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網信辦印發《IPv6流量提升三年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3年)》

致力於“呈現真實的評價”的大眾點評,由於一條虛假優質點評產業鏈的逐步壯大,開始變得不那麼真實。這個虛假優質點評產業鏈由點評官方、商家、代運營公司、好評寫手共同製造,但呈現在普通消費者眼中,它顯得真實、精緻。
創立於2003年的大眾點評,是一個標記、點評消費場所的UGC(用戶原創內容)平台,2015年與美團合併。第三方數據機構艾媒北極星數據顯示,今年5月,大眾點評月活躍用戶數超過1.58億人。

今年5月中旬至7月初,《財經》記者對大眾點評上點評的真實性進行調查。7月初,《財經》記者以開店諮詢的名義,聯繫上兩位負責對接商家的大眾點評工作人員。其中一位表示,大眾點評有官方合作的第三方代運營公司,可以幫商家“做評價”。她發來的截圖顯示,在點評官方的商家後台“美團開店寶”App中,“服務市場”一欄里,“代運營”選項中有一家公司提供“刷好評”服務。

另一位點評工作人員數次強調,可以花錢幫商家刷好評,但都是第三方代運營公司在運作,與點評無關。

深圳的一家中餐廳經理和北京的一家美甲店主,均向《財經》記者確認了可以通過大眾點評來刷好評這一說法。美甲店主告訴我們,點評有官方合作的代運營公司提供刷好評服務,餐廳經理則告訴我們,通過大眾點評的工作人員,可以聯繫用戶來刷好評。

關於這個問題,大眾點評相關負責人向《財經》記者回應稱,平台上確實存在虛假好評的問題。不過,他們強調,“刷好評”行為破壞的是大眾點評賴以存身的根基,平台一直在與“刷評”的黑灰產進行鬥爭。

該相關負責人向《財經》記者坦承,目前來看,治理效果沒有讓社會公眾、平台用戶滿意。

同時,大眾點評該相關負責人提到,為了更好地協助商家做好線上數字化運營,平台確實提供了認證的代運營公司供商家選擇,並對這些代運營公司設立了明確的規範。但在線下實際運營過程中,的確存在一部分公司“一套人馬,兩個公司”的現象,一邊是合法代運營,一邊從事黑灰產生意。

《財經》記者通過對大眾點評工作人員、商家、資深用戶、代運營公司、刷好評中介等各方的採訪發現,這是一個“皇帝的新裝”式遊戲:商家被線上流量裹挾,源源不斷地投入資金維護好評;代運營公司嗅到商機,招聘好評寫手,對接商家需求,在灰色地帶牟取暴利。

大眾點評困於虛假好評,也在不斷升級打擊虛假好評的方法,但種種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大眾點評間接縱容了這一現象。

V8的誘惑

V8可以在線下商戶中橫着走,甚至可以成為一部分人的謀生手段

錢林是大眾點評的資深用戶,自2005年就開始使用,每次找餐館前總習慣打開大眾點評看看,但很少寫評價。有一次,他帶朋友去一家有大量好評的“網紅”烤肉店吃飯,發現口味、服務都與點評上標榜的不符。

他感覺被“好評”騙了,他很生氣,並在大眾點評寫下長篇差評——這是他第一次在點評上寫評價,他的差評並未讓商家“反思”,商家在他的評價下面言辭激烈地“懟”了回去。

錢林猜想,商家不重視他的評價,是因為他的點評賬號只有3級。根據大眾點評的規則,等級越高,點評權重越大。最高級是8級,也被稱為V8。擁有V8賬號的顧客,幾乎可以在一些店裡“橫着走”。

V8用戶權重高,甚至會有商家、中介私下聯繫這些大V,謀求合作——給予免費體驗機會或一定數量的傭金,讓V8用戶們為商家留下高星好評。

餐飲諮詢顧問、知乎大V康健有七年餐飲實體、四年餐飲諮詢從業經驗,他回憶,2019年,四川樂山沒有V6以上點評用戶,當地的餐廳老闆專程從成都組織V7、V8者,整車整車地拉到樂山,包吃、包住、包游,只為換取好評。

知乎用戶“短腿小土豆”是杭州地區的點評V8,她在一篇回答中提到,“一個V8的差評可能要50個V5的好評來挽回,且會優先顯示”,並提及,某家杭州甜品店開業當天,一批V8用戶自發前往,用好評將其送進熱門榜。

