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DxO隔空喊話:一個不需要 一個不捨得

小米要發新旗艦,而且來勢洶洶。6月底,小米官2022年度的升級款旗艦手機12S系列將會在7月4日晚間發布,而這次“影像”依然絲毫不意外地成為了新機的第一主打賣點。

(圖片來源:小米官網)

(圖片來源:小米官網)

之所以說“毫不意外”,首先小米在這些年來早就發力手機影像,甚至搗鼓出了小米11 Ultra這種“純粹”的拍攝手機,希望靠手機影像來站穩高端,早已是圈內公開的秘密。其次,這一次小米12S系列手機在影像層面可謂是下足了本錢,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和徠卡的合作,再加上1英寸CMOS的實裝,顯然擺在小米麵前的,只有“世界第一拍照手機”這個頭銜。

但是,如果放在從前,一家手機公司想要奪取手機攝影的戰略高地,除了軟硬件的升級、堆料、攝影文化的建立外,還少不了一個環節:讓手機到DxOMark上溜一圈。

然而這一次,雷軍卻在宣傳視頻中公開表示,自家的新旗艦儘管拍照實力空前強大,卻沒有送測DxOMark的打算。更有趣的是,就在雷軍官宣“罷選DxO”的稍後時間裡,DxO官方微博陰差陽錯地出了一個聲明,簡單總結就是,“除了送測之外,我們的評測產品也可以自購”。

(圖片來源:雷軍官方微博)

(圖片來源:雷軍官方微博)

我們無法確定DxOMark的這段發言到底針對誰,但在如此巧合的節點做出如此巧合的發言,很難不讓人將DxOMark的“我們可以自己買來測”和小米的“我們不送測”聯想到一起。所以,小米和DxOMark之間的“梁子”是結下了嗎?

DxO:從“眾星拱月”到“不被提起”

把時間撥回三四年前,彼時的DxOMark可謂是“風頭無二”,在各大手機廠商的旗艦機型發布會上,哪怕是高通驍龍芯片,都沒有如此高的出場率:華為、小米、榮耀、vivo、一加等等,只要產品稍微在影像上有一些建樹,都免不了要拉DxOMark出來秀一秀成績,以證明自己的實力。

DxOMark會被行業追捧,究其原因也不難理解。

首先,最表層的原因是,DxOMark在影像評測領域資歷較老,憑藉在專業相機領域積累的口碑,得到世界範圍內影像愛好者的廣泛認可,有較高的公信力。同時,涉足智能手機影像評測后,DxOMark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較權威的評測機構,如果手機廠商需要第三方機構來為產品背書,在影像領域DxOMark的確是不二選擇。

同樣的道理,現在手機廠商常常提到的“萊茵實驗室”也是世界範圍內比較專業的第三方評測機構,其提供的相關證書的確有較強的權威性,能夠客觀地反映出評測產品對應功能的真實水平。只不過,相比屏幕護眼這些相對有數據可支撐的項目而言,影像評測很難有真正客觀公正的評測標準,所以DxOMark做的工作難度更高,而且也更容易招來非議。

(圖片來源:DxOMark官網)

(圖片來源:DxOMark官網)

其次,深層次的原因是智能手機功能同質化加劇,4G時代的到來讓“分享”需求變得越發重要,照片甚至短視頻的價值得到重視。在這種情況下,“手機攝影”就成為了為數不多可以支撐手機溢價的賣點,簡單說就是各大廠商都開始“卷”攝影,而且目的華為靠影像口碑一舉站穩高端市場的壯舉后,小米等追趕者想要超越,就得說服消費者“我的產品拍照比華為更好”。

