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為資本馮錚:遊戲和區塊鏈,元宇宙較容易落地的兩個方向

來源:億邦動力網

作者:鄭雅

順為資本馮錚:遊戲和區塊鏈,元宇宙較容易落地的兩個方向

受訪者:馮錚,順為資本副總裁,主要關注虛擬、3D 以及機器人等領域的早期投資,主導了深之藍、次世文化、鱷梨科技、遠方有光、慧夜科技、Vland、ACE 虛擬歌姬等項目的早期投資。

逼近真相,減少試錯

億邦:順為資本關注元宇宙的契機是什麼?今天討論元宇宙,很多(機構)似乎都是 " 被迫看 " 的。

馮錚:

先說結論,我其實一直關注(元宇宙)。2019 年我剛開始關注的時候,這個領域被命名為 " 虛擬世界 "。2021 年,元宇宙成為了主流的說法。其實現在我依舊習慣說 " 虛擬世界 "。

今天從事元宇宙的公司也不是 2021 年才成立的,大家都是看到了背後共同的趨勢。虛擬世界的增長性源自 AI、3D 建模、遊戲引擎等數字技術,這些技術開始賦能傳統行業,能繼續提高效率。我們判斷這是未來最大的增長趨勢。

所以,2019 年,我們投資了次世文化,就是今天大家討論最多的虛擬人。翻閱當年的資料會發現,次世文化的創始人陳燕在 2019 年就在講今天的這個話題,行業從業者都對虛擬世界這個事情有着堅定信仰。直到技術和時機逐漸成熟的今天,虛擬世界的概念演變成為了元宇宙,但其本質上沒有發生變化和偏移。

當然,元宇宙概念火了,又進來一些蹭熱度的項目,這些都不能避免。

億邦:2019 年之前,你在看什麼?

馮錚:

更早期的時候主要在看交易平台,包括無人值守、二手交易、toB 領域等等。

億邦:無人值守是個非常有趣的參照物。

2017 年的 AI,商業的智能化看似機會很大,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櫃、無人貨架,出現了很多公司。但最後,在整個 AI 領域,成長出最大的公司其實是字節跳動。

大家可能並沒有真正意識到,智能算法推薦這件事情對商業的顛覆性。我們可能一直關注的是零售實體,只關注到交互場景中的一個變化。

所以,這個判斷的偏差,我們想儘快校準,分辨終局。元宇宙可以推論嗎?

馮錚:

首先,我覺得存在你說的這個情況。一個賽道從概念興起,到最後進化出的最終形態,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出來。用更高的視角來看,本質上,它是不可論證的。世界就是有很多人相信了不同的事情,選擇了不同的賽道,用不同的方式呈現,最後是命運或者趨勢選擇了他們中的某一個人或事。(笑)

投資其實就是盡量地去分析並拆解這個過程,去努力趨近行業的最終解法與真相。

但不得不說,做投資的時候會發現,最終投資人投出的,往往都是最像你自己的人。

億邦: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馮錚:

我自己喜歡看偏創新的,就是別人沒幹過我一定要干,我在你不幹的時候干,等你們都來乾的時候我就是第一。所以我投資的行業不確定性比較大,項目也會更具變化性與前瞻性。

當然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分析方式,我們也會盡量降低失敗的概率。但最後你選中了這件事,就要敬畏行業與規則。有時候並不是因為創業者或投資人個人能力有多強,可能真的就是時代趨勢成全了這個行業,恰巧你喜歡的、你信的那個概念成了真。

億邦:會用什麼方法去逼近元宇宙的真相,降低試錯的概率?

馮錚:

還是有方法的。比如今天回過頭來看,我們要分析當年無人值守的核心壁壘、真正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無人值守當年最大的驅動因素是線下流量成本低,大家可以通過掃碼獲取用戶,柜子放在小區里不要錢。但最後證明這是個偽命題,沒有不要錢的流量。大家最後發現所謂的小區流量比街上的還要貴。

所以,我也反思過,如果要成就一件大事,它的驅動因素一定要足夠強。如果只是一個很小的驅動因素,比如因為微信可以掃碼支付了,我就去投入,這個單一變量帶來的持續紅利期會很短。早期無人按摩椅每天都能賺很多錢,但當大家都去做的時候,市場很快就飽和了。

我為什麼會相信虛擬世界?它幾乎涵蓋了過去這幾年所有高科技變量。AI、虛擬引擎、5G、基站……包括 Apple、Meta 在做的硬件革新。所以,你就能感覺到它應該是一個具有更長應用周期和生命周期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們要學會以終為始。既要找落地的方向,又要有終局的觀念。

