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將大陸的形成與2億年的銀河系彗星周期聯繫起來

據New Atlas報道,地質學家發現了一個長期周期,它可能將地球大陸的形成與彗星撞擊的增加和地球在銀河系中的旅行聯繫起來。該研究小組將地殼穩定部分的微小顆粒的波動與我們的太陽系穿過銀河系旋臂的時間聯繫起來。

下載.webp

地球的地殼主要是由來自地幔的岩漿冷卻並結晶成固體岩石形成的。地質學家可以根據被困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以及它們的成分,通過研究不同顆粒的年齡來追溯地殼形成的時間線。

在這項由科廷大學領導的新研究中,研究小組調查了兩個克拉通(或稱古陸核)–澳大利亞的皮爾巴拉克拉通和格陵蘭島的北大西洋克拉通–這些是非常古老的大塊地殼,其根部延伸到地球中數百英里,使其對地震力極為穩定,其礦物顆粒的年齡和成分。這兩個地區的年齡都被測定為28億至38億年。

在這樣做的過程中,科學家們觀察到的模式表明,每隔1.7至2億年,地殼生產就會出現峰值。耐人尋味的是,這在兩個克拉通都是一致的,儘管它們位於地球的兩端,這表明這個周期不是由局部因素造成的。遠非如此–研究人員發現,這可能是在銀河系範圍內進行的循環的結果。

銀河系中的一切都在圍繞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旋轉,但它們並不都以相同的速度運動。我們的太陽,以及整個太陽系,正以大約每秒240公里(150英里)的速度運行,而大型旋臂的運行速度較慢,大約為每秒210公里(130英里)。這意味着,太陽系會周期性地進入和離開這些更密集的旋臂。這周期是多久?大約每2億年一次。

研究小組說,當我們的“鄰居”進入其中一個旋臂時,密度較高的物質的引力影響可以將物質從環繞太陽系的奧爾特雲中震散。然後這些天體可以以彗星的形式向太陽系內部遷移,增加與地球相撞的機會。

彗星的速度往往比小行星高得多,研究小組說,當它們撞擊地球時,它們會挖掘和融化地幔的大部分,導致熔化的岩石上升到表面,漂浮在密度較大的地幔物質之上。隨着這些部分的冷卻,它們形成了大陸地殼的 “種子”,隨着時間的推移,更多的岩漿粘附在它們上面,這些 “種子”就會成長。

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Chris Kirkland教授說:“我們的研究揭示了地球上的地質過程和太陽系在我們銀河系中的運動之間的一個令人興奮的聯繫。將大陸的形成–我們所有人都生活在上面的陸地和我們發現大部分礦產資源的地方–與太陽系穿過銀河系的過程聯繫起來,為我們星球的形成歷史和它在宇宙中的位置投下了全新的光芒。”

進一步的證據可能存在於球狀層的年齡中,球狀層包含了當撞擊的壓力和熱量使岩石汽化,然後降下時產生的集中物質。研究小組說,在一些球狀層和太陽系進入旋臂的時間(32.5和34.5億年前)之間發現了一種關聯性。根據這項研究,我們最後一次遇到旋臂是在大約6600萬年前–因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向地球,導致恐龍滅絕而聞名。

雖然這當然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但在它成為關於大陸地殼如何形成的公認理論之前,還需要更多的證據。目前,人們認為它的大部分仍然是內部過程的結果。

這項研究發表在《地質學》雜誌上。

(0)
上一篇 2022-08-25 16:35
下一篇 2022-08-25 16: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