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吞下德邦,物流業繼續上演“大魚吃小魚”

2022年3月11日,歷時一個多月的傳言“靴子落地”,老牌快運公司德邦股份(603056.SH)發布公告稱,京東物流將通過收購其控股公司的方式,控制德邦股份66.49%的股份。公告稱,為提高京東集團對下屬物流業務板塊的整合效率,本次要約收購以終止德邦股份的上市地位為目的。也就是說,收購完成後,德邦將退市。

京東則在發給媒體的通告中稱,雙方將繼續保持品牌和團隊獨立運營,戰略和業務方向整體保持不變,將在快遞快運、跨境、倉儲與供應鏈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德邦近年來快運主業持續萎縮、快遞新業務開拓艱難。據物流業人士透露,2017年,京東集團董事長劉強東和德邦董事長崔維星就曾洽談過收購事宜,但在價格問題上未談妥。

這不是京東物流(2618.HK)第一次收購同行公司的股份。2020年,京東物流曾以30億元的對價收購跨越速運集團。2022年2月底,京東集團完成了對即時配送平台達達的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京東物流對德邦、跨越和達達股份的收購,順豐此前對DHL中國供應鏈業務、嘉里物流等公司的收購,還是阿里菜鳥入股幾家“通達系”快遞公司,都表明中國物流業中綜合業務越來越強的“大魚”收購業務單一、市場單一的“小魚”,已經成為一股趨勢。它們的國際同行FedEx、UPS、DHL也都是通過不斷併購發展起來的。

有業內人士預測,主營單一快運業務的安能、百世快運,以及通達系中掉隊的申通,或許未來也難擺脫被收購的命運。

京東吞下德邦,物流業繼續上演“大魚吃小魚”

京東物流看中德邦哪些價值     

德邦起家於快運業務。與C端消費者普遍使用的快遞到家服務不同,快運業務是指運輸大件貨物(30kg到500kg)的服務,B端客戶佔主流。

近年來德邦也在開拓快遞業務(主要是大件快遞業務),試圖構建第二增長曲線,但業內普遍認為其收效甚微。在快運主戰場,德邦也在順豐快運、安能、壹米滴答等新進入者的夾擊下丟失份額,前路雪上加霜。

目前,從業務角度看,德邦面臨多方面的壓力。

首先,順豐、“通達系”快遞公司在做快遞之餘,逐漸發現快運業務模式類似,且與已有的幹線運輸網絡、中轉場地、客戶資源協同效應大,因此紛紛進入快運領域,可謂“降維打擊”,使得快運市場的競爭白熱化。

其次,類似於快遞行業,在快運行業,也存在直營模式和加盟模式之間的競爭,德邦和順豐是直營模式,優勢是執行力,但與安能等加盟模式的快運公司比,直營的擴張性較弱,這是德邦被安能趕超的原因之一。

目前在快運領域,加盟模式的貨運量近五年複合年均增長率達44.4%,遠高於直營模式,佔總貨運量的比重從29.8%提升至68.6%。

雖然德邦的業務面臨諸多挑戰,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德邦價值尚存。

科爾尼企業諮詢全球合伙人宋旭軍對《財經十一人》表示,如今德邦的服務能力和品牌效應依然堅實,對於京東物流這樣有志於提升綜合供應鏈服務能力的公司,整合德邦的資源,對業務是很好的補充,快遞與快運件可以合併裝運,節省運力,內部協同效應大。

京東物流擅長貨源、倉儲、末端配送,德邦擁有車輛,轉運中心資源,其服務人員和承運商管理經驗豐富,可以補充京東物流的服務能力。

據德邦股份2021年三季度報告,快遞快運業務收入佔總收入比重約97%,達218.61億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德邦物流在全國擁有超3萬個營業網點、140個倉庫、超2000條幹線路線。

快運業雖然競爭激烈,早已走過快速成長期,但行業仍會小幅增長,需求會更加to C,向小批量、多次、高時效的方向發展。德邦單獨經營的壓力大,但綁定京東物流這樣的大平台後,競爭力可能會得到提升。

據京東物流的通告,快遞快運業務是京東物流高效觸達客戶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幫助其快速擴大客戶群,德邦物流的業務優勢將為京東物流注入更為豐富的資源和渠道,推動京東物流步入快遞快運業務發展的快車道。

通告中還稱,對於德邦而言,進入京東物流體系也為其發展帶來了新契機。京東物流的數智化、供應鏈技術、商流優勢對德邦也有益處。

京東物流收購德邦股份,對勁敵順豐會有影響嗎?

