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死”了日本音響大廠安橋?

最近HiFi圈有個“大事件”發生。日本成立76年的HiFi大廠安橋資不抵債,向法院提交了破產申請。說起安橋,其實對於HiFi發燒友也好,大眾影音愛好者也罷,並不是一個陌生品牌。

我並不青睞於日本音響品牌,但是家裡的一個安橋CD機自從我出生起就一直使用到今天,除了音箱罩髒了外,這個安橋CD機連同配對的音箱從來沒有維修過,狀態非常出色。

誰“殺死”了日本音響大廠安橋?

家裡的安橋CD機,已經吃灰很久 圖源:品玩lzh攝

家人雖不是HiFi發燒友,但還是選擇了安橋音響,足以看出其在當時的影響力。

這個成立於1946年,以功放、揚聲器、唱盤以及家庭影院品牌家喻戶曉的音響品牌,甚至其願景都是

“安橋堅信整個世界本應更容易地感受到高質量音樂、電影和遊戲的魅力,而在世界上所有的靈魂都被觸動之前,安橋不能停止前進的腳步。”這種非常有“幹勁兒”的“口號”

怎麼就“突然”申請了破產?

是本身不順應潮流固步自封?還是受到外界大環境影響?

對於這種傳統音響品牌來講,1+1的效果往往都大於2。

從首發“第一”到“淡出視野”

如果不能順應時代變化,就會被時代淘汰

這句話放在安橋上並不合適,用“如果不能隨時緊跟時代變化,就會被時代淘汰”才是準確的。

自從安橋這個品牌從松下分開后,其實不難看出他們在40-90年代推出的音響產品,都緊跟當時潮流,用當時的“蘋果”,引領那個時代的“家庭音響”發展來形容也不為過。

不管是在1966年,當時還是一體式音響大行其道時,安橋憑藉外觀小巧,可以自由移動的ST – 55桌面分體式立體聲音箱迅速引領了分體潮流;還是在1970年,安橋率先在前置放大器系統中採用了90%的全新技術,在當時大系統中都獨佔鰲頭。而到70-90年代發展更是讓安橋像坐進了火箭,創造了多項第一佳績,比如在1981年發布的世界第一款高速配音雙卡式錄音機、1985年全球第一部具有光纖數據傳輸功能的CD播放機、1993年世界上第一台THX認證的家庭影院功放,千禧年第一款7.1聲道的THX Surround EX家庭影院功放等等。

誰“殺死”了日本音響大廠安橋?

安橋產品類別很多,但並不專精 圖源:源於百度百科

截止到90年代末,安橋的發展順風順水,憑藉精良的做工、各種新技術以及出色的聲音表現,以及各個價位段產品,很快成為日本家喻戶曉品牌,也躍居成為日本第一大音響製造商。

而在2000年,也就是千禧年後,安橋明顯停下來了產品更細迭代腳步,其實這時候安橋重心已經從傳統音響領域,比如立體聲音箱、功放等等轉到了家庭影院。

而只一意孤行,沒有注意到已“如臨大敵”,歸根到底,脫離不了安橋的“傲慢”。

蘋果iTunes和配套iPod產品橫空出世,直接改變了大家聽音樂習慣,這時候其實已經影響到傳統HiFi領域。但安橋並沒有像索尼一樣把未來可能改變其自身命運的品牌放在眼裡,這就和當時諾基亞沒有把它放在眼裡是異曲同工的。

相比於蘋果iPod等產品只需要從電腦上就能下歌,存儲到小巧便攜機器中隨時隨地就能聽的“便捷性”來講,像安橋這種需要到線下實體店購買CD,之後再放入CD機,使用音箱來聽的方式顯然是“落後”的。

誰“殺死”了日本音響大廠安橋?

iPod Classic 圖源:王博源

誰“殺死”了日本音響大廠安橋?

索尼“魚雷”MP3播放器 圖源:源於網絡

沒有根據當時“隨身”風向標蘋果索尼來進行公司內部轉型,押注於家庭影院這種更為小眾的領域加之後續推出產品“步伐”明顯“被動”,更不要提在2010年3D技術尚沒有成熟時,冒然推出3D家庭影院功放這種價格昂貴適應面又窄的影音系統,這簡直是為之後“由盛轉衰”給自己鋪好了路。

後來安橋意識到大家聽歌方式發生轉變時,想“扭轉”這種局面已為時太晚。而到2019年,安橋也基本淡出了人們視野。

到底是“誰”助推了安橋衰敗?

自行“作死”或是其主因。

首先一個原因是,產品定價以及定位混亂。

安橋是“不是HiFi的命,得了HiFi的病”,這個品牌自從創立之出,嚴格意義上講就不是一個純HiFi品牌,從他們推出的家用音箱功放組合套裝來看,其實充其量只能算是“大眾”音箱品牌,是個一體化解決方案品牌,但是他們在定價方面卻和“純HiFi”品牌不相上下,ST-55桌面分體式立體聲音箱在當時售價為500日元,遠超日本當時300日元人均收入。

當時人們可以選擇的品牌很少,也只能通過高價來購買安橋產品,在品牌創立之初,他們就表示“購買安橋的奢華電子產品將一直讓您驕傲地邀約朋友前來您家共享精彩。”

誰“殺死”了日本音響大廠安橋?

