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棄的“IE” 的一生

在互聯網行業,最令人害怕的不是被用戶罵,而是產品死了,人們連一點反應都沒有。Internet Explorer,微軟的 IE
瀏覽器,大概就是這麼一款產品。6 月 16 日,Windows 11 將正式放棄對 IE 瀏覽器的支持,這款存活了 28 年僅更新 11
版、見證了微軟“視窗時代”輝煌頂峰、也曾經把微軟搞到反壟斷法庭並差點被拆分的軟件,終於迎來了“退休”時刻。

被嫌棄的“IE” 的一生

千禧年前出生的網絡用戶,絕大多數是靠 Windows 桌面上藍色的小“e”圖標,開啟自己五光十色的網絡人生。接下來,可能會有少數人會繼續使用 IE 的繼承者,Edge 瀏覽器來登錄網站,雖然後者的內核早已換成對手的 Chromium。

而更多的人,點開的是無數的 App,而它們是不用瀏覽器的。

Windows 下的蛋

當 a16z 創始人、Web3 投資教父馬克·安德森 Marc Andreessen 給年輕的區塊鏈創業者佈道時,不知道會不會偶爾想起 25 年前,他和“網景”Netscape 的小夥伴將公司 Logo 釘在微軟園區草坪上的那個深夜。

當時還有滿頭秀髮的安德森剛剛登上時代雜誌封面,而給這位光腳的年輕人加冕“金童極客”(The Golden Geeks)的是剛剛上市的網景公司——剛剛成立 16 個月的公司,已經成功上市拿下 29 億美元市值,以至於“網景式成功”成為之後科技公司 IPO 成功的代名詞。

被嫌棄的“IE” 的一生

安德森當年登上《時代》封面|Time

讓安德森和公司獲得巨大成功的是團隊推出的網景瀏覽器 Netscape Navigator。

在 1990 年代初,第一代極客網民們接入萬維網的主要工具是美國超級計算應用中心 N CSA 團隊編寫的初代瀏覽器 Mosiac。網景團隊在 1994 年推出的 Mosiac Netscape 0.9 瀏覽器出道即巔峰,直接拿下 75% 的市場份額,並很快成為網民默認使用的瀏覽器。

網景迅速且巨大的成功,吸引了比爾·蓋茨的注意力。最開始堅定相信“系統在手,天下我有”的蓋茨,也被當時媒體鼓吹的“互聯網入口論”搞得十分焦慮。

令人意外,蓋茨一開始的策略並不是斬盡殺絕,而是“求和”。據說 1995 年 6 月,微軟高層曾經造訪網景園區,提出“除了 windows,網景可獨霸任何其他系統瀏覽器”的“議和條件”。在蓋茨看來這已經是自己“服軟”的表現,畢竟當時微軟已經是年收入 137 億美元,擁有超過 1 萬 5 千名員工的絕對巨頭。

但顯然,對於年輕氣盛的網景來說,微軟的提議近乎“羞辱”,一口回絕對方是唯一的選擇。

確定敵對關係后,微軟迅速收編團隊加緊自家瀏覽器的研發。也正是在 1995 年,劃時代的操作系統 Windows 95 問世,而在 Plus Pack 版本中,Internet Explorer 1.0 作為系統自帶軟件正式亮相。

被嫌棄的“IE” 的一生

當年的Netscape Navigator瀏覽器頁面|Geocities

網景優勢在於先發優勢,而微軟優勢在於系統,在 Windows 95 中免費的 IE 瀏覽器,成功佔領市場。而網景瀏覽器高達 45 美元的授權費用,遭受到微軟免費政策的當頭一棒

與微軟鬥爭了近三年後,網景以 42 億美元市值被美國在線 AOL 收購。即便一年後其市值已經漲到創紀錄的 100 億美元,但在瀏覽器這個主戰場上,IE 早已藉助 Windows 系統的成功而佔領了絕大部分市場。

不過,“瀏覽器之戰”雖然以 IE 的成功告終,但是內嵌系統的捆綁銷售卻給微軟帶來了 1998 年的“反壟斷”審判。雖然案件以和解告終,但也間接導致蓋茨將公司控制權交給鮑爾默,製造出一個更保守的微軟,最終錯失移動互聯網大潮。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Netscape 後來和太陽計算機系統公司合作 Sun Microsystems 合作建設 iPlanet,一個集日曆、網絡和電子商務等業務為一體的超級網絡綜合體,結果項目並不成功。和 Sun 公司的命運類似,網景也在新世紀的頭一個十年,漸漸式微,直到被時代華納取消品牌。

IE 一家獨大,成為微軟“視窗”系統用戶網上衝浪的唯一“入口”。

快魚掀巨鯨

70 和 80 后網民,估計到現在仍然能記起互聯網體驗被 IE 瀏覽器支配的恐懼。

第一是慢,網頁加載固然和網速強相關,但鑒於門戶時代的網頁大多以文字和鏈接為主,IE 的加載速度仍然令用戶感到十分揪心。不斷點擊刷新按鈕,以及一次開數個相同網址的 IE 窗口,看哪個先加載出來是網友的標準操作。

