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印度“斷腕”:大洗牌 送別一號員工

小米團隊給了我一個驚喜的家訪。想念和我們的團隊見面,像過去幾年那樣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2022年1月25日,馬努·庫馬爾·傑恩(Manu Kumar Jain,以下簡稱馬努)在Twitter上發布動態,追憶往昔並向表白團隊。

馬努是小米印度的1號員工,2014年加入小米,任小米印度總經理,因業績突出,在2017年被擢升為小米全球副總裁。

在2022年初,馬努連續發布多條推文,回憶自己在小米印度的高光時刻,似有告別之意。志象網從多個消息源獲悉,馬努即將告別印度,在新一輪業務調整中,他將接管北美業務。

公開報道顯示,2021年底,小米對國際業務部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為打通各個區域和各個渠道,重點將原先按地區劃分的海外各銷售大區、按渠道劃分的國際全網電商銷售部、運營商與商務拓展部,以及原本不屬於國際業務部的印度區域運營部等多個部門,整合成國際 “銷售部”,由向征負責,向國際業務部總裁盧偉冰彙報。

獨立的印度區被收編到國際業務版圖中,而且,在印度立下汗馬功勞的1號員工接管他並不熟悉的北美,小米的舉動頗多意涵。

馬努的變化引發業內諸多猜測,尤其是小米印度與總部之間日漸加深的嫌隙。對於小米印度團隊的變化,2月8日,小米公關團隊回應志象網稱,馬努目前的任職依然是global VP,“如果有人事變動,我們再發表相關評論。”

2014年,小米將印度作為國際化首站,開啟了浩浩蕩蕩的出海之旅。到2017年,進入印度才3年時間的小米,便一躍成為印度銷量第一的智能手機品牌,此後一度保持領先地位。如今,印度不僅是小米國際化起點,也是其海外最大市場。

不過,好花不常開。印度的局勢越來越不明朗。2020年以來,印度當局封禁數百款中國App,外資政策朝令夕改,火勢如今已然蔓延到智能硬件及其上下游產業鏈,加之近兩年小米在印度出貨量見頂,急需尋找到新的增長點。此外,2022年1月5日,印度財政部聲明稱,已經向小米印度 發出三份述因通知,向該公司追繳 65.3 億印度盧比(約 5.58 億元人民幣)稅款。

宏觀上的業務整合,加上外部環境的變化,也使得小米國際逐漸降低對印度的依賴。知情人士趙楠(化名)對志象網透露,小米正着手整頓印度隊伍,馬努職位調整就是第一步。

“印度雷軍”告別印度

接近小米的知情人士黎東(化名)告訴志象網,小米印度此前一直是獨立於小米國際化團隊運作,在業務和團隊整合之後,小米印度也迎來重大變遷,首當其衝的是馬努。“(小米)對馬努最大的擔心,是擁兵自重。以後的實際管理還需要印度人,但權限會極大地限制。”

“跟小米其他國際團隊比,小米印度之前就是相對獨立情況,中方派過去的人也一直插不上手。”趙楠透露,小米這才開始調整對印度的管理策略。

“(馬努)現在每天就是曬太陽、喝茶。基本是被架空的狀態。”對於馬努的去留,黎東指出現在主管北美市場,實際業務還沒有。

志象網從多個渠道獲悉,2021年底,在小米國際業務做出調整之際,馬努親自從印度飛到北京。短暫停留幾周后,他借道迪拜,重返故鄉。

至於馬努離開之後由誰繼任,志象網獲悉,小米內部正考慮由印度CMO Jaskaran Singh Kapany來擔任其印度負責人。志象網了解到, 2021年,Jaskaran 加入小米印度擔任首席營銷官(CMO),當時,這一消息還是由馬努對外證實。

在加入小米印度公司之前,Jaskaran曾在Paytm擔任營銷總監近6年。在Jaskaran的領導下,Paytm的用戶基礎達到3.5億多人。他促成了數百萬美元的交易,如BCCI板球、IPL、媒體/廣告等,將Paytm的結構化營銷策略推向大眾。