為了升級,錢林把寫點評當做日常任務,一天寫四篇,終於在一年以後,成功升至V8。之後,錢林再寫差評,即便只是提出一個小缺點,商家也會客氣回復,甚至發私信表達歉意,承諾下次再來,一定讓他滿意。

錢林說,絕大多數V8用戶都“注水”過,包括發布不走心的評論、點評不值得評價的東西。

為了升級,他曾點評過肯德基,沒話找話湊到100字,甚至寫到店裡一個孩子吵鬧。發布之後,他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想刪;但刪了,影響升級,最後還是沒刪。

有人甚至點評公共廁所。“裝修得還挺好看的”,“洗手台有洗手液,這一點做的非常不錯”“女廁分為三個部分,兩個部分是入廁的,中間是洗手台”,還配上廁所內部的照片。

錢林認為,“注水”的根源是升級機制死板。一個用戶每天能獲得的貢獻值是有上限的。為了快速升級,錢林對照獲取規則,一個個完成任務,花費一年多的時間成為V8。而身邊一位朋友,玩了11年大眾點評,就是因為不“注水”,也不太愛寫,最近才升到V8。

真實用戶的點評內容,是大眾點評的核心競爭力,它在過去的十幾年間發生巨大變化。錢林還記得,自己2005年剛開始使用時,點評大多只有一兩句話,“好吃”“開心”“值得再來”。後來,點評的字數越來越多,說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知不覺形成了“模板”。

“模板”背後,有平台的引導。去年8月,大眾點評官方賬號“點小二”發布優質評價排版教程,提示用戶巧用小表情、學會分段、標註數字。撰寫點評的輸入框里,也有從環境、菜品、服務等維度進行點評的提示。在錢林和他玩點評的朋友圈裡,這種有模板的點評被稱為“小作文”。

普通用戶寫“小作文”的動力,是大眾點評對用戶等級體系進行更新,取消原本透明的貢獻值積累模式,轉而根據評價數量、評價質量、消費者反饋、站內行為、賬號歷史信譽等指標。通過大數據算法綜合計算等級,等級會有升有降。

當時更新公告中,點評表示,此次更新的目的是“更好地激勵用戶通過評價為他人提供幫助”。

凡此種種,明顯擾亂了點評的生態。十幾年來,因為信息泛濫、好評太多,通過大眾點評“避雷”比以前更難了。作為致力於給消費者提供參考的點評平台,“真實性”是大眾點評安身立命的根基。

點評官方禁止在私信發送付費購買好評、非官方途徑霸王餐等“損害大眾點評社區氛圍類”的信息,於是,店主們會以隱晦的“合作”名義,私信聯繫點評大V,取得其他聯繫方式后,再表明來意。

V8用戶陳瑩曾加入當地的點評用戶群。在群里,有人提到,一些參與“免費試”活動的用戶素質不高,向商家提出無理請求,商戶擔心差評,只能忍讓。她記得,當時一名點評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們,因為害怕這類情況,報名“免費試”的商家數量也減少了。

被裹挾的商家

維護線上點評肯定是有幫助的,但源源不斷的投入只能保證商戶不被淹沒而已

周俊是大眾點評的V3用戶,但大多隻看不寫,唯一一條點評寫於2018年。今年6月,根據點評的評分推薦,他和朋友去北京某熱門商圈的酸菜魚店就餐。

結賬時,服務員告訴周俊,可以贈送一張150元的優惠券,能當下抵扣,條件是在大眾點評留下一條100字以上的好評。

周俊嫌麻煩,不想寫,對方表示可以代勞。於是,服務員拿過他的手機,用他的V3賬號,為自己的店寫下一條五星好評,內容按地址、環境、鍋底、菜品、服務五方面分段,配以三張菜品圖。這條評價,后被選為“優質評價”;這頓原價300元的飯,被優惠至150元。

可能是這家餐廳的操作方式太激進,很快被“盯上”了。目前,這家酸菜魚店,已“因干擾評價秩序”受到點評的處罰,點評App上的星級評分與評價均不予顯示;但在大眾點評網頁及微信小程序上,仍能看到該店全部近2000條點評。

通過優惠、贈送禮物、返現等方式引誘消費者給好評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但這樣的操作方式屬於“低級動作”。有經驗的商家和公司們,在點評後台的數據監控下,各顯神通。

