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起,天宮從此不寂寞

2022年是中國的航天大年,是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的決戰決勝之年,又恰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周年,意義非凡。明天(6月5日)上午10時44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將載着三位航天員再次飛向天宮空間站。

今天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介紹,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6月5日10時44分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陳冬、劉洋和蔡旭哲組成,陳冬擔任指令長,他們全部為第二批航天員。其中,陳冬參加過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劉洋參加過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蔡旭哲是首次飛行。

4月16日,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三位神州十三號乘組航天員平安歸來的喜悅還未散盡,一個半月後,神舟十四號又將啟程。

據發布會介紹,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四號乘組3名航天員將迎來空間站兩個實驗艙以及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來訪對接,並與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進行在軌輪換,於12月返回東風着陸場。

這意味着從明天起,中國空間站將會一直有航天員不間斷駐守,不會像神舟十三號和神舟十四號之間有一個多月處於無人駐守狀態。

神舟十三號乘組共在軌飛行183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連續在軌飛行時間的最長紀錄,神舟十三號任務圓滿成功標誌着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完美收官。

4月17日,也就是神州十三號乘組順利返回的次日,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介紹,根據任務安排,2022年我們將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共計劃實施6次飛行任務,這6次任務分別是5月發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6月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乘組也是由三名航天員組成,他們也將在軌駐留6個月時間;7月發射空間站問天實驗艙,10月發射空間站夢天實驗艙,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之後還將實施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

其中,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也是由三名航天員組成,也已選拔完成,目前正在開展任務訓練,這三名航天員將在軌和神舟十四號的航天員完成輪換以後(據悉六位航天員將共同生活、工作5~10天),同樣在軌工作和生活6個月。

神舟十四號責任重大

中國空間站建造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分別規劃了6次飛行任務。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主要任務目標是全面突破和掌握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相關的關鍵技術。自2020年以來,先後成功實施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共6次飛行任務,均取得圓滿成功,圓滿完成了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任務目標,為空間站建造階段任務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新華社報道,今天在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表示,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期間將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天宮空間站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其中,問天實驗艙主要面向空間生命科學研究,夢天實驗艙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學研究。

據悉,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中國空間站艙內可以部署25台科學實驗櫃,每台實驗櫃都是一個小型的太空實驗室,可以支持開展單學科或多學科交叉的空間科學實驗,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問天實驗艙配置了與核心艙一樣的航天員生活設施,這裡包括3個睡眠區、1個衛生區和廚房等設施,可以保障航天員生活,它還可以與核心艙一起來支持兩艘載人飛船輪換期間6名航天員的生活。

林西強說,問天實驗艙主要面向空間生命科學研究,配置了生命生態、生物技術和變重力科學等實驗櫃,能夠支持開展多種類植物、動物、微生物等在空間條件下的生長、發育、遺傳、衰老等響應機理研究,以及密閉生態系統的實驗研究,並通過可見光、熒光、顯微成像等多種在線檢測手段,支持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等多層次生物實驗研究,還支持開展不同重力條件下生物體生長機理的對比研究。

夢天實驗艙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學研究,配置了流體物理、材料科學、燃燒科學、基礎物理以及航天技術試驗等多學科方向的實驗櫃,支持開展重力掩蓋下的多相流與相變傳熱、基礎燃燒過程、材料凝固機理等物質本質規律研究以及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實驗研究。

同時,在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鐘的基礎上,將建立世界上第一套由氫鍾、銣鍾、光鍾組成的空間冷原子鐘組,構成在太空中頻率穩定度和準確度最高的時間頻率系統,開展引力紅移、精細結構常數測量等前沿的科學研究。

此外,還在艙外安排了材料艙外暴露試驗裝置和元器件與組件艙外通用試驗裝置,用於開展艙外實驗項目。後續,還將發射與空間站共軌飛行的巡天空間望遠鏡研究設施,開展廣域巡天觀測——巡天號空間望遠鏡是中國天宮空間站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也將是中國首個設置於地外空間的大型天文望遠鏡,其視場可達到哈勃望遠鏡的300倍。

依託上述艙內科學實驗機櫃、艙外試驗裝置和巡天空間望遠鏡,在空間站建造階段,共安排了近百項實驗研究項目。

空間站轉入常態化運營后,還將實施較大規模科學研究,預期將有力推動暗物質與暗能量、星系形成演化、物質本質規律、生命現象本質和人在太空的響應變化規律,以及地球可持續發展等重大前沿科學問題的突破,為未來我國開展近地以遠的載人空間探索提供深厚的科學和技術積累。

