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與隱私計算的碰撞,究竟會迸發出多麼耀眼的火花?(上篇)

💡長篇預警!建議先收藏后閱讀💡

有人說,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

沒錯,元宇宙的概念在2021年迅速躥紅,國外 Meta(原 Facebook)、微軟、英偉達等龍頭企業紛紛入局,國內 BAT 等大廠也是應接不暇地對外展示其針對元宇宙布局的宏偉藍圖。

不難理解,疫情帶動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加速向線上遷移,元宇宙的誕生恰逢其時,虛擬和現實融合成為了互聯網發展必然,元宇宙似乎已被公認為是一塊堆滿財富的新大陸,人人都想一探究竟。

2018年,美國上映了一部科幻冒險電影,名為《頭號玩家》,其中的虛擬世界「Oasis 綠洲」的真面目便是「元宇宙」。不得不說,這部電影觀影效果極佳,不論是內容、特效還是立意,都新穎而深刻,以至於筆者至今仍有些後悔,當時未能購買一張 3D IMax 的影票為其貢獻票房。

元宇宙與隱私計算的碰撞,究竟會迸發出多麼耀眼的火花?(上篇)

如今,元宇宙的概念成功讓科幻電影變得生動且真實,漸漸將我們認為還非常遙遠的科幻場景照向現實。比起後悔當初,筆者現在對 VR、AR 或者 MR 等硬件設備技術為人們提供比電影場景真實一萬倍的虛擬世界的興趣反而來得更濃烈一些。 

設想一下,你只需通過腦機接口接入頭戴式虛擬現實設備,便可以無視現實、沉浸式體驗在虛擬空間里上天入地的快感。你甚至可以更換人物身份,在虛擬世界中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體驗另一種理想人生……這種想法在原來似乎只會存在電影、小說里,但現在,元宇宙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當然,元宇宙並非完全脫離現實,相反,它雖然打造的是一個虛擬世界,但這個世界是一個平行於現實的宇宙。在元宇宙里,現實和虛擬並存,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所有生產、生活和工作都是真實且穩步地進行。 世界在發展,生活仍在繼續。  

元宇宙的前世今生 

元宇宙一詞,最早誕生於1992年尼爾•史蒂芬森創作的《Snow Crash》(《雪崩》)中,在書中,元宇宙被稱為「Metaverse」。單看 Metaverse 一詞,由 meta(意為「元」、「超越」)和 verse(取自 universe「宇宙」)組成,直譯而來便是元宇宙。 

並且,在《雪崩》中,作者還詳細描繪了 Metaverse 元宇宙的場景,情節設定為一個現實人類通過 VR 設備與虛擬人共同生活在一個虛擬空間的未來。 

書中寫道,“和現實世界中的任何地方一樣,大街也需要開發建設。在這裡,開發者可以構建自己的小街巷,依附於主幹道。也可以修造樓宇、公園、標誌牌等現實中並不存在的東西……這條大街與真實世界唯一的差別就是,它並不真正存在。它只是一份電腦繪圖協議,寫在一張紙上,放在某個地方。場景里的事物,沒有一樣被真正賦予物質形態。更確切地說,它們不過是一些軟件,通過遍及全球的光纖網絡供大眾使用。” 

這位科幻作家可謂是未卜先知,在移動互聯網到來之前,便預言了未來元宇宙中人類的各種活動。但若要聊起元宇宙的前世起源,我們可以追溯到更早——

元宇宙與隱私計算的碰撞,究竟會迸發出多麼耀眼的火花?(上篇)

1979年,MUDs、MUSHes 作為第一個開放多人遊戲的實例,提供了文字交互界面,實現了一個實時開放式社交合作世界。 

1981年,美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弗諾•文奇教授,在小說《真名實姓》中,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接口進入並獲得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這被認為是元宇宙的思想源頭,儘管當時並未提出元宇宙的概念。 

1986年,Habitat 提供了基於2D圖形界面的多人遊戲環境,首次使用了化身 Avatar。 再到後來20世紀末,元宇宙發展從平面到遊戲,再到社交,有了更多的種類和體現形式。 