楊富是北京一連鎖餐飲品牌某門店的負責人。他管理的門店在大型商場里,周邊寫字樓林立,人流量大,同行競爭激烈。要在這麼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脫穎而出,楊富覺得大眾點評是一個突圍利器。

楊富覺得四星以下的都算差評,需要“回訪”。

看到差評,楊富會先在回復區表達對顧客意見的感謝,並作出一定解釋。隨後,他會私下聯繫顧客,通過退款或再請顧客吃一餐的方式,希望顧客刪除差評。他還在店鋪內部設立獎懲機制,對差評的相關責任人進行罰款。

楊富所在的公司也重視大眾點評。每次開月會,相關負責人都會列出各門店的評分,對分數上漲的門店負責人予以獎勵,對分數下降的進行警告。

維護線上點評的決定是對的。艾瑞諮詢2020年9月發布的《2020本地生活服務商戶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餐飲決策更加依賴線上化平台,已經形成通過線上平台獲取信息、進行消費評估的習慣;同時,用戶的選擇不斷增多,任何負面的消費評價都可能導致某個或某類餐飲商戶失去大量客流。

為吸引顧客,商戶正源源不斷地給大眾點評送錢。據康健觀察,在一二線城市,運營大眾點評已成為餐飲商家非做不可之事。商家對點評的投入,包括開通點評後台所需的年費,組織免費試(即“霸王餐”)的食材費用、付給點評的費用,私下組局時參局者的車馬費、組局者的組織費等。

經營範圍不同,點評後台所需投入的費用也不同。點評提供的主要服務,有“商戶通”和“推廣通”兩種。商家開通“商戶通”,店鋪就能在大眾點評和美團平台上展示,商家可以選擇、美化展示版塊,即“裝修”線上門店。美甲美睫店開通“商戶通”的年費是5000元,包含美容、紋綉等服務的綜合門店,年費是8000元。

而“推廣通”,是指商家在另外一個廣告賬戶充值,裡面的錢可以用於日常推廣,一家餐廳的充值費用是3000元起。

《財經》記者在美團商家線上開店App“美團開店寶”中看到,“推廣通”的介紹為“提排名,高曝光,帶客流”,可提升搜索/篩選排名、精準定向人群推薦,“上萬家優質商戶獲得數據提升,門店平均瀏覽量提升230%+,同商圈排名提升至第六位”。

一位點評業務員告訴《財經》記者,每一筆通過點評下單的交易,大眾點評都會從中抽取傭金,美甲、美睫項目是8%,美容、紋綉等其他項目是10%。每組織一場“免費試”,商家要付給大眾點評3000元,指甲油等服務工本費由商家自行承擔。

康健發現,在成都,商戶每月在大眾點評投入6000至1萬元,才能保證門店生意“像模像樣”;一些網紅品牌,在大眾點評的月投入是3萬元至5萬元,這些投入幫助他們躋身熱門榜單,吸引更多顧客,突出者甚至能達到單店50萬元的月營業額。

然而,用心運營大眾點評,並不等同於獲得數據和客流。深圳某高檔中餐廳經理告訴《財經》記者,他們店於去年開通大眾點評後台,花費幾千元購買輔助線上門店裝修的“商戶通”服務。一開始確實為店鋪帶來一定流量。

買了流量還不夠,用戶點評也需要維護。最開始,店裡組織員工刷好評,評分一度達到3.89分。點評的工作人員找上門來,告訴他們,單靠自己刷分不現實,若操作過於頻繁,易被過濾、封號。她向他們推薦“免費試”服務,可以招徠高等級用戶寫好評。組織一次,商家除需自行承擔食材費用,還要額外付給點評幾千元。

考慮到投入產出比,他們沒接受。

後來,有兩名顧客給店鋪寫了差評,員工刷上來的評分,一下就掉了回去。老闆一氣之下,決定不再運營點評。他相信,菜好吃就行,“這些線上的東西都是假的”。該店的主力消費人群,是VIP顧客,一般不刷點評,停止維護點評對生意的影響不大。

餐廳現在的分數是3.4分,在大眾點評上,這算比較低的分數。目前來看,決策沒什麼大問題,影響確實不大,但長期影響如何,沒人敢打包票。

從此,每次看到4分以上的餐廳,這位經理本能的第一反應是:“應該花了很多錢。”

