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問大事件 | 瘋狂JPG,價值何在?

一張純白JPG可價值20W,一張石頭卡通圖價值上千萬,頭像CryptoPunks、BAYC頻頻刷新交易價格記錄,Loot橫空出世,熱點層出不窮,玩法日新月異。NFT究竟有何價值嗎?稍縱即逝的市場背後有什麼邏輯?NFT下一個機會在哪裡?

9月9日晚間8點,台灣創業者、KOL Branding 創辦人劉呈顥做客巴比特《8問大事件》直播間,分享他關於NFT的精彩觀點。他表示,雖然市場現在關注的藝術品或者頭像類項目,未來可能有其他應用,但NFT的本質是充當和真實世界溝通的工具。此外,對於目前市場對於JPG項目的追捧,他表示藝術品類的估值側重的是藝術品背後的故事,“比如一個叫做‘藝術家的大便’的作品掛鈎黃金價值,據創作者說罐頭裡是藝術家的大便,後來拍出18萬歐元的價格。”

以下是直播間劉呈顥嘉賓的主要觀點:

8問大事件 | 瘋狂JPG,價值何在?

巴比特:Ethan不完全算是加密貨幣圈的人,今天他將從一個圈外人的角度來為我們帶來他對於NFT的中肯觀點。首先請Ethan給我們正在觀看直播的朋友打招呼,做個自我介紹。

劉呈顥:我是KOL Branding 創辦人,我們的使命是幫助100萬人成就喜歡的事業。過去三年之間,我最主要的行業是在管理上市公司的創投基金,我在自己創業20年間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後來進入品牌設計並開創了自己的服飾品牌。

2015年、16年,我開創Maker Space,並進入藝術領域。一路走來,我覺得只要你能夠把喜歡的事變成擅長的事,並為他人創造價值,你賺到錢都是順理成章的。

巴比特:Ethan從什麼時候關注到NFT的? 簡單的向我們的觀眾和圈外朋友圈介紹什麼是NFT?NFT和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的JPG、MOV、MP3等格式的數字媒體作品有何不同?

劉呈顥:今年2月份最熱的不是NFT,而是一個語音社交軟件SoundCloud,我一天聽16個小時,很怕錯過什麼。通過這個軟件我了解到了NFT。

我在2018年的時候寫過一個文章,藝術市場充滿不對稱,沒有用科技取代,都是有錢人的遊戲。

我理解NFT是易於交換,交換可能基於本質相同或價值相同的形式。數位世界給了我們內容,NFT可以鑒別出處和擁有者,記錄交易過程。

所以NFT叫做Non-Fungible Token,它叫非同質化的代幣,其實中間fungible的意思是說它是一種異於交換,交換可能是基於本質相同或者等於價值相同,它是容易交換的一種形式。

巴比特:您身邊有沒有一些IP開始發行自己的NFT,他們目前發售的NFT在市場上怎麼樣?

劉呈顥:我有個歌手朋友,從馬來西亞搬到台灣。這7年時間,他每天不斷在Youtube上發自己創作的歌曲。他的夢想是發行一張唱片專輯。但是大家知道唱片行業現在不太景氣,發行一張專輯很不容易。在6月的時候用發行30個他的單曲NFT,每個售價59.99美元,現在地板價70元。

我6月份買了他的NFT,是出於情感上的支持,希望他可以成功,也覺得這塊的發展會有機會,他也可以用這個案例檢驗是否有人願意花錢購買他的音樂作品。

第二個案例是我有個做珠寶鑒定行業的客戶,珠寶鑒定會發行一些鑒定證書,但有時候證書也會遺失,所以上個月我把他的證書做成NFT,整個珠寶的交易過程都會在鏈上記錄。

第三個案例是說身邊的IP,比如說我今天來巴比特鑄造NFT,各位觀眾你有機會點進去看。它是我用漫畫形式表現的知識性漫畫,上面談論一些創業經營管理相關的知識,你可以上去競標,如果你獲得,在未來三年你每年可以到我們線上進行諮詢,一次一小時。

