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敗退蘋果崛起 2022 互聯網廣告開始“變天”

不久前,隨着第四季度財報的公布,Facebook 的股價應聲暴跌 26%,市值蒸發 2400 億美元(約合 1.5
萬億人民幣),創下了美國歷史上市公司最大跌幅紀錄。雖然 Facebook 依然非常能賺錢,Q4 的營收同比增加了 20%,但顯然投資人對於
Facebook 的未來缺乏信心。

這種不看好,來源於用戶增長的匱乏、蘋果隱私政策的衝擊和目前還十分模糊的元宇宙。

某種程度上,當 Facebook 探索出「以數據為核心的定向廣告」這種商業模式、在全球大殺四方時,就已經註定了今日的局面。

作為互聯網行業的長期觀察者,本·湯普森(Ben Thompson)以 Facebook 的核心業務——數字廣告的視角,為我們描繪了一幅 2022 年數字廣告市場的版圖,包括這個行業一直以來的主導者:Facebook、谷歌、亞馬遜,以及最大的黑馬:蘋果。

直接響應和漏斗模型的坍塌

時間推回到 2015 年,本·湯普森曾經做出預測——數字廣告市場已經塵埃落定,谷歌和 Facebook 贏了:

其中 6 家公司(谷歌、Facebook、雅虎、Twitter、領英和 Yelp)較 2014 年 增長了 19%。儘管后四家公司的總體增長率下降了 53%,但谷歌和 Facebook 的增長率加起來超過了 31%。

這有其道理,因為廣告行業就是個零和遊戲。從印刷品、廣播、電視到數字化的長期轉變,使得這些數字廣告公司得以崛起。而數字化,就是「聚合理論」的最佳體現。贏家通吃是該理論的關鍵,Facebook 和谷歌的確正在奪走一切。

事實也是如此:雅虎已經式微;領英在那幾個月後被微軟收購;YELP 和推特的股價在此後幾乎翻倍,但與谷歌和 Facebook 相比,它們的收益就相形見絀了:

臉書敗退蘋果崛起 2022 互聯網廣告開始“變天”

不過,上圖只持續到了 Q4 財報發布之前。以下是 Facebook 的最新收益表:

臉書敗退蘋果崛起 2022 互聯網廣告開始“變天”

此前,本描繪了一幅傳統營銷漏斗的理想圖景,以及谷歌和 Facebook 的廣告產品體系作用圖。

通過漏斗的每一部分,Facebook 幫助商家直接轉化了用戶:從 Instagram 的視頻廣告建立認知,通過重新定向(通過對現有用戶的行為分析,重新投放匹配更匹配的廣告)促進決策,最終通過 Facebook 上的動態產品廣告轉化(並且,在不久的將來,通過 Messenger 建立直接用戶關係,形成忠誠度)。

谷歌也是如此:通過 YouTube 建立認知,通過 DoubleClick 促進決策,通過 AdSense 轉換。

臉書敗退蘋果崛起 2022 互聯網廣告開始“變天”

互聯網廣告「漏斗」示意圖|stratechery.com

這裡面有一個誤區。在傳統營銷漏斗中,一個用戶周期的不同部分,可以發生在不同的場景。你可能在電視上看到了廣告,在報紙上看到了優惠券,最終在商場買下商品。每一次的曝光都可以是各自獨立的廣告事件,但最終用戶會拿起那件商品放到購物車裡。

然而,在互聯網上,這個過程被越來越多地壓縮成一個單一事件:你在 Instagram 上看到一個廣告,你點擊它來查找更多信息;然後你登陸線上商店,幾天後快遞就出現在了你家門口。

對非實體的 App 來說,這種循環甚至更加緊湊:你看到一個廣告,點擊安裝,幾秒鐘之後你就在玩某個遊戲了。當然,中間也可能發生重定向(retargeting)或者資料收集這樣的事情。但是大規模的互聯網廣告,尤其是 Facebook,幾乎都是直接響應。

直接響應,就可以形成一種極具彈性的商業模式。

百貨業之父約翰·沃納梅克 (John Wanamaker) 有一句名言:「我知道在廣告上的投資有一半是無用的,但問題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也因此,傳統廣告業更多是一門規模的生意,所有公司都希望接觸儘可能多的消費者,所有公司都希望從規模中獲益,因為他們無法精準定位,誰會為他們的廣告買單。

情況在數字時代改變了,直接響應廣告 ROI(投資回報比)的可量化程度要比傳統廣告高得多。通過追蹤用戶行為,廣告商可以直接把錢花在特定的客戶或者交易價值上。而這就是 Facebook 最擅長的事。