北京的美甲店主趙玲則繞過官方,用另一種方式組織了“免費試”。她的美甲店位置隱蔽難找,藏身於一家寫字樓的地下,幾乎沒有任何自然人流量,只能依靠點評帶來的線上流量。

為了維護賴以生存的好評,她找到一家刷單中介,委託其招聘點評寫手,來店免費體驗,並寫五星好評。她告訴《財經》記者,店鋪搬遷前的位置比如今優越,那時他們還不用點評;現在依靠點評,生意反而比從前好。

代運營公司嗅到商機

不同類型的代運營公司幾乎無所不能,你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它們都能搞定

根據趙玲的需求,中介在寫手QQ群進行招募,並為參加者撰寫一條200餘字的說明,提出要求:“首先在大眾點評搜索‘護膚’定位xx區,找到店鋪,切勿直接搜店名”,“提前瀏覽周圍美容店不少於三家,並瀏覽收藏本店鋪”。

寫手到店后,趙玲會為其做美甲,讓其在大眾點評團購該服務,團購費於當場返還。最後,寫手需要為店鋪寫一條百字以上、至少三張配圖的五星好評。

“刷好評”只是這些中介的基礎業務,他們為商家提供的服務不僅僅是招募寫手。在淘寶上搜索“大眾點評”,能找到大批“代運營”店鋪。商品的名稱中,“店鋪裝修”“託管”“探店”“大V”等詞語高頻出現。其中一家公司在詳情中,聲稱自己已服務2000+商家,針對銷量問題的煩惱,他們“將提供最實效、最完美的解決方案”。

5月中旬,《財經》記者以商家的名義諮詢,與該代運營公司一位名叫李佩的人員取得聯繫。

李佩介紹,他們是美團、大眾點評的運營服務商,他發來的資料顯示,該店提供“店鋪裝修”“數據提升”“運營託管”等服務。

運營託管包括評價提升、收藏提升、團單銷量、問答搭建等服務,即刷好評、收藏量、點贊量、瀏覽量,搭建美化“問大家”問答版塊等,價格為單月2880元、季度6980元、全年23800元。

當《財經》記者表明代運營費用太高后,李佩發來一張截圖,上有多個以“日期+套餐名”命名的群聊:“你看看,你嫌貴,人家都在瘋狂提升自己的店鋪。”

對於新發布的點評,大眾點評會進行審核,周期約為一兩天,如被認定為廣告、灌水、重複、違規、虛假內容等,就無法入選前排顯示的精選評價欄目。

根據這一規則,中介平台也發展出不同檔位的業務。

另一家代運營公司的銷售告訴《財經》記者,他們提供兩類真人刷好評服務。第一類是“空刷”,即不體驗服務、不到店打卡、無賬號篩選、直接寫、不配圖,字數在20字以下,缺點是點評留存率不高,店鋪星級提升速度慢;優點是價位低,30條V4用戶評價的價格是580元,平均一條19元。

6月底,《財經》記者再次諮詢時,對方表示,他們現在不做空刷,因為風險太大,店鋪容易被封。

工信部、網信辦印發《IPv6流量提升三年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3年)》

第二類是大V在店鋪附近進行打卡,並寫點評。至於寫手等級,會根據店鋪實際情況及平台近期風控標準,在V3-V8的用戶中隨機均勻分配,因為“有的店鋪支撐不了太高的評價”,評價頻率是一天1條或兩天1條。價格是10條大眾好評800元,送美團大V好評5條;20條1500元,送美團10條;30條2100元,送美團好評15條。

商家維護好評的需求,經由這些代運營公司之手,成為招聘各地、各等級點評寫手的通知,流入各個社交平台。

《財經》記者獲悉,刷好評的單子可分為體驗單與傭金單兩種類型。

體驗單,即寫手到店享受一次免費服務,通過大眾點評消費下單后,店主再將費用返還;傭金單,即不體驗,寫手在店鋪附近打卡,或乾脆不到店,直接寫點評,部分圖片會由商家提供,由中介結算傭金。每單傭金根據寫手賬號等級及具體需求,為每條5元至48元不等。

對於寫手而言,這類賺外快的方式幾乎沒有門檻——按照大眾點評的機制,只要依規操作,日積月累,任何人都能成為V8;一條點評寫到100字,再加上至少三張配圖,就有機會被篩選為優質評價;點評的撰寫也不難,按錢林所說,就像小學生寫流水賬。

除了提升好評,處理差評也是代運營公司的重要業務。李佩稱之為“危機公關”。具體方式是,由申訴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對差評進行投訴,投訴成功后,評價會被刪除,“目前還沒出現過不成功的情況”。

