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判斷元宇宙將在三年內爆發?聽聽這位業內人士的看法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澎湃新聞記者 邵文

原標題:《為何判斷宇宙將在三年內爆發?對話小i集團創始人袁輝

“作為人工智能的長期從業者,過去我對這個時代的發展是略有悲觀的。如果沒有元宇宙,我們只是順着人工智能發展,人類未來會面臨一個終極挑戰,面臨‘變形金剛’出現。但元宇宙讓我意識到,我們可以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在近日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小i集團創始人袁輝對於元宇宙的判斷引起諸多討論。

為何判斷元宇宙將在三年內爆發?聽聽這位業內人士的看法

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袁輝進一步談到了判斷背後的思考,“人工智能跟過往技術最大的不同就在於,AI不只是一個被使用的‘工具按鈕’,而是參與人類判斷決策的具有生命力的‘新物種’。在終極目標上來說,它將具備完全的自我意識,它不是完全可控的。目前直接看到的,如俄烏戰爭上大量的AI武器。人類社會如果持續按照目前的方向走下去,AI才是人類真正的最大威脅。碳基生物和硅基生物之間的競爭,而非國家間的競爭,才是人類的最大挑戰。”袁輝認為,元宇宙給了人類重新思考世界到底是什麼,人類應該怎麼走等問題的機會。“元宇宙會創造人類原來從沒見過的新生產力和生產方式,在新舊激蕩的過程中,人們會重新思考我是誰?這個宇宙到底是什麼?”

這個判斷背後有一個隱含的基礎,即對元宇宙是什麼的認識。

“元宇宙並不是很多人簡單理解的,我們在物理世界之外創造的一個新的虛擬世界,這是一種片面和錯誤的認識。”袁輝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談到,“通俗理解,其實是物理世界向網絡世界的遷移,或者說是一種融合。”

袁輝以《頭號玩家》作更直觀的講解,“你可能會戴上眼鏡、穿上皮膚,沉浸式體驗虛擬世界。而當你把眼鏡、手套脫下來回到現實世界,你會產生很大的疑問,這個世界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這就會讓人類產生疑問后,重新認識世界到底是什麼?這個才是元宇宙最大的價值。這個過程也許需要一點時間,但是這才是元宇宙對人類最大的意義。”

那麼這個過程需要多久?袁輝認為,2022年是元宇宙落地的元年,在最近的一到三年,元宇宙會在全球進入一個爆發期。

“七年前我們談人工智能,當時在博鰲現場調研,很多觀眾也會覺得人工智能非常遠。大家聽到人工智能就會想到變形金剛這樣的終極產品,我們今天一談元宇宙也會想到黑客帝國。我們在心裡都有一個終極目標的界定,那個目標需要一點時間,但就好比說今天人工智能不需要變形金剛出現,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大量使用在生產和生活當中。”袁輝說道。

袁輝類比早期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兩個關鍵指標: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1億台,智能手機價格降到1000元以內。

“去年元宇宙的終端設備VR、AR的出貨量接近兩千萬台,今年大概會接近4千至五千萬台,在2024年前應該可以達到1億台。目前終端的價格已經降到接近兩千元左右,未來兩年之內降到一千元以內是完全指日可待。在終端規模普及之下,服務內容大量湧現,元宇宙離我們並不會太遠。”袁輝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諮詢機構Gartner曾指出,到2026年,全球30%的企業機構將擁有用於元宇宙的產品和服務。通過從數字業務轉向元宇宙業務,企業將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擴大和加強他們的業務模式。

戴VR暈眩?井噴式需求的爆發下,問題將不再是問題

就目前來看,VR、AR還因體驗不夠真實自然及暈眩反應而不被看好,對此袁輝持樂觀態度。

“我自己是個長期的技術從業者,我堅信市場的需求會完全指導技術的走向。像暈眩這些雖然是問題,但相比於巨大井噴式市場需求的爆發。這些問題將不再是問題,而且會在很短時間內被解決。”袁輝說道,“很多年前人類看到天上的月亮升起一個念頭,我想登月,最終無數的科技工作者把夢想實現了。”

今年2月,摩根士丹利發布簡報稱,中國元宇宙市場潛在總規模將達52萬億元人民幣。

對於實現的技術手段,袁輝認為,“人工智能是元宇宙最重要的觸發器。區別於傳統的虛擬現實設備和應用,元宇宙在智能性方面將會產生巨大的需求,AI技術將成為元宇宙最核心的技術,為元宇宙大量的應用場景提供技術支撐。”在人工智能技術方向上,“圖像視覺、人機交互將成為最先突破的兩個領域。”

在元宇宙的主要落地場景方面,袁輝提出三點:數字人/虛擬人、NFT以及VR/AR終端。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杜蘭也提出相似觀點,“AI驅動創新及去中心化金融等技術在初期向膨脹期上升的路線中;數字孿生及NFT等熱門技術已經發展到了期望膨脹期的頂端;同時,元宇宙中的應用與內容開發門檻非常高,當下還處於萌芽階段;元宇宙所需基礎設施算力還在初期,仍是主要制約因素。”

那麼具體而言,袁輝做了一個大膽預言:接下來手機上的App很快會變成數字人和虛擬人。“像早年我們在互聯網如何查詢信息?最早是雅虎的網頁,然後在Web網頁上搜索網址,我們今天都是用應用和App,再往元宇宙走的話都會變成數字人,一開始有無數的數字人,最後一個數字人幫助你做很多事情。”

