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幀設計師自述:AI如何協助設計圖書封面?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陳威伸

初衷

在圖書裝幀設計領域,Disco Diffusion、Midjourney、Dall-E等繪畫工具正在帶起AI算圖風潮。只需要一段敘述,選擇藝術風格或插畫家,甚至擷取某圖像社群的大數據,智能繪畫工具用一分鐘就能提供畫面。其中Midjourney付費版用戶雖無著作權,但其生成的圖片即可商用,衍生出正反兩方的爭論。部分插畫家或藝術家認為AI算圖侵犯了他們的著作權。但就現階段AI算圖的能力而言,主要還是以輔助的角度來協助設計師、插畫師,不能完全取代他們。而AI輔助設計,不管是各大修圖軟件,還是photoshop的智能塗抹、照片自動上色、風格替換等功能,很早就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減少設計者以往需耗費的時間。

作為裝幀設計師,我在開始使用Midjourney智能算圖工具之後,一直在思考能在哪些面向能夠充分使用它,輔助自己實踐心中的視覺畫面與概念。

輔助設計案例一  使用AI模擬藝術家繪製歷史類封面

在設計後浪·汗青堂圖書的歷史題材封面時,往往會遇到無素材可用的窘境。

例如古希臘時期的希波戰爭,該時期的繪畫風格以黑陶、紅陶繪畫,以及鑲嵌藝術居多,素材網站上能夠搜尋的數據稀少,且以上風格限制了設計的多樣性。這時候我們會尋找不同時期的藝術家替代設計,恰巧這本書面臨兩者皆空的窘境。

這類圖在圖庫網站上就很稀少,於是——Midjourney可以“無中生有”嗎?

結果是,AI生成風景以及單個人物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就算餵了很明顯的參考素材並加強權重,結果不是血肉模糊,就是衣着被其他畫家所影響。例如你找了慕夏的作品,呈現結果就變成他時代的東西,你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他的盔甲穿着全部改裝。群體軍團大量人物,等於血肉模糊的培根風格。只有風景畫大致上可以後制修改。後來我使用了席勒作為參考素材,創造出一種力與美的斯巴達戰士,並帶有一股藝術感強烈的插畫設定集的風格。但最終與主編討論時,顧慮到讀者的接受度而作罷。然而,我認為不同時期的藝術家都會有該時期與個人風格上的詮釋,由AI來詮釋又有何不可?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藝術人文感的歷史類封面就會呈現在大眾讀者面前。

裝幀設計師自述:AI如何協助設計圖書封面?
裝幀設計師自述:AI如何協助設計圖書封面?
裝幀設計師自述:AI如何協助設計圖書封面?
裝幀設計師自述:AI如何協助設計圖書封面?

輔助設計案例二  以AI繪製的概念來呼應AI題材的科幻小說

5月份,我接到可以文化的一套科幻小說《拉丁姆》封面設計工作。故事大致講述的是一個人類滅絕以後的宇宙世界。故事的主角是一群人工智子,他們本是為服務人類而設計,如今卻在面對造物主已經消亡的事實面前徹底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一個在宇宙維度上發生的“上帝已死”的故事。“沒有人類的世界是不合理、不可能、自相矛盾的世界。”於是,神的遺孤只能孤獨地面對茫茫的宇宙,試圖自我延續、尋找人類同時也尋找意義。雖然在設計元素與風格上我想到了大型街機懷舊遊戲的風格概念,但並沒有點中題材的核心,於是我想為何不用AI繪製AI故事的概念來點睛主題?前者概念作為內封與書脊、作為流行性的裝飾素材,而護封則使用後者作為核心概念。

裝幀設計師自述:AI如何協助設計圖書封面?

方案一宇宙飛船艦的造型與外版書的封面接近也較未來感,但缺少一種人文氣質以及情緒感。另外編輯提出艦體的算圖有太多不合邏輯與缺損的區塊。

於是方案二加入了大量的洛可可風格與少許莫比思的元素,一種浪漫人文的科幻小說封面隨之出爐。為了平衡AI所繪製主視覺的復古感,護封連至書脊區塊如上文所提,使用現代流行的設計元素、色塊與幾何,來呈現街機遊戲中的艦體,內封還包括與外星人艦隊發生戰鬥的幾何概念畫面。不過因為要到九月才發行,所以暫時不公開整體裝幀呈現。

裝幀設計師自述:AI如何協助設計圖書封面?

