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未來的一種可能:吞噬滴滴

上周,百度發布了一個聲明:已獲得中國武漢、重慶兩個城市的批准,可以向乘客提供無人駕駛網約車( Robotaxi )有償服務。與之前的無人駕駛出租車不同的是,這些車沒有任何的司機或者負責安全的安全員。值得注意的是,百度,是首家獲得此類許可的中國公司。

這或許意味着,Robotaxi( 無人駕駛網約車 ),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Robotaxi

市場現狀

根據騰訊今年做的市場調查問卷,對於 C 端來講,有 12.8% 的用戶非常了解 Robotaxi;46.8% 的用戶不了解 Robotaxi;對於 Robotaxi 了解程度一般的用戶佔比為 40.4%。從結果來看,公眾對於 Robotaxi 的了解還處於較為原始的階段。

根據《 每日經濟新聞 》的調查,有 42.6% 的用戶僅在為體驗新鮮事物或嘗鮮的情況下使用 Robotaxi。

也就是說,對於 C 端來講,大多數用戶現階段並不願意把自己的出行安全,交給一台由 AI 控制的汽車,即便願意嘗試,也只是一種追求新鮮刺激的偶然需求。

但,從資本側來看,Robotaxi 的熱度一直在提升,已經開始卷了。

PV 端對於中國 Robotaxi 行業的青睞正在逐年提升,2021 年全年投資次數達到了 130 次,融資的金額總數上升至 53.99 億美金。

百度未來的一種可能:吞噬滴滴

圖源:KPMG

在海外,Robotaxi 行業的熱度也很大。比如在美國,2021 年投融資次數雖然沒有國內這麼高,僅有國內通融次數的 43%,但金額卻高達 230.11 億美金,是中國的 4 倍。

資本巨鱷們,砸錢一點都不手軟。

顯然,他們對 Robotaxi 的未來有十足的信心。

老百度

新故事

視野收回到國內,雖然百度在輿論上並不太受廣大網友的待見,但在自動駕駛入局者眾多的中國,他還是拿到了全國首個全無人 Robotaxi 有償服務的許可。所以知危編輯部認為,百度的 Robotaxi 業務,還是比較有研究意義的。

對於百度來講,尋求一項在未來有高增長前景的業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他 “ 老 ” 了。

從營收上來看,百度營收的增速是逐漸放緩的。

百度未來的一種可能:吞噬滴滴

而拋開數據來講,百度近些年的確也沒推出在用戶樸素認知中比較能打的新產品。

在 2017 年,百度提出了 “ ALL IN AI ” 的概念,押注人工智能,也押上了自己的未來,這是百度的新故事。當時覺得似乎只是在造勢,現在回頭一看,5 年過去了,這好像並不是空話,它的確一直在做。

人工智能雲方面,截至 2022 年 5 月 20 日,PaddlePaddle 開發者社區用戶已經發展到了 477 萬,服務了 18 萬家企業。截至 2022 年第一季度末,百度 ACE 智能交通已被 41 個城市採用,高於一年前的 16 個城市,合同價值超過 1000 萬元人民幣。( 不用看懂,直接看下文就行 )

智能駕駛方面,繼 2022 年年初比亞迪宣布使用 Apollo 自動駕駛系統之後,百度於 2022 年 4 月收到國內排名前三的汽車製造商東風汽車的提名信:東風汽車打算在其熱門車型之一中採用百度設計的 Apollo 自動駕駛( ANP、AVP、高清地圖 )。( 不用看懂,直接看下文就行 )

而在上個月,百度世界大會上,他們發布了自己的第六代量產無人車,李彥宏更是直接說出了一句:

“ 未來打無人車,要比現在打車便宜一半。”

能做到嗎?

首先,有一個問題,百度官方公布這款車型的製造價格是 25 萬人民幣,我們先大致估算一下,在成本端百度有沒有誇大其詞?

根據其官方發布的文件,Apollo RT6 一共有 38 個傳感器,包括 12 個攝像頭,12 個超聲波傳感器,8 個光學雷達。在算力方面,可達 1200 Tops 。

根據知危編輯部的調查:達到 1200TOPS 的算力,硬件成本大約在 2 萬元;8個激光雷達,按照長距離 0.8 萬元,短距離 0.2 萬元,這裡算下來需要 4 萬元;剩餘的傳感器整個套件,大約在 1.5 萬元;

當然,知危編輯部查到的價格可能有偏差,但可以大概確認,百度自動駕駛系統造價大約在 7.5~10W 人民幣這個區間中。

加上一輛普通汽車的成本,25 萬人民幣的造價,還算合理。( 此處有些許爭議,下文有補充 )

那麼,在這個情況下,“ 無人車比現在的打車價便宜一半 ” 這個說法能達到嗎?