第二是崩潰頻繁,網上衝浪的網友永遠無法預料,自己和 IE 瀏覽器哪個會更先崩潰。

第三是安全問題,新世紀的頭一個十年,使用 IE 瀏覽器上網確實有冒險感,惡意軟件、流氓插件、無數彈窗、木馬程序無時無刻給單純想上網看個新聞的網友一個下馬威。

被嫌棄的“IE” 的一生

IE 慢的梗已經流行網絡很多年|網絡

估計不少網友都有點開一個網頁,蹦出十多個位置各異的彈窗,然後要手動尋找一個個“X”標誌去關掉的經歷。相比之下,幾年前頁游“假關閉按鈕”的設計清純的像一隻小白兔。

顯然,當一個軟件市場份額佔到 90% 以上,其他對手可以忽略不計時,團隊也很難有動力再去做任何改進——即便面對網友鋪天蓋地的吐槽,在 IE 瀏覽器的 28 年生涯里,也僅僅更新了 11 版。這在移動互聯網“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理念面前,簡直不可理喻。

天下網民苦 IE 久已的呼聲,被一個冉冉升起的互聯網新星聽到了。

直到 2006 年,Google的瀏覽器計劃才被時任 CEO 埃里克·施密特開綠燈——後者依然記得網景在第一次瀏覽器大戰中慘敗的場景,而Google在當時仍是一家“小公司”,不該吸引微軟的火力。

沒人能想到,Google兩位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招來的 Mozilla Firefox Firefox瀏覽器開發者搞出的小項目,成為Google繼搜索之後又一最成功的產品,並最終一統瀏覽器市場。而引領項目的,正是現任Google CEO 桑達爾·皮查伊。

被嫌棄的“IE” 的一生

早期 Chrome 設計突出金屬感|網絡

在 2008 年 9 月第一次亮相后,Chrome 並沒有激起太多浪花,不少科技媒體並不認為這是一款有未來的產品。第一版推出后,Chrome 只佔到瀏覽器市場 1% 的份額。難怪微軟並沒有將Google的新產品當成對手,相比之下,當時更成功的Firefox瀏覽器還算是 IE 8 的真正敵人。

但無可否認的是,Chrome 的極簡設計、快速的網頁加載以及超預期的安全性給多年毫無波瀾的瀏覽器市場吹來一股新風。

至於為什麼 Chrome 會比 IE 快上幾倍,一方面 Chrome 自建內核,後來又採用了自己的 Blink 引擎,在網頁加載上有很大優勢;每個標籤頁採用單獨進程的“沙盒”模式保證每個標籤頁不會互相影響,同時也增加了穩定性;另外,Chrome 會記住用戶的常用網站,對其進行預加載,用戶再次瀏覽時候速度自然更快。

所以,即便在多年後 IE 和其他瀏覽器在經過改進后,在網頁加載速度上已經和 Chrome 不相上下,但是當年 Chrome“天下最快”的印象依然深深留在用戶心中。

同時,Google開源 Chrome 內核 Chromium,借全球碼農的大腦共同改進瀏覽器的性能;另一方面,後來的“插件商店”,給 Chrome 帶來大量擴展應用,極大豐富了 Chrome 瀏覽器的生態。

在 Chrome 問世不到四年後的 2012 年 3 月的一個星期日,根據某網絡分析數據,當天使用Google瀏覽器的用戶佔比達到 32.7%,以微弱優勢擊敗佔比 32.5% 的 IE,成為全球使用量最大的瀏覽器。

這個分水嶺之後,Chrome 一騎絕塵,而 IE 則不可避免的走向快速下行通道。

截至 2020 年,Chrome 已經佔據瀏覽器近 70% 的市場份額,IE 則是 3%,無限接近“其他”類別。

漫長的告別

有些人二十多歲就死了,只不過六十多歲時候才下葬。這句話用來形容 IE 瀏覽器,有些莫名地合適。

被嫌棄的“IE” 的一生

IE 正式告別,少不了更多梗圖|網絡

去年 5 月,微軟官方正式宣布,2022 年 6 月 15 日後,部分 Windows 系統不再支持 IE 瀏覽器。

事實上,自從 2015 年開始推出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微軟對於 IE“棄子”命運的表述已經很直白了。

甚至,為了證明微軟確實“洗心革面”,Edge 瀏覽器甚至從 2018 年開始直接將內核換成了 Chromium,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Edge 不是 IE 的繼承者,反而是 Chrome 的一個“小弟”。

2020 年數據顯示,Edge 瀏覽器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 IE,並在不久前超越蘋果的 Safari,以近 10% 的市場份額成為第二大網絡瀏覽器。

當 IE“退休”的消息曝光后,也有網友擔心一些落後的“網銀”和“報名”系統,仍默認使用 IE 瀏覽器。這方面倒是不用擔心,因為 Edge 瀏覽器仍會保有 IE 模式,同時 360 瀏覽器同樣有 IE 模式,可以為網友一解燃眉之急。

作為一款互聯網產品,IE 誕生於巨頭微軟的恐慌期,一個試圖抓住“互聯網入口”的防禦產品。通過 Windows 捆綁+免費的強力政策贏得“第一次瀏覽器大戰”的勝利,而缺乏戰略方向則讓這款擁有最廣大用戶基礎的上網工具不思進取,最終落敗於目標明確且執行力更強的Google Chrome。

歸根結底,策略再好,一個真正的好產品才是成功的底線。

漫長的告別之後,無人懷念早已成為互聯網化石的 IE 瀏覽器。

頭圖來源:9to5Mac

(0)
上一篇 2022-06-16 14:41
下一篇 2022-06-16 14: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