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新的環境DNA監測方法 以識別魚市中的瀕危物種

儘管採取了保護措施,但瀕危魚種還是經常被捕獲,然後在公開市場上出售。雖然用肉眼搜索它們是很困難的,但一項新技術可以讓當局更容易知道哪些物種在一個地方被出售。

mee313842-fig-0001-m.jpg

水生動物不斷地以體液、脫落的皮膚和排泄物的形式將其DNA釋放到水中。這種廢棄的DNA被稱為環境DNA,或簡稱為eDNA。通過從一個特定的地理位置採集水樣,然後確定哪些物種的eDNA存在於該樣本中,因此可以確定哪些物種生活在該地區。

近年來,該技術已被用於評估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檢查大白鯊是否在附近,甚至尋找尼斯湖水怪。應該指出的是,eDNA分析也適用於檢測陸地上的動物。

現在,香港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利用該技術在濕貨市場尋找瀕危物種。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從三個香港魚市收集了排水樣本,為期五天。通過過濾或沉澱,從這些樣本中獲得了組織、血液和其他細胞碎片。

當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時,發現它們含有受保護物種的eDNA,如褐點石斑魚、兩種鯿魚和三種鰻魚。隨後對小販的攤位進行目測,證實所有這些物種確實存在。

僅僅依靠目測檢查的問題部分在於,許多濕貨市場很大,包含大量的魚,用眼睛檢查需要很長時間。此外,瀕危物種經常被屠宰或與外觀相似的非瀕危物種一起出售,使得它們難以被目視識別。

當然,對整個市場的污水進行eDNA分析並不能告訴當局哪些商販在出售禁魚。然而,它至少可以讓他們知道是否有必要進行目視檢查,此外,它還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張圖片,說明哪些受保護物種正在被出售,數量如何。

關於這項研究的論文最近發表在《生態學和進化方法》雜誌上。

(0)
上一篇 2022-05-27 09:45
下一篇 2022-05-27 09:4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