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無人駕駛,我們還差“臨門一腳”

近日,百度宣布獲得北京無人化載人示範應用許可,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可以在北京亦庄提供主駕無人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這是國內首個由一線城市頒布的無人化載人測試許可,既標誌着國內自動駕駛產業發展開始進入無人化階段,也再次證明了百度作為自動駕駛國家隊的領頭羊地位。

百度無人車上路載客!李彥宏:比有人駕駛更安全。

然而,就在這標誌性事件發生后的第二天,百度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宏卻在社交平台上給出了這樣一個頗為令人驚訝的評論。

“無人駕駛肯定會出事,甚至會出死亡事故,只是這個概率比有人駕駛低多了。”李彥宏寫道。

一邊百度剛剛拿到無人化載人測試許可,另一邊李彥宏卻直言無人駕駛肯定會出事故,甚至是嚴重事故。

兩件事兒連起來,猛一看真讓人有點摸不着頭腦,不知道李彥宏此番言論到底是給自動駕駛潑冷水,還是反向要給無人車點贊。

其實啊,事情並沒有那麼複雜。

李彥宏這句話本質上其實是在呼籲出行行業,乃至整個社會,要正確和理性認識自動駕駛技術——自動駕駛不等於零事故,但依然是比人類駕駛更安全的出行方式。行業不能因噎廢食,覺得技術不能100%無事故就將其拒之門外,阻礙健康發展和規模落地。

換句話說,李彥宏看似在潑冷水,但其實是在為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而奔走呼喊。

01.

理性看待自動駕駛 需更多政策支持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理性看待自動駕駛技術呢?

1、自動駕駛不可能100%安全。

小到手機、平板,大到飛機、火箭,所有的科技產品都是基於一定的技術原理和工作條件進行設計和研發的,而其一旦超出系統設計的工作範圍和條件,當然就會出現問題,甚至是事故。

就拿自動駕駛汽車舉例,其設計目標就是讓汽車能夠感應到本車之外其他交通參與者的位置和移動信息,然後再基於這些信息做出駕駛決策。

假如無人車正在路上正常行駛,前方突然飛來一塊大石頭或頭頂立交橋塌了,亦或是“飛”過來一輛事故車,以現有的自動駕駛系統根本不會做出避讓動作,因為根本就沒有設計類似的功能。

而上述看似少見的突發事件,其實在現實世界中每天都在上演,案例還千奇百怪,這也就決定了自動駕駛汽車永遠不可能實現100%的安全。

2、自動駕駛仍然比人類司機安全。

既然自動駕駛系統不能杜絕事故,那又憑什麼說比人類司機更安全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總計發生15.69萬起跟汽車相關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43098人,受傷人數超過15萬,平均算一下每天約有118人因交通事故而不幸遇難。

據《中國青年網》報道,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關負責人曾表示,人為因素在道路交通事故成因中佔比超過90%,包括酒駕、醉駕、逆行、闖紅燈、超速等行為,也包括分神、路怒、睡覺等行為。

▲Waymo自動駕駛汽車被其他社會車輛追尾事故
▲Waymo自動駕駛汽車被其他社會車輛追尾事故

反觀提前寫好算法規則的自動駕駛系統,顯然不會出現上述各種人為因素,換言之就是如果自動駕駛全面普及后,可以減少約90%的交通事故。

此外,自動駕駛車輛基本上都會搭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攝像頭、V2X、GNSS、IMU等一系列傳感器、感知以及通信設備,不僅能對外界進行360度的環境感知,並且其感知準確性、實時性也都超過人類駕駛員,而這也是其能夠比人類更安全的一個重要原因。

3、發展技術不能因噎廢食

在認識到自動駕駛系統安全問題的兩面性后,接下來一個關鍵問題是我們還要認識到發展自動駕駛產業不能因噎廢食。

既然,自動駕駛技術永遠不能達到100%安全,那發展這項具備多種社會價值的前沿技術時,就不能因為害怕出現事故而止步不前。

比如我國自動駕駛產業雖然在全球僅次於美國,但現在卻依然未出台完全無人化的測試政策,企業在測試自動駕駛車輛時,仍然需要在車內副駕駛或者後排設置人類安全員。

有安全員,就意味着系統永遠只能逼近極端場景,而不能真正面對極端場景——因為在極端場景完全出現前,安全員就會提前接管車輛,最終讓企業難以找到隱藏起來的Corner Case、長尾問題,也無法實際驗證系統是否能對極端場景做出正確的反應。

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落地。正如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所言,“對於自動駕駛汽車來說,如果沒有對殘餘風險的容忍,這輛車永遠無法落地。”

經過了近10年的研發后,我國已經形成了頗為健全的自動駕駛產業,各類自動駕駛方案公司和傳感器、芯片公司那是相當齊全,在技術上也足以叫板美國同行。

隨着當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全球科技競爭加劇,我國更應抓住時代機遇,為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實現換道超車。

所以,在我國自動駕駛技術不斷成熟后,也就更需要開放大膽的測試政策(全無人化測試),讓企業們擁有100%擬真度的測試環境,助其不斷“修鍊武功”,讓全無人商業化運營早日成為現實。

02.

配套措施已完善 只差臨門一腳

那麼,為什麼國內開啟全無人測試的進度比較慢呢?