可口說無憑,要怎麼讓消費者相信自家的手機拍照更加突出?這時候有“權威”背景的DxOMark,就走到了大家的面前。

不得不說,DxOMark切入手機影像評測的時機是巧妙的,它趕上了智能手機影像大爆發的大潮,且的的確確得到了從廠商到用戶、從行業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和安兔兔等知名跑分軟件一起,成為了直觀衡量智能手機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DxOMark並沒有風光多長時間。回顧2022年上半年的發布會,我們已經很少能夠從手機廠商的發布會上見到DxOMark的評分榜單,小雷數了一下,雖然華米OV等頭部廠商均有召開旗艦手機發布會,推出了較多主打影像的產品,但提到了DxOMark的,只有榮耀一家。

通過查看百度指數,我們或許能更直觀地看到DxOMark在互聯網上熱度的變化。將時間跨度拉大到5年(2017-2020)可以見到,DxOMark的搜索指數在2019年初達到頂峰(正好是華為P20 Pro橫空出世的時候),隨後一直下滑,進入2021年後其搜索指數趨於平緩,和巔峰期相比差距甚大。

(圖片來源:百度指數)

(圖片來源:百度指數)

可以說,短短几年DxOMark迅速經歷了從“眾星拱月”般的追捧,到“不被提起”的尷尬,當然出現這般反差,也是有原因所在。

首先一點,也是最重要一點,DxOMark從開始評測手機開始,質疑聲就沒有停過。同時,質疑也分幾個方面:標準是否合理、送測固件疑雲、盈利方式等。

“標準是否合理”的質疑可以說貫穿DxOMark整個實驗室評測生涯的始終,也就是說早在開展相機、鏡頭成像水準評測的時候,外界(主要集中在外網)的質疑聲就已經此起彼伏。只不過,經過數次的評測標準迭代,在專業相機、鏡頭領域DxOMark

圍繞銳度、色散、景深彌散等幾個維度已經具備較高的可參考性,憑此DxOMark也成為了世界範圍內的數個專業影像評測機構之一。

但在手機領域,哪怕是DxOMark頻頻亮相於手機發布會那一陣,他們似乎也沒有定下一個足夠有說服力的評測標準。舉個例子,當時雙攝手機剛開始流行,同時“單攝”、“雙攝”之爭剛剛拉開帷幕,在DxOMark的評分標準中卻簡單粗暴地將“雙攝”作為加分項,全然不顧成像效果、成像質量,作為“專業”的影像評測機構,看硬件不看成像質量,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除此之外,在評測環節中DxOMark也鬧出了不少的烏龍,包括未擦乾淨相機鏡片就給出結論“鬼影嚴重”等等,也在客觀上打擊了所謂“專業評測機構”的公信力。

至於“送測固件”疑雲,這一質疑將矛頭直接指向了DxOMark的測試機制。簡單概括,就是手機廠商在產品送測的時候會“應試”般針對DxOMark的評分標準調試一個“送測固件”,謀求在測試中取得高分。這樣做顯然是有弊端的,最直接的矛盾來自於“DxOMark認為的好,不一定和消費者不同”。

舉個例子,如果說DxOMark認為一台手機拍照的“好”是絕對的色准,而廠商又往這個方向調校的話,最終的結果可能是成像發色相對寡淡,對比度和飽和度都不高。但是,根據多年的經驗,大多數消費者普遍喜歡稍高飽和、色彩飽滿的發色,這和DxOMark認為的“好”就出現了矛盾。

為此,當時有手機廠商的解決方法是,送測時用的是“特製”固件,而市售機型用的又是另一版本固件。如此一來,DxOMark給出的評分對大眾消費者來說就沒有太多意義,單純地只有參考價值。

不過,後來DxOMark不斷修改評分準則,使測試項目、評分標準更貼合真實使用場景,小米、榮耀等廠商也將“DxOMark送測固件”作為產品的賣點之一,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DxO評分的價值。

最後則是盈利模式的問題,根據互聯網資料顯示,DxOMark並不是免費、非盈利地做評測,而是會以不同的形式和廠商開展合作,甚至推出“付費諮詢”服務。可以理解為,DxOMark旗下的DxO Labs會提供收費的“影像提升”指導服務,給廠商一些改善成像質量的建議,幫助他們提升智能手機的成像質量。