知危編輯部把百度無人車、滴滴、普通出租車的成本放在一起,進行了測算,測算指標的定義如下:

我們把 “ 一輛能跑在路面上正常拉客的車 ”,稱為一個 “ 運營單位 ”。

我們把每個 “ 運營單位 ” 的運營壽命,定義在了 7 年,每年跑 10 萬公里,我們認為是相對合理的數字。

每個 “ 運營單位 ” 的成本,包含:車輛費用、燃料( 能源 )費用、保養維修費用、保險費用、司機費用。

測算的結果如下圖:

百度未來的一種可能:吞噬滴滴

從結果上你會發現,如果按運營時 2.7 / 公里的收費價格來算,百度無人車的每個 “ 運營單位 ” 的成本,相較於滴滴,每年少了 20.05 萬元,每公里少了 2 元。

你要明白,滴滴出行業務的毛利率極低,僅有 3% 左右,這意味着現在的車價,已經是滴滴在不虧錢的情況下的極限水平了。

而百度無人車,因為無司機薪水這項成本,單公里的成本僅需 0.733 元。

也就是說,即便後期無人駕駛網約車,真的像李彥宏說的一樣,價格比現在便宜一半,從 2.7 元 / 公里降至 1.35 元 / 公里,百度的 Robotaxi 也是可以盈利的,並且毛利在 45.7%。( 以上測算均未考慮運營成本 )

這意味着,百度的Robotaxi 可以在盈利的情況下,跟滴滴打價格戰,直到吞噬掉滴滴的市場份額。

那麼,在百度以收費便宜一半的價格的情況下,獲得滴滴的全部市場份額,他的盈利能力會是什麼樣呢?

根據滴滴 2021 年年報的數據,其中國出行業務的營收為 1605.2 億元,那麼以 2.7 元 / 公里的價格,總運營里程為 594.5 萬公里,我們以該公里數為保准進行計算:

百度未來的一種可能:吞噬滴滴

我們可以看到,百度的毛利潤有 367 億,而滴滴僅有 241 億。請注意,在本計算口徑中,百度的車費收費價格比滴滴便宜了一半,但利潤還會比滴滴高 100 多億。

另外,我們選取了百度 Robotaxi 和滴滴每公里成本格作為價格區間,對於百度Robotaxi 的定價區間做一個敏感分析,想看看在不同定價下,百度 Robotaxi 實現 Breakeven ( 近似理解成回本 )的時間。

百度未來的一種可能:吞噬滴滴

百度 Robotaxi 按照如今市場價格的 50% 定價,他也僅僅只需要將近 2 年的時間就可以收回汽車製造的成本,剩下的 5 年運營就是在白賺。

雖然這是一個模糊的理想化測算,但這依然算是 “ 模糊的正確 ”,代表了未來的趨勢。

說實話,這個數據算出來之後,知危編輯部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但趨勢似乎的確就是這樣。

就像汽車取代了馬車一樣,科技對效率和成本的推動,就是那麼不講道理。

當然了,知危編輯部寫完上面的這段話之後,覺得似乎有點太吹百度了……

所以,下面我們再說點冷靜的話。

首先,你要明白,前文說的一切,都是一張大餅,我們只是將這張餅描繪的更清晰、更具體,使這張餅變得更誘人了而已。

我們沒有辦法預測自動駕駛技術達到上面 Robotaxi 理想化模型程度時的時間點,搞不好還要 10 年甚至更多。

而百度的研發費用,根據 2021 年年報,有 249 億元人民幣的研發支出,這些支出並沒有全都用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我們假定他 ALL IN AI,相關研發佔比支出比較高,佔總投入的 70%( 有些諮詢公司認為是 90%,我們覺得有些誇張 ),那麼一年的支出就是 174.3 億元人民幣。

每年花這麼多錢,搞他 10 年,也是很恐怖的成本,而我們前文的理想化模型推算,僅計入了製造成本,並沒有計入研發成本。

一旦他做成了,這個成本其實也是可以接受的,很快能賺回來。但,他還有可能做不成,並且有一些其他影響因素,比如國家在相關法律上的立法進程,極端情況下可能因為交通倫理問題永遠沒辦法落地或是僅能小範圍展開。

其次,根據與差評團隊中 Robotaxi 相關專業人士的交流,知危編輯部發現在百度 Robotaxi 量產車成本是否為 25 萬這一關鍵點上,是有些爭議的。

該專業人士認為,支持 Robotaxi 運行的傳感、通信、雷達、控制器等硬件,不能按現階段的價格進行參考,滿足其需求的硬件價格或為現階段硬件價格的數倍。

甚至為了契合這些服務於自動駕駛的套件,汽車整體的電氣架構也需要推翻重做,所以量產 Robotaxi 的費用要高於 “ 無自動駕駛的普通整車價+自動駕駛硬件 ”。

該專業人士認為,要造這樣一輛高級別自動駕駛車輛的成本要超過 50 萬,再加上一些自動駕駛方案,整車要 100 萬元上下。

而知危編輯部採訪到的一汽大眾相關人士表示,該公司曾與百度 Robotaxi 有過相關接觸,評估在量產 10 萬輛以上的情況下,整車製造成本可以低至 20 萬元。

其中,降低成本的關鍵點在於Robotaxi 所在的運營城市是否有百度所研發的智慧城市系統,該系統會大大降低對 Robotaxi 的硬件成本需求。

各方的說法差距較大,所以度 Robotaxi 的實際量產成本成謎,而Robotaxi 的量產成本又與其盈利能力、回本周期相關,不確定性非常大。

再次,你還需要明白,既有技術又有錢,還有做 Robotaxi 的想法,並且跟百度實力不相上下的巨頭,不在少數。搞不好乾成這個事兒的,最後是特斯拉……

最後,還有一點,是與業務和研發無關的利益衝突。如果這個事做成了,大量以開網約車為生司機,何去何從?

(0)
上一篇 2022-08-22 08:22
下一篇 2022-08-22 08: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