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稱小米印度員工遭印執法機構“極端脅迫”

印度執法機構日前指控中國科技公司小米(印度)涉嫌違反該國外匯管理法,以向外國實體非法匯款支付版稅等為由凍結了其約555億盧比(約合48億元人民幣)資金。路透社7日披露的一份法庭文件顯示,小米(印度)方面稱, 該公司前總經理馬努·庫馬爾·賈因和首席財務官薩米爾·拉奧及其家人在接受印度執法機構詢問時,曾遭到“身體暴力和脅迫威脅”。

《環球時報》記者就此向小米問詢,截至9日凌晨發稿時尚未獲得回復。

小米稱小米印度員工遭印執法機構“極端脅迫”

小米(印度)在5月4日向法庭提交的材料中表示,印度執法機構調查人員當時說,如果他們不按要求提交相關聲明,“將面臨可怕後果”。隨後,拉奧在“極端脅迫之下”在聲明中加上了“我承認,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已按照小米集團某些人的指示支付了版稅”。但拉奧次日(4月27日)就撤回這份聲明並表示“(我)並非在自願情況而是在脅迫下作出(這份聲明)”。

新德里電視台7日稱,印度執法機構當天否認其所屬調查人員曾“脅迫”小米(印度)公司員工。他們稱,相關指控是“不真實且毫無根據的”,小米(印度)公司根據印度外匯管理法並在對其有利的環境和場合下自願提交了有關陳述,“該陳述與提交給執法機構的書面內容和記錄材料相一致”。該執法機構還強調,“本機構極具職業道德且專業,任何時候都不會對涉案企業員工採取脅迫或威脅的手段”。

匿名消息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印度執法機構對小米(印度)公司採取的行動既不是孤立的,也並非心血來潮的突襲。據他透露,印度財政部及下屬的稅務、財務等調查機構早已將小米(印度)公司等中資企業納入“觀察視線”,搜集它們的“違法證據”。今年1月,印度財政部就曾宣布向小米(印度)公司追繳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期間,合共約65.3億盧比的稅款,理由是小米(印度)公司向美國高通和北京小米移動軟件公司支付的專利許可費和特權使用費沒有算進公司進口商品交易價值。此外,印度政府去年年底還調查了小米(印度)在遵守所得稅法方面的問題。該消息人士認為,小米(印度)不是第一家被印度當局調查的在印中資企業,短期內大概率也不會是最後一家。

根據印度媒體有關此事件的最新報道,卡納塔克邦高等法院暫時擱置了執法機構對小米(印度)發布的資金凍結令,下一輪聆訊將在5月12日舉行。這意味着小米(印度)公司獲得喘息機會,仍能動用銀行賬戶資金開展日常公司活動。一名知情人士說,小米(印度)公司可以選擇向印度政府披露其特許權使用費等資金轉移情況來獲得某種程度的豁免。

印度是小米重要的海外市場。IDC、Counterpoint、Canalys等市場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從2018年到2021年,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分別為28.9%、28.6%、26%、24%,基本穩固了印度第一大手機品牌的地位。除小米外,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佔有率排名靠前的中國品牌還有vivo、Realme和OPPO等。上述四家中國公司去年佔印度手機市場約65%的出貨量,完全“吊打”Micromax、Lava、Karbonn等印度本土品牌,商業上“樹大招風”的負面作用開始出現。

2020年發生中印“加勒萬河谷衝突”后,這種負面作用進一步放大。印度政府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夠減少對中國的進口依賴,並藉機扶持本土企業助力印度取代中國成為新的全球製造中心。此後的諸如禁用200餘款中國手機應用程序、對在印中資企業和人員進行“合法合規性調查”等也都是在這樣的政策邏輯下醞釀和執行的。

一名此前長期在印度從事商貿事務、現已回國的華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那麼多在印度淘金的外商,既有中國人,也有其他國家的人,而印度的各類稅法又是如此複雜,(我們)很有可能不小心逾矩。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或企業是刻意規避甚至違反印度的法律”,“在中印關係下行的大背景下,我們在印度的任何行為都會被印度政府和執法部門用放大鏡進行檢視”。作為2020年印度政府對在印華商採取執法行動的“受害者”之一,他說:“相信印方此次對小米的行動與此前的類似調查一樣,也並非出自純粹的維護貿易或商業公平的動機,只不過是借法律之名,行政治綁架之實,以便他們在與中方談判時有更好的籌碼。”

特約記者/胡波波

(0)
上一篇 2022-05-09 08:22
下一篇 2022-05-09 08: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