為什麼 90 年代互聯網泡沫會發生?但後來又發展起來?這其中有技術演變的原因,但更多是創業者在危機中不斷成長,在危機中找到問題,互相吸收、借鑒,一起完善之前做不好的事情,最終依靠行業整體性,把這個事情做起來。

所以,越是長周期的事情,越需要長期的認知,越需要足夠的格局、定力和願景。不能說今天做了這個,明天又去做那個。亦不能滿足現狀,例如我率先做出了虛擬偶像,一堆公司和投資人來找我,好開心。不要有這樣的心態。

億邦:技術門檻是不是元宇宙的核心?

馮錚:

(技術)門檻特別高,但不是最核心的因素。

其實會分兩類,一類是做基礎設施的公司,純拼技術和引擎的,做各種各樣的雲端服務。還有一類是偏應用的,比如說打造虛擬人、虛擬空間。

技術是第一步,要逐步克服。在這個前提之下,大家還是要去打磨產品,要去想明白怎麼做才能吸引人。比如最近啫喱(一款主打社交元宇宙概念的 App)很火,它的技術挺難實現的,遠高於之前做一款移動應用或者電商應用。

今天的虛擬應用,第一,它會加上引擎相關的東西,這是原來傳統的互聯網創業者完全不具備的、陌生的能力。第二,它對於 AI 的應用也會超過原有的算法推薦。比如說很多虛擬人有動作視覺捕捉、NLP(自然語義處理),整體的難度提升了一個檔次。但有時候我開玩笑,想一想,在 20 年前會搞網站的人,其實也挺難的,對吧?

這個世界就應該是做一件越來越難、越來越牛的事情。如果你做了一個很厲害的事,這個事還變容易了,想想看這事肯定哪不對。因此,今天的挑戰很有可能是:互聯網創業者想去做這個方向,但發現他首先卡在了與引擎相關的技術層面的事情。他很陌生,玩不轉。

選擇 HARD 模式,超越美國

億邦:哪些領域能夠率先在元宇宙實現應用的突破?

馮錚:

比較近的是 XR(VR/AR/MR)、虛擬人和虛擬體驗。融資方面,虛擬人會快一些。它是虛擬世界的核心交互方式,能讓外界看到相對實在的落地場景。虛擬體驗我覺得是最容易產生爆款的應用。VR/AR 當前有着各種各樣的限制,發展的確會相對慢一些,但它是下一代交互的入口,這個也是創業者們必須要突破的方向。

億邦:虛擬人能夠幫助企業帶來的增量是什麼?品牌企業如何將數字人轉化成真正的 " 生產力 "?

馮錚:

虛擬人賽道目前有很多公司都很不錯。一級市場的投資選擇會更偏向有未來方向的公司。

顯然,大家都希望擁抱元宇宙。有些甲方品牌對於虛擬人概念躍躍欲試,但的確還沒有到用起來的階段。所以虛擬人現階段,就像十幾年前大家擁抱互聯網,要打造自己的一個官網的心態一樣。先要有可視化的東西放在那裡。

比如說,谷愛凌如果做了虛擬形象,僅僅是做安踏代言人嗎?真正可用的階段可能是:" 她 " 可以成為安踏的收銀員,安踏的健身教練等等,能夠做出 AI 交互的行為。

" 啫喱 " 告訴了我們一件事,(虛擬人)非寫實不一定不好。只要形象有特色,一樣能受到大家的喜愛。

這是一個演進的過程。品牌方也會在這個過程中理解虛擬人的形象是否逼真,或許並沒有那麼重要。AI 驅動、交互,才是這個行業接下來最應該落地的東西。

億邦:這是否意味着元宇宙在這個階段需要甲方和乙方更多的共創?又或者出現一些新的行業和職業成為中間橋樑?

馮錚:

做虛擬建模的人,就是現在的建築公司。

今天的會展公司,可能將來的工作就是做 3D 建模。當年有一幫人靠給人家搭檯子掙錢,今天還會有一群人靠給人做 3D 掙錢。不一定是人人可參與,但我認為它會成為新的核心生存技能。

億邦:元宇宙永遠會出現很多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 的問題。比如,沒有足夠的 VR 鋪貨量,是不是就沒有更多做元宇宙內容生態的動力?如果沒有足夠好的內容,又沒有活躍度,VR 銷量是不是也會受影響?