但 Facebook 的問題在於——蘋果。

(2020 年,蘋果 iOS 14.5 更新明確讓廣告商「編號」用戶手機的過程從默認變為必須經過用戶許可,而調研發現全球只有 20%-30% 用戶同意授權。)

後者的隱私政策 ATT(應用跟蹤透明度)政策切斷了電子商務銷售商、App 開發者和 Facebook 間的聯繫,而 Facebook 正是通過這種聯繫實現了高 ROI。

雖然 Facebook 比其它任何公司都更有能力建立一個替代品,但重要的是,數據追蹤已經變得不可見。這種從確定性到非確定性的改變,給定向廣告帶來了永久的傷害。

臉書敗退蘋果崛起 2022 互聯網廣告開始“變天”

「亞馬遜廣告 IPO」

Facebook 模式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可以將行為追蹤轉化為定向廣告: Facebook 非常了解那些看到廣告后可以轉化的人群,它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其他相似的人,向他們展示類似的廣告,同時不斷優化定向廣告的準確度。

但谷歌搜索有一個內在的優勢:谷歌不需要弄清楚你感興趣的是什麼,因為你已經通過搜索來告訴了它。如果你搜索「舊金山酒店」,那麼你想在舊金山找一家酒店的可能性就相當高。對於人壽保險、汽車修理或電子商務來說,也是如此。

谷歌並不是唯一一個有效利用電子商務賺錢的搜索引擎。

本季度,亞馬遜首次公布了廣告收入,達到 97 億美元,同比增長 32%。雖然這只是谷歌上個季度 612 億美元或 Facebook 326 億美元的一小部分,但也遠超人們的預期——這已經是 Snap 13 億美元收入的好幾倍。

與 Facebook 相比,亞馬遜的廣告業務有三大優勢。

搜索廣告是最好也是最有利可圖的廣告形式。因為你越是確定,你正在向一個有付費意願的用戶展示廣告,就會有越多的廣告商願意為那個廣告位出價。而即使跟最好的定向廣告相比,搜索框中的文本也要準確得多。

亞馬遜沒有數據限制。亞馬遜可以隨心所欲地收集用戶的數據,並且在銷售廣告時隨心所欲地利用這些數據。這是因為亞馬遜所有的數據收集、廣告定向和用戶轉換都發生在同一個平台上ーー亞馬遜網站或應用程序。ATT 只限制第三方數據共享,這意味着它根本不會影響亞馬遜。

亞馬遜從 ATT 溢出中獲益。這並不是說 ATT 對亞馬遜沒有影響,但以直接響應廣告為主的 Facebook 才是受影響最大的。如果你是一個電子商務銷售商,因為 ATT,你在 Shopify 的 Facebook 廣告突然表現不佳,那麼自然的反應就是將產品和廣告支出轉移到亞馬遜平台。

谷歌的統治地位

谷歌顯然在電商搜索廣告方面,面臨著來自亞馬遜的競爭,以及歐盟委員會 (European Commission) 對谷歌購物 (Google Shopping) 的訴訟,但谷歌在其它幾乎所有領域都佔據了主導地位。

此外,亞馬遜的優勢,一定程度上,也是谷歌的優勢。

第一個是顯而易見的:搜索廣告效果很好,谷歌在這方面是最好的。

第二,關於數據收集,特別是在 ATT 的背景下,則更有趣。谷歌既是 Safari 的默認搜索引擎,又在 Web 上開展業務,因此在數據方面基本上擁有 iPhone 的第一方特權。

它可以在默認瀏覽器上向 iPhone 用戶顯示廣告,並在更大程度上跟蹤這些廣告在第三方網站上的表現,而不必像 Facebook 這樣的應用程序一樣,需要將用戶引導到完全相同的第三方網站。

Facebook 的風險

毫無疑問,Facebook 的損失相當慘重,但這並不意味着這家公司要倒閉了。因為儘管很大程度上,對於你要找的東西,搜索是最精準的,但另一種情況是,你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這是 Facebook 比它的任何競爭對手都要擅長的:通過了解你是誰、你過去喜歡或者購買了什麼,定向展示廣告。

在我看來,這實際上是比搜索廣告更重要的廣告形式:搜索引擎像是一個精準定向的靶子,無論如何都會給出你想要的東西。但像 Facebook 這樣的廣告,是建立一個全新的網絡商業的地基。只有當整個世界都是你的市場時,那些專註於利基市場的公司才有可能存在。但如果他們無法找到那些恰好需要他們的客戶的話,他們就會失敗。Facebook 的廣告,就是解決了這類問題。