巴比特:很多藝術家、創作者想要進入NFT市場,但是他們不知道方法和步驟。根據我的理解,參與NFT市場其實只需要兩個工具。OpenSea(NFT交易平台)和工具MetaMask(數字貨幣錢包)。以OpenSea和MetaMask為例,這些工具有什麼特點?這些工具的機制對於發行NFT的藝術家來說,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劉呈顥:我的回答是這樣,你去Google,只要你願意學習,網絡有很多教學視頻。NFT發行的關鍵要素,真正成功的核心原因是營銷。我們是為了能夠銷售,去使用NFT等工具,了解這些工具的好處,以便以後不再依賴經紀人,而不是為了轉換藝術家心態去做。

問題是,沒有中間人角色,你沒有經營社區的能力,也不願意花時間關懷願意支持你的人,甚至不能想法讓作品增值——這才是問題。

對於數位藝術家的數字藝術作品而言,作品轉換成NFT是天經地義的事,傳統藝術家可能是個顛覆。

以前可能一個畫家一輩子只賣出一張畫,一張畫1000美元成交,而這幅畫現在的價值可能到1000萬美元,但卻和畫家沒有關係,這是過去的藝術品交易制度對創作者不利的地方。有了NFT,可以設定10%會返回到創作者上,這就鼓舞了創作者,為後續作品的升值而繼續努力。

巴比特:數字藝術家將作品NFT化,會獲得哪些好處?

劉呈顥:一些早期的數字藝術家銷售作品,買家買后要拿去印刷稱實體,但現在不用了。實體和這個社會世界其實有一點脫鉤,可能一批收藏品編號不同,外觀接近,但價值完全不一樣,數字本身是用於鑒別藏品的一個重要標識。這影響了買家收藏作品的積極性。

巴比特:一個NFT項目怎麼才能火爆?

劉呈顥:從營銷角度講,一開始就要定為清楚這個IP到底要賣給誰,這決定了發行者思考其發行價值。我認為NFT至少有三個購物面的價值可以去分析:屬於個人的價值、社會價值和功能知識麵價值。

個人的價值,可能因為互相認識,做情感上的支持;比如網紅、明星發行NFT,因為購買人知道對方是知名人士,所以通過購買來支持他。

社會價值,是當前NFT市場最火爆的部分,大部分應用是社會價值,指的是社交貨幣。其實奢侈品品牌就是這個概念。還有例如BAYC。、

知識面、功能面的價值,現階段沒有發揮到的地方,整個市場做了不到1%。可能這部分未來會是門票,或者房地產權擁有證明等,這些具有潛力的地方還沒有爆發。

未來90%的NFT項目可能歸零,項目背後的發展、經營能力很重要。

巴比特:對於目前NFT市場熱門項目的類別你怎麼看?現在幾乎每周都會有一個熱門NFT項目,熱門背後有沒有什麼邏輯?

劉呈顥:你可以看到一些之前媒體曝光比較多的項目現在價格出現下滑,這是市場危機的表現。

單從類別看,就藝術品市場也有高低之分,油畫>雕塑>版畫,這是根據複製的難易程度排列,放到NFT創作類別上,其實我認為類別之間沒有高低之分。但是,這個類別能否讓擁有者基於創作者的原作品去延伸更多,那麼價值可能會更高,可以延長項目的壽命。

歷史上有個意大利藝術家叫做曼佐,作品“藝術家的大便”,號稱在罐頭裡裝了他的大便,並給與每個罐頭獨一無二的編號,2016年的拍賣記錄顯示這個作品賣出18萬歐元。其實市場追捧的並非物件本身,而是藝術創作過程中背後的故事和概念。放在NFT領域也一樣,如果你能創造一個類別,讓使用者往裡面添加。

巴比特:NFT現在還處於一種線上買賣階段,未來的落地在哪裡?

