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停止泄漏 何時恢復?誰該負責?環境影響如何?

泄漏事件導致“北溪天然氣管線物理中斷,使歐洲能源供應短缺問題更加突出。全球各地包括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恐怕要承受由此引發的能源市場動蕩和能源價格上漲。事件對相關海域航運線路和生態環境的影響仍在顯現。歷經數日,兩條出現“罕見”事故的俄羅斯輸歐天然氣管道“北溪1號”和“北溪2號”終於在當地時間10月2日先後停止了泄漏。

據央視新聞報道,2日,丹麥能源署稱,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Nord Stream AG)已通知他們,“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的壓力恢復穩定,這表明該管道的天然氣泄漏已經停止。“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天然氣泄漏已於10月1日停止。

“北溪1號”和“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9月26日出現泄漏。關於對事件原因的調查和對受損管道的修復工作何時進行,目前仍無具體時間表。

9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在俄羅斯要求下,就“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事件舉行公開會。據消息,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大使在會上發言稱,中方對“北溪”天然氣管線近日發生多處泄漏並伴隨強烈水下爆炸表示嚴重關切。

“北溪”停止泄漏 何時恢復?誰該負責?環境影響如何?

德國、瑞典、丹麥共組調查團隊

北溪天然氣管道出現泄漏事故的事發地處丹麥和瑞典的海上經濟區。截至第一財經發稿時,作為兩條管道的終端接收目的地,德國、瑞典和丹麥三國已共組調查團隊,以查清北溪天然氣管道“罕見”的泄漏事件究竟是技術故障還是人為因素。根據德國內政部長南希·費瑟(Nancy Faeser)的表態,這項工作將由“依據歐盟法律成立的聯合調查小組”負責,小組成員來自丹麥、瑞典和德國三國。

“所有跡象都顯示,北溪天然氣管道遭到人為破壞。”費瑟稱,三國聯合調查小組將引入海軍、警方和情報機構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上述三國目前已加強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巡邏。

而作為這條歐洲能源大動脈的另一方,輸歐天然氣的提供方俄羅斯也在泄漏發生的第一時間表示對該事件立案調查。俄聯邦安全局偵查部門已根據刑法相關規定,對俄總檢察院提供的與“北溪”天然氣管道相關的涉嫌國際恐怖主義行為刑事案件展開初步調查。

據新華社報道,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9月29日對媒體表示,“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事故“可能是一次國家級別的恐怖襲擊事件”。他說,本次事故情況極其危險,需要多國協作開展調查。

丹麥和瑞典在9月30日率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認為,影響波羅的海“北溪”天然氣管道的4起泄漏事件是由相當於數百公斤炸藥的這些爆炸水下爆炸引起的。報告稱:“所有現有信息表明是蓄意行為的結果。”

不過,究竟該由誰對此次事件負責,各方仍然各執一詞。

耿爽此前表示:“我們注意到,目前的信息表明此次泄漏不是意外事故,很可能是蓄意破壞造成的。如果屬實,這將構成對跨國民用設施和海底管道的襲擊,違反國際法。”耿爽表示,中方還注意到,各攸關方均認為,對泄漏事件開展客觀、公正、專業的調查十分必要。此次泄漏事件凸顯了跨境基礎設施的脆弱性。中方願同各方共同努力維護好跨境基礎設施安全。

這些影響開始發酵

2日的最新消息顯示,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表示,“北溪”天然氣管道在技術上是可以修復的,“但是這需要時間和適當資金,我相信我們會找到適當的機會”。顯然,俄方的這一最新表態徹底打消了歐洲今冬“依賴”北溪管道天然氣過冬的念想。

“對歐洲能源供給方面的影響不會立竿見影,但會加劇歐洲人在心理上的不安。”經濟學人智庫(EIU)首席能源分析師達赫(Nicolas Daher)如是告訴第一財經。

10月1日,意大利國家能源巨頭埃尼集團(ENI)收到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天然氣停供的通告。通告顯示,由於“無法通過奧地利輸送天然氣”,俄氣已在10月1日當天完全暫停對意供氣。

儘管當前北溪管道已停止泄漏,但多日的天然氣燃燒已引發各方對波羅的海生態環境的擔憂。據央視財經報道,挪威大氣研究所9月30日表示,“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后,該地區上空形成大片甲烷雲並不斷蔓延、擴散,已有至少8萬噸甲烷氣體擴散到海洋和大氣中。聯合國環境規劃署9月30日說,這可能是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起甲烷泄漏事件。

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專家表示,長期來看,“北溪”泄漏的大量甲烷將對氣候產生災難性影響,或將在波羅的海地區造成嚴重的生態危機。

達赫還認為,在西方制裁下,管道的維修可能面臨缺設備、缺人手的尷尬境地,不排除兩條管道的維修會花上幾年時間。此外,達赫還指出了可能存在的商業理賠問題,“通常天然氣管道需要上全額保險,但是具體賠償金額取決於調查結果和事故原因。但鑒於當前各方對於管道的爭議以及各種制裁因素牽絆,不排除保險公司最後會提交國際仲裁”。

耿爽在此前的聯合國會議上指出,“北溪”天然氣管線是歐洲能源運輸大動脈,該項目向23個歐洲國家提供重要天然氣供應。泄漏事件導致管線物理中斷,使歐洲能源供應短缺問題更加突出。全球各地包括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恐怕要承受由此引發的能源市場動蕩和能源價格上漲。事件對相關海域航運線路和生態環境的影響仍在顯現。當歐洲和世界正面臨層出不窮的棘手挑戰之時,這實在是一件中方不願意看到的、令人痛心的巨大災難。

(0)
上一篇 2022-10-03 15:22
下一篇 2022-10-03 15: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