的肥胖症患者,醫生常常會建議患者減肥,但我們不應該只把注意力放在體重上,而應該多關注代謝指標的改善,多關注甘油三酯、血壓的變化,關注腰臀比的變化

Vidal-Puig教授指出,讓身體代謝更健康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強鍛煉,即使體重沒有輕,但可以改善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並且有助於清除肝臟中的脂肪。“我一直說,鍛煉是為了健康,不是為了減少脂肪。”

參考資料:

[1] Jennifer Couzin-Frankel (2021) Obesity doesn’t always mean illhealth。 Here’s what scientists are learning。 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bl6592

[2] Ja-Young Kim et al。, (2007) Obesity-associatedimprovements in metabolic profile through expansion of adipose tissue。 J ClinInvest。 Doi: 10.1172/JCI31021

[3] Gordon I。 Smith et al。, (2019) Metabolicallyhealthy obesity: facts and fantasies。 J Clin Invest。 doi: 10.1172/JCI129186

[4] Huang,L.O。, Rauch, A。, Mazzaferro, E。 et al。 (2021)。Genome-wide discovery of genetic locithat uncouple excess adiposity from its comorbidities。 Nat Metab https://doi.org/10.1038/s42255-021-00346-2

(0)
上一篇 2021-08-02 11:17
下一篇 2021-08-02 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