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題App:搜得到答案 搜不到思考能力

“數學題不會,用搜題軟件拍照能夠解題,跟老師講得一模一樣”“我一般要求孩子寫作業時不能用手機,除非查學習資料”“但孩子一說要搜題目,又不能不給。我很擔心他會依賴搜題軟件,影響學習的主動性”……近日,湖南省常德市侯女士的一封讀者來信,被媒體報道后引發關注。

搜題App:搜得到答案 搜不到思考能力

搜題App讓家庭作業習題的答案和答題思路唾手可得,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教師的答疑解惑職能。對於很多無力輔導孩子作業的家長而言,“拍照即得”的搜題App同樣是福音。

但是,搜題App的弊端也很突出。對自覺性較強的學生來說,搜題軟件可以幫他們梳理做題思路,無疑是一款“學習神器”。然而,很多中小學生的自覺性並沒那麼強,使用搜題軟件容易形成依賴,成為他們抄作業和作弊的方式。搜題App還誤導教師對學情的判斷,製造一種虛假的“好成績”。

其實,搜題App的正確率並不讓人滿意。一些搜題App推出了兼職答題業務,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可以通過“搶單”答題掙錢。由於答題者水平參差不齊,不少答案並不正確,如果學生因此形成錯誤的思維,糾正起來就很不容易了。

搜題軟件是一把雙刃劍,關鍵是看使用的人。合理使用能為學習提供助力,反之則會貽害無窮。搜得到答案,搜不到思考能力。學生一旦產生依賴心理乃至藉機“發揮”做其他事情,更會誤人子弟。

搜題App的問題並非孤立現象。隨着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教育理念、學習觀念的變革,在以手機等為媒介的移動學習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埋下了諸多隱患。簡而言之,過度依賴手機進行學習,不僅會滋長思維惰性,還會出現損害視力、接觸不良信息以及沉迷網絡等一系列問題。

伴隨着新一輪的技術革命,教育如何擁抱新技術已然成為一個重大的時代課題。專家表示,技術融入教育將會在經歷“初步建設應用”“廣泛深入應用”“深度融入形成沉浸式體驗”等三個階段后,最後因為舊體系無法裝下新思維,形成一種全新的體制變革。

令人遺憾的是,一些教育者沒有教會孩子如何真正運用新技術來學習,更談不上如何將手機與傳統教學進行深度融合。搜題App同樣只是將目光瞄準了學生解題的“剛需”,並沒有對解決教育的深層次問題進行探索。

面對數字時代對教學帶來的挑戰,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對技術的理解,合理引導、妥善利用,讓新技術、新產品有效為教育服務,而不是破壞教育的規則與平衡。

(0)
上一篇 2021-05-26 07:41
下一篇 2021-05-26 07: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