劉呈顥:現在的NFT,有用的可能不到1%,但一些比較能夠長壽的應用存在了,就想早期的互聯網我們關注搜索引擎。現階段可能是藝術品作品、頭像,未來會有歐什麼應用跑出來要看我們的持有者後續希望用什麼方式去延續,能不能夠從一次性交易變成一個長期價值的資產,比如展覽門票、房產證明等。

巴比特:現在不管是區塊鏈圈,還是AI和XR圈,還是會聯網巨頭,都在關注元宇宙。什麼是元宇宙? NFT和元宇宙有什麼關係?

劉呈顥:元宇宙其實是一個人類生活的整體,有點形而上。我們現在最寶貴的兩項資源是空間和時間。大氣去太空,是人類想要擴張空間。但是對於時間來說,現階段人們的時間已經被利用開發完畢,白天工作,有空休閑,休閑的一些時間被微信或社交軟件佔用,還包括視頻、遊戲,用戶的時間都被佔滿了。

沒有資源去創造空間的企業,就要去虛擬世界創造空間。臉書之所以對元宇宙熱衷是因為他在社交媒體的時間佔有率越來越低,失去了時間,所以他想辦法創造一個新空間,讓用戶把時間花在這裡。

所以我認為元宇宙是創造空間跟搶奪時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VR我認為是過渡,長期更好的選擇是AR,iPhone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因為iPhone是整個AI應用領域最廣的平台。

未來可能我們的實體部分和NFT做結合,更好的出路或許是發行NFT時讓數位走數位的路、實體走實體的路。各自健全。

巴比特:已經有大V開始提醒大家NFT泡沫了,我之前在到您在YouTube上說NFT的泡沫可能會在3-6個月就到來,現在NFT泡沫階段累到了嗎?需要謹防的風險有哪些?

劉呈顥:我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就提示未來6個月會有泡沫化現象,現在剛好9月。泡沫化不是一個時間點而是一個持續時間。現在供過於求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市場上的資金其實是有限的,攻擊太多就會流動性不足,發生泡沫。

現在還有很多詐騙的現象、賣空買空,這些是過度泡沫化,我相信去泡沫后技術還是會留下。現階段要注意防範風險,尤其是項目發行方,需要仔細甄別。我現在就遇到一些機器人上來留言,機器人說我們這裡有很多很好的作品,我和誰交易過了,賺了多少錢,彷彿如真人一般,很多情況我們要做真假鑒別的工作,即便是Opensea上打藍勾的認證很多也是假的。

如果要說建議,在可承受的能力範圍內做一些小金額的買賣是沒有問題的。

巴比特:您的使命是幫助100萬人成就喜歡的事業,如果數字媒體、傳統藝術、社交平台等創業者分別提問您,您會怎麼建議他們布局NFT?

劉呈顥 :很多人諮詢我,心裏面是半信半疑。我對於勸服比人通常沒有興趣,因為我覺得實際行動、落實是最好的說服。如果今天有媒體公司來諮詢我,我會告訴他,現在所有公司都是媒體公司,因為網絡上不存在公司,等於你的公司實際上不存在,所以數字媒體要關注的是整個獲益模式里的收益流。

過去,數字媒體重視廣告收入,對於內容來說是創造流量與注意力。但仔細想一下,我們跟觀眾交易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嘔心瀝血的創作最後變成免費的東西,只是吸引流量,怎麼作品不能成為藝術品?

這樣思考的話,如果每一則報道都是一個NFT,先看過你報道的100個人可以獲得報道NFT,並且獲得空投的機會。如果以後這個作品獲得了國際媒體上的一個獎項,把這個作品賣出去,媒體本身還能獲得10%的收益,那麼內容不僅僅賺廣告費,每一次交易就是理論上長期的收益。這樣媒體也會有動力做更優質的報道。

至於傳統藝術品,並不會因為IP或者元宇宙的誕生就消失,它還會存在,只是對於新世界來說佔用率會下降。現在的年輕人對於收藏古董茶壺、老酒沒有興趣,創造藝術是要跟時代的審美走,我是建議藝術家把作品意識升級到品牌意識,可以長期經營。

社交平台,如何連接去中心化的機制、連接到加密,我覺得是未來要去思考的,經營模式上可能會給創業家一些靈感。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684404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1-09-10 18:43
下一篇 2021-09-10 18: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