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筆記|多角度解讀:為什麼Web3.0很重要?

來源:澎湃

作者:楊磊,筆名柳葉驚鴻,微信公眾號“維斯曼筆記”主理人

導讀:Web3.0作為下一代互聯網範式,將從根基上扭轉社交數據局面,拿回“隱私自主控制權”。而在這樣一個新互聯網範式下,必然會產生更大的化學反應,一如手機+互聯網誕生出移動互聯網、電商依託Web2.0大數據推薦算法迎來爆髮式增長等。

在很早之前就接觸到了Web3.0的項目,但當時對此了解不深,也無法理解朋友跟我說的“Web3.0 so cool!”,因此我也一直沒有專門寫一篇針對Web3.0的文章。

時至今日,我自認為對Web3.0終於有了一些了解,將自己所理解的Web3.0按照一定邏輯撰寫成文,以方便自身思維可以更加的系統化、邏輯化。但是,Web3.0其實至今並沒有一個非常準確的定義,因此這篇文章一如既往充滿了我個人的主觀看法。

互聯網的基石是社交媒體

首先是目的性解釋,這個段落將以我主觀的角度解釋我認為的Web3.0目的所在。

在此之前,推薦大家看一部紀錄片,由Netflix出品的《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這部紀錄片以Tristan Harris(前Google工程師)的一個項目為主線,講了最近十年勃興的社交軟件對人類個體和整個人類文明的侵蝕。

在這部紀錄片中,這些社交媒體公司(Meta、twitter、Instagram等)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盈利,賺最多的錢。在自由市場下,公平競爭的環境里,發展的硬道理是必須賺更多的錢。在這唯一的指揮棒下,硅谷這幾家大公司無所不用其極地利用人類的心理弱點,從個人身上攫取最大量的注意力和時間,打包賣給廣告投放商以盈利,同時,連自己也沒料到,無形中把人類社會推向非黑即白的兩極。紀錄片前半部分注重分析算法(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經營策略對一個個體的影響。後半部分講了對整體人類文明的影響:民主制度,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人和人之間的交流。

對於互聯網,大家心中有很多解釋,但我對互聯網最根本的價值感受是“互聯網縮減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並加強了關係”。因此我在這裡下一個定義,互聯網的基石是社交媒體。

對於社交媒體公司,他們的產品並不是平台,也不是聊天工具,而是用戶。每個用戶(你的時間、注意力、任何隱私)都被打包賣給了廣告商。現在的互聯網產品(社交App)的特徵是,不停地引誘你去用它,不停地搶佔你的注意力、你的時間。簡言之,讓你上癮,和煙酒毒品等其他上癮品一樣。結果也一樣,短暫的快樂過後,你會感到疲憊空虛沮喪。

通過海量的數據和對用戶個體的行為記錄,最終用戶個體不再特殊。你的行為可以被預測,你的心理已被掌握,你已經無所遁形。在IT巨頭面前,你只是一個可被盈利的工具。你以為你想買的東西,其實是巨頭想賣的東西,你想做的事情是巨頭暗示你做的。

在這些算法引導的社交媒體下,人類的表達越來越訴諸情緒,走向非黑即白的極端,商業行為利用這些特點來賣貨,政客利用這一點來拉票,這是一個比賽誰更極端的世界,稍微中性一點兒、溫和一點兒的理性的聲音已經被毀滅得差不多了。

拿回互聯網自主控制權

寫到這裡,我終於可以引出Web3.0了。Web3.0實際上解決的就是人們通過各方面拿回互聯網自主控制權,從而確保自己能真正擁有虛擬世界中自己創造的價值。

社交媒體巨頭們拿着用戶在社交時披露的隱私數據進行盈利,而用戶在使用這些社交產品時似乎也默許了這樣的行為,沒有任何自主決定是否售賣隱私數據的權利。而在Web3.0下的社交媒體,雖然不一定是完全匿名的,但一定是與現實身份脫敏的。