此前,中國工程院李克強院士曾表示,自動駕駛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高級階段,在未來自動駕駛實現的過程中,安全是一大核心問題。

當下,國內各地、各級政府之所以沒有允許全無人車進行收費運營,最大的顧慮其實是在安全層面。

多年來,我國自動駕駛產業積累的技術體系和各地政府探索的管理體系,其實已經足夠為Robotaxi全無人車商用測試保駕護航了。但相較於美國自動駕駛政策而言,中國的政策還是顯得更為穩健,並更注重人身、道路安全。

但當技術發展到一定高度后,如果有遠程控制或者管理體系進行輔助,做到智能數據可溯可查、駕駛風險可防可控,政策開放讓全無人車上路嘗試商業化運營未嘗不可。

▲自動駕駛車輛正在進行道路測試
▲自動駕駛車輛正在進行道路測試

曾有自動駕駛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自動駕駛規模化落地的瓶頸在於1%乃至0.1%的複雜長尾場景,而各家公司也正試圖破解這一瓶頸。

技術層面,例如百度拿出了5G雲代駕方案。依託5G通信低延遲、大帶寬等特性,在全無人車商業化測試前期,以雲代駕的方式進行遠程實時服務,保證用戶服務順暢。

當車輛遇到自身難以處理的特殊場景(比如修路,只有違反交通規則才能通行)時,由雲代駕發送路徑或遠程駕駛予以脫困,提升自動駕駛服務有效性。

目前,5G雲代駕已實現商業化部署,在共享無人車遇到臨時的交通管制等場景,可以向“5G雲代駕”求助,求助信息會顯示“5G雲代駕控制艙”屏幕上由雲端駕駛員提供協助。

▲5G雲代駕座艙
▲5G雲代駕座艙

監管方面,北京、上海等自動駕駛產業發展較快地區,已經形成了由牌照、測試區、測試成效等要素構成的封閉測試場-特定開放道路-限定測試區域-小規模商業運行部署等4階段自動駕駛道路測試風險防控管理體系。

企業持有特定的牌照才能進行特定測試,並且申請牌照也需要進行前置的技術安全測試,因此即使放開全無人出租車商業化測試許可,也並不會造成所有企業一擁而上、魚龍混雜的混亂局面。

綜上所述,從安全保障上看,像是百度等國內自動駕駛頭部企業們已經做好全無人測試運營的準備。而此時就需要國家在政策層面上予以更多開放與支持,逐漸開放全無人出行服務的商業化測試試點,讓自動駕駛技術真正走入日常生活。

03.

德日韓正在快速跟進 中國要保二爭一

自動駕駛是最適合AI技術落地的前沿方向,是當前全球各科技、汽車強國爭相搶奪的技術高地。

過去10年間,憑藉產業界的不懈努力和政府政策大力支持,我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取得了矚目成績,在產業發展成熟度上僅次於美國,甚至在落地應用上還實現了局部反超,可以說是取得了一個不錯的開局。

但眼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顯然也正在快速跟進,一方面鼓勵、扶持科技公司和車企從事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另一方面則是積極出台相關政策,為技術研發和落地掃清障礙。

以傳統汽車大國——德國為例。去年7月,德國《自動駕駛法》正式生效,允許擁有SAE標準下L4級自動駕駛能力的車輛在公共道路上以及指定區域內行駛,且不必為它們配備駕駛員或安全員。

▲全球多地自動駕駛管理規定
▲全球多地自動駕駛管理規定

這也就讓德國一舉成為全球首個允許無人駕駛車輛參與日常交通的國家。

得益於政策開放,也就吸引了Mobileye、Argo等全球頭部自動駕駛公司來到德國進行測試,他們的自動駕駛車輛也將陸續出現在德國的大街小巷。

除了德國,英國也正在擬議交通法規修改方案,允許司機在車輛自動駕駛期間可以在車內屏幕上觀看電視和電影。而像是鄰國日本,也正在制定允許特定區域使用L4級自動駕駛汽車的議案,大概率將會在今明兩年內相繼出台。

在今年的兩會上,我國汽車產業相關的人大及政協代表也就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需求提出了許多建議。

首先,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表示,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確自動駕駛系統的合法地位,制定責任劃分標準規則和處置機制等建議。其次,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也表示,我國智能駕駛發展如火如荼,但立法進展嚴重滯后,智能駕駛汽車至今沒有“合法身份”,道路測試難以推進。

▲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
▲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

東風汽車集團副總工程師談民強認為通過發展高等級自動駕駛系統、車路協同系統可加快高等級智能汽車商業化落地的速度。而百度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宏也呼籲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支持無安全員的無人車上路,打造全無人自動駕駛汽車的載人運營政策先行區。

總的來說,在自動駕駛上半場的技術大賽中,我國已經領先於多個發達國家,在全球範圍內成為唯一一個能和美國並駕齊驅的國家。

在商業落地的下半場中,中國一面要追趕美國,另一面還要注意別被德國、英國、日本等國家超過,除了需要企業自身的不懈努力之外,在政策上也需要在有條件地區建立沙盒體系,允許有政策與法規體系的關鍵突破,即同步實現無人化+商業化的測試許可,讓沒有安全員的車輛上路提供付費出行服務。

而如果從全社會的效益上分析,中國未來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成功與勝利,將實打實地提升交通安全性和出行效率,符合國家交通領域的整體發展規劃與戰略。同時還能帶動芯片、傳感器、整車製造、車路協同等一系列配套產業,既拉動經濟增長,又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開放是技術發展的必經之路,我國智能化發展的成果已顯現在方方面面。所以,中國的政府與企業也是時候將全人化測試運營提上日程,共同開啟自動駕駛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0)
上一篇 2022-04-30 12:24
下一篇 2022-04-30 12: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