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確定穀神星意外地質活動的來源

據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地質科學家Scott King說,人們對穀神星的看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模糊的。在以前來自地球的望遠鏡掃描中,穀神星是一顆矮行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小行星帶是木星和火星之間的區域,那裡散布着數十萬顆小行星,穀神星沒有可辨認的表面特徵。然後,在2015年,朦朧的球體–穀神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對於像 King這樣的科學家來說,這一景象令人嘆為觀止。美國宇航局“黎明號”任務的數據和圖像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表面視圖,包括其組成和結構,揭示了意想不到的地質活動。

Exploring-Ceres-in-Labs.jpg

在之前的觀測中,科學家們看到了穀神星的整體尺寸。人們認為它是不活躍的,因為它是如此之小。相反,“黎明號”在穀神星的一側觀察到一個巨大的高原,包括了這顆矮行星的一部分,與地球上一個大陸可能佔據的面積相當。圍繞着它的是岩石的裂縫,這些裂縫集中在一個地方。此外,還有明顯的海洋世界的跡象,包括遍布表面的礦物質在水蒸發時凝結的沉積物。這些沉積物是冰凍海洋的標誌。

King是地球科學系的一名教授,他主要研究行星等較大的天體,他很好奇像穀神星這樣小的天體如何能夠產生支持這種地質活動水平所需的熱量,並解釋“黎明號”觀察到的表面特徵。

通過建模,他和來自多所大學以及美國地質調查局和行星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團隊發現,穀神星內部的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可以使它保持活躍。他們的發現最近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學會進展》上。

Ceres-Topography.jpg

King對地球、金星和火星等大行星的研究一直向他表明,行星一開始就很熱。形成行星的天體之間的碰撞產生了最初的熱量。 King說,相比之下,穀神星從來沒有大到足以成為一顆行星並以同樣的方式產生熱量。為了了解它如何仍能產生足夠的熱量為地質活動提供動力,他利用以前適用於較大行星的理論和計算工具來研究穀神星的內部,並在“黎明號”任務返回的數據中尋找可以支持其模型的證據。

研究小組對這顆矮行星內部的模型顯示了一個獨特的序列。穀神星開始時溫度很低,後來由於鈾和釷等放射性元素的衰變而升溫–這一點就足以為其活動提供動力–直到內部變得不穩定。

King說:“我在模型中看到的是,突然間,內部的一部分將開始加熱,並將向上移動,然後另一部分將向下移動。”

這種不穩定性可以解釋“黎明號”任務所揭示的在穀神星上形成的一些表面特徵。大高原只在穀神星的一側形成,另一側沒有任何東西,而且斷裂集中在它周圍的一個位置。這些特徵集中在一個半球,向國王表明,不穩定已經發生,並留下了一個可見的影響。

King表示:“事實證明,你可以在模型中顯示,在一個半球有這種不穩定的地方,它正在上升,它將導致表面的延伸,它與這些斷裂的模式一致。”

根據研究小組的模型,穀神星並沒有遵循行星的典型模式,即先熱后冷,它有自己的模式,即冷、熱、再冷。 King說:“我們在這篇論文中所展示的是,輻射加熱本身就足以創造出有趣的地質學。”

他認為天王星的衛星與穀神星有相似之處,美國宇航局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委託的一項研究最近認為天王星是一項重要的機器人任務的優先對象。隨着模型的進一步改進,他期待着也能探索它們的內部。

King說:“這些衛星中的一些在大小上與穀神星沒有太大區別。我認為應用這個模型將是非常令人興奮的。”

(0)
上一篇 2022-09-30 12:03
下一篇 2022-09-30 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