輔助設計案例三  出版物周邊IP、文創商品設計

最近歷史、經典文學類封面掀起一股特裝本風潮,大體上多着墨在書口工藝上。最近我們正準備《魔法四萬年》的特裝本設計,思考着在征訂期間,除了染書口外,還可以多做什麼新創的裝幀工藝。於是我們除了設計雙向隱書口工藝外,特別圍繞主題設計幾款文創商品,賦予特裝本更多更完整的概念。其中一項文創商品是與主編共同想出的塔羅牌。在極短的時間內設計出全套22張大阿卡納塔羅牌着實困難,於是我們想到了使用Midjourney來輔助。本書內容講述魔法、宗教、科學的三重螺旋構建了人類文明,其間隱藏着人與世界關係的不同模式。在宗教中,人類與一位或多位主宰世界的神祇建立關係。科學試圖建立一種與世界的遠距離關係,最終使我們能以抽象的術語來觀察和理解世界。魔法則強調我們與其他生物、大地和天空之間有着親緣關係。通過魔法,我們能夠與世界建立深度參與關係,其核心也包含一系列的倫理關切。我們利用AI擷取大數據,為畫面注入集體潛意識的神秘意象。AI與大數據產生魔法塔羅牌這個概念一拍即合。接着我們試了多種風格,其中有克蘇魯、唐卡浮世繪以及蒸汽朋克,最終選擇了少見的蒸汽朋克。

裝幀設計師自述:AI如何協助設計圖書封面?

我們另外一位文創設計師還設計了徽章與證書,最終在後浪商城與摩點眾籌成功,征定3000本達標。

著作權

有人在Facebook上對Midjourney的著作權問題提出疑問:這樣未經創作者同意使用他們的作品來取樣重製,在法律上是否完全沒問題?Midjourney可以透過他人作品供用戶作為生成圖片的素材,如果超過著作權期限以外的創作者,在作者沒有認知與同意許可情況下,改作后收費營利。

在法律上如何界定這一工具本身是否合理使用?

在我認知下的的回答是:

如果侵權是指直接喂圖片算圖,我看過許多人的算圖,自己也做過許多實驗,AI皆沒辦法算成一模一樣或達到侵權的狀態。

如果以風格來說,不能作為侵權的主要依據。例如安藤忠雄的清水模泛濫,你也只能說這很安藤的風格,除非你竊據了他這風格的獨特專利工法,才算侵權。

關於AI算圖,就像ikea、zara快時尚都模仿了名牌傢具或精品服飾,但都跟AI一樣只有部分相似,很難判定侵權,能主張也能告但很難判定,尤其是下指令時往往混合了很多要素。

最後大家可能忘了創作者本身的創作過程也會有他人的影子。

創作者不允許自己成為算圖的要素之一很難辦到,在許多情境之下,創作者本身就已經公開展示他的作品,就算不用AI,也能模仿參考。如果不是把畫作的內涵、細節、比例、構圖都照抄並加以販賣,在法律上很難判定。

AI之後

在Midjourney的相關討論群組還有創作者對於AI剽竊感到憤恨不平:若沒有藝術家辛苦堆砌出來的筆觸與肌理、質地,AI從何參照?該說這是一種高級的拼貼畫嗎?

我覺得我們對於“原創性”有揮之不去的迷思。創作沒有100%原創,複製重組才是真相。關於這個觀點,可以參看Steal Like an Artist: 10 Things Nobody Told You About Being Creative(《點子都是偷來的:10個沒人告訴過你的創意撇步》)與BEG, STEAL & BORROW: Artists Against Originality(《原創的真相:藝術里的剽竊、抄襲與挪用》)。

現在大部分設計與藝術都有他人的影子,已經沒有所謂的純粹創作。AI之後,我們現在更要思考的是自身想要表達的故事性與核心概念。未來AI就是扮演你我說故事的推手,而你,則是創作的導演。

(陳威伸,後浪出版公司設計總監、圖文游擊工作室負責人)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76926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9-14 11:44
下一篇 2022-09-14 11: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