1994年,首個軸測圖界面的多人社交遊戲《Web World》推出,用戶可以實時聊天、旅行、改造遊戲世界,開啟遊戲中的 UGC 模式。 

1995年,基於《雪崩》創作了《Active Worlds》,以創造一個元宇宙為目標,提供了基本的內容工具來改造虛擬環境。 

到21世紀后,2003年Linden Lab 推出《Second Life》(第二人生),構建了第一個現象級的虛擬世界。 

2006年,Roblox 公司發布同時兼容了虛擬世界、休閒遊戲和用戶自建內容的遊戲《Roblox》。 

2009年,瑞典 Mojang Studios 開發《Minecraft》(我的世界)。 

2012年,世紀華通推出首款元宇宙概念遊戲《LiveTopia》,並在 Roblox 上架,月活躍用戶超過4000萬,最高日活突破500萬,累計訪問突破6.2億次。 

後來到了2020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催生人們生活的諸多變化。 

Facebook 運營的 VR 社交平台 Horizon 引爆熱潮;美國 ACAI 科技大會選擇在《動物森友會》舉辦;CNBC 報道“元宇宙”的地產浪潮,投資“元宇宙”資產基金的設立,全方位虛擬化“元宇宙”資產和財富模式正在形成…… 

2021年,互聯網巨頭進軍元宇宙,點燃了元宇宙行業爆炸式發展的導火線。 

  • 2021年3月,作為「元宇宙」第一股的沙盒遊戲平台 Roblox 成功在紐交所上市,上市首日市值突破400億美元,引爆了科技和資本圈;
  • 2021年5月,Facebook 表示將在5年內轉型成一家元宇宙公司,並於10月更名為 Meta;
  • 2021年8月,字節跳動斥巨資收購 VR 創業公司
  • 2021年11月,微軟表示將在2022年發布 Mesh For Teams 虛擬平台;
  • 2021年12月,百度發布首個國產元宇宙產品「希壤」
  • ……

事實上,元宇宙一直存在於互聯網。 

正如清華大學發布的《2020-2021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中提到的:“虛構是人類文明的底層衝動。” 在 2D 內容時代,QQ 用戶會認為 QQ 炫舞是元宇宙,動漫迷認為《刀劍神域》是元宇宙,遊戲玩家認為《Dreams》是元宇宙。

而進入 3D 內容時代,元宇宙存在形態以社交和遊戲為主,這些場景基本滿足了相應時段人類對「虛擬世界」的需求。但未來,元宇宙將不斷面向更多垂直行業並探索發展,從虛構到創造再到實現。 

關於元宇宙的理解 

那麼,從元宇宙的前世聊到今生,究竟什麼是元宇宙? 

Epic Games CEO 認為,元宇宙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參與的實時 3D 媒介,帶有公平的經濟系統

Roblox CEO 則認為,元宇宙是持久、共享的 3D 虛擬空間,人們在元宇宙擁有自己的虛擬身份的形象,可以進行娛樂、工作和創造。 

Facebook CEO 將元宇宙認作是繼移動互聯網之後的計算平台,可以把其看作是實體化的互聯網。 

騰訊 CEO 馬化騰則表示,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大門已經打開,無論是從虛到實,還是由實入虛,都在致力於幫助用戶實現更真實的體驗。 

事實上,我們無法為元宇宙附加一個嚴謹的學術概念,畢竟任何行業在早期都很難對其定義或者有明確的界定,元宇宙也不例外。 

元宇宙與隱私計算的碰撞,究竟會迸發出多麼耀眼的火花?(上篇)

誠然,在筆者的觀點裡,元宇宙既是現實又是虛擬,它創造了一個可以連接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平台——在現實世界中,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一如往常;而在虛擬世界中,既可以複製現實世界的底層邏輯,又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隔閡,去進行社交、娛樂、資產交易等一系列行為活動。 

並且,元宇宙打造的虛擬空間如同現實,除了能夠承載現實世界的所有活動,也會有自我身份、資產價值、經濟系統和多樣化的文明習俗和法律規則。只不過,元宇宙創造了一個數字化世界的入口,讓更多的人更自由地參與其中。 

讀到這裡,你是否有了自己關於元宇宙的理解? 