連接商家與寫手的中介公司,賺取可觀差價。

《財經》記者以應聘寫手的名義,聯繫上一家代運營公司,對方表示,V4、V5用戶為北京一家教育、託管類型店鋪寫點評的傭金是一條48元,且要求到店;記者又以商家的名義聯繫同一家中介,其對非餐類、不體驗的點評報價,V4、V5分別為一條139元、199元。只需簡單的牽線搭橋,中介就能賺取高於出寫手們1倍-2倍的報酬。

這位中介發來的說明顯示,若店鋪位置在地鐵口2公裡外或非熱門商圈,商戶還要額外付給每人10元-50元的車補。該中介表示,點評要價高的原因是,他們有助理驗號,信用分低、被處罰過的賬號會被篩選出去,更能保障店鋪安全。

工信部、網信辦印發《IPv6流量提升三年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3年)》

她向《財經》記者強調中介公司的重要性。她說,一名店主告訴他們,自己找人寫了五條點評,每隔四天寫一條,還是被點評官方警告。她聲稱,大眾點評能依靠大數據,檢測店主與大V的交易往來,作為判斷店鋪點評真實性的依據。而通過中介公司,可以規避這一風險。

懾於大眾點評的風控機制,代運營公司摸索出一系列虛擬定位的技術手段。

在一個點評寫手的QQ群里,《財經》記者發現一家提供雲手機服務器的科技公司。據該公司官網及客服說法,一台服務器最高可生成720台虛擬手機,操作方便,可批量安裝App,適用於大眾點評刷單。

而且,每台虛擬手機都擁有真實的品牌信息與IP,無需手機卡,便可實現準確定位功能,模擬真實手機,防止被封號。可生成10台、110台、720台虛擬手機的服務器價格分別為每台4千元、4萬元、40萬元。

《財經》記者以應聘寫手的名義,諮詢另一家中介公司。中介寄來一台經過處理、可用於刷好評的iPhone7手機,押金1000元,寫手的報酬是一條5元。這台手機上有一個專門的App,將手機定位至店鋪附近的位置,再連接對應城市的VPN,就能實現大眾點評的虛擬定位,而且數據可以無限刷新,也就是說,一台手機每天可寫的點評數量沒有上限。

就這樣,批量生產的虛假好評堆砌出點評平台上的高分店鋪,最終為普通消費者的決策,提供人為製造的“參考”。

《財經》記者以寫手身份體驗刷好評時,中介傳授方法:用詞不要太誇張,不要出現過多的感嘆詞;可以多寫故事,如“今天心情不是很好,因為髮型很久沒有弄了”,少寫店鋪本身。他透露,這類點評,特別適合那些需要賺外快的寶媽們,一天能產出七八條。

另一家中介公司使用了類似的技巧。寫北京一家便利店時,他們用的開頭是“去看電影買錯了票,結果提早半小時到,為了避免尷尬我拉着朋友去便利店買買買”。

矛盾的大眾點評

員工參與,平台打擊,對手湧入,大眾點評的腳步其實有點亂

近年來,大眾點評通過完善點評規則,起訴刷單公司,處理違規評價、用戶及商家並進行公示等行為,勉力維護真實的點評氛圍。

大眾點評內部已經成立一個幾十人的團隊,打擊虛假點評,每天都加班到很晚,但他們感覺效果並不明顯,甚至覺得自己是“孤獨的戰士。”

“因為在打擊虛假好評這件事上,沒有人和點評站在一邊。”一位大眾點評人士告訴《財經》記者。

商戶有需求,中介想賺錢;拼多多、淘寶等電商平台上有店鋪直接售賣刷好評服務,點評曾經發函要求電商平台下架,未果。即使抓到刷好評的行為,但因為涉及金額太小,也很難立案,“刷差評會有明確處罰規定,但刷好評被處罰太難了。”

大眾點評回應《財經》記者稱,平台通過大數據識別、算法檢測、引入公眾評審等機制,“線上阻斷,線下打擊”。過去半年,大眾點評處罰“刷好評”用戶賬號五萬個,處罰“刷單”“刷評”商戶一萬餘家。