實際上,個人認為作為“家大業大”的影像評測機構,DxOMark需要盈利性服務支持團隊運作並沒有任何問題,但問題在於DxOMark和DxO Labs並不是互相獨立,一方面和廠商合作提供付費服務,一方面提供能夠左右市場、消費者產品認知的“排行榜”服務,肯定難以擺脫“瓜田李下”的嫌疑。

包括Android Authority在內的部分科技媒體都對DxOMark這樣的運作方式表示擔憂,某些陰謀論者甚至懷疑,會不會合作的廠商排名、分數就會更高?雖然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DxOMark的評分、排名會受商業合作影響,但這樣的質疑顯然不會就此罷休。

(圖片來源:華為Mate40系列發布會直播素材)

(圖片來源:華為Mate40系列發布會直播素材)

當DxOMark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其公信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對一家以“獨立評測”為最重要資本的機構來說,無疑是致命的。伴隨着這些質疑聲,DxOMark出現在發布會上的次數也開始逐漸減少,2021年一加9系列宣布不再送測DxOMark,2022年小米宣布不送測DxOMark,vivo、OPPO和華為的發布會不再出現DxOMark的影像評分,DxOMark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毫無疑問進入了低谷期。

小米:從“急需自證”到“不言自明”

“至於DxOMark,這一次不會送測了”,雷軍在視頻中的一句話,顯得小米底氣十足。遙想數年前,小米對DxOMark的褒揚溢於言表,“相對客觀的第三方”、“最嚴格的專業相機設備測試平台”等讚揚言論均出自雷軍之口,當年的畢恭畢敬和現在的雲淡風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熟悉小米的朋友應該知道,創立的前幾年小米手機有兩大特色,一是不重設計,二是不重影像。到了某個時間點,小米好像“開竅”一般,幾乎同時地將提升設計和拍照提上了日程,因為小米想明白,要衝高端了。

自從小米Note誕生,小米旗艦手機的影像水準的確有了一定提升,從後續產品的迭代來看也的確能看到小米的進步。只不過,影像水平的提升,到底要如何讓用戶有所感知?雖說可以堆料,但影像的堆料和性能的堆料不完全相同,沒有一個明確的量化條件,而且也比較主觀,用戶不一定買賬。

就在小米發愁的時候,當時的市場“一哥”華為,靠一場驚天演出震驚了行業和消費市場:P20系列手機拿到了DxOMark首個“百分”以上的成績,一舉超越三星、蘋果等品牌的旗艦產品,成為了榜單上的“世界第一”。

(圖片來源:2018年DxOMark評分排行)

(圖片來源:2018年DxOMark評分排行)

或者是華為的驚人壯舉讓小米有所啟發,在同年推出的MIX 2S上,小米也搬出了DxOMark並表示拿到了“拍照101分”的“第三拍照高分”,讓行業吃驚了一把(需要注意的是,101是拍照分,97是綜合分)。雖說成績仍不如一二名的華為旗艦,但還是和小米過去“不注重拍照”的刻板印象形成了強烈反差,的確讓大家對小米對待影像的態度大為改觀。

同年5月,小米也正式成立相機部門,除了針對產品進行統一的調試優化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科學、系統的開發流程和內部評測系統,務求讓小米手機的影像性能能夠有序、穩定地得到提升,並符合用戶需求。

隨着小米在影像層面的不斷投入,他們和DxOMark也進入了“蜜月期”:小米9拿到了DxO總分第二的位置,19年底的小米CC9 Pro讓小米如願登上DxO總分第一;小米10、小米10至尊紀念版、小米11 Ultra均是DxOMark榜單第一,且和第二名的差距越來越大。

(圖片來源:小米11 Ultra發布會直播畫面)