馮錚:

我覺得所有創業都面臨這個問題。

我認為在 VR 普及之前,虛擬世界不會成為全民性的需求,畢竟 PC 上的虛擬世界不是一個原生體驗。現如今,大家之所以覺得虛擬世界有價值,是因為大家相信將來在下一代硬件設備成熟的時候,今天的這些公司會是狀態最好的、最頭部的企業。

我覺得 Meta(Facebook)大大加速了 VR 發展。做完硬件(Oculus)之後做遊戲,做應用,到現在的辦公社交健身,能明顯看到 Meta 確實花了大量的資金去培育市場。

Meta 讓大家更加確信了 VR 的前景。

億邦:元宇宙是手機向新終端的直接遷移,還是會出現創新型公司顛覆巨頭?

馮錚:

元宇宙這件事周期太長,很多公司缺乏動力。Meta 選擇 all in 做元宇宙,從短期的投入產出比來看,肯定不是一個划算的買賣。他今天想掙錢的話,應該首先解決廣告問題。所以大廠也不是不能幹,除非高層上有更大的決心下這個投入。換句話說,巨頭投身元宇宙是很有挑戰的選擇。

那麼燒錢就是巨頭的打法,雞和蛋我都有。所以,今天也只有巨頭有這個資格一上來就提出做超級大平台的想法。

大廠更多的是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比如我先干一個虛擬世界,然後招募合作夥伴進來,但這種態度肯定是不行的。合作夥伴也會問:這個世界我怎麼用?

大廠的悖論在於,從一個小的點切入,對他來說,動力不夠強。

創業公司的機會就在於如何從細分場景切入,找到那些最早願意嘗試新鮮事物的客戶,讓大家一起來落地,先把內容做起來。甚至先從一個 to B 的角度,比如會議、音樂、辦公或者虛擬售貨員……即便是做虛擬會議,創業者也已經形成了很多新的認知和理解。創業者會去探索到底是把虛擬場景做成相親、培訓、還是遠程辦公?

所以當前虛擬世界創業公司的發展路徑是:先從小的切入點做起,為給大家提供價值,然後慢慢打磨團隊和技術,隨着用戶或者設備的成熟,慢慢成長起來。

如果看過去互聯網的歷史,也沒有一上來就做出個 Facebook,做個微信朋友圈。互聯網最早是郵件,這個工具它不需要日活。聊天室最早的是也陌生人聊天。直到今天,這些最初的嘗試本質上也是一樣的。

億邦:元宇宙留給中國本土的機會是什麼?是參照美國模式進行復刻?還是超越 META(oculus)等海外公司?

馮錚:

目前國內絕大多數消費者和創業者沒有使用過 Meta Quest,這對行業發展有很明顯的影響。主要是對用戶和開發者的認知層面,扎克伯格是有願景的,國內大廠很難有這個量級的投入。

美國有兩個特別容易落地的工具,一個是遊戲,一個是區塊鏈。我認為,通過遊戲帶動虛擬體驗是 Easy 模式。我們國內對遊戲行業持審慎態度,因此選擇的是 Hard 模式。

其實,美國頭部大公司看得也很深遠。比如,微軟收購暴雪,是把暴雪看做元宇宙基礎設施,而不是簡單理解為遊戲業務。

所以,國內的行業從業者需要打硬仗,去做更多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內容。在這個事情上,短期看很困難,但從長期來看,則是一個特別大的機遇,這樣我們才有可能超過美國,領先全世界。

虛擬服裝是個大產業 有些創始人不是不行而是不會

億邦:元宇宙未來商業化的想象空間會在哪裡?

馮錚:

有一些可預見的趨勢。

比如,從虛擬人的發展看,它可以做內容,將來還可以做客服、做門店導購等。

虛擬服裝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不是 NFT 另說),但你要相信將來有虛擬形象以後,很多消費需求會拆分,比如分為舒適性和炫耀性。元宇宙里服裝的展示(炫耀)作用一下子就提升了。

此外,有一天我們真的生活在 VR 時代,3D 店鋪就遷移上去了。也許將來商品也會有更多的交付方式,比如說 3D 打印。

還有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樣的商品適合在虛擬世界交易,這都是大家需要去探索的。如果說互聯網本質是信息交互的革命,極大地提升了商品的交易效率。那麼,虛擬世界是一個空間傳遞的變量,那電商還是不是這裡面最大的事情,要畫個問號。在虛擬世界里還有沒有比電商更受益的行業?這也是今天創業者在探索的事情。

每個平台都會成就一類事物,比如說淘寶成就了女裝、小紅書成就了美妝。在虛擬世界里,什麼會成為那個時代里最大的產業,這不一定。

億邦:這的確是一個大膽的猜想——電商也許不是元宇宙里的主流。但虛擬形象、虛擬商品真的是人們未來的必須品嗎?

