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隱身術”?你可能需要調整皮膚微觀結構

在中美洲的熱帶雨林里生活着一種透翅蝶它們翅膀的絕大部分像玻璃一樣透明。在自然界,透明是一種終極的偽裝,可以輕鬆融入任何背景。只要透翅蝶靜靜待着,依賴動態視覺的兩棲類捕獵者就會對它們視而不見。那麼,透翅蝶是如何實現完美隱身的呢?直到最近,研究人員才揭示了其中奧秘,並將結果發表在《實驗生物學雜誌》上。

WPYbwv.webp

自然界的色彩從哪裡來?

我們在自然界看到的許多顏色,特別是植物界的色彩,都由色素產生。

色素能反射一部分光,同時吸收其餘顏色的光,如葉片中的葉綠素會反射光譜的綠色部分,並吸收波長較長的紅光、黃光,以及波長較短的藍光,結果使得葉片呈現為綠色。

植物是生化合成的大師,它們的細胞可以配製出多種色素,然而,動物卻基本上失去了製造大部分色素的代謝途徑,主要擁有的只有單調的黑色素。

無論是為了在環境中更好地偽裝、禦敵,還是要把自己裝飾得漂亮一些,動物們都非常努力地想要獲取五顏六色。

為達到這一目的,一方面,它們從飲食中獲取色素。比如鳥類的鮮紅色和明黃色主要來自食物中的類胡蘿蔔素。但雖然天空、湖泊、大海都是藍色,自然界卻很少有藍色色素可供食用,想要獲得藍色該怎麼辦?

動物們另闢蹊徑,進化出高超的光學“特技”,以不同方式製造出了藍色(和一些綠色)。這就是所謂的結構色。

結構色的原理與色素類似,也是反射特定波長的光,同時吸收其餘顏色的光。不同的是,結構色的奧秘隱藏在動物羽毛、鱗片、毛髮和皮膚的微末之處。

NBNbww.webp

動物身體這些部位的納米結構由於與光的波長相當,可以使不同顏色的光發生不同程度的散射,散射光波相互作用,增強某些顏色,並抵消其他顏色,最終呈現出特定色彩。

比如,大藍閃蝶具有令人驚嘆的藍色虹彩,是因為其翅膀鱗片中的納米級凹槽結構使藍光發生衍射和反射,同時吸收掉了光譜的其餘部分。

結構色除了呈現出特定顏色,通常還具有虹彩般的閃亮視覺效果。這是因為從微結構頂部反射的光與從底部反射的光可能相位不同,從不同角度觀察時,就會產生明暗或色調變化。

除了蝴蝶,其它動物也在用各種方式實現自身的結構色。

一種叫做青線笠螺的軟體動物,螺殼表面透明的碳酸鈣晶體會排列成多重微觀層片,每層的厚度恰到好處(100納米),使得藍光以外的所有光波相互抵消,從而產生獨特的亮藍色條紋。

章魚和其它頭足類動物能夠掌握變色術,靠的是皮膚中一些色素細胞含有的反射蛋白層,它們可以迅速從有序狀態轉變為無序狀態。通過讓反射蛋白層變厚或者變薄,就可以反射不同波長的光,從而實現變色。

鳥類具有亮藍色羽毛,靠的也是結構色。科學家發現,在高放大倍數下,羽毛的彩色羽支呈現出泡沫結構:小而均勻的氣泡懸浮在β-角蛋白中,相鄰氣泡散射出的光相互作用,因為氣泡的尺寸恰到好處,所以會產生藍色、綠松石色或紫外光色。

研究表明,在發育中的鳥類羽毛細胞內,β-角蛋白一開始分佈在充滿水的細胞質中。細胞中的化學變化導致β-角蛋白和水自發分離,並形成球形水滴。之後細胞死亡,水滴蒸發,原來佔據的空間形成微型氣泡,反射特定波長的光。

這個過程就像是打開一瓶啤酒,突然間,溶解在液體中的二氧化碳凝聚成氣泡,氣泡長到一定大小后漂浮起來。鳥羽的泡沫結構看起來正像啤酒上層的泡沫。

透明是終極的偽裝

前述研究中的透翅蝶要實現透明,也需要調整翅膀的微觀結構,不過這次是為了使光線的散射和反射最小化。透翅蝶是如何實現完美隱身的呢?

研究人員發現,在顯微鏡下,透翅蝶翅膀的黑色邊緣密密麻麻布滿了扁平葉狀鱗片,中間的透明區域則是稀疏的鬃毛狀鱗片,允許光最大程度地透過。

不過,如果透明區域完全平坦,光線在空氣和翅膀的交界處很容易發生反射。透翅蝶巧妙地在翅膀的透明區域覆蓋了一層蠟質結構,表面凹凸不平,讓空氣和翅膀間的光學性質逐漸改變,最終保證儘可能多的光線通過,只反射大約2%的光。

人類工程師常常需要精密的設計來製造各種材料,但漫長的自然演化讓動物們輕鬆就可以實現各種精妙的結構,這對於我們無疑非常有啟發性。

比如,蝴蝶翅膀上的納米級凹槽結構,為製造暗場成像顯微鏡的材料提供了靈感。而為了用光纖更有效地傳輸藍光,我們可以用鳥類羽毛上發現的藍光反射材料作為光纖電纜的內襯,確保藍色光子不會逸出。

(0)
上一篇 2021-07-08 07:37
下一篇 2021-07-08 07: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