元宇宙的發展走到了十字路口 

有專家表示,元宇宙是數字化發展的最終形態,是下一代互聯網。 但互聯網發展至今,仍有兩大問題廣受詬病: 

  • 隱私安全問題

高度中心化的互聯網早已背棄了「自由開放」的初衷,用戶的海量數據被互聯網巨頭壟斷,他們肆意在互聯網世界中行使權力,「大數據殺熟」、「信息買賣」等危害個人隱私、個人權利的案例層出不窮。 

如果個人隱私在目前互聯網發展階段中都得不到保障,那麼破除時間、空間壁壘的元宇宙又如何保證用戶能得到他們想要的安全的數字生活? 

可以設想,元宇宙連接現實與虛擬的特性會直接導致用戶的登陸時長大幅增加,布局元宇宙的公司或企業為了更深入地了解用戶的思維過程和行為,必然會收集更多有關用戶個人的隱私信息,甚至還會持續監控用戶的行為模式。 

毫無疑問,元宇宙收集的個人數據數量和種類豐富度將會是目前互聯網發展中前所未有的規模,對用戶數據的高度掌握,可能會直接導致元宇宙承擔著高度的數據保護責任和數據監管風險。為避免數據被盜取、濫用,用戶數據的收集、儲存、管理等全生命周期,將有可能成為受重點監管的領域。 

根據國內外已有的關於個人信息的法律法規,互聯網收集、掌握的用戶信息,被監管要求在任何使用目的下,都需經過用戶明確同意。但事實上,想要在現有互聯網實現所有數據告知用戶使用目的都有較大的實現難度,更何況是在元宇宙中。 

元宇宙與隱私計算的碰撞,究竟會迸發出多麼耀眼的火花?(上篇)
  • 算力稀缺問題

元宇宙極有可能成為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加速器,而算力+高速的網絡連接能力將是支撐元宇宙發展的底層基礎。 

可以說,算力將決定元宇宙中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融合的程度。 

想要構建一個承載各項虛擬活動的平台,一方面,元宇宙虛擬內容和畫面的創建均是基於圖形渲染與算力支撐;另一方面,在元宇宙中的用戶能否進行沉浸式、低延遲的交互與體驗,除了 VR/AR 等沉浸式終端,以及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做支撐,更需要有高速的通信網絡和海量數據的計算和處理能力。 

算力能夠直接決定網絡通信速度,也會直接決定用戶是否能擁有像現實世界中一樣無延遲的體驗感。例如,在電影《失控玩家》中,外界的一切行動都能夠直接干預到「自由城」能否延續,如果說算力無法達到所需程度,那在電影的結尾,主角 Guy(蓋)也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衝破即將清零的「自由城」的邊界,去到那個 Keyboard(鍵盤)在代碼裡面編寫的如伊甸園一樣的世界。 

元宇宙與隱私計算的碰撞,究竟會迸發出多麼耀眼的火花?(上篇)

歷史證明,算力將帶來技術上質的飛躍——也正因如此,科技產業對於算力的需求總是超過供給,放到如今大火的元宇宙概念里更是如此,元宇宙將持續擁有人類歷史上最高的算力要求,並且,算力也將反向決定元宇宙發展的上限。 

而能否獲得穩定、持續支撐元宇宙發展的算力,這將是人類科技發展史上面臨的重大挑戰。 

顯然,要想發展下一代互聯網,隱私安全問題和算力稀缺挑戰讓元宇宙發展站在了迷宮的十字路口……

為了元宇宙的長久發展,面臨重重挑戰,人們必須開拓新路徑去解決眼下的問題。

1️⃣究竟如何才能保證元宇宙中的數據安全?

2️⃣又該如何釋放網絡計算力的能量?

3️⃣目前是否已有合適的技術方案能夠應用於元宇宙目前的建設中?

4️⃣元宇宙究竟是風口還是泡沫?

……

且聽下回分解。

💡:原文篇幅較長,考慮到讀者習慣,加上此篇內容理解起來需要一點時間,故分為上下兩篇發布。

大家先好好消化一下此篇乾貨分享,便於充分吸收下篇的精彩內容📖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22142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1-14 08:53
下一篇 2022-01-14 09: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