然而,這種發現機制不僅依賴於數據,還依賴於注意力。蘋果的 ATT 可能對 Facebook 造成了最大的財務影響,但用戶注意力的喪失以及 TikTok,才是 Facebook 更大的危機。

廣告市場版圖

儘管投資者對 Facebook 感到失望,但該公司本季度的收入仍達到了 270 億至 290 億美元。

在 2022 年的廣告市場上,Facebook 依然是一個主要參與者。為了說明這個市場,可以用一個大幅簡化的坐標軸,橫軸兩端為商業(Commerce)和應用程序(Apps),縱軸兩端為搜索(Search)和展示(Display):

臉書敗退蘋果崛起 2022 互聯網廣告開始“變天”

這是 2016 年的廣告市場情況:

臉書敗退蘋果崛起 2022 互聯網廣告開始“變天”

這是 2022 年的廣告市場情況:

臉書敗退蘋果崛起 2022 互聯網廣告開始“變天”

首先,這張圖並不包括谷歌的很大一部分市場,因為除了電子商務外,谷歌基本上就是搜索的一切。這張圖也不包括仍然很龐大的品牌廣告市場,直接響應廣告才是真正的互聯網原生廣告形式。

儘管谷歌和 Facebook 是這個廣告市場的兩個主導者,但請注意另外兩個新入局者——亞馬遜和蘋果,它們擁有巨大的優勢。

亞馬遜在電子商務方面擁有最好的履約和物流能力。它不僅利用這些能力推動自己的第一方零售業務,還推動了第三方商業服務。

事實上,這是另一種思考亞馬遜如何隔絕 ATT 的方式:這並不是因為亞馬遜平台上沒有眾多的第三方商家,而是因為亞馬遜承擔了聚合器的角色,而不是一個平台。它可以超越蘋果強制執行的限制,將所有的第三方商家整合到它的應用程序和網站中。然後,如果這些第三方商家想要引起顧客的注意,他們實際上別無選擇,只能購買廣告。

蘋果在 2016 年秋天推出了它的 App Store 廣告業務,從最明顯的地方開始:搜索。蘋果公司沒有透露其廣告收入,但有分析師估計其年收入為 50 億美元。

關於未來的廣告前景,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蘋果是否會進入「App-Display」象限——這正是 Facebook 的所在。如果蘋果確實這麼做了,那他們將擁有不可戰勝的優勢:蘋果的廣告和隱私頁面明確表明,它把 iPhone 上的每一個應用程序——尤其是應用內購買——都視為蘋果自己的數據。蘋果只在涉及第三方的情況下,才認為數據收集存在問題。

因此,蘋果完全可以建立一個基於競價的廣告網絡,以每次安裝為基礎盈利,然後在蘋果生態中向第三方應用提供這些廣告。基本上,它會是一個更好版本的 Facebook。雖然理論上蘋果從來不擅長做這類事,但要命的是,這些數據,只有蘋果自己能看到。

Facebook,因技術而缺席

本曾經在兩年前的文章中預言:今天的雲計算和移動設備公司ーー亞馬遜、微軟、蘋果和谷歌ーー很可能是 21 世紀的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每年都有新的挑戰者出現的技術時代已經結束,但這並不意味着技術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減弱了:事實上,這意味着影響才剛剛開始。

但有一家公司因其缺席而引人注目,那就是 Facebook。

技術的真正力量來自於將數字化植根於物理層面:

對亞馬遜來說,是它的物流和履約中心,是它在雲端的數據中心;

對微軟來說,是它的全球銷售組織、數據中心、和多年以來與地球上基本每一個企業形成的合作關係;

對蘋果來說,它是 iPhone。對谷歌來說,是 Android,以及它與蘋果之間互惠互利的關係。這種關係沒有 Android 那麼安全,這就是為什麼谷歌每年支付約 150 億美元 (而且還在不斷增長) 來保持其地位的原因。

但 Facebook 僅僅從一個 App 中就獲得了巨額的利潤。這種收益意味着,你必須要依賴 iOS 和 Android。而蘋果,已經開始剝削這種依賴關係。

這比任何事情都更能幫助我們理解 Facebook 改名 Meta 的豪賭,以及它為什麼對扎克伯格來說這麼重要。投資者可能希望公司專註於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但扎克伯格希望建立一家真正獨立於任何人的公司——一家不依賴任何平台的公司。

(0)
上一篇 2022-02-25 22:38
下一篇 2022-02-25 22: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