宋旭軍表示,京東物流和順豐之間的競爭,更多是在綜合供應鏈的服務上。(綜合供應鏈服務是指為商家提供倉配、存貨管理的服務,而非局限於快遞配送業務,附加價值更高。)收購德邦股份補充的是京東物流在快運、大件快遞上的服務能力,並不直接涉及綜合供應鏈業務,因此,此次收購對順豐影響不大。

此次股份收購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快運行業格局的改變上。

中國的快運行業已經進入成熟-衰退期,只做快運業務的安能目前市值僅有60多億元,2021年上市后資本市場並不看好,擁有快運業務的百世集團在資本市場表現同樣平淡。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末百世集團的中國區快遞業務已被極兔收購。鑒於上述現實情況,未來安能和百世快運也可能被收購。

德邦為何衰落  

德邦也曾輝煌過,經歷了中國物流業快速發展的20年。

作為快運領域的“元老”,德邦一度以更高品質、規範化的業務做到行業頂尖位置,將不少同期發展起來的快運公司甩在後面。

1996年,德邦董事長崔維星在廣東創辦崔氏貨運公司;2004年成立德邦物流,推出以公路貨運價格完成航空快運業務的創新服務,德邦的業務逐步從區域擴展至全國。2010年德邦引入紅杉資本,2018年經歷上市的高光時刻。

但是,從2017年起,德邦的營收增長率逐年下滑,快運業務陷入連年負增長,目前僅佔德邦總營收的三分之一,其餘為快遞收入。

不僅被快運“黑馬”安能趕超,在與順豐快運的比拼中,德邦也敗下陣來。順豐近年來一直在加大新業務的開拓,其中就包括快運業務。

2017年,德邦快運收入129億元,順豐快運收入不足德邦一半,這是德邦快運收入的巔峰時期。

2019年,順豐快運收入126億元,已經超過德邦快運業務的112億元。

2020年,順豐快運的營收達200多億元,達到德邦快運業務收入的兩倍。

據2021年7月運聯智庫發布的《快運行業白皮書》,2020年快運貨運量排名前五的公司是安能、順豐快運、壹米滴答、百世快運、中通快運,不見德邦的蹤影。

在主業快運業務上感受到壓力的德邦,也做起了快遞業務。2018年上市后,德邦物流更名為“德邦快遞”,轉型做大件快遞業務(3-60kg),但收效並不理想。

快運行業競爭激烈,公司從快運業務向快遞業務延伸是自然的。快運業務的盈利能力和增長天然地低於快遞業務。快遞件小、效率更高,可以拼單,快運的網絡效應沒有快遞強。同時,快遞在中轉環節的自動化程度也更高,快運件大、非標,自動化程度低,效率進一步削弱。

不僅德邦,百世、安能都在業務發展過程中推出了包括大件快遞在內的快遞業務,但快遞業務高度依賴網絡效應、規模效應,投資成本高昂,後來者難以脫穎而出。

目前快遞收入佔德邦總營收的三分之二,且一直在增長,但所佔行業份額微乎其微(不足0.7%),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在業務萎縮的壓力下,崔維星試圖通過管理制度尋求突破,每年在管理上投入大量資金,並學習華為的管理模式。

但是,公司員工對此並不看好。一位前德邦員工告訴《財經十一人》,崔維星只是大規模、機械地模仿華為的管理,但其帶領的團隊卻未能發展好業務,“老闆的管理缺乏核心目標,員工流失嚴重”。

不少業內人士惋惜德邦留不住人才,順豐、安能、百世等物流公司從德邦挖去了大批員工,德邦甚至無奈落得物流業“黃埔軍校”的稱號。

2018年,崔維星在德邦上市之日的敲鐘答謝會上說:“德邦創業22年了,都說歲月不饒人,但我也沒有饒過歲月,德邦物流也沒有饒過歲月。”

如今被成立時間更短的“後起之秀”京東物流收購,崔維星也將不再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可以說,歲月終究沒有饒過這家有25年歷史的中國老牌物流公司。

文/馬霖

編輯/余樂

相關文章:

京東物流將收購德邦股份66.49%股份

(0)
上一篇 2022-03-11 21:07
下一篇 2022-03-11 21: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