在此之前,Jaskaran曾在ICICI保誠人壽保險公司擔任營銷和電商VP超過6年,更早之前,他在 JWT擔任高級客戶總監,負責在印度推出綜合在線交易平台Reliance Money,提供廣泛的資產類別。

Paytm,也被稱為“印度支付寶”,背靠中國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集團。在有着中國基因的Paytm任職數年,Jaskaran或多或少積累了不少跟中國公司、中國人打交道的經驗。

印度例外

2014,成立僅4年的小米,開始發力海外市場,而出於印度市場人口基數大、與早期國內市場的相似、智能手機的低滲透率,對高性價比的手機有很大的需求。

小米抓准了機會。雷軍拉來了馬努作為小米印度一號員工,負責印度業務。馬努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擁有印度管理學院MBA,在加入小米之前,曾聯合創立了印度本土電商Jabong。

在加入小米之前,馬努也曾猶疑過。“很多人告訴我不要加入中國公司。人們不了解真相。有的人聽說中國公司永遠不會給你權力,不會給你決策權,所有事情都必須回到總部去彙報。”2019年,馬努曾在一次公開談話中如是說道。

2017年1月,小米當時的全球副總裁雨果·巴拉因離開小米。不久,在印度做出不朽戰績的馬努填補小米全球副總裁的職位空缺,繼續負責小米在印度的運營,同時還介入銷售、售後、客服和製造等不同的職能部門。

馬努擔任印度一把手后,小米坐上直升機。

據IDC數據,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憑藉920萬台手機出貨量以及23.5%的市場佔有率,成為印度第一大手機品牌。當時,雷軍表示:“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是小米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一年之後,2018年單位銷售額同比增長58.6%,市場份額達到28.9%。小米進入印度市場四年,擊敗三星22.4%的份額。印度市場已佔到小米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2018年5月,小米在港交所上市,招股書全文“印度”二字出現226次之多。2017年,小米在印度實現了259%的驚人增幅。印度市場收入達到87億元,占海外市場1/4強。

馬努1號員工,也是頭號功臣。印度對小米國際化舉足輕重,因此,印度一直是小米國際化的一塊飛地,享有高度獨立的決策權。此外,而馬努又對小米印度至關重要,他獲得相當高的決策權。

小米印度“斷腕”:大洗牌 送別一號員工

雷軍與馬努·庫馬爾·傑恩

摩擦

小米印度的勢力日漸茁壯后,與總部的嫌隙也與日俱增。

趙楠的公司負責小米屏幕的售後維修,此前在國內已經與小米建立了信任和合作關係。2016年前後,小米國際化步伐很快。售後服務急需跟上。不過由於海關規定、運輸成本等,印度的手機寄回中國返修不現實,因此小米方面邀請趙楠的公司前往印度,為其提供服務。

“當時小米在海外量很大,基本是剛剛騰飛,我們很看好它的未來。而印度當時的手機供應鏈資源又不多,基本都是國內現成的,而中國公司也更願意用中國的供應鏈,所以我們就過去了。”到2017年初,趙楠前往印度註冊了公司,此後便一直為小米提供屏幕維修的售後服務。

當時,包括小米、vivo、OPPO樂視等中國手機和電視品牌主要分佈在班加羅爾、金奈以及德里三座城市,而vivo、OPPO在海德拉巴設有工廠,因此有的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也會在這些城市布局,趙楠的公司跟隨小米印度總部,也設在了班加羅爾。

“2016年10月份,我同事第一次去印度,當時小米辦公地址跟樂視還是同一幢樓,都在大使館區,不過小米起得非常快,(辦公點)慢慢就變成了一棟樓,後來甚至一棟樓都不夠。”

說起跟小米印度的溝通,趙楠說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小米會派駐中國人駐印,多的時候有40多人。跟着小米,我們的業務也慢慢做大了,也招很多印度人。但當時我們跟小米溝通,基本上是中國人跟中國人溝通,印度人跟印度人溝通。”