安橋現在真的是“揮淚大甩賣” 圖源:阿里巴巴

而之後不管是音箱還是功放都延續了高定價。在外人看來這似乎是一個“高檔”品牌,但隨着90年代後期身邊多了不少競爭對手,比如國外索尼、雅馬哈、國內山靈、凱音這樣的HiFi廠商時,安橋的產品突然變得“平民”了,幾千元就能買到一台音箱加功放套裝。

這顯然是和“奢華電子產品”相悖的。

而之後安橋通過CMX1“播放器”型手機想和索尼以及蘋果分庭抗禮時,簡直是天方夜譚。

首先這是一個手機,但為了讓音質表現好,加入了獨立解碼、獨立電路設計,這就讓機身變得過厚,此外續航也成為問題,加之需要從電腦拷貝進歌曲不支持WiFi傳歌等,這種“反人類”操作直接影響到體驗,當然還有Android系統優化和底噪等問題。

誰“殺死”了日本音響大廠安橋?

圖源:品玩陸攝

想同通過“大眾”手機品來讓更多人使用,但卻保持了播放器的體積、重量,這種“擰巴”設計以及高達6K元售價,也最終導致這是一款極為小眾產品。

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講,可以選擇的品牌更多,價格更有優勢;對於HiFi玩家來講,因其本身定位距離“純HiFi”還有段距離,發布的音響產品銳減以及在音響圈搖擺不定的口碑。

都讓安橋處於一個既不能吸引新的消費者又不被HiFi玩家看上的尷尬局面。

其次是盲目收購,盲目變賣。

前邊我也講了,蘋果和索尼改變了大家聽歌方式,當所有HiFi品牌都在積極轉型擁抱流媒體、發布隨身便攜耳機、播放器力求在這次“清洗”中保命時。

安橋做了一個驚人舉動。

收購日本先鋒(Pioneer)公司的音響設備事業部,希望通過更高的產品研發能力和接近“暴力”的利潤來拯救下滑業務。

這就屬於“格局”問題了,在家庭影院、HiFi音響本來就屬於“日薄西山”行業時,還盲目進行收購而不看看大環境變化,那麼最後除了又雙叒叕增加額外債務外,對轉向沒有起到絲毫幫助。

誰“殺死”了日本音響大廠安橋?

安橋已經資不抵債 圖源:網絡

而這時安橋其實已經“慌了陣腳”,想到了變賣資產,這也是大公司穩定現金流以此讓公司正常運轉的方式,但就在把家用影音業務出售給美國音響企業Sound United時,這項收購計劃被取消,本想着:

“公司出售家用影音業務后願意接受貼牌生產,力求實現一定程度的增長”的計劃也打了水漂。

而之後其實安橋通過英屬開曼群島的投資基金Evo Fund在2020年7月公布了一項發行新股融資46億日元的計劃“苟延殘喘”了一段時間。

隨後安橋通過發行特殊股票來籌資62億日元來規避觸及退市標準,但由於Evo Fund帶頭拒絕行使認購權,安橋最後只籌集到了12億日元的資金,不得不退市。

接下安橋只能“割臂求生”:將家庭影音業務出售給夏普和美國音響設備公司VOXX,將耳機和頭戴式耳機業務出售給投資基金。

最後,娛樂方式變化。

蘋果推出iPhone這樣的大屏設備,表面上是改變了人們使用手機方式,其實更深層次是改變了人們“娛樂”方式,隨着科技進步、硬件技術成熟,用戶的娛樂方式、娛樂環境發生了變化。

簡單來講,從室內固定場景移動到了“任何位置”,不需要再拘泥於固定環境、固定設備就能通過“空間音頻”技術得到和家用音箱相同體驗,加上更方便的音頻、視頻、多媒體獲取方式,這就讓安橋這種只在固定場所下才有的品牌產品優勢蕩然無存。

就像我之前一位朋友說的“現在娛樂方式太多了,對於大眾來講都在追求更為便捷且成本低的方式。”

而對於TWS這種便攜音頻產品對傳統音響行業是否有打擊?

這完全是兩個消費群體,TWS更像是獨立創造出來的藍海,而傳統音響行業本身就是紅海,兩個領域根本挨不上。

對於傳統音響系統來講,各種“無線”高保真音箱、電視Sound Bar的出現以及普及或許才是“壓倒”這類產品的最後“推力”之一。

誰“殺死”了日本音響大廠安橋?

傳統音響下個“增量”或許是無線音響系統 圖源:KEF官網

歸根到底一點,概括起來講就是:大人,時代變了。

(0)
上一篇 2022-05-18 15:21
下一篇 2022-05-18 15: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