在4月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宏透露,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在地面的研製進展順利。

其中,問天實驗艙已經在天津完成了整艙的集成總裝、測試和大型試驗工作,整裝待發;而夢天實驗艙目前已在天津完成了相應的集成總裝和試驗工作,正在開展地面測試,後續還將完成整艙熱試驗、回歸測試等試驗工作,正按計劃推進。

為什麼是這三位航天員?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左起:蔡旭哲、陳冬、劉洋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左起:蔡旭哲、陳冬、劉洋

6月4日上午11時,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陳冬、劉洋和蔡旭哲在問天閣與媒體記者見面,這是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的首次亮相。

先看一下他們的簡歷:

陳冬,男,漢族,籍貫河南鄭州,河南洛陽出生,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一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某飛行大隊大隊長,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10年5月入選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16年10月,執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同年12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獲“三級航天功勛獎章”。經全面考評,入選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並擔任指令長。

劉洋,女,漢族,籍貫河南林州,河南鄭州出生,中共黨員,博士學位。1978年10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某飛行大隊副大隊長,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2010年5月入選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12年6月,執行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獲“三級航天功勛獎章”。經全面考評,入選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

蔡旭哲,男,漢族,籍貫河北深州,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76年5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某訓練基地某團某飛行大隊副大隊長,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10年5月入選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經全面考評,入選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

作為中國首位飛天的女航天員,劉洋隨神舟九號駐留太空13天。在今天的媒體見面會上,劉洋深情地說,2012年6月28日,神舟九號飛船即將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分離並返回地球。在回到飛船前,她轉身對着天宮一號鄭重敬禮,心裡默默地告訴自己:“在不久的將來,我一定還會再回來!”如今,她的願望實現了。

這次的三位航天員年齡相仿,都是75后。選拔延續了航天員系統統籌規劃、新老搭配、繼承與發展的原則。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接受央視採訪時說:“一方面是要分析每次任務的特點,每個人的特點跟任務的匹配性,以及他們彼此之間的心理相融性、飛行經驗、年齡等各方面因素,最後來綜合確定。因為陳冬也飛過神十一任務,神十一任務他們飛了33天。我們認為還是比較長的一個時間,然後也有組合體飛行的這個經驗,劉洋也有組合體飛行的經驗,然後我們認為這三名航天員年富力強,來執行神十四任務是最合適的人選。”

據悉,作為空間站建造階段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具有承上啟下的重大意義,三位航天員將要面臨的是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中最複雜也是最艱巨的一次任務。神舟十四號乘組將在軌駐留6個月,經過9種組合體構型、5次交會對接、3次分離撤離、2次艙段轉位以及配合地面完成空間站的組裝建造和測試等工作。

所以對航天員的要求也特別嚴苛,尤其要非常細緻認真,而這正是陳冬、劉洋、蔡旭哲的共同點

據黃偉芬介紹,陳冬作為指令長始終是特別自信,然後處事雷厲風行,很果敢,非常非常細緻,經常會在訓練中和實驗中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他是屬於那種比較有主見的人;劉洋是非常有親和力的人,很樸實,溝通語言表達能力很強,這是她很突出的一個特點;蔡旭哲很聰明,對學習和領悟的能力是比較強的,他也是對新事物、新知識接受也比較快。

“他們三個都是屬於比較善於學習思考的人。”黃偉芬說。

她還透露,神州十四號將創造多個首次——首次進駐兩個實驗艙,我們首次在問天艙進行太空授課,我們要首次完成三艙的組裝建造等等,首次利用氣閘艙、小機械臂、大小機械臂的組合臂來進行出艙活動。

而這也給航天員帶來了挑戰。黃偉芬說:“隨着空間站的建成,這個組合體越來越複雜,出問題的概率就增加。通過推演故障預案的學習、實操的訓練和演練,然後對應急故障這一方面的故障處置能力進行了強化的訓練,就是一旦在出現這些緊急應急的工況的時候,他能夠沉着冷靜有效地進行處置。”

還有10多個小時,讓我們鎖定6月5日10時44分。

預祝神舟十四號發射成功!

(0)
上一篇 2022-06-04 23:01
下一篇 2022-06-04 23: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