當你在Web3.0上衝浪社交,你的社交身份是一個地址,或者一個NFT(非同質化通證)頭像,或者一個Cyberpunk的3D形象。你在上面產生的隱私數據無法與現實中的個人關聯,當然你可以選擇與現實關聯,這也是Web3.0賦予用戶最核心的“隱私自主控制權”。

我用一個具象化的場景來描述一下未來Web3.0的社交狀態。你在某個Web3.0社交軟件上發布動態,一個DApp(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去中心化應用)試圖獲取你的現實物理位置,並向你發送了申請,你在查閱后認為會泄露現實隱私,然後拒絕在申請上簽名,這個DApp無功而返。但另一個DApp向你申請獲取你最近的NFT購買記錄,你認為這個不會泄露隱私,於是在錢包上簽名通過,這個DApp拿走了你的NFT交易記錄,但也支付了你一些加密貨幣作為報酬。

這樣的場景能大致表達一些Web3.0社交的場合,但我真正想說的是,關鍵點在於“隱私自主控制權”,而非報酬。

Web3.0為何得到資本們的追捧

然後是資本性解釋,這個段落將以我主觀的角度解釋為什麼當下Web3.0會受到追捧和炒作。

首先,Web3.0從互聯網發展角度來說,應該屬於下一代互聯網範式。大家都知道互聯網公司,尤其是科技巨頭高度依賴大數據,但大數據分析所需要的元數據則依賴於互聯網用戶在網上社交時產生。可以說,因為數據產生的利益中,99%都被這些科技巨頭以及大數據終端服務商拿走了。

比如購物軟件的推薦算法,依賴於你在社交平台的點贊、分享、轉發;美食軟件的推薦算法,依賴於你的物理位置,你的飲食習慣、消費水平等。在以往Web2.0用戶是沒有選擇權的,被動地成為隱私數據上的韭菜,互聯網巨頭們吸收這些數據並不斷迭代推薦算法,最終形成一個76億人的“楚門的世界”。

而Web3.0作為下一代互聯網範式,將從根基上扭轉社交數據局面,拿回“隱私自主控制權”。而在這樣一個新互聯網範式下,必然會產生更大的化學反應,一如手機+互聯網誕生出移動互聯網、電商依託Web2.0大數據推薦算法迎來爆髮式增長等。

那麼我再描述一個具象化的場景,讓大家能理解這樣一個Web3.0未來。假設你在Web3.0上做電商,你將不再依賴於某寶、某里巴巴,通過Web3.0中間件的Feed流功能選擇目標用戶群體,而這些用戶群體是願意接受這類產品的定向推廣的(用戶已經授權簽名),你的投放支出中95%直達用戶,5%被Web3.0協議抽成,那麼這樣的功能就已經把直通車給替換掉了。

電商投放成本直接作用在用戶上,而用戶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喜好選擇接受廣告投放的品類、共享自己願意暴露的數據。而Web3.0協議的作用僅僅是整合與Feed流投放,至於可共享數據的分析處理,則可以由其他的Web3.0項目進行,這也是Web3.0的另一大功能,可組合性與非倉筒式作業。

基於以上的描述,足以給資本們展開一幅Web3.0的美麗畫卷,還有更多的人比我講述的更加專業和美麗,因此這樣的敘事故事並不比元宇宙概念差,在當下投資領域欠缺風口的情況下,Web3.0得到資本們的追捧實屬正常。

Web3.0會給你“空投”

最後,再聊一下為什麼我說即使你不是投資者,也應該擁抱Web3.0,這也是最實際的。

因為Web3.0會給你空投,而傳統社交媒體不會。廣泛參與Web3.0應用,由於Web3.0跟區塊鏈的強關聯性,發行治理代幣幾乎是避免不了的事情。而大部分Web3.0應用都會選擇給早期產品用戶空投代幣。

既然在哪兒都是社交、互動,為什麼不選擇在Web3.0上呢?不但讓你的加密身份與現實身份脫敏,還能拿到潛在的收益,何樂而不為呢。

切記,任何時候我都沒有投資意見,甚至不推薦你投資加密貨幣。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76680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9-13 11:44
下一篇 2022-09-13 12: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