(圖片來源:小米11 Ultra發布會直播畫面)

回顧小米手機影像艱難的發展之路,從這段經歷我們不難找到小米找DxOMark背書的原因。

首先,是要藉助外力是扭轉外界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包括兩方面,一個是“小米手機拍照不行”,第二個是“小米手機拍照硬件技術”不行,為了扭轉這些負面的印象,借用第三方權威機構的實測數據來為自己背書,是比較有效的手段。

實際上,這也多多少少受到了華為的啟發,華為靠DxOMark評分在消費市場拿到了極高的評價和肯定,讓行業見到了第三方權威機構的正麵價值。為此,小米藉助DxOMark的公信力來扭轉刻板印象是行之有效的,至少在當時是最好的辦法。

其次,有營銷推廣層面的價值。當時的華為靠和徠卡的合作在影像口碑上節節攀升,vivo和OPPO靠“拍照手機”、“自拍手機”的形象深入人心,相較之下小米手上卻沒有什麼牌可以打,為了更好地推廣自己手機在影像層面取得的成績,借第三方機構之口進行宣傳,效果更好。

至於物是人非,如今雷軍公開表示要和DxOMark“分手”,原因也不難理解。

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小米“翅膀硬了”。上文也有提到,在2020年後,小米旗艦基本登場就是DxOMark總分第一,再加上行業話語權的提升,如今的小米屢屢能夠首發行業中的先進技術來鞏固影像優勢,就算沒有DxOMark的分數背書,它也有足夠的信心可以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比如在將要發布的小米12S系列手機上,我們見到了1英寸傳感器、徠卡原生雙畫質等技術,光是靠這些技術支撐,小米12S在影像層面的水準基本不會有太多問題,就算送測DxOMark,也極有可能取代P50 Pro和榮耀Magic 4至臻版,成為新的第一。

原因其二,和上文分析的差不多,DxOMark的口碑受損、公信力下滑,營銷效果已經大不如前。

原因其三,小米有“徠卡”了。個人認為,和徠卡達成合作對小米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自然也是一種“口碑背書”。實際上,無論是頻繁和DxOMark合作時期的小米,還是現在的小米,在發展影像的同時也需要第三方的口碑來背書,和DxOMark相比徠卡知名度更高、認可度更高,是更有價值的背書標誌,有了徠卡加持少了DxOMark似乎也沒什麼問題。

不難總結,小米隨着多年的發展,在影像層面的確累積了足夠強大的實力,不光能和行業巨頭聯合定製傳感器,也能牽手傳統影像平台打造新IP。對於這個程度的小米,評分已經不能證明什麼,相反還會因為一些分數的高低而讓產品捲入輿論口水仗之中,對需要樹立正面、高端形象的小米來說未必是好事。

遠離“對比”和“紛爭”,現在的小米最需要的是“凹造型”。

總結:國產旗艦無須自證,評測機構前途未卜

對於DxOMark和小米的這些恩恩怨怨,也談不上誰對誰錯,不過是不同時期的各取所需罷了。DxOMark需要國產頭部手機廠商打開知名度、打開市場,國產手機需要專業機構來背書提升產品認可度,對雙方來說,或許他們在今天都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對小米乃至國產手機來說,個人最感欣慰的是實力的提升,通過連續幾年的“軍備競賽”的確讓國產手機的整體影像水準有了明顯進步,早些年由三星、蘋果霸榜的現象已經不復存在。

但同時讓我覺得可惜的是,DxOMark在手機影像乃至手機屏幕、音頻領域耕耘多年,依然無法以較強的說服力成為手機性能的主要參考。曾幾何時,我們以為專業的跑分軟件、評測機構可以推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供我們做購機決策,但今天看來,在是是非非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面前,這不過是難以實現的夢罷了。

(0)
上一篇 2022-07-03 11:17
下一篇 2022-07-03 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