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處於”吹離”狀態的星系 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秘密

由明尼蘇達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來自小星系的高能光可能在宇宙的早期演化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這項研究使人們了解到宇宙是如何重新電離的,這是天文學家多年來一直試圖解決的一個問題。該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這是一份經同行評審的天體物理學和天文學科學雜誌。

Pox-186-Galaxy.jpg

大爆炸之後,當宇宙在數十億年前形成時處於電離狀態。這意味着電子和質子在整個空間自由漂浮。隨着宇宙的膨脹並開始冷卻,當質子和電子結合成原子時,它就變成了中性狀態,類似於水蒸氣凝結成雲。

然而現在,科學家們已經觀察到,宇宙又回到了電離狀態。天文學的一項主要工作是弄清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天文學家推測,重新電離的能量必須來自星系本身。但是,由於星系中的氫雲會吸收光線,所以很難有足夠的高能光從星系中逃出,就像地球大氣層中的雲在陰天吸收陽光一樣。

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科學和工程學院明尼蘇達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可能已經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利用雙子座望遠鏡的數據,研究人員觀察到了有史以來第一個處於 “吹散 “狀態的星系,這意味着氫雲已經被移除,允許高能光逃逸。科學家們懷疑,這種吹散狀態是由許多超新星,或垂死的恆星在短時間內爆炸造成的。

“恆星的形成可以被看做是吹起了氣球,”論文的主要作者Nathan Eggen解釋說,他最近從明尼蘇達大學獲得了他的天體物理學碩士學位。”然而,如果星體形成更加激烈,那麼氣球的表面就會有一個破裂或洞,以放出其中的一些能量。在這個星系的情況下,恆星形成是如此強大,以至於氣球被撕成碎片,完全被吹走。”

這個被命名為Pox 186的星系非常小,可以裝進銀河系。研究人員懷疑,其緊湊的尺寸,加上其龐大的恆星群–相當於太陽質量的十萬倍–使得吹走成為可能。

這些發現證實了吹離是可能的,進一步證實了小星系主要負責宇宙的再電離的觀點,並使人們對宇宙如何成為今天的樣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科學中,有很多情況是你理論上認為某些東西應該是這樣的,而實際上你並沒有發現它,”Eggen說。”因此,獲得這種事情可能發生的觀察確認真的很重要。如果這一種情況是可能的,那麼就意味着還有其他的星系在過去也存在着吹離狀態。了解這種吹散的後果可以直接了解類似的吹散在再電離過程中會產生的影響。”

(0)
上一篇 2021-06-16 20:16
下一篇 2021-06-16 20: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