更深一步,數字人背後的需求是什麼呢?“本質上需求上從來就沒有變過,人類希望用更智能更自然的方式獲取信息。”袁輝答道。

有了這樣的判斷,一家AI公司會如何行動?“第一件事,我們會為一千家大型客戶升級交互系統。第二,中國現在有幾千家做數字人皮囊的公司,他們需要一個很強的AI‘靈魂’去點石成金。好比江蘇衛視周深和鄧麗君的合唱,‘鄧麗君’不能只是唱一首歌,而是可以進行互動。”

另一個元宇宙落地領域是最近熱門的NFT(Non-Fungible Tokens,非同質化代幣),即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契約數字化憑證。2021年3月,NFT數字藝術品《每一天:前5000天》在佳士得拍賣行拍出6934萬美元(約合4.5億人民幣),刷新數字藝術品成交記錄。

為何判斷元宇宙將在三年內爆發?聽聽這位業內人士的看法

“元宇宙會超越過去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我們能把所有你能想象和不能想象的東西全部數字資產化。”袁輝說道。

除消費元宇宙外,袁輝也強調了其在產業領域應用帶來的價值,“藉助於元宇宙,生產製造行業中很多在傳統物理世界中難以施行的事項,可以藉助‘數字孿生’實現,比如汽車製造業中的路況測試可以不用到實地進行,而可以在元宇宙中藉助技術去構建一種虛擬的測試場景,這種輔助會迅速提高各行各業的生產效率。”

“元宇宙已經在身邊了”,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也說到,這個概念雖然有炒作但也讓許多技術有了發展,元宇宙包含着AI、5G、物聯網、工業4.0、IoT等多個技術概念。當下元宇宙市場熱錢湧入,掀起了漣漪效益,確實也促進了產業落地,促進工業4.0的到來與工業電子化的發展。

不過,袁輝也強調,“元宇宙是包含社會的更大時空範圍,當前社會存在的問題都會在元宇宙中存在,且新的技術手段會放大這種隱患。數據和隱私安全、網絡暴力等風險都會被放大,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對於中國發展元宇宙方面的優劣情況,杜蘭在論壇上分析稱,“中國做元宇宙的優勢很明顯,一是有龐大的大數據積累以及人口基數等,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積累的對用戶和場景的理解也有很好的基礎;在產業鏈方面,中國硬件製造產業鏈非常發達;在政策方面,制度優勢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規避潛在風險;在文化和IP方面也有獨特的優勢。但是劣勢方面也比較明顯,在芯片、操作系統、渲染、光學顯示等領域距離國際先進技術還有一定差距。”

江河匯海:通用AI與特定領域的商業AI

小i機器人誕生於2004年,那還是MSN流行的3G年代,蘋果的Siri將在7年後出現。那時的“小i”是全球首款聊天機器人,這家公司或許可以稱得上全球最早的AI入局者之一。

在2004年,小i機器人用戶數已過億,正在努力成為一個“什麼都能聊”的通用機器人。那時候互聯網創業流行的思路還是“先做用戶,再賺錢”、“只要用戶多就能賺到錢”,然而與巨大流量同步到達的是帶寬、服務器損耗、人力等巨大成本。

2008年金融危機,資本撤退,小i機器人更是不可能再維持下去。袁輝在一次採訪中提到,在公司最低谷的時候,稻盛和夫的《活法》給了他啟發。“在稻盛和夫創辦第二家企業時,根本不考慮商業利潤,只把如何滿足人們的需求放在首位,最終他成就了另一家500強公司。如果你真可以滿足他人的需求,且把這件事做好,你的商業模式自然會形成。”

2011年,小i機器人開始從向通用人工智能轉向特定領域的商業人工智能,面向B端用戶,提供商業化解決方案。十多年後再回望會有什麼樣的思考?

袁輝答道,“我現在來看的話,這是一個人工智能必然的發展方向,所有人都想造一片大海,但大海不是一天能造成的,或者說是遙遙無期的。”

“經過後面十年的發展,我現在有了新的觀點。大海是怎麼形成的?大海是江河匯海,無數的小溪小河形成江,最後匯流入海。今天我已經不再把通用人工智能和特定領域的商業人工智能去進行對立了,它只不過是人工智能成長的不同階段。”袁輝認為過去的技術進步最後會在元宇宙中匯流。

對於人工智能現在的發展,袁輝認為,“當下基本上沒有脫離或超越過去60年以來人工智能所發展的理論體系框架,這是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到今天的基礎,同時又是制約人工智能脫胎換骨的障礙。”袁輝以燃油車舉例,“如果去參觀奔馳博物館,你會發現他確實不斷在創新,但今天燃油車可能在幾年之後全部要被淘汰。原來是在4個輪子上加1台計算機,現在是在1台計算機上加4個輪子,整個的立足點角度已經完全不同。”

袁輝相信通用人工智能一定會實現,通過他在採訪中說的一句話可以對這位自稱“技術工作者”的創業者有基礎的認識,“人類是這樣一個非常偉大的物種——人類只要想的東西就一定會實現。”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49352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5-12 14:44
下一篇 2022-05-12 14: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