有兩家代運營公司向《財經》記者透露,點評最近的審核機制確實變得更加嚴格。甚至不少用戶抱怨,他們的真實點評遭到“誤傷”。

大眾點評認為,“虛假好評”的認定非常困難,首先,與電商平台不同,點評用戶的消費行為並不都發生在平台上,純粹從線上技術手段,很難確認用戶是否完成了“線上消費”。

其次,線下刷好評的規模相對較小,且經常是在線下完成利益交換。一方面,從法律上看,類似的行為涉案金額較小,且遊走於邊緣地帶,因此,很難被明確定義為是“刷好評”。

虛假點評之所以存在且難以消除,表面看來,是因為商家、中介、寫手們有需求,同時平台難以識別認定。但歸根結底,是大眾點評打造了這一商業模式,將線下業態搬到線上,讓大家爭奪有限的流量資源。商家獲得流量,中介和寫手賺到錢,但點評才是最大的獲益方。

大眾點評離不開好評,員工甚至參與制作好評。前述點評業務員為了幫助商家留存真實的好評,不要“被無辜地屏蔽”,整理出一份點評技巧文檔,內容包括:不要自己寫評價,也不要讓員工寫;可以邀請朋友到店體驗項目,再寫評價;若寫評價時連接店裡的WiFi,可能會被系統判定為刷評……她強調,這類點評不屬於虛假好評,因為用戶確實會到店體驗。

前述大眾點評人士告訴《財經》記者,點評的員工參與到刷好評中,是因為一些員工的個人利益與平台利益不同,平台要公正性,一線銷售人員更關注他獲得的商家數量。

過去,大眾點評在中國幾乎找不到直接競爭對手,現在,一些平台開始搶大眾點評的生意。

近年來,小紅書憑藉筆記內容成為國內頭部“種草”社區(“種草”,表示向他人分享推薦某一商品),短視頻巨頭抖音、快手紛紛入場同城團購,以及大量的“探店”視頻,成為大眾點評的競爭對手。大眾點評的焦慮肉眼可見。

早在2018年,大眾點評就身陷“抄襲”風波。當年7月28日,小紅書官微指責大眾點評冒用其用戶名稱,大量抄襲、搬運用戶在小紅書發布的原創筆記。次日,大眾點評官微回應,此系新上線試運營的推薦欄目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進行的違規轉載,並就管理疏漏進行道歉。

小紅書確為大眾點評的學習對象。一位接近美團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大眾點評的“筆記”功能是一個業務重心,對標小紅書。她猜測,大眾點評的下一步,是與美團互促流量,售賣食品、生活用品等產品。

同樣是在2018年,大眾點評頻繁改版,至少六次。改版后的點評邀請張藝興、關曉彤等明星入駐,上線“Biu小視頻”,並採取了圖文信息流分發模式。此舉也被視作對小紅書、抖音的模仿。

更多平台入局后,大眾點評不再是商家推廣的首選。一位餐飲從業者告訴《財經》記者,很多以“拍照好看”“可發朋友圈”為賣點的網紅餐廳因風格契合,傾向於在小紅書做推廣;而“接地氣”的餐廳,則青睞於抖音探店模式。另一個趨勢是,餐廳開始維護私域流量,開發自己的小程序、公眾號、App,希望擺脫平台的限制,自己掌握流量。

前述大眾點評人士表示,小紅書、抖音等平台與大眾點評的基因並不一樣,他們更多提供的是“種草”功能,用戶會被偶然刷到的內容吸引,但如果用戶主動想找一個特定種類的門店,更多時候還是會選擇大眾點評。“小紅書與抖音確實在搶一些點評的流量,但無法替代點評提供的能力。”

一位關注消費領域的投資人告訴《財經》記者,點評平台的出現,給了線下商家更多流量來源,但線上流量也是有限的,紅利期已經過去,商家有獲得更多流量的訴求,“花錢買好評的需求會越來越大,點評需要更有威懾力的舉措。”

作為一個UGC社區,大眾點評靠用戶點評起家,承載提供原創、真實評價的公眾期待;可作為一家商業公司,它又通過製造好評與流量,幫助商戶推廣,提高變現能力。內有顧客與商家、平台與員工、用戶利益與商業邏輯之矛盾,外有抖音、快手、小紅書之競爭。

如今的大眾點評,擁有太多商家、寫手、代運營公司造出來的評價,看似熱鬧,真實的聲音卻越來越弱。如果不能繼續提供真實的選擇參考,它最終又能走多遠?

文/鄭可書 劉以秦

編輯/謝麗容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周俊、錢林、楊富、陳瑩、李佩均為化名)

(0)
上一篇 2021-07-09 17:58
下一篇 2021-07-09 17: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