小米印度“斷腕”:大洗牌 送別一號員工

來源:Unsplash

趙楠那時候還經常跑小米印度總部的食堂“蹭飯”,眼見着小米內部一起吃飯的中國人越來越少。趙楠也動起了回國的念頭。他表示,雖然很多中國公司做印度市場,但“中國人一般不願意常駐印度,我們國內員工去過一次之後,就沒有人想再回印度。”

趙楠也進一步介紹,其實印度人做運營是把好手,他們更接近於西方的職業經理人,如果模式和方法不錯,印度人能幹得很不錯。但如今,隨着小米印度團隊由印度人大權獨攬,趙楠的公司也逐漸完全本地化,全由印度人打理。

後來,隨着小米印度業務的延伸,開始承接中國來的物料,這導致趙楠的公司卡在中間很被動,僅僅背靠小米已經很難生存。趙楠介紹,為了生存,他們後來直接轉做了OPPO的備件倉業務。

作為跟隨大型互聯網公司出海的小企業,趙楠也有他的無奈:“可以說,我們是他們內部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如今,趙楠也正在慢慢放掉印度業務,考慮轉向東南亞。

而這恰是小米印度與總部關係的一個註腳。

去印度化

除了內部因素,小米敢於向印度“動手”,外部環境同樣不可小視。

在2017年和2018年,小米在印度爆發時,雷軍層多次往返北京和班加羅爾。而小米系也不斷在印度加註。一度,小米曾試圖在印度複製小米完整的生態鏈。

“過去四年,我們用了40億,在中國投資了300多家企業。而接下來的5年,我們將投資印度的百家企業,並將小米模式複製到印度。我們有多種多樣的服務和產品,但只專註於最核心的東西讓合作夥伴提供資源,我們再加以整合,這就是小米模式,也是中國最成功的商業模式。我們在7年中能達到驚人的營收就是得益於這種模式。”2017年底,雷軍曾在班加羅爾表示。

不過,中印關係的變化,再加上疫情衝擊,打亂小米在印度的部署。

2020年4月,4月,印度政府修訂了FDI政策,與印度接壤的國家,其在印度的投資必須在政府路徑下進行,此舉也被看作是遏制來自中國的投資。

7月27日,繼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決定禁用包括TikTok(抖音國際版)、微博、微信、UC瀏覽器等在內的59款應用后,又有275個中國App被納入所謂“清單”,可能有更多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應用被印度政府禁用。

印度的折騰在2021年也沒有消停。與此同時,2021年10月,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MeitY)向中國智能手機品牌vivo、OPPO、小米和一加發出通知,要求獲取這些手機及其組件的有關數據和細節,並稱可能在未來幾周內發布第二份通知,涉及要求對這些手機進行測試。

2015年9月後,所有進入印度市場的手機產品,必須取得印度BIS(印度標準局)認證才可以清關,沒有BIS認證的手機產品將不能進入印度市場。

某中國品牌高管此前對志象網透露,印度政府摸底中國手機零部件的目的,是在為下一步做準備,遏制中國手機企業,並限制零部件企業在印度生產經營。

到今年1月初,印度當局又發布聲明稱,印度稅收情報局(DRI)已向小米科技印度有限公司發出通知,向該公司追繳65.3億盧比(約5.6億人民幣)稅款。印度財政部稱,根據一份情報,小米印度公司通過低估價值的方式逃避關稅,DRI對該公司及其合同製造商發起了調查。

對於印度之後在小米國際化中的地位,小米回應志象網表示:“印度市場是國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重視所有開展業務的海外市場,並堅持合法合規經營,把更多好產品帶給全球每一個人。”

印度對小米也許依然重要,但已經不再是國際化棋盤裡顆最閃耀的“棋子”。

(0)
上一篇 2022-02-09 12:38
下一篇 2022-02-09 12:39

相关推荐