馮錚:

這是有先後順序的。先有虛擬空間,然後才有虛擬形象的需求,然後才有虛擬資產的需求。回想過往,早期互聯網也是先做信息展示,然後是對接撮合,最後才是商品的交易。阿里巴巴從黃頁到淘寶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要成為必需品,首先要破解如何讓 3D 展示出來的 " 花 ",比一個 2D 的圖片更吸引人?這是從現實世界遷移到虛擬世界的必要條件。

今天你說讓我捏個人,然後在上面花 1000 塊錢買衣服,我覺得很難。但你想象一下,有一天很多活動是在虛擬空間展開的,比如虛擬辦公,這個時候虛擬形象會成為你的剛需,咱天天見對吧?你的虛榮心驅動也好,或是對美的嚮往也好,就會使你產生購買虛擬商品的衝動。

很有可能元宇宙最大的電商就是做虛擬服裝。我非常相信虛擬世界里會出現一個 "LV"。

但是,今天的問題是,因為沒有場景,所以大家把它做成 NFT,用來去交易,去炒稀缺性。

億邦:即便未來虛擬世界很繁榮,但是否仍然有人會覺得不必進入元宇宙?

馮錚:

你說到了一個核心問題,就是這個世界最後是效率驅動的。

電商是這樣,所謂元宇宙也是一樣。長期看,它一定是提供了效率更高的解決方案。比如今天我想去成都糖酒會,去不了對吧?將來如果有一個特別好的體驗,我帶上 VR 就去了,那我就會用。上班也是一樣,如果去跟北京上班的白領說,你用了這些虛擬軟件,回老家掙一樣多的錢,你不願意嗎?

所以,我相信很多東西今天不明顯,的確是因為很多東西還沒有完全落地,設備的體驗也不完善。所以今天更多的是這些早期的嘗試者,抱着極大的興趣和包容心去探索。

長遠來看, 元宇宙有這麼多核心的科技在支撐,它的效率一定是有提升的。尤其是跟空間相關的事情,效率提升會更加明顯。

同理,很多人工智能還很 " 人工智障 ",但當抖音刷到的都是你喜歡看的,你就願意用了。只要沿着推進社會效率增高,創造價值更大這條主線,就能走得更遠。

億邦:元宇宙是長周期的事情。順為資本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看待回報?如何引導創業公司做正確的選擇?

馮錚:

長期的事情也需要有階段性的成果。創業者首先要成為一家創造價值的公司,相比最終的願景,這可能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但不能悶着憋大招,20 年以後突然橫空出世,這是很難的。

順為資本在元宇宙方向主要做早期。最重要的還是 CEO 自己和創始團隊。如果說能提供幫助及引導方面,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第一是融資相關的投后服務,包括資金、資源、經驗等等支持。

第二是人才方面。因為元宇宙要求複合型的團隊,初始團隊可能更側重某一面,而相關核心合伙人,可能會需要我們去幫忙去找一找。

第三是" 心理陪伴 "。這是一個很長期的事情,即便創始人擁有長期願景,但是過程中,也會因為難以推進而懷疑自己。這時候我們需要鼓勵他,如何確信自己所作的道路,如何一起去探索落地的場景,我覺得這些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如果投資人非常着急去變現,很容易讓公司走歪。你本來在一個很長期的道路上,結果有人說這邊有個花,你得趕快摘了,那就很可能走向岔路。我經常跟他們說,要想掙快錢,就不要來干這個事兒,這個行業就不是個掙快錢的事兒。

億邦:你認為哪種性格或者哪種經歷的人可能更接近成功?

馮錚:

首先,創始人一定有比較大的願景,不會是偏保守的人。

其次,他的能力要相對強一些。今天攢起高複合型團隊其實是很難的,你要能搞定 3D、渲染、AI、商業模式,要求核心團隊有比較強的行業的積累。所以這個賽道里的優秀創業者反而沒有那麼年輕。

今天的連續創業者經歷是源自互聯網,比如電商和社交等等。做元宇宙最大的門檻是離所謂引擎、3D 這些東西太遙遠、太陌生了,導致他能力有缺失。更可怕的是因為能力缺失,限制了他的想象力,很多事情會僅憑自己有限的經驗否定自己,覺得這事行不通,其實不是真的不行,而是他不會。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38012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3-24 09:39
下一篇 2022-03-24 10: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